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爱与哀

——读《纳兰词传》有感

他一直受皇帝的宠爱,他的父亲又是权倾天下的大学士明珠,他的俊彦性格更从无在官场树敌之事,就连宫中的奴婢也喜欢他,热爱他,开他的玩笑。但是,他依然疲倦,他卷了,累了,渴望退下来了。就象天空虽然广阔艳美,但不会被鱼儿所羡。他要辞官,他要去寻他的红楼,但红楼又在那里,梦又在何方?“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那么,他所思念的到底是一个真实的红楼,还是一处虚拟的红楼。流芳百世的红楼梦,令人叹息的人生百态。正如康熙所说的:这就是容若人生的翻版。他有可遇不可求得的爱情,他有出色的文采武功,他是真正的八旗子弟,他生活无忧,管运通达。可是,他不快乐,他的心游离在喧闹之外。最终,他在风华正茂之时,匆匆离开。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是我对纳兰的第一次邂逅。

那时的我仅仅将其理解成为爱情已逝,佳人不在,物是人非的悲凉感叹而已。可是后来,当我再次品读这《纳兰词传》时,我才领悟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不仅是爱,甚至于我们每日奔波于其中的人世。

虽然在《纳兰词传》中,将这首词理解成为纳兰感慨友人离去,盛宴难再的场景。但是纵观纳兰一生的际遇,我却觉得纳兰伤的也许是他对于周遭对于一切的认知。纳兰,纳兰容若。一个人世间最悲凉的词,竟然一语成谶说尽纳兰悲伤而有纯洁的一生。

但凡提到“若”便是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完全没有期许,仅剩无尽的绝望和悲凉。期许“若”不过是期许空泛而悲凉的苍茫,没有未来没有尽头。现在的我们早已在白话的浸淫下,将若字演化为如果。但即使这样,一个“若”字仍能让顿然心痛,顿然哀伤。人生没有如果,如若永远只是飘渺的如果。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纳兰伤怀妻子卢氏的悼亡之词,一句当时“当时只道是寻常”竟会让我有垂泪的辛酸。纳兰说“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在爱与性方面,我很难接受一个人爱着一个人时和另一个人发生一段无关于爱的缠绵。但是对于纳兰我却不难说出一句苛责。纳兰纳妾续弦,却从来没有忘记过卢氏,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说的是那段以为会长久,以为会永恒的生活。就那样如同一道惊雷,断的彻彻底底,生生撕扯出了纳兰所有关于爱的所有魂灵。纳兰没有死,却已经不再是那个为妻画眉的纳兰成德。

如果你问鱼,什么是对它最重要的事物。也许是一块七彩美丽的石子,也许是一株身形妖娆的水草,甚至也许是一丛河边妍丽的花草,但却不会是水。有人说没有人知道你多么爱身边的那个人,只有当他和别人一起的时候。我们对于身边的一切,就如同水之于鱼一样,存在其中,恣意取舍,尽然就那样忽略了它的存在。

没有爱,纳兰也便不再了。也许沈宛的出现,重合了纳兰和卢氏最初的日子。但没有人能够替代别的任何人。沈宛替代不了卢氏,也正如纳兰永远不是元稹。沈宛回来乌镇,纳兰亦守着没有卢氏的世界。也许只有顾贞观能够理解纳兰心中的悲苦,关于爱的,关于仕途的。容若从出生就受到上天的恩宠,傲人的家世和倾城的才华,是渌水亭诗词唱和不可获缺的资本,但却是容若哀伤的源泉。

他是一个孩子,从来用最真挚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可是世界回他的只是世俗而肮脏的尘埃,遮住了他曾经快乐的笑容,留下无尽的忧郁和悲哀;容若之殇,也许是他逃离现实的所有悲伤的不二法门。

吾言,殇亦欢,爱与哀的纠缠时纳兰容若一生的命运。他的每一份爱情都纠缠着哀伤,你说他恨吗?恨世间的不公,恨命运的捉弄。但是,他是真的恨吗?恨他的心上人就这样将他们的梦砸碎在这个曾经的家里吗?不是的,他只是在感叹,感叹命运同他的人生开的这个

不大不小的玩笑,他所拥有的一切,不是与他的志向相反就是注定了他为了他的出生必须放弃他所爱的一切,他只是无法忘怀,因为他太在乎了,一次次的放弃,一次次的无能为力,他已经累了,纵然他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在这个他不爱的世界里,唯一能带给他快乐的玩偶他都保不住,他还能爱什么呢?他又如何去恨?恨自己,还是恨现实。他只有站在那,静静的回忆,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所有感慨。

无论是爱,还是哀,两者都不可或缺,因为只有它们才能铸就那个纳兰容若!

 

第二篇:海口海之南外国语实验学校 读仓央嘉措诗集有感

读《仓央嘉措诗集》有感

在这个暑假,我除了读纳兰容若的词传,还读了仓央嘉措的诗集。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一样,他们都有一段催人泪下的情感和一个传奇的身世。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摘自《信徒》

此首《信徒》为仓央嘉措诗传中传唱度最高的作品,字宇间对爱人情感表达的深刻渗透人心。而实际上它是阴差阳错地被冠名为仓央嘉措所作。不论它是否为相传情史浪荡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真实写照,是它带我们知晓了仓央嘉措,探寻到这位以诗人为二重身份的领袖激荡的内心世界,领悟到我们自己深刻而优美的思考。

诗歌里表现出的如此情感细腻的六世藏传喇嘛身后,他扑朔迷离的情史。有人说他年幼即俊秀清朗,才艺高超,同时风流多情,流连辗转于许多女子之间;亦有人替他说脱浪荡的形象。至今事实不得确定。但不论他的真实男女感情世界是如何,从他的诗歌里,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都渗满着爱的情感基础和痕迹,它是一种大爱,可以被任何心怀对任何种事物的牵挂,包括爱情的人,理解为细化的不同的爱的种类,这也是相异的内心依托重心的读者皆可以读到触动和共鸣的原因吧。

仓央嘉措诗歌,主要的诗歌意象是大自然的景色,及景色意境的构建下,人物被渲染出的特点鲜明的形象。善恶美丑,皆在诗人的心里沉淀明晰。先缓缓阐述现象,然后表述自己的劝诫和态度;抑或起初用直白而浓烈的大词汇表现情感的狂烈,掺杂世间事物仿佛围绕自我的渲染,最后归于平和的归纳和掌控。世间,空间仿佛都静止,成为诗歌画卷里的过客,深深浅浅地窥探者作者内心的暧昧或者决绝。

读他的诗,有一叶知秋的视野和智慧,有身坐菩提树下的皈依淡定,有一切事物皆为我动,一切情感皆明我心的内在修炼,亦不乏因留恋这人间纷繁滋味而柔软缠绵的情感沉溺。偏爱文字韵味的读者读到细腻如悄悄潜入夜的春雨一般浸透的浪漫,喜好思考内涵的读者领悟它清高淡漠的讽刺和反转。

有时候,革命和领导亦需要浪漫主义。

读他的诗,仿佛静坐中,有落叶缓缓飘落,掉入心扉,激起涟漪。。。 周静

20xx年8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