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读Seligman《真实的幸福》有感

1 E09115

幸福在哪里

---读Seligman《真实的幸福》有感

1 幸福是什么?

当下中国人都活得特别累,上学、就业、医疗、保险等无论哪一方面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连我们的总理都不得不站出来掷地有声地保证: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可最近的通货膨胀似乎管不了这么多,总是变着法儿上窜,意图彻底消灭国民的幸福。于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求幸福。

幸福太重要了,越是重要的东西,我们感觉它的存在就越是迟钝,就像滋养我们的空气和水一样,失去以后才发现它们须臾不可分离。于今,我们开始将幸福挂在嘴边,那是寤寐思服、求之不得的表现。甚或,痛苦中还会发出哲人般的追问: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幸福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谁会当真呢?一个拙劣的比喻,引人笑笑而已。还有比这更高级的隐喻1,也终究不过述说幸福丰富内涵的一个方面,想准确解释“幸福”这个词,还没有哪种说法能够单独胜任。其实,不要指望有人能给幸福下一个普遍认可的定义,总理说过:“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标准可能人们都有不同”,总理可能不是研究幸福的专家,那我们看看真正的权威是怎么说的。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曾以最高票当选为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说“定义幸福的字句比定义任何一个哲学问题的都多,幸福是被误用、滥用最多的词之一”,由此可见,对于什么是幸福还是不要去管的好。

弄不清楚什么是幸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增加幸福呢?也不是,就像饥饿难耐的时候吃上一顿大餐,酒足饭饱之余,心满意足,情绪极佳,我们大约知道此时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小撮人之一。这种幸福可能非常短命,因为吃坏肚子的概率总是存在的,但比起饥饿时的痛苦,饱餐之后的幸福感是大大的增加了。是故,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

可不可以这样说:幸福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幸福的成分。 2 获得幸福的途径

塞利格曼认为幸福的成分包括两个方面:积极的情绪和优势。前者容易理解,大凡幸福的感觉如欢喜、满意、兴奋等让人情绪愉悦积极,但“优势”也是幸福的成分就有些让人费解了,我们还是听听他的解释。

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幸福公式:H=S+C+V,H代表你的持久幸福,S代表你的幸福的范围,C代表你的生活环境,V代表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为什么幸福公式中会出现变量S呢?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大约有50%的积极情绪来自父母的遗传,有些人天生乐观一些,有些人天生就悲观一些。除此之外,我们对好事情的适应性也会影响幸福提升的层次,譬如说吃冰激凌的美好感觉会随着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所以S变量(天生的乐观个性、适应效应)会限制你幸福感的上限。再看C变量,它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呢?塞利格曼考察了金钱、婚姻、社交生活、消极情绪、年龄、健康、教育、气候、种族、性别以及宗教等对幸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些方面如婚姻、社交、宗教等能够对幸福产生一点影响,有些方面如金钱(在满足必要的需求之后)、

2 E09115

教育、种族等对幸福的影响微乎其微。总而言之,“环境因素有些确实可以提高幸福感,但这种改进很昂贵且不切实际”。既然变量S和C在提升幸福感的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以致我们的作为有限,那么可控制变量V就是剩下的唯一机会了。谢天谢地,变量V的可控性,终使我们能够紧握驶向幸福小岛的船舵。

控制变量V的哪些方面能够唤起我们的积极情绪,从而增进我们的幸福感呢?积极情绪可以是有关过去的,也可以是有关现在和将来的。因此,塞利格曼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我控制以获得积极情绪,这些控制方法被称为塞式幸福的三条法则。

2.1 如何对待过去,请用塞式幸福法则1: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当一个人沮丧的时候,他比较容易唤起悲伤的记忆,而不会想起幸福的往昔”。更有甚者,弗洛伊德学派坚称童年时期经历的创伤事件会对一个人的成年生活产生决定性的不良影响,长期以来,人们竟然对此都深信不疑,以致很多人沉溺于他们的过去而对未来采取被动的态度。“对过往美好的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这两种行为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塞利格曼还说,“只要知道一个事实---早期的事件对成人生活没有或者只有一点点影响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灵”。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过去发生的一切呢?首先要学会感恩,过去发生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我们试着抱以感恩之情,就会赋予这些事件非同一般的意义,更何况有些事情本身就值得感谢,例如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往往被视作理所当然。青年演讲家邹越在全国巡回开展大型主题演讲《让生命充满爱》,场场都充满着泪水和激情,每一次演讲他都要教学生学会感恩,殊不知,也教给了学生建构自我幸福的途经。其次,过去还有很多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好的记忆,对这些不好的记忆,我们没有好的办法做到直接忘却或压抑记忆,外显的压抑反而会导致反作用,比如让你在3分钟内不要去想大象,这时你可能一遍又一遍地想着大象。唯一能够改变这些消极情绪的办法是宽恕,“只有宽恕可以在不改变记忆的情况下,转换、去除伤痛与仇恨”。

宽恕肯定会引起不少争议,难道我们要宽恕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使他们逍遥法外?正义如何才能得到伸张?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实在难以回答,因为宽恕涉及到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观,对于实际发生的事情,必然会有一个权衡的过程。但是,如果搁置对价值观的争论,宽恕无疑能够增加对过去的积极情绪。

对此,塞利格曼作了精辟的总结: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这样你会更幸福。

2.2 如何对待未来,请用塞式幸福法则2:未来不全是你想象

当突如其来的打击来袭的时候,你会如何面对?在经历了最初的伤痛以后,悲观的人可能会失望透顶,从而陷入不幸事件的阴影当中再也无法自拔。相反,乐观的人会充满希望,他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应对挫折,最终走出阴影。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塞利格曼认为是对发生事件的不同解释风格所致。一般而言,我们会从两个维度对所发生的事件作出解释,永久性维度(时间维度)和普遍性维度(空间维度),悲观的人总认为不幸的事是永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对好事的解释又恰恰相反,认为好事情是暂时的和特定的,因此,悲观的人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

塞利格曼最早从狗的电击实验中发现了“习得性无助”,关在笼子里的狗在经受多次无法逃避的电击以后,当电击再次发生时,就是将笼子的门打开,狗也

3 E09115

不会逃走,而是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但是他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鼠和狗在遭受不可逃脱的电击后都会变得无助,也不是所有的人在遭遇解不开的难题或逃不掉的噪音时都会产生无助。在实验中,有1/3的被试永不放弃躲避,不论我们做了什么,做多少次试验;但也有1/8被试从一开始就放弃,根本不做任何努力就马上投降”。这些反复出现的“异常”现象,使塞利格曼不得不开始正视它们,最终导致他转向了对人的积极心理的研究。

现在已经有很好的方法培养乐观情绪,那就是改变悲观者的解释风格,让悲观者指认自己的悲观想法,并且反驳它。当有人指责我们时,我们会轻易做出反驳,但反驳自己并不像反驳别人的指责那样容易,需要通过适当的练习。一旦我们学会将不幸的事解释为暂时的和特定的,将好事看成永久的和普遍的,我们也就拥有了乐观的情绪。

2.3 如何对待现在,请用塞式幸福法则3:抓住现在的幸福

塞利格曼认为眼前的幸福与过去及未来的幸福感有非常不同的成分,它包含愉悦和满意,而且他特意对愉悦和满意进行了区分。在塞氏看来,愉悦纯粹是感官上的满足与快乐,有很强的感官和情绪特点,譬如说吃一块巧克力,看电视,洗一个热水澡,都能够带来感官上的愉悦。满意不同于愉悦,它是做了我们最喜欢做的事而带来的感觉,不一定有很强的情绪和感官特点,例如攀岩、看一本好书、跳舞等,满意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付出努力的结果。对人类而言,几乎不需要专家告诉你如何在生活中制造愉悦,我们最清楚该如何追求愉悦。而满意却不那么容易得到,用塞氏的话说,“满意无法从身体的愉悦中获得,也无法来自吸毒或任何捷径,只有在高尚的行为做完后才会产生”,满意只来自我们的优势和美德,正所谓“愉悦易得,满意难求”。

可能正是因为容易得到的缘故,所以愉悦带来的幸福总是短暂的。在现代社会,发达的科技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舒适和便捷,但我们却觉得幸福愈来愈少,时常发出“浮生长恨欢娱少”的感叹,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抑郁,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莫非是现代人过度依赖了暂时的快乐?对此我深以为然。

满意不容易得到,但满意会带来持久的幸福。在构建我们的优势和美德过程中,需要技能和努力,同时还要面对挑战,还可能面临失败和挫折。不过,意味深长的是,这些都是获得持久幸福的必要付出。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优势也是幸福的主要成分。

3 增进学生的幸福

许多中学的培养目标中,赫然写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字样,既然是全面发展,增进学生的幸福当是题中应有之意,学校也就有培养之责。可是,当越来越多的成人感到不幸福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也好不到那里去,连小学生唱的儿歌中都有了“我去炸学校”这样夸张的歌词。曾经有一个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感到不幸福,难怪塞利格曼宣称,教育并不能增进学生的幸福,这对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如果说之前,大家对幸福的认识比较肤浅,教育对此是有心无力,那么现在可以说具备了担当的基本条件。近20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创造了许多能够提升幸福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已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为学校教育肃清了许多障碍。塞利格曼的学生本·沙哈尔,被称之为哈佛大学的“幸福导师”,他在哈佛大学开设的幸福课程成为学生最热门的选修课程,场场都是座无虚席,上完他的课的学生总是满面春风地走出课堂,彻底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在中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为学生规划幸福指导课程,提高学生感受和获取幸福的能力。特别

4 E09115

是在发展学生的优势和美德方面,学校应当有所作为。

4 蓦然回首,幸福原在歌谣中

在我仔细研读《真实的幸福》过程中,总有一种熟悉旋律萦绕心头,歌词似隐若现。塞利格曼说持久的幸福来自优势和美德,而不是暂时的愉悦,读到此处,我一阵激动,似乎感受到了那首歌词的跳动,呼之欲出却又半遮琵琶。毕竟过去了这么多年,词意早已模糊,但强烈的直觉告诉我它们之间一定存在某种默契。于是,我寻到了完整的歌词:

幸福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

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

她在辛勤的工作中,

她在艰苦的劳动里,

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幸福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

她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

她在精心的耕作中,

她在知识的宝库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她在精心的耕作中,

她在知识的宝库里,

啊,幸福!就是你闪光的智慧里。

啊,幸福!就是你闪光的智慧里。

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工作”、“劳动”和“智慧”,这不正是塞利格曼所说的优势和美德吗?这首当初家喻户晓、人人传唱的中国歌曲原来包含着幸福的真谛,只是我们自己不知珍惜和挖掘,随手将它丢弃在记忆里。当我们不再感到幸福的时候,只好去拾西方人的牙慧。我想,如果塞利格曼教授知道了这首歌曲,不知道他老人家该作何感想了。

1 有一个故事也和幸福有关:有一个富翁,非常有钱,凡是可以用钱买得到的东西,他都买来拥有享受,然而,他却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幸福。他很困惑。一天,他突发奇想,将家中所有贵重物品、首饰、黄金、珠宝通通装入一个大袋子中,开始去旅行。他决定只要谁可以告诉他幸福的方法,他就把整个袋子送给他。他找了又找,问了又问,直到一个小村庄,有位村民告诉他,你应该去见这位大师,如果他也没办法,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也没有人可以帮你了!

终于见到了正在打坐的大师,富翁非常激动的说:我只有一个目的,我一生的财产都在这袋子里。只要你能告诉我幸福的方法,袋子就是你的了。这时天色已黑,夜已降临,大师顿时抓了富翁手上的袋子,就往外跑了。富翁一急,又哭又叫的追着跑,毕竟是外地人,不一会,就跟丢了。只见富翁一边哭道,我被骗了,呜,我一生的心血。最后大师跑了回来,将袋子还给了他。富翁见到失而复得的袋子,立刻将其抱在怀里,直说:太好了!只见大师再度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你现在觉得如何?幸福吗?

幸福,我觉得自己真的太幸福了!

大师笑说: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只是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视之为理所当然,所以不觉得幸福。你欠缺的是一个失去的机会,这样你马上就会知道,你所拥有的有多重要,其实你现在怀里所抱

5 E09115 的袋子与之前的是同一个,现在你还愿意把它送我吗?

 

第二篇:幸福在哪里读后感

幸福在哪里读后感(一)

《幸福在哪里》?就是,幸福在哪里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幸福吧!

这篇童话故事写了三个牧童费了很大的气力把森林里一片浑浊的泉水弄干净了,并且又为大家砌成了一口泉井。在他们完工之时,智慧女儿来到了泉井边,为他们的健康喝了三口水,并祝他们幸福。可三个牧童并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幸福并约定十年后在此见面。

光阴似箭,十年后三个牧童又回到了泉井边。第一个牧童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医生,当他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时,他就感到了幸福;第二个牧童干过很多正当的工作,当他感到他的工作对人有益时,他就感到了幸福;第三个牧童耕田种地,当他看到农田里丰收,他的劳动没有徒劳时,他也感到了幸福。这时,翩然而至的智慧女儿告诉他们: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是啊,智慧女儿说出了幸福的真谛: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幸福不只是爸爸的宠妈妈的爱;幸福不只是富裕悠闲的生活;幸福不是升官发财,幸福不是金银珠宝??

幸福是建筑工人手下的那一座座高楼大厦;幸福是医护人员从病魔和死神手中夺回的那一条条生命;幸福是辛勤园丁呕心沥血教育出来的那一个个优秀的学子;幸福是为祖国的安宁而付出生命的勇士;幸福是??

我终于明白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儿时的那首歌:“??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幸福在哪里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故事《幸福在哪里》。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一片大草原上,有一只母狮子和一只小狮子。有一天,小狮子独自出门觅食,听到野猪对孩子们说:“你们只要好好的生活,就会找到幸福。”小狮子感到很好奇,心想:什么是幸福啊?于是就回家问妈妈。妈妈告诉小狮子: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当你一直追着他时,他一直躲躲藏藏,你怎么也抓不到他;但是,当你一个人细心去感受的时候,幸福就会一直追随着你。

读了这个故事,我也问妈妈:幸福到底是什么?妈妈告诉我:幸福就是健康平安,开心快乐,我的幸福就是妈妈最大的幸福。

于是我懂得了:我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享受爸妈的爱就是一种幸福;和地震区的小朋友相比,我有一个美丽的家园,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就是幸福;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是一种幸福;幸福无处不在,他一直陪伴着我。

我知道我是幸福的,我也知道爸爸妈妈也是幸福的,因为我幸福,他们就会幸福。

幸福在哪里读后感(三)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幸福在哪里》。这篇文章点明了劳动的意义,也扭转了我对幸福的认识。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是说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悟出了幸福的真谛:幸福源于辛勤的劳动。

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许多的名人都在赞美劳动。三个牧童就是因劳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获得了快乐。这两个字,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早已传入百家,而劳动和勤奋则是指引着我们向前走的方向标,令我们领略到下一步的险峻,以及成功的喜悦。

我认为,文章中不仅劳动使我振奋,其中,幸福的真谛也令我望尘莫及。

掩卷沉思,智慧女儿一语道破了幸福的真谛,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雾,我不禁为过去的无知幼稚而感到羞愧。(Inspirational quotes )吃好,穿好,无忧无虑就是幸福吗?不见得。电影《红楼梦》里衣食无忧的贾宝玉幸福吗?他最终认为自己原来“幸福”生活十分难受,出家了。没好吃,好穿的就不是幸福吗?日夜辛勤劳动,一身疲惫地回到家难道也不算是幸福?许多例子在你的眼前,方志敏烈士一生过的是贫穷艰苦的生活,可是,他的《可爱的中国》的遗书中不是讲了他的一生是乐观,幸福的吗?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呢?反复思索,我悟出了道理:人生观决定一个人的幸福观,怎样看待幸福,关键是看我们要做什么人,一生该如何度过才有价值。

看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它令懂得了人生幸福的真谛,明白了劳动的可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