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工作闲余时间拜读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然而读完之后,却并没有什么太深刻的感觉,作者似乎泛泛而谈,描绘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世界和我们的时代相去甚远,想要从中寻找到一些痕迹,却发现徒劳无功。

有天晚上在进行网购的时候,突然发现,似乎淘宝网就是作者描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最符合各种条件的存在,有一个大型的虚拟平台,数以百万计的商家在这个虚拟平台上兜售商品,以亿万计的消费者上网的时候,通过这个平台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然后通过先进的网络通讯和商家进行交流,最后达成协议。商家派货,通过四通八达的公路系统,将货品送往全国各地。

《第三次工业革命》书中描述的新型的经济形势和商业形式就是类似的模式,扁平式的销售节点遍布全国各地,以淘宝网的网络系统为依托,形成一个庞大的整体,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整体,但是每一个商家都是淘宝网的商家,或者说是主人。庞大的通讯系统为实现这个整体和个体之间有效互动做出不可磨灭的帮助。

这时候我才猛然发觉,原来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只是我们却从来没有深入的探讨,所以难以轻易察觉。这时候,我又想到一种新兴的职业——网络自由写手,同样是以先进的通讯网络为先决条件,数以万计的网络写手在各个网站上发表自己的小说,将自己光怪陆离的想象写成文字,放在网上发售,然后赚取可观的金钱。因此,也出现了不少的网络小说公司和网站,在业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两个实例让我意识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的确确已经发生,虽然之前并没有什么人明确的提出来这个概念,即便是提出来,却没有能够很好的总结,它发生的标志和发源地。作者的这本书很明确的指出来,人类,已经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

然而如何让本书提出的先进理念为我所用?之前尚未考虑,可是读完一本书,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思考,这和没有读书没什么区别,甚至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思考,而是创新。

借鉴之前成功的经验,我思考的范围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首先一个,是公司相对于整个工业的思考。

相对于整个工业来说,每一个公司就是一个小小的“发电站”,也许一个单独的公司的力量很小,然而数以万计的公司发挥出来的宏观力量绝对不容小觑。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决条件之一,另外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先进的通讯网络。

对,我们需要一个先进的通讯网络,可以让整个工业都容纳其中,或者说是部分容纳其中,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个平台内知道我们想要的信息,比如产品的需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可以迅速接收到信息,然后投入生产之中;比如原料的供给,什么地方的原料更加便宜,质量更好,再加上运输费用,可以让我们选择最佳的原料供应商;比如设备的更新,某个公司生产出来的机床能够满足日益精密的生产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平台得到最快的讯息,让公司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若是数以万计的公司都能够这样做,那么带给整个工业的利益,就显得尤为庞大了。

这个设想中的网络平台需要庞大的资源,需要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的公司—

—各式各样的公司参与其中,需求的多样化,供给的多样化会使得整个工业网络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建设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的资源也肯定不计其数,如若没有国家政府的支持,却难以实现。

相对于庞大的全国性工业网络来说,这的确有些难以实现。然而一些相对于整个工业而言是小型的产业园的出现,却也能够初步完成这个网络平台的一些要求。以城市为依托,形成产业园区,加强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产品销售与自身的联系,产业园区聚集大量性质相似或者相近的公司,依靠产业园区的信息化,甚至不用担心生产的原料和销路问题,专心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并且以更好的产品和过硬的质量为工业园区做广告,让产业园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公司和产业园区形成互依共存的关系,这便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诉求。并非说,必须像书中所说,未来的工业形式必须如同能源一样,庞大的网络将数以万计的微小企业联系在一起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精髓。“罗马城并非是一日建成”,如果不切实际的将现行工业分割成书中描述的样子,只会对现有工业造成不可预计的破坏。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循序渐进的,一年两年之内可能看不出巨大的改观,完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需要半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

除去公司层面的思考之外,或许这样的思考有些不切实际,毕竟即便是产业园区的建立,也不仅仅能够靠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思考就能够建成的,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研,进行数据的推演,还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够实现。那么,下面的思考,也许更加实际一些。

相对于公司这个整体而言,每一个员工就是一个小小的“发电站”,我们的生产力就是我们产出的“能源”,公司付给我们薪水的实质,就是向我们购买“能源”。若是这样,那么公司就应该尊重每一位员工,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支撑起公司的人物。

然而公司和员工的关系却未必限于这种刻板的关系,也许体力劳动者无法实现,但是对于脑力劳动者,完全可以在工作地点之外对公司的事情进行处理。我曾经想象着一种工作方式,员工在家里面进行工作,将工作的成功通过网络提交给公司,公司按照成果的大小支付给员工一定的报酬。这种形式的工作方式并非不存在,事实上,它们已经在某些新兴的企业中开始实行。

相对于微研公司,我想,依旧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某些并不属于公司的员工进行交流互动,比如一些简单的设计,如果公司的设计人员根本拿不出时间来完成,就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任务,由一些网络上的一些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然后根据设计的结果由公司的人员进行考核是否符合条件,付给设计人员一定的报酬。这样既可以在公司的繁忙季节分流一定的劳动强度,而且还不用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公司的规模,还能够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顺便为公司打了广告。并且,如果这些设计人员的工作完成的很出色,未必不能够保持长期的联系,进而挖来更好的设计人员。当然,这一个想法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一个开放性的设计平台,能够将公司的任务发布出去,另外,则是任务的保密措施一定要做的很好。这样,公司的实体的规模可能并未扩大,但是软实力和业务的范围却已经扩大很多。

20xx年10月9日

 

第二篇: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我们人类社会是有着进化历史的。我们知道,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是因为发明了重要的生产工具 铁。秦王国作为西部边蛮之国,可以举一国之力完成中国统一。不是因为秦王的英明,战士的勇猛。无他,一项是铁的发明,重新定义了兵器的长度,秦剑 可以长达一米,这样足可以在对阵的时候占尽先机。铁犁逐步开始使用,大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于是,社会关系必然要跟随着发展。秦国的商鞅推行阡陌制,一步从奴隶社会关系跨步进入封建主义。而社会关系的变革同样刺激了秦国的生产力发展。最终一个强盛的大国崛起在中国西部。

同样,资本主义的诞生源于蒸汽机的发明,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发明,人类进入了汽油石化时代。第二次工作革命,除了带来社会主义革命外,也延展出了两次世界大战。其实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世界大战就是生产力格局发生变动之后,需要在地理和资源分配上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今天也有100年的时间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何时到来,会带给人类什么样的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历史的变动。有幸,我阅读到了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作革命》。书看完,真心觉得自己该写点什么。畅想一下。

今天的我们的社会,似乎已经变的不怎么关注工业这第一产业。最近10年的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也似乎和工业发展毫无关系。作为中国人,我们经常要抱怨。现在的世界,美欧人负责创新,日韩人负责研发,中国人负责生产。我们付出最多,收获最少。在整个价值产业链上像一群可怜的鬣狗,围着残羹冷炙过活。

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企业,是谷歌、苹果、亚马逊这些依托互联网时代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当然我一直是有一个困惑的。谷歌当前市值5000亿美元。可是他们主营收入还是广告。难道广告可以创造真正的附加价值么?从营销的角

度毫无问题,但是从社会的资源分配来说,广告意义不大。那么工业难道进入瓶颈了么?

今天的工业如果没有低廉的人力成本,如果没有贸易极差。已经没有太多的利润可言。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和18世纪的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瓶颈、20世纪开始的蒸汽时代的发展瓶颈何其相似。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脚步已经隐约可闻。

那么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书中用大量的事实和各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清晰的告诉我们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方向:

1. 和之前的两次工业革命一样,发端一定是能源的重新整合。实质上工业革命就是对能源的革命。从消耗人力、到消耗煤炭到消耗石化。能源的开发效率逐步提升。带动了所有产业的整合提升。

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是能源的革命。现在以消耗石化资源的工业模式难以为继。不单单是开采和资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地球已经难以承载今日能源消耗之累。人类必须要改变。否则不单单是工业发展,文明的存在都面临挑战。

所以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能源利用的革命。能源将大力发展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包括天阳能光伏产业、风力水力发电、地热和潮汐发电。以氢燃料为贮存形式的电力格局将取代今日的能源网络。

2. 互联网虽然目前没有对工业结构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但是为上述的能源结构的改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因为如天阳能或者风力发电。它的结构和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大规模发电组织发达的电力网络完全不同。未来的人类能源倾向于自给自足,节约利用。

每家每户可以通过自己建筑的改造,依靠风力或者太阳能生产能源。除了供给自身家庭使用外,通过氢燃料储存或者接连到电网中供其他工业生产使用。这些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出现时不可能实现的科幻。但是互联网第一次将所有人类分解成为一个个节点单元。所有的节点又在一张大网中互相联系。这些科技发明奠定了未来的人类社会结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GOOGLE的5000亿市值真不算高。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未来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石。

3. 互联网时代的沟通零成本和分散的能源节点。最终将挑战现在的整个社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之前的工业结构需要集中和组织规范。需要金字塔的社会结构。石油必须在巨头的控制下才能确保能源的稳定。必须要大规模的生产条件下才可以实现利用,必须在严密的组织结构等级制度下人类才可以发挥能源的最大效率和最低成本。

由此带给人类的之前的社会结构。从封建社会的贵族等级制度、到今天的寡头制度。名义上今日的社会是民主平等的社会。但是实际上今日的社会是寡头的世界,是金字塔结构的制度。

政治,平民只有一张选票。但是政权控制在金融财团的手中。

经济,百姓可以享有,但是终究难逃华尔街大鳄的血口。

文化,历来均是社会精英的主张。

非常好,在工业变革之前,我们这个世界的某些人、乔布斯、佩奇和布林包括盖茨。他们利用技术重新构筑了人类社会的关系组织。于是在文化层面。今日

我们已经有了重要的变革。即便是生活在中国的我们,也可以毫无差别的享受着草根文化的微博、微信,毫无延迟的共享着世界每时每刻的新鲜资讯。

所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是工业的停滞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共同促进的结果。

未来的人类结构,金字塔结构将受到冲击直到崩溃。人与人之间实现真正的平等。托拉斯工业组织也将随着历史洪流化为陈迹。大量的生产将由分散的个人或者是小型组织完成。这第一是配合未来的能源结构的变动,第二是当前3D打印技术和自动化工业的技术发展的结果。

对于未来我们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想象的空间。往往对于上一个世纪时代的人而言,未来的想象总是带着丝丝恐怖和可怕的感受。可是上面我总结的书中的三个未来时代的方向是否会真实存在呢?我结合目前各个领域的一些前瞻性的发展,你会清晰的发现。这个世界在一个莫知的上帝之手的推动下。正一步步地向着未来的方向全面推进。这个就是历史。

去“托拉斯”工作化

先说说大家觉得难以想象的去“托拉斯”工作化。

现在的人恐怕没有人能想象的出来之后的奔驰汽车将没有大规模的生产厂房。所有的零部件的生产将在分散在全世界的一个个小作坊般的企业联盟中完成。甚至一些没有安全要求的零部件,使用者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完成生产。

如果我们想想这些太过困难。那么我们看看下面的事实:

(1)今日的世界500强几乎都放弃了泰勒制流水线生产模式。而是采用丰田创造的精益看板制生产。今天的汽车,你作为消费者很难立时提车,就是因为

在精益六西格玛生产中,大部分的生产企业还很难做到每个环节的MUD的消失,包括成本浪费和时间浪费。而后者就是我们需要等待20天才能提到车的真实原因。但是每一个采用了精益生产的企业,都不愿意回归到流水大规模的生产模式。而所谓精益六西格玛,最核心的变革就是将巨无霸的生产流水线分割成小的生产单元。防止在流水线上出现制约规模的节点。这就是未来去“托拉斯”化的前瞻试验。

(2)最新的3D打印技术完全颠覆了工业知识基础。以前设备的零部件需要有几十年经验的老技术工人凭借高超的手法和精良的车床才可以完美的加工出来。可是,现在只要有完备的图纸和一部3D打印设备。一个文科生就可以制作出来上个世纪最高级技工可以完成的工作。而且完美无缺。

(3)在互联网发展之前,工作理论中最强求的就是二八帕累托定律。要学会放弃才能确保。但是今天盛行于网络时代的是长尾定律。因为时代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中,沟通、库存和交易成本基本为零。那么商品的种类变化也发生了转变。大量的长尾需求爆发出来。(之前并非没有长尾需要,而是被托拉斯工业时代遏制)。你也可以在淘宝上找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而个性的产品设计制作,未来一定会改变整个工作生产。

从上面的三个业已成为现实的今日社会变化来看。长尾定律决定了未来的社会,大量的劳动力和社会资源会流转到个性化产品设计生产及销售。而新的生产技术手段可以解决了长期困扰工业时代的技术积累问题。最后,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能源结构的变换。使得中心城市、大型企业毫无意义。三者累加。很有可能未来会出现新的产业模式和生产力方式。

体验经济必然是未来的主流营销模式

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第三产业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之前我读过另外一本书《体验经济》(约瑟夫.派恩)完全可以配合这一本《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第三产业的工业革命的前瞻性指导书籍。

苹果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美国人永远在创新在赚取价值链中的最高环节。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在第三产业践行新技术带给人类社会的更多的个性的满足和未来的体验。

从第三产业来分解人类社会的附加价值。我们可以分为:

基础产品、传统工业附加产品、标准服务产品、体验式服务产品。

越向上则附加值越高。所以,今日我们在传统工业附加上大做文章,我们赚取的甚至还不如印度在标准服务产品上附加的利润更高。

体验经济的是自古都有的一种营销方式。过去人们就会在做一些诸如海盗餐厅之类的体验营销方式。但是从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无线互联网的发展开始。体验经济必然是未来的主流营销模式。

无线互联网有两个核心转变。第一是颠覆了市场细分;第二是可以互动。科特勒的经典营销理论中,所有营销活动的前提都是要进行市场调查,进行目标市场的锁定和细分。随后才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渠道建设市场推广。这些经典都是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生产需要托拉斯化,市场是有消费心理黑箱,二八理论贯穿始终。

但是在互联网尤其是无线互联网时代。每一个自然人都可以在一张沟通成本为零的社交网络中化身为一个数字的点。从技术角度来看,未来不需要进行所谓的市场细分。所谓目标客户市场,所谓有一定消费实力的偏好同聚归类的消费市

场。实际上,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这些有潜在需要的每一个人都挖出来。你都可以直接零成本的沟通到自然人了。还要群体做什么?所以,市场细分理论已然过气。新的市场调查,从理论到方法都应该做调整。

另外一个变化更是划时代的。以前企业是没有办法真实了解掌握消费者的思维和偏好。要么企业有福气,如苹果的乔布斯,他可以准备的看到市场的方向和未来,他创造偏好!要么,企业通过大量的市场分析调查。试图揭开所谓消费心理暗箱的黑罩子。无限地接近消费者的真实心理需求。

那么是消费者不愿意表达自己的需求么?

在今天,沟通成本为零。只要企业从技术上市可以实现与千百万的真实的消费者进行无差别的沟通。只需要借助统计学变可以将消费者需求总结归纳甚至满足最长尾的个性要求。

亚马逊伟大之处就是它真实的实现了互动的要求。它可以通过在线的消费记录和分析。进行同类消费习惯消费者的类比,实现由针对性的个性商品推荐。尤其在图书在线订购上。亚马逊完全开拓了一种新的营销理论和方法。

所以,不单单从生产的产业革命上未来会发生着第三次革命。配合着从整个第三产业链条包括营销组织方式都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京东、淘宝、携程等在线企业颠覆性的市场份额增长。正是这一结论在今日中国的真实展现。

想象在下一个100年,小明在全球化的社会中生活

第三次工业革命,最终带给我们人类社会的是对上层建筑和人类文明的变革。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历史无数次证明这一论断。那么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未来的我们人类的文明的变化在何方。我们闭上眼想象一下:

在下一个100年,小明生活在全球化的社会中。政府机构已经由大量的统计学的专家和社会问题专家构成。国家的差别进一步的减小,甚至于在经济联系下。欧洲成为统一的国家、南美、非洲和北美都在联合。亚洲,也许除了人力资源丰富的中国和印度。剩下的结合为日韩共同体和东盟共同体。

国家中大量的公共事务决策将不再依赖议会民主。而是通过便捷的公民投票器完成日常的公共事务的决策。政府将没有强人,只有提供各类可能性建议的专家和统计专家。另外就是执行公民意志的执行者。

国家需要耗费的资源较我们这个世纪已经大大减少。军事霸权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资源的获得已经成功的转型。能源供给不再紧张,不需要依靠霸权进行有限资源的掠夺和保护。

昔日贫瘠的非洲大陆都可以通过沙漠的太阳能提供足够自己应用甚至于出口其他大陆的丰富资源。任何大陆都可以完美的伴生在地球母体之中。能源问题不再是人类发展的瓶颈。借助发展的科技。农业依靠丰富能源的大幅度进度。人类终于可以迈进资源丰富的后文明时代。

小明住在北京都附近的卫星城里。通过高效的交通系统,小明可以一小时内到达中国任何一个角度。小明是未来高铁产业的一个供应商或者可以按上个世纪的叫法:工人。他负责生产高铁中的一个非关键部件。同样,高铁设备中70%的设备都是由小明这样的所谓“个体供应商”提供。小明的工厂就是自己家的后

院。一个他购买的3D设备打印机。每天总部会发给他相关的图纸和交货时间。小明和周边的邻居都是生产相关配套设备的个体供应商。

早晨起床后,小明会和其他社区的配套供应商开一个视频会议。讨论下今日的生产节奏和生产的设备编号。进入生产车间,晚上通过快速物流系统配送到位的生产原材料已经堆码整理。小明一边通过自己的谷歌实时虚拟在线系统和其他的工作伙伴讨论着生产中的问题。一边将原材料放入设备,系统输入总部的图纸要求。然后就可以等着零部件的生产了。当然,如果原材料出现问题。小明还可以通过在线系统。直接对全自动化的初级产品加工商提出意见。并由最近的初级产品加工商快速的进行原料的更换。

未来,四个等级的产品。初级产品一定是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有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会由大部分的自动化设备加人工处理;标准化的服务也只需要机器人就可以完成;真正耗费人力的都会在体验服务和产品环节。

一边生产,一边小明将完工的设备通过物流系统传送到社区的组装中心。傍晚,组装好的设备将配送到高铁 统一组装厂。彼时的世界,除了一些需要在生产环节判断和思考的工作交由小明这样的小设备供应商来处理外。其他的模块化生产均由分散在各地的全自动工厂完成了。

小明完成一天的工作。查询了下今日自己的能源生产情况。电脑显示,一日中,自己家建筑的光伏太阳能板生产了足够今日自己工作的电力。同时风力发电还有剩余。小明查看了下自己氢能源电池里的储备。这些是为了阴天或者无风天的能源备份。又检查了下自己建筑生产的多余能源,并入资源网后。国家给付的能源采购费用。

在北京都的小汤山温泉附近有一个大型的高铁设备中心场。中心场只有十几个工作人员。大量的工作依靠机器人处理。能源来自中心采集的地下100公里的地热能源。也正因为地热能源采集和使用的规模性。公司才考虑在此地点建设一个大型组装中心。否则一般的工业生产还是交由分散在各地的供应商完成为好。毕竟,能源的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是要计入生产成本的。

小明打算买一件衣服。他打开了电脑,专业的衣服生产商根据他过去的消费记录,主动推荐了几套衣服给他。小明都不大喜欢。输入了自己的一些喜好偏好,勾选了一些选择题。衣服生产商自动的将三维立体效果图发给小明。小明看着这些明显带着自己设计元素的衣服,还是找不到感觉。衣服供应商直接建议他参加周末在北京都的衣服设计趋势展销会。小明下了一张门票订单。心想着后天就可以去看看,从这些趋势展销会上获得一些灵感。毕竟周末还有一场在广州的约会等着他。虽然他和这姑娘已经约会了小半年。甚至通过虚拟视像技术两个人都试着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是小明还是想真实的触摸下自己心爱的爱人。虽然仅仅40分钟的真空高速铁路车程。小明还是希望有机会,能搬到广州。或者带着他的女孩回到北京。

夜深了,整个亚洲都沉寂在黑暗中。顺着几十公里的纳米电缆,摇曳在太空中的巨型太阳能发电站正调整着几千米的臂展,准备最好的角度,迎接着新的一轮新日,将火红的太阳能量收集起来,传输到地面,转换成黑暗中的点点缀缀着的万家灯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