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最近,我读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感触颇多。《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是由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身教育实践经验所总结出的一本经典的教育类书籍,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最后一本书,由其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根据他的遗稿给予完善,最终编辑发表。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一个十分贫穷的农村家庭,在七年制学校毕业后,他又参加了一年师资训练班,随即担任了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在取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之后决心参战,最后以一位中学校长的身份一直工作至去世,享年五十二岁。在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教育态度,他所有的理论都是基于一定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苏霍姆林斯基身兼多职,他既是校长也是班主任,又兼语文教师一职,根据他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所总结并记录的教育、教学资料就200本有余。他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卓越的教育实践,而本书则是这些思想精髓的一部分,全书共59章节,表述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教育问题,对于教育者和家长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绝大多数困惑给予了科学的诠释,这本书也会令人不知不觉地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人这一目标奠定了结实的理论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在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物,我对他伟大的教育精神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去亲身领悟他的教育真谛。近日由于对教育问题产生了种种困惑,于是便下定决心去读他的著作,希望从中可以找到我想要的答案,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便肃然起敬,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东西等着我去探索,而且等了很久。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且贴近现实生活,第一部分就强调了人的教养以及真正的人应当具备的条件,由此可以看出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人的本质是十分看重的,他可以容忍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但对于一个满身恶行的孩子必会给予责备或惩罚,然而这种责备或惩罚必须是科学的,它的执行是以孩子能够健康发展为目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孩子,学校和家长也会给予责备或惩罚,诸如全校通告、写检讨、体罚等等。目的也随着惩罚的花样的变化而变化,有多少人会试图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和探索他们犯错的本质问题。大家或许都看过这样的画面,班级有一名或几名学生犯错误了,班主任在讲台上怒斥着整个班级的学生,似乎觉得声音越大效果就会越好,以为这样就会让整个班级的风气都好起来,这让我忍不住想起书中的一个比喻,把一瓶药喂给所有人,希望得病的人好起来,希望没病的人不受影响,然而是药三分毒,我们似乎都忘了这个常识,因此要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面对孩子们的错误时要给予平和的态度,把握情绪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将责备或惩罚的效果发挥到最佳水平。书中也针对如何培养孩子成熟的思想和精神力量给予了相关的论述,这是一个需要孩子不断地经历犯错、反思、修正,最终达到思想的高度升华的过程,同样也需要引导者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科学的引导方法。过分的责备或惩罚不仅不会让孩子的内心感到愧疚,反而让这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产生强大的逆反心理和极度的厌倦情绪,但如果责备或惩罚执行地恰到好处,孩子自身就会产生道德上的谴责,这种谴责会不停地萦绕在他的内心深处,我们也可把它称为是一种痛苦,然而这种痛苦只是暂时的,因为孩子会竭尽全力地摆脱这种感觉,那么这期间所体现的过程就是反思,通过反思来修正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让思想不断地升华。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或家长,灵活地掌握语言的强大功能成了一门必修课。

在当代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只是过分地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日积月累,学生中的部分人养成了许多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恶习,这些恶习必将会成为社会未来发展的潜在危机。古语有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当代人去传承和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具备过人的技能和高尚的品德,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不断地往来交错,国人的行为举止也变得更加重要。社会从来就不缺少有才无德之人,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视为一种使命去完成,为社会增添更多德才兼备的新人,从而实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目标。孩子,天生就是一名优秀的模仿者,在道德上缺少分辨能力,如何让他们将培养高尚的品德视为一种信仰,这就要求引导者能够明白“身教重于言传”这句话的涵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明风度对学生必将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一个孩子的性格是有三方面因素决定的,遗传基因、外界环境和后天自身的领悟与修正。那么针对后两者我们就需要“趁热打铁”,在孩子幼年的时候给予科学的引导。君子不以利害义,未来的世界充满着各种物质与精神方面的诱惑,在这些诱惑面前如何保持一颗正直的心,这就要求一个人要具备结实的高尚人格这一基础。既然选择了做一位引导者,就该不惧风雨地前行,这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探索之路,同时也需要我们怀揣着人间大爱与信仰同行。迷茫、失意不再是我的阻碍,因为明确了自己存在的意义,理解了伟人的心绪,因上精进,果上随缘。最后借用《资治通鉴》中的一句话为结束语: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第二篇: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分析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并向正在成长的一代提出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和具有社会意义的目的、需要、兴趣和追求的形成途径。作者有机地把伦理学范畴、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公共行为准则纳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问题的结构之中,提示了其在解决思想、劳动、智力、道德、美学、体育方面的发展,形成和教育问题上的意义。这本书的中心问题是着重阐述教育伦理学的对象和任务:即正在成长的一代孩子们在道德关系组成的基础上及其在自发的或者专门组织的道德活动中形成的道德意识。

一、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指出了真正的人的特点;“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真实性和完美性,对人与人之间那种视为人类道德发展顶峰的共产主义关系,要有明晰的概念,深刻的理解;对共产主义理想美的感受应作为个人的执着追求;要善于珍惜祖国和共产主义社会那些神圣的东西,就像珍惜自己心上的个人爱物和神圣的东西那样。换句话说,这个理想的特点,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的一种理解和感受,善于向自己提出“我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并予以回答:对生活的那种强烈的爱,是作为为了崇高目的的一种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个人精神生活中的公与私,大事与小事都要有个和谐的统一。”②他认为真正的人要有自尊,要有智力上的丰富、创造上的才能,要经常丰富和发展自己智慧的愿望。人要有丰富的美的知识,敏锐地去发展对美的需要。人要热爱劳动,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去对待劳动。努力追求劳动技能的完善。人要有个健壮的体魄。“教育伦理学的一个最重要思想——就是奉献。教师在培养真正的人时要教会他生活,教会学生奉献。“奉献——则是培养人的崇高愿望的惟一学校。”③老师要善于同孩子们谈论奉献。“使孩子们养成奉献的习惯,这意味着首先要教会孩子去观察生活,观察人们,观察你周围那些事物,理解你周围在某种程度上与你有关的一切,而且不仅仅去理解这一点,还要用心灵去感受,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不能容忍冷漠的人,才能鄙视麻木不仁,去痛

④恨无礼行为。”教会学生奉献的精神要培养学生们的义务感,苏霍姆林斯基说人①①

②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页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页 ③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38页 ④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36页

没有比尽义务的幸福更幸福的了。起初让孩子们放弃某种欢乐,但是他们所获得的却是完全特殊的一种奉献的快乐。孩子应该怎样理解自己对他人的义务,要使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就能体验到人对义务顶峰的追求是一种魅力和美。要在公共福利上表现出自己的义务感。“没有什么比利己主义更可怕的事了,没有再比为自己的懒惰辩解更有害的了。”①关于美,苏认为美是培养敏锐的强有力手段,理解和感受美,是自我教育的强大源泉。要教会孩子去观察美,同时去思考美和人的高尚品格。 “美只有向聪明的人和会思考的人才会展现出来。”②

他相信教育者的话语有着强大无比的力量。“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我们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学生们的心扉。”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能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④第二,“一个人只有在其童年和少年时期同大自然和人们打交道的那种条件下使他的心灵不平静、忧虑、柔弱、敏感、易受刺激、温柔、富于同情感,他才会成为有教养的人”⑤“第三,深深的信赖他人,也能使人成为有教养的人。”⑥“第四,美能使人成为有教养的人,美的世界里的精神生活能使人成为有教养的人。”⑦

二、精神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人应该具备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与追求之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而奋斗方面表现出来。这种精神在他看来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的战士那种高尚品格和英勇精神,革命者、创造者、思想家的那种精神。”⑧在孩子童年时期就确立起坚定的对祖国、人民那种道德上神神圣的东西的信仰。要培养孩子需要人的情感,从小使他学会做一个忠实于别人的人。怎样去培养这种需要人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为天下人之忧而忧的心情。

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教会学生珍惜生活的幸福,为了真正地去珍惜生活的幸福,需要高尚的、细致的、全面的精神上的修养——即智力、心灵、意志的修养。明白这样一个真理:“我们来到世上,又会离开人世,而且再也不会回到①

②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43页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50页 ③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4页 ④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5页 ⑤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7页 ⑥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0页 ⑦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2页 ⑧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6页

人世间;世界上有最大的快乐——人的诞生,也有最大的痛苦——人的死亡。”①要让学生思考到生命的不可逆性,教会孩子们去观察和理解生活,并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幸福和欢乐。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学会思考,发挥自己渴望知识的才能,这也是培养真正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生命非常短暂,如何让人不虚度年华,成为思想家、劳动者,教师要有细致的提示。“正是细致的提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老师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提示都会唤起儿童意识中丰富的思想。”②引导学生看到、理解到并感受到他一生中需要掌握什么样的精神财富,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要明白地向他们指出一个人应该怎样去度过自己的一生。“懂得在有生之年应该怎样做的人,他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③

精神力量是丰富的,它可以使人坚强,克服挫折,战胜困难。因此“使我们每一个学生从小(无论在思想意识里,也无论在感情世界之中)就对精神力量确立一往情深的态度,对懦弱现象烟雾而蔑视,对精神面上的不屈精神向往而敬

④佩。”要在一个人幼年就进行精神力量的锻炼,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个过程要遵遵循一条重要的教育准则“就是在一个人的两年时期能对自己做出了似乎他做不出的事而千百次地感到惊奇,即对自己的精神力量感到惊奇。”⑤“只有在这种惊惊奇之下,才会彻底地去蔑视懦弱、意志薄弱。只有对自己的精神力量产生惊奇的人,才能对自己的意志薄弱而感到羞愧,才不会表现出懦弱。”⑥

1、不幸与死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最大欢乐是人的诞生。“人的诞生是人民的未来,父

⑦母的欢乐。”要培养起女孩子对待人的诞生的那种高尚态度,还要培养起未来父

父亲和未来母亲。他认为要使孩子的精神交往得到发展,父母要是孩子拥有兄弟姐妹。“对他人的关怀,往往是从关怀自己的兄弟姐妹开始的。血缘关系的情感则是为培养和发展富有同情心、关心人和对人体贴的有利基础。”⑧关于痛苦,苏苏霍姆林斯认为人的不幸之中最大的不幸,是丧失勇敢,而成为一个畏惧不前的胆小鬼、可怜虫。最大的不幸是孤独,人最可怕的不幸,就是精神的空虚。如何培养学生去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与不幸,要培养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痛苦和不①

②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23页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29页 ③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31页 ④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33页 ⑤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33页 ⑥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33页 ⑦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45页 ⑧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48页

幸是多样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有战争的准备,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勇敢、坚定、善良、敏锐、热忱的精神。在孩子敏锐的年龄时期撒下蔑视背叛的种子。“只有当一个人在其童年早期就已学会感受到和认识到对肮脏行为的蔑视和厌恶,才会

①在幼小心灵中确立那种道德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使每个孩子从小就发展对人

的忠诚那种道德上的细微特点和强大的特点,教会孩子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关注在他人身上,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将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要教会孩子正确对待死,“只要人对于死有了认识之后,就不会向他妥协,而会毅然奋起抗拒它、反对它,极力以自己对生活的那种爱去确立生活的欢乐。而最主要的一点,是把死当做一种最大的不幸去理解,要教会孩子去懂得珍爱人,爱护人的生命,爱惜人的心灵。”②

2、对待亲人

要教会孩子去理解亲人的痛苦能提高道德敏锐性。“孩子们越是去关心他人的换壳和痛苦,他们的目光就越敏锐,他们感受到初次相遇的人的心灵就越细腻。”③要对人有感受,就要理解他行为举止的动机。要教会孩子去尊敬自己的先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个诚实的人,教会孩子善于理解人的悲痛。祝贺人的生日是人的修养一个标志。孩子在给亲人祝贺生日时要注意分寸和心灵的细腻。“在你祝贺生日的时候,回忆什么,想到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反映出你的素养。”④在祝贺生日时,不要忘记给亲人送上一份礼物。

要教会孩子热爱自己的父母,尊敬爷爷奶奶,培养父母和孩子间的和谐关系。尊重,敬慕老一辈,善于向他们学习。对于尊敬长辈,苏列出了“十不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在孩子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精神生活中树立对母亲的崇拜。“我认为重要的教育使命,就在于使儿子善于怜悯、保护母亲的心,

⑤因为这颗心饱含着自己那无穷无尽而又无限的爱。”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对父亲的

爱戴与尊敬。对于孩子来说,不仅要善于感受到母亲和父亲内心世界最细微的活动,还要爱护父母的身体。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同父母在精神上交往,让孩子在父母面前因为做错事而有羞愧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只应当建立在孩子有做好孩子的愿望之上,给家里带来欢乐的基础之上。这种愿望是指孩子的学习,这种愿望是把学校同家庭联系起来的最细微和牢固的纽带。①

②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57页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68页 ③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63页 ④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11页 ⑤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98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崇高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祖国的忠实儿女,永远忠实于共产主义思想,为祖国自由与独立,为劳动人民的神圣的东西与财富,为共产主义的胜利,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忠实于崇高的理想,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顶峰。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之间,小孩与大人之间应该形成的一种关系,首先就是培养信任和忠诚的关系,如果父母亲是不值得孩子信任、忠实、忠诚的人,那么,在孩子的心灵中就会产生消沉情绪。“我们的教育理想,就在于使信任和忠诚成为孩子整个身心的一部分,成为他一生的目的;使孩子在对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忠诚与忠实之中,认识到自己生活的伟大快乐。”①珍惜才能是点燃忠诚与信任火药的火花。要培养孩子的害怕感,这与信任、忠诚是分不开的。“有一点害怕,只会给孩子心灵上带来更细腻、更敏感的情感。”②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③爱一个人,首先要忠诚,要为道德理想而斗争。在爱人们的过程中,自己也体会到了快乐与幸福。爱是强有力的教育者,它可以使人在遵守生活道德准则方面更加纯洁,更加忠诚、更加严格。爱比其他一切财富都珍贵,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珍惜爱就应该让他们永不停息地去追求道德上的完美。

三、智育

苏霍姆林斯认为,学习、掌握知识、埋头读书是人类最大的幸福。“你的童年、少年、青年早期,则是一座被知识之光照耀着的宫殿。没有知识,这座宫殿就可能变成黑暗的地窖。”④他指出某部分学生把学习看做是一种负担,教师应该使学生把学习当做成一种快乐。“在学校里,只有当学生渴望学习,只有在学习中他感到是一种欢乐,得到是欢乐并得到人的一种骄傲时,学校里其他的一切才会成为现实的、可以达到的。”怎样使学生具有知识的快乐,首先就应该将学生看作是人,而不应当看作是接受、接受、再接受的知识库。“知识只有从人的内在精神力量与人所认识的世界的融合中产生出来时,知识才能成为一种福利。”⑤教育者的使命就在于向孩子们揭开那些不懂的东西,唤起他们去认识的欲望。要从学年初期开始思维教育,除了要进行大自然的教育,同时要发挥图书馆教育的意义,教会孩子们去掌握图书世界里的生活欢乐。“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发现学校里的图①

②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15页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17页 ③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20页 ④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23页 ⑤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24页

书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智力生活的欢乐的话,那么,学校也不会给他什么,他只能怀着空虚的心灵走进生活中去。”①老师要同自己的学生在无拘束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地交流读书新的,使他们认识到图书是无价的、永久的财富,其他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培养孩子对待学校的态度要像对待人民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发源地那样,教师要把教师劳动的意义传送到学生们的意识和心灵中去。“这并不是对我们劳动的怜悯,而是为

②了使你的学生成为你的志同道合者所必需的一种深刻的理解。”培养真正有文化

素养的人,这是学校里真正的劳动精神,真正的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和真正的奋进,真正思想上永不满足的精神。在他看来,只有在学校中创建一种相互关系,在这种相互关系条件下,知识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总是在积累与保存的东西时,思维才会成为一种动力。“做一个爱学习的公民,这意味着要成为一个有思维的劳动者,要像列宁那样去掌握知识,也要向列宁那样去珍惜知识。”③

四、道德教育

1、良心感

苏霍姆林斯认为良心是行为敏锐的卫兵,要发展良心上的敏锐性归根结底在于使孩子学会以批评的态度对待自己。要让孩子为自己所做的不体面的事感到内疚、懊悔和痛苦感。对于孩子的不体面的事,大人不能去责备而只能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扪心自问。“孩子做了不体面的事,受到责备主要不是来自年长的人,而是孩子本人。年长的只能去点燃善良思想的火花。”④教育者如何体现这种善,首先他要正确对待善与恶,让学生体会到公正,老师要学会观察,不能凭自己的感觉去判断善与恶,从而缺乏公正。怎样去培养良心感:1、要为自己心灵的空虚而羞耻。2、要为自己的软弱、无原则性、无骨气而羞耻。3、要为自己在公民生活、义务、责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冷漠无情、漠不关心的态度而羞耻。4、要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轻浮、自己情感上和眷念方面的轻率而羞耻。5、要为自己的无礼而羞耻。“只有当你的心灵里永远有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你才会变成有道德的人。”⑤良心可以使人去评判自己行为的品质。要启迪孩子们的良心召唤他们用良心去做事。教师在引导学生为自己的不体面行为感到羞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分寸,不可进行讽刺挖苦。要保护儿童的心灵不受虚伪和可耻行①

②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26页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40页 ③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56页 ④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61页 ⑤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65页

为的侵扰,培养出纯洁的良心,使学生的行为举止能听从良心的最强有力的最无情的指挥和裁判。老师要教会孩子共同参与共同感受的能力,要让他们学会尊重人,看到肯定别人身上的价值。对于别人身上发生的不幸,要让孩子们感受同情与怜悯。

2、道德上的自由感

“道德自由乃是人类的最大财富。这种财富不是大自然给予的,而是公正的制度、真正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所给予的。这种财富只有在人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社会、人民的一份子,只有当人懂得大家的共同利益和需求,只有当人听从自己的义务感。并在个人的处理、个人的愿望、个人的意志方面,如同集体、社会、人民认为是应该的那样,才会成为一种福利。”①要教会成长中的人能福利地反应自己个性中的人的真正本质,教师要与儿童的愿望打交道,要去尊重、关心、发展他们的这种愿望。“道德自由的培养是不断地与愿望的素养相联系的,在这种愿望的基础上,往往形成高尚道德的需求。”②老师 要深刻地去了解儿童的愿 望、志向和逻辑,及其真正的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相互联系。决不能不去考虑孩子想去做那些不允许做、被禁止去做的事。

3、忠诚感

要培养孩子对祖国的忠诚感,就要交会孩子去爱自己的祖国忠于崇高理想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原则。“爱就是忠诚最微妙的根子。他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一种最微妙的东西——即在少年心灵中树立一种忠于伟大祖国的情感,树立对背背信弃义、伪善态度的不妥协的情感。”③父母要知道你们培养出对祖国忠诚的儿子就是为自己树立起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父母培养出什么样的儿子直接关系他们本身。每个人都不应该自私自利,而是应该有责任感,学会奉献。

4、善意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以善良的意愿出发去感受和观察周围的人,这不仅是道德素养的体现,而且也是巨大的内心活动的成果。“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今天会比昨天表现得更好,善良的动机感会给他本身带来幸福。美好而善良的愿望只在那些善于为他人奉献自己精神力量的人心中存在。”④

为了让善良永久的在儿童的心灵里安家落户,就应当从童年起就培养自己具有善良的情感。要善于正确的,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同学,善于培养善良①

②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77页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78页 ③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83页 ④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91页

的情感。善良的情感是在所有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和谐发展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情感。要是一个人,无论在私人关系方面,也无论在集体的精神关系方面都以善良的纽带同他人联系。

感谢是奉献的产物。感谢与奉献是高尚道德情操的标志,而同时又是基本的人品。意识到和感受到别人的谢意,这在道德教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孩子们那种他应得到感谢的思想越明显,他应向老一辈人尽义务的欲望就越迫切。”①从小培养孩子对忘恩负义的蔑视态度。

5、教孩子正确对待批评、责备、惩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与责备,这能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和素养。因此要善于理解和感受到在对你的行为进行的责备中,会有一种正义感的流露。“谴责不会给你带来快乐,但是你应该去感谢他,原因是他可以救你,使你不至于堕落。”②需要让人亲身领略到,善并不总是愉快的,它有时也像腊月里寒风那样凛冽刺骨。但是要使孩子正确地领会年长的人那些尖锐但又中肯的话,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必须长期地、坚定不移地进行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将教育技巧与教育艺术融为一体,对于教师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看到需要责备、毫不留情的东西。在一个人童年时代就进行责备、批评,去抵制那些小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坏毛病的出现。“在孩子童年和少年时期,当恶习没有成性和莠草刚刚生根之际,就要对它们进行谴责,只有在谴责之后出现自责——良心的痛苦之时,谴责才会富有成效。”③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从自己身上用积极的,长期的手段去弥补过失,也就是用行动和劳动清除过错。

6、品格

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慷慨大方和大公无私的人。因为吝啬会使人贫乏,会把人变得自私自利、视钱如命。教师要给学生讲吝啬和贪婪让学生去思索、蔑视那些见不得人的恶心,让他们学会自知之明。要让学生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能从慷慨大方中吸取激动人心的欢乐,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一个人的欢乐不仅是来自物质上的,还来自于精神上,要让孩子们为这种精神上的力量而感到自豪与欢乐。对于孩子们的慷慨与无私,苏霍姆林斯认为无论以什么方式表现出来都不应该去奖赏。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谦虚的人,就要让他们有自知之明。“在青年时代,你必①

②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97页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203页 ③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207页

须正确地看待你自己,冷静地评估和估计你的才能。你对未来的奢望和计划愈是更加谦虚,你的整个身心为克服困难,争取达到似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产生的能力就愈大。”①做一个谦虚的人,就是要做一个对别人的小缺点能宽容的人。要把美好的东西看做是应该的,不应该得到的夸奖则是一种侮辱。

一个人的诸多行为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启迪孩子具有高尚的行为举止。人的行为举止反映在话语上。“聪明、善良的话语使人欢乐,愚蠢而恶毒的话语,轻率而缺乏分寸的话语给人带来不幸。话语可以致人死地,也可以使人新生;可以使人造成创伤,也可以给人医好创伤‘可以使人惊慌失望,使人充满崇高精神;可以使人消除疑虑,也可以使人垂头丧气;可以引人发笑,也可以叫人流泪;可以产生对人的信任,也可以播下不信任的种子;可以鼓舞人

②去劳动,也可以使人的精神力量麻木。”所以,要教会孩子说话注意语言的艺术。

不要让自己的举动给别人带来屈辱与不信任。要在道德上树立高尚的不容许恶劣势力存在的精神,这种谴责的行为也是高尚的行为。教师要努力在儿童、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中陛下善良行为的种子,使他们有能力去同冷漠无情、无同情心、道德无知、利己主义的斗争,使他们的思想意识永远处在对抗不道德行为的境地,使每个少年心灵中的善良能理科去反对邪恶,激发学生具有勇敢的行为。教会孩子们去追求美好的东西,去逼迫自己思想好、做好事,对自己心灵上的消极和懒惰要有不满感。“会思考、会创造、会控制自己行为和克制自己的人都懂得并感受过克服的快乐与美好,他们的良好品格也正是随着克服困难而产生的。”③ 要教会孩子区分善恶,自觉地去追求善良,对待邪恶不妥协。要让一个人变坏很容易,但是要让人为善却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教育者要引导劳动、幸福和义务在少年心灵中有机的融合。使每个学生在培养自己的信念时,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力量,反应自己积极对善的追求,果断去达到善的理想。对待丑恶现象,首先要去憎恨它,打开孩子对恶现象的眼界,以小的事实唤起大的思想波澜,唤起公民的觉悟和公民的责任。

7、个性的尊严

人应当有尊严的去活着,劳动着,享受你有权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尊严地去感受欢乐和痛苦,有尊严地对待生病和迎接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尊严,这是控制自己感情的一种智慧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非常主要的教育任务,①

②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217页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223页 ③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234页

就是去培养个性都能反映出体面与不体面观点的独特世界观。他制定了关于九种侮辱人格是不体面的道德准则。1、靠压制别人、给别人安排不当、使别人痛苦、不宁而获取自己的幸福、欢乐、满足和安宁是不体面的。2、在同志处于不幸、危险之中,丢下不管,对待别人的痛苦、忧伤,采取冷漠的态度是不体面的。3、躲在别人的身后,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不体面的。4、做一个畏葸不前、软弱无力的人是不体面的。5、放任的要求和欲望,不受人的精神的监督是不体面的。

6、当你说话能表达你的诚实、高尚品格和勇敢的时候,你沉默不语是不体面的。

7、轻率地不负责任的说话,不履行诺言是不体面的。8、对自己过分怜悯,对他人冷淡无情是不体面的。9、酗酒和贪吃是不体面的。

五、爱情教育

要使男女青年们具有人的欲望的素养。“你的人品就表现在欲望的素养之中。能自觉控制自己欲望的人,大都能成为真正的人。”①良好的欲望能鼓舞一个人,能拯救人,不好的欲望会毁掉一个人。教师要使每个孩子都能受人的崇高欲望的鼓舞,而给别人带来换壳、幸福、顺利、好处和安宁。怎样培养青年们正确对待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尊重姑娘,要爱护姑娘的名誉、人格、自尊和自主性。要深刻领悟爱的含义。“爱,不仅仅是充满激情的欣赏,为你所创造的美的一种享受,而且是为你所爱的人永无止境地创造美。”②父母之间的爱,是教育子女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母亲对父亲和父亲对母亲那种爱情的高尚品格、道德上的美和纯洁,他们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坦诚相见、志趣相投、共同分忧、彼此忠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一切是少年心灵上敏感的核心部分所形成的不可缺少的道德基础。”③青年人对待爱情、婚姻的精神准备,首先是关于人的相互关系的无限财富的那些明智的忠告和教诲,青年男女们在结婚前要去思考怎样培养自己的子女对他们的忠诚感。

青年对待爱情的精神准备应当包括哪些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建立家庭之前,青年们要检查自己是否对下列问题有所准备:1、你是否能成为一个忠诚的人;2、你是否有懒惰、自私、冷酷无情;3、你是否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

4、你是否对家庭物质上的保证有所准备。在家庭生活中,要勇于经受不安、忧虑,要尊重所爱的人的思想、信念、感情和志向,在教育孩子上,在创造和保护未来之中,要尽可能达到完善的高峰。友谊是培养爱的精神准备,崇高的道德会①

②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262页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270页 ③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271页

让爱情显得高尚和美。这些教诲,就是培养未来父母的一种途径。怎样向青年们谈爱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女人是爱情的主宰和主人,是培养真正男子汉的强大的抚爱和温柔的力量。女人的勇气和勇敢精神能创造男子的精神高尚、美和忠诚。要让姑娘们认识到“人的爱不仅应当是美的、忠诚的,也应当是理智、慎重而敏锐的。只有理智而又慎重,爱的结果才可能得到美满和幸福。”①要做一个聪明的、精神丰富的女人。

爱是人类一种高尚的情感。根据他怎样去爱人,可以做出无误地判断他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在爱中最为鲜明地展现出一个人对未来社会的责任,对其道德基础的责任。美食培养善良、热爱劳动、热诚和爱情的重要手段。要通过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创造美。

爱国教育

要让孩子们理解在当今做个革命者意味着什么。要教会孩子们去珍惜社会主义社会的成果。教育孩子们忠实于革命和共 产 党的思想,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学会思考幸福。让孩子们在过去的英雄业绩中领悟共 产 党的思想,使这种崇高的思想成为个人的志向和理想。怎样培养孩子的共产主义理想。苏对教育者提出要珍惜少年心灵中共产主义的神圣的东西,因当敏锐地去注意儿童们、青年们对共产主义理想深刻信仰的增长,使他们对这种信仰绝不动摇。“共产主义教育的集中点、核心,就在于使我们每个学生都能生活在我们神圣的东西、我们的理想的世界之中,要珍惜它们,信仰它们,理解并感受到自己与它们有关。”②

培养孩子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教育者的最高使命,就是培养精神上强大、勇敢的人们,彻底忠于理想的人,准备为苏维埃多民族的祖国的幸福、独立、强大、荣誉和尊严在战场上献出生命的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心灵与肉体上的一种锻炼,为准备同万恶的敌人——帝国主义进行残酷的毫不妥协的斗争。”③要传递给孩子们这样的价值观念:祖国的命运会比个人的生命而更崇高、更珍贵。要接二连三地在学生面前展现人的精神的新高峰。

用追求理想的方法去培养思想性。智慧的勇敢和诚挚,是集体思想生活中的一根红线,人借助于这根红线去追求理想。教育者要使少年们、男女青年们勇敢地、诚实地去思考最艰难、最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就是爱国主义情感①

②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283页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302页 ③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304页

和信念的根源,对理想忠诚的根源,也是思想不坚定、变节和背叛的缘由。

要培养学生在道德上准备当军人的天职,要从友谊、忠诚、诚实、对恶势力毫不妥协、准备捍卫自己的信念开始的。要使每个学生的头脑在少年和青年早期就已形成一个坚定的信念;每个公民,无论在何处工作,无论他的兴趣爱好是多么安稳,永远是自己祖国的忠实捍卫者,时时刻刻都要准备拿起武器去同敌人作战。“军人的勇敢意识,争取胜利的无畏意志,这是我们培养的人所具有的爱国

①主义核心。”要教会孩子们去理解和运用苏维埃国家的法律,苏霍姆林斯基列出

了四个准则;1、孩子们和少年们具有天然的性情直率的特点,要清楚、准确地对他们说什么是好与坏,白与黑。2、使孩子们懂得和感到世界上还有卑鄙无耻的东西。3、教会学生从小就正西生命和自由,珍惜那朴素的、贤明的真理。4、不让可耻行为在身上滋长。

①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蔡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304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