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读后感

这是一个8岁小男孩的故事,他正处在对凡事都充满无限好奇心的年龄。。。“冒险家”的人生理想赋予了布鲁诺猎奇且冲动的个性,布鲁诺和铁笼墙里的“犹太”小男孩成为了好朋友。。。布鲁诺在他的天真的孩童世界中没有所谓的阶级和种族之分,他认为营地是一个好玩的地方,甚至他将录像中标榜的“快乐营地”和他眼前的阴凉的世界相对比,相契合。。。。他对穿条纹衣服的佣人充满好奇,对小伙伴衣服上的号码很是困惑。。。终于,他在父母的疏忽和自己屡次惯性使然的冒险经历驱使下他进入到了营地内部,等待他的却是意想不到的噩运。。。。

毋庸置疑,小男孩的结局是可悲的,甚至至死他都不是很清楚自己成了政治屠杀的殉葬品。。。当他真正的踏入到了营地的内部空间,才发觉自己已经无法回头。。。小男孩的悲惨命运也许也正是由于他本身的猎奇心理和生存环境所导致。。。。他的天真,他的勇敢葬送了他幼小的生命。。。。。。。

影片也侧面的刻画了小男孩布鲁诺的父亲为首的政治军阀的残忍政策,对犹太人集体迫害的历史从一个孩子眼中模糊的展现。。。。当然在人道丧失的那个年代,影片也是有一些人性的描写。。。小男孩不愿意学习关于独裁的教育,小男孩的母亲发现自己的丈夫的所作所为内心罪恶感的加深。。。。

故事的结局很凄凉,多少也有些意外,影片在小男孩母亲和姐姐的呼唤痛哭下和父亲的绝望气恼中结束了。。。在关押犹太人的营地中依然有许多数不清的条纹衣服静静地等待下一批新来的受难同胞的到来。。。。。。

这部电影同样和《美丽人生》,《钢琴师》等出色的影片一样将视角定位于小人物的个体命运发展上面,以小见大,对战时小人物命运的体恤比大场面的战争刻画更能触动人心。。。。。

 

第二篇: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读后感

和《美丽人生》一样,《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同样用孩子的眼光来描写战争,但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用令人痛心的幽默让人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后者用残酷的压抑让人们体会生活的绝望;前者的主角是个犹太男孩,后者的主角是个德国男孩;前者把集中营里的恐怖展现得淋漓尽致,后者将德军高官家的沉闷刻画得入木三分;前者用童话般的故事让观众在微笑中落泪,后者用抒情般的写意让观众在震撼中叹息。其实后者的题材完全拥有成就经典的能力,只是在剧本构思和人物性格挖掘上后劲不足,对战争的反思流于表面,最终使得这部影片被埋没在去年众多有关二战的作品下。

本片改编自爱尔兰作家约翰·波恩的同名小说,以当时一个德军高官的儿子眼中的世界来展现犹太人的悲惨遭遇。19xx年,年仅八岁的布鲁诺随父亲和家人从城市搬迁到乡郊的犹太人集中营指挥部,从他的卧室能看见这个被铁丝网所包围的集中营,不了解世事的孩子永远不像大人那样复杂,他以为那是附近的村庄,而里面的人都很奇怪,因为他们都穿着睡衣走来走去。

父母一直小心地向年幼的儿子隐瞒着残酷的事实,他所看到睡衣其实是囚衣,但他们无法向他道出真相,只能严禁他接近那个区域。然而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父母无法想象好奇心能驱使这个年纪的孩子做出他们无法想象的事。有一天,布鲁诺悄悄溜出家门来到集中营附近,他结识了一个同龄的犹太男孩希姆尔,他们隔着铁丝网一起聊天和游戏。对于布鲁诺来说,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危险,他只是太想摆脱孤单而认识新朋友。他的内心如此天真,丝毫没意识到自己与希姆尔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同样,希姆尔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一知半解,所以才会与这个德国孩子相处,并要求他帮自己寻找失踪的父亲。

最后,布鲁诺穿上希姆尔帮他找来的“睡衣”,挖地道溜进集中营,在那里看到了与父亲描述完全不同的真实景象,他感到害怕却已经来不及了,最后与他的伙伴一起被送进毒气室,两个幼小的生命在懵懂中被残酷夺走。

影片最后是那扇紧闭的毒气室铁门,它牢牢地锁着,把所有无辜的灵魂与满腔悲愤都掩盖起来,但里面的痛楚只有亲历者才明白。

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方,孩子都是最天真无辜的,联想到之前所看的《与巴什尔跳华尔兹》那几乎令窒息的结尾,不得不让人为这个动荡的世界而哀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