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心语——教师发展之魂》读后感00

《师德心语——教师发展之魂》读后感

这个暑假,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申继亮主编的著作《师德心语——教师发展之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所从事的是以灵魂塑造灵魂,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工作。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是教师职业价值的最高体现,这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一个显著不同的方面。作为一名心理学博士,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副主编,他长期从事教师职业发展和认知发展研究,特别是在教师的素质结构、教学反思、选拔与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关注教师发展,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社会基础、心理基础,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养成的方法与措施。这篇文章,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发展之魂。

在通读这篇文章中,我尤其对第三章第三节中“自我调节,维护心理健康”感慨颇深,这个暑假,有足够的时间在网络浏览,看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例子,令人震惊,令人泣然!当今社会,学生压力过重众所周知,而老师的压力又何尝不是?而且社会对教师道德修养要求更高。对人有道德的要求并没有错,也是应该,凡人应该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但社会对教师却有着过高道德要求,致使教师产生过度的心理负担。在《“师德”纲要》中,要求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躬行实践”、“教师是人民的好朋友”、“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等等枚不胜举。人世间的人都明白,教师也是一个普通公民,没有什么特殊结构。但在中国教师似乎扮演的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神,是没有七情六欲的圣人。教师必须整天衣冠楚楚、笑容可掬,骂不还嘴、打不还手。教师必须任劳任怨、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一句话,教师必须是最伟大、最崇高、最完善无缺的人类楷模,应是燃尽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

20xx年,当第24个教师节来临的时候,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90964名公众进行了“中国教师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发现,当很多行业都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时候,54.5%的老师每天工作8~10小时,26.2%的老师工作时间甚至超过10个小时,只有19.4%的老师每天工作时间少于8小时。教师的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成绩(60.0%)、教学或管理任务重工作时间长(50.3%)、收入低(42.6%)、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41.6%)、无力照顾家庭(33.1%)、职称问题(27.6%)、发表科研论文的压力(19.7%)。

教师面临的压力直接关系到上课的质量,因此如何排解压力不带情绪地给学生上课成为很多教师的必修课。但是调查发现,老师们普遍没有更好的专业渠道解决压力问题。调查中,47.7%的老师在感觉压力大时选择向家人、同事与朋友倾诉,33.2%的老师选择花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吸烟、购物、上网、运动等,26.7%的老师会自我安慰,11.7%的老师选择向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寻求帮助。此外,还有22.8%的老师选择闷在心里,17.0%的老师不采取有效措施,拖一天算一天。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说小话,教师里叽叽咕咕的。几次严厉警告后,学生依然不能安静,似乎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一般的老师对这种情况很恼火,有好时气得暴跳如雷,恨不得给学生几个耳光。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教师本身是一个文明的倡导者,如果用粗暴得方式比如打骂来维护个人德尊严肯定得不偿失,苦怒哀乐乃人之常情,但作为一个教师,应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发火发威。当然也不能在学生面前唉声叹气。课堂的气氛常常受教师的情绪所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更与教师的情绪密切相关。教师心情开朗,面带微笑课堂气氛就会融洽、友好学生也能愉悦的听讲;相反,教师板着脸,不时气急败坏的拍桌子,瞪眼睛,甚至还歇斯底里

的狂吼,课堂气氛就会骤然紧张起来,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负作用。学生可能会把这个老师看作神经病,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立的情绪,这样一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大大降低。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上随便发火,对自身也是十分不利的。首先是会伤身体;其次是影响教学程序,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无法完成。如果是碰上个子较高又特别倔强的男生,可能还会与教师发生冲突、互相推搡,甚至动手打起来,到这个时候场面就很不好收拾了。

因此,教师应学会控制并调节自己的情绪。那么,教师情绪应如何自我控制与调节呢? 第一,用沉默的方法。教师可以停止讲课沉默几秒钟甚至几分钟的站在讲台上,极其严肃盯着讲话的学生,达到一种“不寒而威”的效果。

第二,短促而有力的拍一下桌子。这种做法比在讲台上大呼“安静,请安静。”有效得多,学生会从拍桌子的响声中感受到老师不满的情绪从而有所收敛。

第三,打一个暂停的手势。这个方法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因为学生会从这个手势中想到老师是多么平易近人,不摆架子,还有点幽默,这样一想,学生会服服帖帖的安静下来。

第四,用数数的方法。教师可以在上面宣布:“下面允许大家继续吵五秒钟后必须保持绝对安静,现在开始倒计时:五、四……二、一!”教师顿时会安静下来。

第五,深呼吸。想发火时做一下深呼吸是有效的。也许我们心中只是憋了一口气,呼出来可能就没事了。

第六,把胸怀放宽广点。教师应多想想学生的可爱之处,善于发觉他们的闪光点,不歧视,不奚落差生和有问题的学生。

第七,暂时回避。教师窝了火可以走出教室站在走廊上静立片刻,望望远处的风景,吹吹风,可使情绪好起来。

第八,实在是训导的,课后带到办公室谈话。

我们都知道,情绪和效率是紧密联系的,对教师而言,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能没有烦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注重培养积极情绪,尽力避免消极情绪,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努力调节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进入课堂时抛开一切烦恼,那么在课堂中吸引学生,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也证明,教师如能在情绪上成为自动调节的能手,那么,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

 

第二篇:读师德心语有感

读师德心语有感

暑假培训时,学校发了几本书,闲来翻开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申继亮主编《师德心语——教师发展之魂》。使我继“师德演讲”后又加深了对师德的理解。

作者首先从道德、公德、法律三个维度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论述;其次,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心理基础和自我养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对当前学校教育现实中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思考。 通读了整本书后,我对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中的第三节“自我调节,维护心理健康”感慨颇深。 当今社会,中小学教师承受着来自考试、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家庭、职业期望等方面的压力,一方面,压力是提高和改善生活和工作质量的动力,另一方面,长期的、过度的压力不仅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目前,我们正处学校的起步阶段,很多规章制度还有待完善,老师们都有一种乱、累、易对学生发火等感受,为防止这些压力产生负面影响,《师德心语》中也给出了一些些解决措施。 1、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一个教师只有对工作充满热爱,全身心地投入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会给自己带来成功后的喜悦感,会肯定自己,信任自己。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挫折在所难免。乐观的老师总会把挫折当作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完善人格的好机会,成为走向成功的动力;而悲观的教师面对挫折或自暴自弃或自认倒霉,认识不到挫折也能给人带来积极的力量。教师要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笑迎挫折,使自己始终以健康乐观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这样才能日趋成熟,坚持不懈地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让生活永远充满希望,心理永远健康发展。

2、正确看待自己,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如果一个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教师对压力有心理准备,要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不和谐的情绪,切不可借题发挥,把学生当作发泄个人不良心境的“出气筒”。否则,最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抗拒和抵触,从而大大降低了教育效果。确定合理的预期,制定的个人和班级目标要切合实际;进行积极归因,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强,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忧伤时能适度释放、学会倾诉;敢于面对、减轻压力,回避及掩饰只能加压;另外,合理有效地分配时间也不失减压的好方法。学会用理智的自我调试方式控制不良情绪,保持稳定心态,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种矛盾,从而保持和维护心理健康。

3、发展人际关系,保持心理健康。

教师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多和朋友谈心、多参加健身活动。这样既可以使自己得到放松,还可以交流思想和感情。在活动中增进了解、调整心态,不要自我封闭和压抑,要善于发泄内心的愤怒、委屈和不满,使自己紧张的心情得到调节和释放,也密切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用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办健康的教育。所以我们应善于自我调节,树立自信心,保持心理的健康,做一个幸福的人民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