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材分析

《项脊轩志》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文本在教材所处的位置及专题教学目标

《项脊轩志》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的第一板块“如泣如诉”中。这一板块包括两篇经典文言文。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无不是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

本专题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熔铸深刻高尚情操的经典作品,了解古代散文的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能够从细节、景物、意象等入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能理解语言的深层意蕴,评价感情的表达效果,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2、文本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文以“志”的文体写成,它借书斋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本文属于浅易性文言文,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已能大概疏通文意;本文记叙的是家庭琐事,抒发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学生容易领悟。

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用现代汉语翻译重要的文言语段;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通过本文的教学将对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培养和检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准确理解“再、殆、妣、归、每”等实词;掌握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等文言句式;了解归有光及其作品风格。

②分析篇章结构,把握文意,掌握本文写景及抒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和能力目标,因为对文言文的教学,文言知识的积累应该是最基本的。

教学重点:分析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感受文中流露出的深情。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写景及抒情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功能分析

1、教法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课文思路的探讨也可交给学生,而课文的思想内容则需要师生共同探讨。

为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在教学中将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尤其是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升,我安排了“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的话题式教学,通过讨论、想像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

课时安排为1课时,课前安排预习,要求解决基础知识和分析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课堂安排了“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话题式教学,使学生感受文中流露出的深情,掌握本文写景及抒情的写作技巧。

2、学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①能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提高解题能力。

②透过文字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

③发挥想象,再现情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世间有同志之情、手足之情、舐犊之情、诚挚爱情。情情相依,时间才变得温馨可爱。而源于同宗同族的亲情更是血浓于水。在亲情面前,虚伪无法躲藏,人性无处逃避,亲情使人灵魂得到净化,人性得以升华。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人称“太仆最胜之文”的《项脊轩志》,来感受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对亲人的深情怀念。

(二)课文朗读,检查预习

1、播放朗读音频,出示投影

①音:渗漉、栏楯、异爨、老妪、扃牗、象笏

②义:乳二世 而母立于兹 久不见若影 比去 或凭几学书

③译: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齐读,鉴赏以事写情、借事抒情,以喜衬悲的艺术手法。

①找出作者抒发情感,并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语句。

明确:然余久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②既然此句有过渡作用,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悲喜之情的?

3、读第三节到文章结束,教师细化问题:

①第三节主要表现哪种情?哪些细节深深地打动了你?

讨论发言:

A、诸父异爨——东犬西吠——鸡栖于厅(家道中落)

B、门(可开)——篱(可跨)——墙(不可逾越)(阻隔欢笑,阻隔亲情) ②妻子亡故前后有哪些细节打动人心,项脊轩有什么变化,全文末段有怎样的意蕴?

讨论明确:A、回顾妻子几前学书,夫妻耳鬓厮磨,情深义笃,历历在目。

B、不修、卧病、稍异(心如死灰,追怀悒郁)

C、文末,枇杷树是亡妻的化身,无论寒暑晨昏都永伴作者,表达了

对妻子深切的缅怀和物是人非之感。

(教师可引述苏轼《江城子》、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启发学生体会这种情感)

4、教师总结过渡:

以上通过记述项脊轩人世变迁、亲人亡故等情节表达悲情,作者的“喜”又体现于何处,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①齐读首节,指导赏析

A、项脊轩有何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讨论明确:百年老屋(老)→室仅方丈(小)→尘泥渗漉(破)→日过午已昏(暗),

以上突出项脊轩的缺点,接着通过一个“然”字转折,过渡到“喜”

的情绪上来。

B、读写景佳句,归纳“喜”之由。

(布局雅)、(读书乐)、(环境幽)、(景致美)

5、师生共同总结

作者以项脊轩环境的陈旧破败来衬托读书之“喜”,又以读书之“喜”来反衬家道中落、亲人亡故之悲。

(三)话题讨论

1、幼年归有光的伤痛。

想像和怀念母亲的感情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这是第一点不易言明的伤痛。

2、少年归有光的形象。

好静、安祥、勤奋和深思的少年形象。

3、少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的现实;幼年没有感受到母爱,更增加了内心的悲凉;归有光衰败和离析的家庭给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4、成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家道日衰,亲人远去,深情难忘,人亡物在,无限伤心。

(四)指导学生归纳本文写作特色。

本文以“志”的文体写成,它借书斋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3、语言委婉含蓄,感情浓郁真挚。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段。

2、借鉴本文写景及抒情的写作技巧,写一篇作文

附:板书设计

多可喜

脊 志亦

多可悲

承上 修葺前:又小又漏又暗 修葺后:虽小不漏不暗+景色家道衰败 启下悼念亡母 怀念祖母 闭门苦读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 回忆亡妻 借树忆妻

 

第二篇:项脊轩志

探究学案 高二语文组 2010-9-6

《项脊轩志》

山东省临朐第二中学 许宗娟

【教案背景】《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一篇文章,高中文言文教学往往“重言轻

文”,即重视文言字词梳理,轻视文本挖掘。本教案试图在疏通文言知识的同时,

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写作特色,给学生以新的文本感受。

【教学课题】《项脊轩志》

【教材分析】《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单元“如

泣如诉”板块内容。本专题围绕“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一话题,选取了七篇文章,

组成三个板块:“如泣如诉”“执子之手”“旧日时光”等。项脊轩志》是 归有光

的名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

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教学目标】

1、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清新迷人的景物美。

2、学习本文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归有光/view/40388.htm

反馈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尘泥渗漉 : 2、垣墙周庭: 3、往往而是: .......

4、扃牖而居: 5、吾妻来归: 6、凡再变矣: ......

7、栏楯: 8、已为墙: ...

(二)指出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雨泽下注: 5、乳二世:

2、前辟四窗: 6、执此以朝:

3、垣墙周庭: 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4、东犬西吠:

(三)指出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

4、其制稍异于前。 ( )

1

探究学案 高二语文组 2010-9-6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各小组同学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独立思考。

问题一: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问题二: 作者以动情的笔墨回忆了生命中三个重要女性,她们分别是母亲、祖母和妻子。文章选取了哪些极富情致的生活细节来记述的?(结合文中话语分析)

问题三: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二)合作探究

小组内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研讨,解决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总结一下答案)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三)精讲点拨

问题一: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明确: 首先作者对既小又漏又暗的项脊轩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修缮它。其次修缮之后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问题二: 作者以动情的笔墨回忆了生命中三个重要女性,她们分别是母亲、祖母和妻子。文章选取了哪些极富情致的生活细节来记述的?(结合文中话语分析) 2

探究学案 高二语文组 2010-9-6

明确: 细节一:老妪说亡母事 细节二:祖母望孙成龙细节 细节三:妻凭几学书,说家有阁子

【百度百科】细节描写/view/845717.htm

问题三: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结】本文给我们的写作启示

优秀的抒情散文往往以情动人,“情”不是生造的,它是从心灵深处散发出的人性芳香,所以,情必须是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传达感情时,作者往往借事借景来表达。所以,阅读时要抓住一些意味深厚的事,尤其是细节,细微的事物、场面往往是生活的闪光点,是美的光辉蕴含着无限的丰富,真所谓“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此外要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含情,景物寄情。

【百度百科】“一切景语皆情语”/view/1321281.html

【类文欣赏】

朱自清《背影》节选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百度百科】朱自清

【限时写作训练】

模仿本文,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记叙性文字,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注意细节描写)。

借口悔棋,我不快,便与父亲闹翻了。从那以后,我尽量避免与父亲说话,直到那天晚上。那几天,母亲出差,去辅导班的路途遥远,“护送”我的重担便落在了父亲的肩上。上了公共汽车,我故意与父亲背对着,沉默不语。我漫无目 3

探究学案 高二语文组 2010-9-6

的地望着窗外,偶一侧头,竟发现父亲正在不远处静静地注我,眼里充满了关切,似乎并不在意我俩目前正处在“僵持阶段”。 到站后,我一声不响地下了车,快步走着。身后似乎并没有父亲跟随的脚步声,但在拐弯处,我回头一望,正好与刚过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相碰。我不禁眼睛一热,心也跟着热了起来。虽然看不清父亲回望我的眼神,但我分明感觉到那目光是温暖的。我顿了顿,假装蹲下来提鞋,又朝父亲回望我的方向看去,发觉父亲仍在看着我。我站起身来,心中的暖意又加深了,心潮澎湃地走上了通往教室的路。从此,我发觉父亲的爱就像回望一样无处不在,只不过需要用感受爱的眼睛去观察,用体谅父亲的心去感受。

【百度百科】场景描写/view/3138218.html

【课外拓展】

1、请赏析下面一首词,体会细节之美,并写出你的感受。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百度百科】苏轼《江城子》/view/386947.html

2、文本内容巩固复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扃(jiōng) 牖 修葺(qì) 栏楯(shǔn) 栖 (xī)息 ....

B.象笏(hù) 先妣(bǐ) 阖门(h?) 老妪(ōu) ....

C.尘泥渗漉(sh?n) 长号(háo) 异爨(cuàn) 冥然(míng) ....

D.万籁(lài) 偃(yǎn)仰啸歌 逾庖(yú) 呱呱而泣(guāguā)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②桂影斑驳(错杂)

③先妣抚(抚摸)之甚惜 ④妪每(每次)谓余曰

⑤风移影动,珊珊(优美舒缓的样子)可爱

⑥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⑦其制(规制格局)稍异于前

⑧或凭几学书(学写字) ⑨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 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之意思)

4

探究学案 高二语文组 2010-9-6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B.②⑤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⑧⑨ D.①③⑥⑦⑨⑩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5).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5 (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