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

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它对历史和人类社会的价值意义如何

甲骨文于1898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 中国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大规模挖掘。

具体过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意义:甲骨文引导炎黄子孙走上使图形记号表示意义而不约束其读音的文字发展历程。这既造就了绵绵数千年统一的文化意识,也导致汉民族语言扩张乏力。语言对象的丰富和对语言对象的认识深化,迫使象形规则产生更多字和升华象形规则(会意),迫使编撰字书词典成为标示字词含意、约束字词歧义的方法,迫使炎黄学校成为学习字读音的场所(对照的是,基于字母原则文字史真实可以正本清源文化与传统。记载了商王室的历史活动的甲骨是商时期学校用具。)甲骨文字打开了观察 4000 年前黄河流域人们生活的窗户。

 

第二篇:如何辨别甲骨文

如何辨别甲骨文?

甲骨文的作伪并不高明,鉴定时须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看卜骨之新旧。甲骨埋入地下三千余年,被有的学者称作“亚化石”,自然有一种古朴感。作伪者常用大版新鲜牛骨来刻字(因龟甲较难刻契,且易碎裂),故凡遇大版牛骨刻辞须谨慎。如英国驻安阳长老会牧师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于19xx年起开始搜集甲骨文,结果初次所购之大骨版,全系新鲜牛骨仿制,收藏不久,即腐烂发臭。

第二,若能目验实物,可看切口之新旧。即便是利用出土之甲骨新刻文字,因切口新,作伪者常用粘性泥土涂抹。将甲骨浸泡水中不久,即可用刷子刷去泥土,切口便一目了然。而真品则因土色深入刻痕内,一般是洗刷不掉的。 刻在肩胛骨上的甲骨文

第三,看内容是否符合卜辞的文例文法。因作伪者并不懂甲骨文的内容,多数是胡乱抄袭真片上的文字,东拼西凑,甚至倒写、刻错亦浑然不觉。因此,在鉴别时要注意看刻辞是否连成文句。一条完整的卜辞,由前辞(又叫叙辞,写占L日期,以干支表示,同时又写占L者名,通常是商王的史官)、问辞(又叫命辞,是要问的事)、占辞(商王看了卜兆以后所下的是非结论)、验辞(占卜后结果的应验情况)这样四部分组成,不过许多卜辞都不完整,一般只具有其中的几部分。 第四,看刻辞格式。在龟甲上的刻辞,分两种式样:刻在左右边

缘部分的,由外向里读,确切地说,刻于左甲边的文字,从左向右读,刻于右甲边的,则从右向左读。另一种是龟腹甲的中缝两边文字,皆由里向外刻,即在中缝左侧的文字,由左向左读,在右侧的,由右向右读。在牛骨上的刻辞,一般刻在骨的边缘,是由外向里读。几条卜辞刻在一起,一般由下而上排列。

第五,看字体。商代甲骨文跨越了自盘庚到帝辛12位商王计270余年,卜辞年代明确可以判断的是武丁到帝乙8位商王。在这段时期内,文字写法有过变化。有学者根据这些变化和其他考古成果将殷墟卜辞分为五期,第一期为武丁时期,字体相对大一些,第五期较小,有些在写法笔划上也有不同,可以从甲骨学工具书(如高明《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xx年版)上查对。

第六,看贞人(卜人)名字。贞人即当时替商王占卜之人,为史官。贞人生活于一定的时期,贞人名是断代的依据之一。早期与晚期的贞人不可能共主占卜之事,故不应在同片甲骨上出现。不少专著对此有研究,且列表对照,一目了然(如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总的说,甲骨文辨伪较其他文物的鉴定要简单些,只是遇到利用出土的无字卜骨仿刻全部真片或一片甲骨上真伪参半须倍加小心。前人在这项工作的研究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般西人所著录的甲骨书中伪刻较多,如《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等,引用时要注意。如《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第668片左上部“癸丑王卜贞旬无祸王占曰吉”等 三条卜辞系真迹,而下半部字虽大而清晰,于文义却不通,系伪刻。作伪者有的本是刻

字出身,便被古董商相中,专干伪刻卜辞勾当。如董作宾《甲骨学五十年》中提到的蓝宝光,便能仿刻完整的真片,其工细程度几可乱真。幸而此人不懂文例文法,否则在甲骨上大肆“创作”,会给今日的辨伪工作平添许多麻烦。

除商代卜辞外,19xx年起又发现了大量西周甲骨,其中有字的不少,时距殷墟卜辞的发现已半个世纪,作伪之风无存,当然也就谈不上辨伪了。

如何辨别甲骨文

如何辨别甲骨文

考古新突破:周公庙又现大量西周甲骨文

来源:中国遗产网综合 作者: 编辑:周小玉

发布日期:

2008-11-12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据悉;曾经轰动全国的周公庙发现了前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存,还出土了大批西周甲骨文。据专家介绍,

目前周公庙甲骨文出土数量已经超过了1100字,且每天仍然有新的甲骨文出土,初步了解这些甲骨文记载了很多“王”的故事,也记载了和周边地区的交往以及周王本身的活动,为研究西周历史文化提供了最真实的文字资料。

近4年来,考古学家在周公庙附件发掘了几十座西周贵族墓葬,但无一例外都被盗掘一空,使得考古学家无法得知墓主人究竟是谁。从今年9月1日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周公庙主持考古发掘,他们采用了全新的考古发掘理念,把发掘重点由周代贵族墓葬转向平民墓葬。目前发掘仍在进行中。

相关链接: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最先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商和西周甲骨文

考古发现显示,商代已有比较成熟、系统的文字。目前已发现的

商代的文字资料,主要是甲骨文,此外有少量金文。在少数陶片和玉

石上,也有书刻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是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史记》称“殷

墟”,约公元前1300年起,至公元前1046年商纣亡国,为国都270

多年)之后的文字遗迹,长期被掩埋在地下。清晚期陆续有发现,但

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山东籍学者王懿荣首次从文字学角度对

它进行收集、研究以后,才真正引起世人的瞩目,获得重光。据学者

统计,出土于殷墟的甲骨片,总数已达15万片左右,不相重复的单

字约有4500字左右。

后来在西周发祥地周原一带(如陕西省岐山凤雏村、扶风齐家村)

及西周国都丰镐(陕西长安县张家坡)、周初封国燕地(北京昌平白浮村)、晋或赵地(山西洪赵县坊堆村)又发现了几批西周初年的有字甲骨文,总数307片,单字1080字。但与殷墟的甲骨相比,其数量仍嫌较少,故书法上谈及甲骨文,往往以两代为代表。

以“甲骨文”称呼其名,并不是从发现之初开始的。在此之前,人们曾用过“龟”、“龟甲”、“龟甲文”、“龟甲文字”、“契”、“契文”、“龟甲兽骨”、“殷契”、“殷墟书契”、“卜辞”、“贞卜文字”、“龟版文”、“龟甲文字”、“骨刻文字”、“龟甲兽骨文字”等,到20年代初,始基本统一在“甲骨文”这一名称上。

甲骨文大多是商王向上帝和先祖问询吉凶的占卜记录,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郭沫若主编、胡厚宜负责编辑的《甲骨文合案》,编排时横向上即依照内容分为四大类、22小类:阶级和国家,包括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等;社会生产,包括农业、渔猎、畜牧等;思想文化,包括天文、历法、气象、医学、祭祀、鬼神祟拜等;其他。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牛肩胛骨和龟腹甲、背甲。占卜前,在已经加工好的甲骨的背面挖或钻出一些两两相连的圆形小槽(称为“钻”)和长椭圆形梭状的小槽(称为“凿”),占卜时在钻凿内加热烧灼,使甲骨正面形成“卜”状裂纹,这些裂纹被称作“兆卜”。占卜者依据卜兆的形状判断吉凶,并将占卜情况和结果记录下来,刻在卜兆之旁,涂上朱墨。这些文辞就被称作“卜辞”,是甲骨文的最主要的部分。除此之外,有些甲骨片上还有一些记录卜骨来源和保管情况的所谓“署辞(贡纳记录)”,以及“干支表”、“习刻”、“记事刻

辞”等非卜辞。

甲骨文大多是刻契的。根据专家的考察,甲骨文字的成字方式,除了有少部分甲骨文是墨迹外,大约有两种,一是直接刻写,一是先书后刻。刻契的方法主要是单刀,少量郑重的记事刻辞用双刀。龟甲兽骨的质地都比较坚硬,表面是不规则的形体;用来刻契的工具是并不太锐利的玉石或青铜刀。这种方式和工具、材料特点,决定了甲骨文的许多形式特点。

刀的并不锐利与材质的过于坚硬,造成了甲骨文的笔画以直为主(圆曲的笔画也往往是由许多短而直的笔画连接而成的)、笔画两端尖细中部略粗;表面的不规则,造成了章法安排取纵有行、横无列的方式,而与笔画和章法的特点相配合的是,结构也以纵向取势为主。这些特点,使得甲骨文从总体上看来,形式虽然略显单调,但其意趣仍然极为动人——古朴简捷、锐利坚峭、挺拔峻健。

一些重要的艺术手段已经得到了应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称规律。对称是宇宙形式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较早认识、运用的规律。甲骨文的形体是象形的,但纵向取势的结构却主要运用对称来求得平衡。一方面是依字赋形,一方面是平衡规律的运用,两者紧密结合,使甲骨文的单字在整齐、工遭、有序中显现了活泼的生机和活力,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章法安排在纵向比较整齐的前提下,随字的大小而错落布置,宛如繁星丽天。郭沫若说:“细者于方寸之片,刻文数十,壮者其一字之大,径可运寸。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对甲骨文的章法、结构的分析是精确的。

如何辨别甲骨文

如何辨别甲骨文

还需要略作补充的是,西周甲骨文字迹通常较小,从书风上说是商代晚期甲骨文的延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