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读《雷锋车组的故事》有感

“雷锋车”,多么美的名字啊,每每翻开《雷锋车的故事》这本书,我都会被书中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帮助他人的行为所感动。正是因为这本书,使我学到了许多,感悟了许多,成长了许多,使我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崇高。雷锋精神永存!

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组,由一批批普通女工组成,是长期立足岗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创先争优的学雷锋模范群体,失恋粤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从19xx年开展学雷锋活动以来,“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雷锋车”组50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学雷锋,免费运送老弱病残旅客26万人次,义务运送行包22万余件,行程17万多公里,为旅客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年文明号”。所在的连云港市汽车总站荣获“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全国文明示范窗口”。涌现出先进人物500多人次,其中有两位全国人大代表、数十位全国服务标兵和省、市劳动模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大爱连云”的港城精神。

“雷锋车”组最大的动力来自雷锋精神的感召,最打动人心的是车手的付出,最难的的是近半个世纪始终如一地坚守,最可贵的是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会如何变化,“雷锋车”组始终如一,兑现着“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诺言,锤炼出与时俱进、感人至深的“雷锋车”精神。“雷锋车”组所体现出来的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团结合作、争创一流的优良作风,抱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坚韧意志,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忠实传承和创新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涵。

20xx年,“雷锋车”组被成功推荐为全国重大典型,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刘云山同志作出批示,要求在全国学习宣传“雷锋车”组,江苏省委印发《关于开展向连云港市“雷锋车”组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开展向“雷锋车”组学习活动。连云港市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雷

锋车”组活动的实施意见》,对深入学习宣传“雷锋车”组活动进行全面部署。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16家主流媒体聚集连云港,集中报道了“雷锋车”组先进事迹,大爱连云港的美誉广为传扬。中宣部、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雷锋车”组先进事迹报告会,并赴全国部分省市作巡回报告,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礼后精神的升华。

我们青少年是学习“雷锋车”组、弘扬“雷锋车”精神的生力军。而《雷锋车的故事》这本书为的就是进一步放大典型示范效应,切实将“雷锋车”精神内化为我们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外化为行为规范化文明实践,使之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本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提高了我们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有助于激发我们心中蕴含的美好品德和内审动力持续焕发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和倡扬文明的巨大热情,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报效祖国的无悔追求。

这本《雷锋车的故事》以我们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传扬的故事形式,用一个个鲜活感人、饱含真情、充溢大爱的真人真事,把“雷锋车”组50年的风雨历程、感人至深的真情付出、始终如一的执着坚守,穿越时空、定格历史、娓娓道来,似影片回放、如小溪流淌,感人至深、发人深思、沁人心脾、励志后行,引导我们青少年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 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七年级8班 沈伟韬 指导老师:巢静艳

 

第二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傍晚,空旷的黑色的土地,笼罩在橘黄的夕阳染红了的天空下。一只风筝,一根长线,一个人影,一幅让人捉摸不透的画面,那长长的风筝线后面到底是什么呢?

我翻开华丽的封面,开始走进那一片火红的晚霞,头上风筝猎猎作响,耳畔传来了那句真挚的诺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书的开头,作者那温和轻巧的笔调,描写出了阿米尔记忆中阿富汗,展示了一个少为人知温馨幸福的喀布尔。平日里,我们听到关于阿富汗的,都是跟恐怖主义扯上关系,总以为那是一个人们从出生到死亡都活在枪声中的地方。那份和谐美好,与今日的落魄战乱的鲜明对比,令人震撼!

这本书一共有三个主人公:

哈桑善良、重情重义,他毫无保留地为阿米尔付出,这种从血液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对亲人无私的爱,让我们感动、震撼。"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的勇敢无畏,从小时候时时为阿米尔挺身而出,到临死还保护着阿米尔的家园。这份情谊至深至重,让我们看到他遇害时,心像灌了铅一样沉重难受。

阿米尔的父亲,无论在在阿米尔童年、少年还是成年的眼中,他都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在阿富汗时,生意上,他千辛万苦的投入获得了富裕的生活,在公益事业上的呕心沥血,让他成为了众人景仰的人物。在逃往美国的途中,他冒死反对俄国士兵侮辱同行的一位阿富汗妇女;在美国生活,他拒绝救济金,靠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养家糊口。但他也曾犯错,哈桑本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因为父亲对自己曾犯错的羞愧,选择保守这个秘密,一个选择,改变两个人的命运。

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有些痛恨阿米尔,认为他软弱、自私。但是,换个角度想想,他年幼失去母爱,渴望得到得到父亲的认可,所以他选择了牺牲哈桑。阿米尔因为那段风筝往事,一直活在自己的谴责之中。正当美国平淡的生活拂平了一切如烟如雨的往事时,父亲临终时的一句话,让阿米尔走上了回阿富汗的路--那条赎罪的路,花尽心思为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在与悍匪的激烈较量中,他也找回了当年的勇气。

所有的一切都在哈桑之子放飞的风筝中得到了原谅与补偿。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为你,千千万万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