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读后感

看完《康熙王朝》第八到第十三集,我心里颇有感慨。我欣赏:康熙皇帝当时年仅16岁,却少年老成,以非凡的胆识、才智扳倒权臣鳌拜。我佩服:孝庄皇太后以炉火纯青的政治手段运筹帷幄,助她的孙儿决胜于千里之外。但是,我更惋惜那位为大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不能善始善终。 的确,鳌拜作为满清第一勇士,勇冠三军,为大清王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劳苦功高。但是坏就坏在,鳌拜立的功劳太多太大了,已经功高震主了。更坏的是:他不知道收敛、不知道低调,只知道处处争权夺利。股市常说:高风险高收益。其实呀,皇帝大概是有史以来最让人羡慕的职业,同时也是最危险的职业了。百炼成钢,为了握紧手中的权力,皇帝们大多都是不折不扣的阴谋家。权术权术,为权而术,当皇帝的,不仅要与家族争权,还要与下属争权。为了保护皇权,皇帝们连亲人的性命都可以毫不姑息,当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发生冲突时,这种严重威胁着中央大一统政权的分裂势力更是必然会被铲除,而且是越彻底越好,绝不留后患。那些皇帝当得稳健的,几乎无不是善弄权术、智商高明、手段多样之人,毕竟江湖险恶,你不杀人,别人就可能杀你。在这不断的尔虞我诈中,许多皇帝都成了三十六计计计精通的老狐狸。也许,这就是遏必隆所说的:康熙十六岁的年纪却拥有六十六岁智慧的原因吧。

纵观古代历史长河,那些跟随主子打天下、一起出生入死、战功累累的开国大臣们或辅政大臣几乎没有几个能逃过被诛杀的宿命,而他们被杀的理由很简单:势力过大、功高震主、威胁到了帝位,让主子担心这些大臣会渐生谋反之心。 因势力过大以至于功高震主、惨遭杀害的典型要属韩信了。历史上的韩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数百年难见的帅才。他在对付项羽的战争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暗度陈仓,到背水列阵,再到水淹龙且,四面楚歌,都是写进教科书里的经典战役,几乎每战都有神来之笔。

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没有韩信,刘邦就不可能登上龙椅。但是,也正因为韩信太厉害了,当刘邦实现帝王的心愿之后,韩信的存在反倒让刘邦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虽然当初刘邦在封侯时曾经一本正经地对老天爷发过誓:“使河如带,泰山若砺”,意思是说,我永远不会剥夺你们的爵位,除非黄河变得像衣带那样窄,泰山变得像磨刀石那么小,但是当誓言与其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誓言也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做臣子的如果还一味相信这些誓言,就像相信“母猪也能够上树”一样幼稚可笑了 。

在电视剧中,曾有一幕说鳌拜有心想隐退,但还是被旁人说服谋反了。的确,有时候,即使你真心隐退,但是一些皇帝为了皇位的稳固,他们往往选择一劳永逸,斩草除根。但是,只要你退出真心、退出诚意,毫不犹豫地交出自己的兵权,跟皇帝推心置腹,真心实意地隐退,还是可以做到全身而退的,范蠡、张良就是急流勇退的典范。

功高震主后选择急流勇退,这是智慧;但是在建功立业时,做到功高却不震主,这就是大智慧了。

 

第二篇:《康熙王朝》观后感

新闻二班 0801403014 王 剑 夕

那个王朝 那些事

——《康熙王朝》的伏笔

我是一个不喜欢历史的人,这一点让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纠结了很久。因为《康熙王朝》我只听说过,并没有看过,甚至没有去了解过。最恐怖的是,我的历史一团糟,我连康熙的基本资料都不了解。所以,我只能去恶补,上课看完一遍以后,我回去又认真地再看一遍,这样我才敢动手写这篇文章。

《康熙王朝》,是一部毁誉参半的电视剧。准确来讲,是支持多于批评吧。喜爱之人,大多为陈道明的演技所折服;而批判之人,则是对其中漏洞百出的历史问题感到愤慨。举个例子:第二集中,孝庄对索尼说了一句:“有我孝庄在,这天塌不下来。”懂点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孝庄”是大玉儿死后,康熙封她的谥号。一个人活着时,如何称自己的谥号呢?

当然,这些都是跟我的主题不相关的旁支。就这次作业的主题,我总归该讲点隐喻、象征之类的东西。康熙——年少登基,十四岁亲政,智擒鳌拜,裁撤三藩,三征葛尔丹,收复台湾。这样一个光照列祖列宗的皇帝,小时候也是一样的与众不同。

开片就是小时候的玄烨在太监们的伺候下,在湖面上滑冰,看上去很开心,也很“春风得意”,呼喝着奴才们。可是,联系康熙亲政后一系列的大动作,不难知道,康熙的帝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开片的场景,或许我们可以理解成,这象征着康熙的“如履薄冰”——在他的前半段帝王生涯中,一路征战,小心翼翼地应付内忧外患。

紧接着,我们的“孝庄”太后出现了,伴随着孝庄的出现,让我感觉到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人是怎样的魅力与魄力。孝庄一边修剪着花花草草,一边对着佟妃说:“你呀,别看这些花开得茂盛,那也是盛极初衰啊。”又说:“你看,那盆花多好看啊,今儿好看,明儿好看,今儿比明儿好看,一天比一天好看。”这盛极初衰的“花”想必就是在暗示董鄂妃命不久矣。染上天花的董鄂妃果真熬不过病魔,撒手归去,也带走了顺治。而这盆“一天比一天好看”的“花”,或许是指佟妃,也或许是说孝庄自己。因为随着顺治的皈依佛门,玄烨的登基,佟妃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太后。没执掌到凤印,当个皇太后也不错。而孝庄也因辅助 - 1 -

新闻二班 0801403014 王 剑 夕

玄烨,开启了康熙盛世,流芳百世。作为一个古代的女人,能做到这个份上,确属不易。孝庄,她修剪的是花草,又不仅仅是花草。在这个王朝,顺治管理着朝廷,孝庄“修剪”着后宫。她明里暗里地对这些后宫中的“花花草草”提点、打压着,她修剪得越来越顺手。

董鄂妃咳嗽着出场了,她的身上,带着浓重的封建女性的奴性。她是依附着顺治而生,她重复着说自己一生的遗憾——没有给顺治留下一个皇子。或许她只是单纯想“认子冲邪”,她想要活下去,因为她拥有顺治的宠爱,她不想就这么去了??

廷试——试出了玄烨的才华,试出了顺治的储君人选,更试出了玄烨的未来。睡在龙椅上,并且让龙椅因他而动。这是自前明皇帝起就未移动过的龙椅,却为了玄烨,打破了这个规矩。或许,是“天之神器”的威力;或许,是“天上星星、地上龙脉”的灵力,总之,这样做,暗示得不能再明显了,玄烨——就是大清王朝第三代接班人。

玄烨说,汉人的文化也是天言。这无疑让顺治帝很恼火,可是,玄烨说的难道真的就没有道理,显然不是。恰恰相反,正因为玄烨的话掷地有声,玄烨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行森刮目相看,也让顺治下了立储之心。“满汉”,这是一对矛盾又共生的存在。如何才能处理好?我想,玄烨在这里已经思考着,唯有满汉文化的交融,才能真正让人民享受到安定与幸福。这也是康熙生涯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本西方一衲子,奈何落入帝王家”。这是顺治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他最后踏入佛门的根源。行森大师说:“皇上只因尘缘未了??”好一句“尘缘未了”,这唯一的尘缘就是暗指董鄂妃吧。而随着董鄂妃的仙逝,果然,顺治帝了绝尘缘,皈依佛门了。君权与神权的双重统治,天子是“天之神器”,是神的代表,他的权力就是天在行驶权力。顺治帝说自己“前世真的是一名僧人”,那他就真的是了。他就可以借由这点,不管整个大清王朝,遁入佛门。有人质疑,可是没有人敢真的做出什么。这是“神意”,更是“圣意”。

“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苏麻喇姑——用一首诗赢得了孝庄的赞赏,也用这首诗开始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人生。是梅就非雪。这就是她人生的写照。她不仅仅是一个宫女,她代表了更多,象征了更多,矛盾 - 2 -

新闻二班 0801403014 王 剑 夕

得也更多。《康熙来了》中对苏麻喇姑的误读是比较多的,但是苏麻喇姑的确是康熙一生中,最重要也最吸引后人关注的女人。她既是康熙的宫女,却又像姐姐那样爱护着、照顾着康熙。在缺失母爱、父爱的童年中,是苏麻喇姑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在康熙身边,给他最忠心的关爱。

玄烨得了天花,佟妃跪求佛祖,孝庄耻笑她骗佛祖:“有些事是注定的前世因缘,求是求不来的。”孝庄应是不喜这位佟妃的。前两集中,就有几次直接说到佟妃就是一直想当皇后,而此处更是暗语,告诉佟妃,她这辈子是没有这个命得,因为上辈子没有修来这个因缘。虽然后来佟妃当上了皇太后,烜赫一时,但还是应了孝庄的话“求是求不来的”,她果真没有皇后的命。

虽说,这部剧中有太多历史的硬伤,可是仍然不妨碍这部电视剧成为大众喜爱的对象。想必,除了演员的演技外,剧情的设置也是有其一定的吸引力。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看片子时喜欢不停地猜剧情。这样容易搞得看的过程中没有一点惊喜。《康熙来了》也不落窠臼,尽管只看了几集,剧情还是被我一一猜想了出来,惊喜少了很多。其实,就个人而言,我不是很喜欢这部电视剧。但是,受众喜欢这一类气势恢宏的史诗类电视,那么,就让《XX王朝》飞一会儿吧!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