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学程大讲坛”报告有感

让孩子站在学校正中央

—听“新学程大讲坛”报告有感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确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即使深秋,杭州也依然温暖迷人,让人陶醉。然而此番赴杭,吸引我们的不是如画的风景,而是缘于两位教育界的“大咖”——李希贵、窦桂梅的到来。李希贵、窦桂梅两位老师的思想理念和他们对教育的追求与探索,一直都令我“仰之弥高”,今次(11月14日—11月15日)有幸当面聆听佳音,实在让人难忘。

20xx年11月14日,在首届“新学程大讲坛”上,李校长以《营造生长性的学校生态》为题,用三个多小时深入阐述了关于“新学程”观点。现整理汇报如下:

所谓“新学程”是指学生学习的起点、终点和过程,是学生学习的宽度、厚度和深度,是学生个体成长的路径。很多时候,“当我们眼里还是抽象学生的时候,往往对自己的教学很满意;而当我们看见了那个具体的学生的时候,就总有太多的不满与遗憾”,“如果我们还不知道他是怎样学习的,他对我们就永远是一个抽象的学生。”基于此,十一学校开始思考和探索“新学程”,它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为真正服务学生,学校的治理结构、课程、教师这三个要素就要不断优化。关于治理结构,实施主体责任要明晰,要鼓励对满足学生需求进行的教学和管理方式的调整,治理主体的权力边界要清晰,制度导向要以学生为中心;关于课程,对学生要有最少限定的选择性,检测的灵活性,还要有成本较低、相对灵活的修习纠错体系以及对学生特需发展的兼顾;关于教师,对育人目标和行动纲领要认同,要熟知任教课程链,有学术上的独立性,对相关资源的支配权,还要明确自己在组织结构中的角色,并认同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向。这三个要素要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始终围绕学生,坚持为学生服务,真正发现学生的学习并力图帮助学生实现进步,成就学生也推动教育的发展。

李校长指出:我们开展教学,最初是为了预设教学过程而设计的教案,之后有人提出应该为了学生的学习设计“学案。”“虽然学案比教案更加的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但学习内容、学习起点、终点还是被老师控制的”。所以要转向以“学程”为管理单位的学习,即由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真正自主学习。

十一学校提出“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建一所有门诊的学校”,因此,学校探索并建立了“学生目标追问系统;学生可见的学习发现机制;不同学习路径形成机制;学习诊断调适机制”。使学生做到了真正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也了解自己的短板,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需要,达到了“每一次目标的选择,都是一次对内心的追问。”十一学校通过学生自我诊断、师生互动、教研组会诊,实现了由“个”归“类”、循“类”诊“个”。为发现“个”的问题,他们设计了详细而精确的问题,分学科分老师对同一个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调查和测评,然后汇总各老师对同一个学生的评价并分析,彻底而真实的了解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生目标;全面全方位的了解了“同一学生的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学生”,找到了每位学生的学习路径以及影响学生学习的真正“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位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路径,即学程。 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每位学生都有量身定制的课程表。十一学校破除行政班,实行“选课走班”,即使在同一个教室,也设计了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室分区,对学生分类,对任务分层,对课型分设,学生自主自由结合,一间教室,有学生自习,有学生间的探讨,有学生接受老师辅导。最大可能的考虑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解决了老师“所答非所问,所帮非所需”的问题,既充分发挥了学生优势,同时又努力补足学习中的短板。

有人担忧,实施“选课走班”,没有了行政班,运动会怎么开?十一学校变固定时间的运动会为常态的体育季,天天有项目,天天课锻炼。没有了行政班,年级活动怎么办?十一学校想办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年级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成长力,为学生开设“梦想列车”,每个学生的名字都在梦想列车的每一个车厢里,还为学生制作了“车票”,使活动有仪式感。在自己的车厢里,每位学生都能发挥特长,展示自己的作品成果。没有了行政班,学生工作怎么做?谁来做?传统意义上,有班主任的时候,往往会导致别的老师不能毫无顾忌的教育学生,而打破了行政班,每位导师都会像班主任一样开家长会,一位学生可以得到众多老师的谆谆教导。在实施“选课走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代表性问题,李校长也为我们做了具体解答。

此外,李校长还提出:在这个“地点已死,空间长大”的信息时代,老师也要直面wifi时代,移民网络空间。要研究孩子们在网上干什么,要学习网络新技术。只有走近他,了解他,才能指导他,管理他。你若不进驻,学生便会统治。 李校长告诫各位同仁:教育不能太硬,永远不要指望播一颗种子就会发芽。与学生讲话,最好不要总是使用陈述句,而应用疑问句。孩子天生喜欢回答问题。好老师一定是善于设计问题的老师。

最后,李校长指出:很多人都不愿承认自己不完美,而十一学校的目标就是要办一所不完美的学校,培养一批有问题的学生。其实,有问题不可怕,面对学生的问题,各老师应十分清楚各年级学生要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并一一列出。当老师们发现自己的学生在该阶段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不要急也不用生气。因为这恰恰说明你的学生是正常的,不出现反而应让人忧心。所以,做管理做教育就是要慢下来。

11月15日,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用三个小时的时间为我们作了《再造课程

新体系》的报告,她以激情的语言、睿智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窦校长的报告从开始便注定使人感动。仅仅是一段只十几分钟的短视频,便

有了直击人心的力量。通过视频,她带着我们领略了清华附小秋冬春夏四季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了清华附小浓浓的书香气息和孩子们童真的快乐。更让我体会到了“仪式”的庄重与震撼。

清华附小有新生入学的仪式,学生进校的仪式,毕业的仪式等等。不要说这

只是一种形式,当形式有了神圣使命的时候,它就有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和触动心灵的意义。就在学生一脸庄严的从老师手中接过入学证时,就在学生身穿毕业服,眼含泪水的从老师手中捧过毕业证时,就在每天进校时,师生之间相互的问好鞠躬中,学生有了归属感和使命感。

仪式用无声的教育提升了学生的品格,仪式以行动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使

命。

接着,窦校长从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讲起,给我们详细阐述了学校的课

程体系。

她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成志教育,先要“承志”,传

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要“立志”,要把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认为人生的脊梁;还要“弘志”,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未来的榜样,引领社会和时代。成志教育要始终坚守并高举“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使命。

基于成志教育的使命驱动,清华附小开始了课程整合,提出了“1+X课程”。 所谓“1+X课程”是基础性+可能性的课程,是底子+特长的课程,是“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课程。以语文老师为例,老师要牢记“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努力培

养具有“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的核心素养的学生,培养“健康、阳光、乐学”的学生。

具体来讲,新课程中的“1”指优化整合的国家基础课程,这是底线,是实现“健康、阳光、乐学”的根本途径;“X”指发展个性的校本特色课程,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设置,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补充,以实现每个学生的“健康、阳光、乐学”。课程设置要坚持“十个一”目标:一流好品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这是基础目标;还要实现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这是个性目标。

为实现既定目标,学校确定了“1+X”课程的实施路径:

年级实施路径:分为低、中、高年段,提出“低年段基础牢、中年段腰杆硬、高年段起点高。”

课堂实施路径:强调“学科内的渗透式整合、学科间的融合式整合和超学科的消弭式整合。”

窦校长还特别注重经典课程,清华附小的经典课程有“主题阅读课程”、 “种子课程”和“健康体育课程”。

阅读课程强调主题阅读、全科阅读,全员阅读。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清华附小既有语言与人文经典阅读,还有数学阅读、英语阅读,并从时间和课程设置上予以保障。为学生推荐书目,先从趣味性入手,而后再强调知识性。比如在数学阅读课上,窦校长特别提到了两本书:《数理化通俗演义》、《疯狂的兔子》。学生们不仅读的不亦乐乎,还办出了同语文手抄报一样形式丰富、内容精彩的数学手抄报,甚至还有学生写出了数学小说。

种子课程是一种超学科整合的课程,有水木秀场、戏剧课程等等,是关于学生心理、生理和品德、人格的课程。但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健康体育课程,强调“人

人都参与”,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兴趣,为今后的人生奠基。

“健康体育课程”,学校每天坚持体育“三个一”:每天一个大课间,时长50分钟;每天一个体育项目;每天每班一节体育课。以强健学生体魄,铸造体育精神。

总之,清华附小所有的改革与课程整合,都始终不忘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始终不变的践行有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基础教育,始终不变的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始终不变的推动深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由于时间有限,窦校长的报告匆匆结束,而我听得是意犹未尽。希望以后能弥补遗憾。

除了这两场报告外,我们还听取了十一学校副校长周志英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朱则光、化学教师滕明俊博士的报告,也都令人回味,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田志栋

2015.11.19

 

第二篇:听名师报告有感

抓住平凡,就是伟大

上周六很有幸听了杨校长《我的快乐人生》讲座,杨校长的演讲平实而质朴,像在与一位老友畅谈生活中的琐事,却让我在感动中思考和领悟“教育与人生”的奥秘。她讲述的都是作为一位平凡的班主任、作为一名平凡的语文教师生活中最平凡的经历,可是她将这些最平凡的事一直坚持做着,做了二十多年,便是最伟大的坚持。

首先让我感受很深的是她演讲的题目——《我的快乐人生》,在人生前面她用了“快乐”这个词来修饰,这是一种何等豁达乐观的心态。快乐和幸福是每个人毕生所追求的,我们却往往在生活中迷失,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杨校长用她最朴实的经历告诉我,快乐是一种心情,它就寓于生活中的琐事,快乐与否,取决于你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我们早已明白的哲理,我也一直向我的学生强调“学习态度决定一切”,常常抱怨他们学习态度不好,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不够勤快、不够上进,这样一来就总觉得学不好都是学生的错。其实反思一下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认真呢?抱怨学生难教,常常是老师没有方法。于是我想,当我批评学生抄袭作文,自己作文水平不高还不认真对待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也许他真的是无话可写,是我没有引导好;当我批评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回答问题不积极时,可能是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太无趣,讲课太枯燥??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挑剔的老太太总是抱怨对面住的那位妇人太邋遢,从窗户望过去晾晒在外的床单总是洗得不够干净,殊不知是自己家的窗户玻璃脏了。曾经嘲笑这位老太太,殊不知自己也是这样。

我们的眼睛总是关注外界的太多,关注内心的太少。常常抱怨学生不听话,不理想;渴望别人的理解,又无从求得;抱怨工作繁多辛苦,只会让效率更低??这种抱怨正是自己制造的绳索,捆绑着自己,人生的步履才这般艰辛。如果自己变得豁达,从改变自己入手,那么世界也将跟着改变。

第二点让我很感动的是杨校长对于学生的热爱,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她与她的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在用爱心浇灌爱心,用真情回报真情。虽然我深深地明白:热爱学生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但是要做到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不偏爱、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对每位学生都全面地了解学习、

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我觉得这似乎是不可能的。杨校长用点点滴滴的小事告诉我:这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她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思想状况,并且从方方面面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将学生的大大小小的事记在心里,对于十几年前的学生都如数家珍。我知道并不是因为她记忆力特别好,而是她将学生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中,关注学生甚于关注自己。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重点在“育”。教师唯有怀揣一颗爱心,在幼小的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才会收获一份金灿灿的果实!做一名教师不容易,做好一名教师就更难。在学生心目中,好的教师是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是他们的良师益友,跟他们分享快乐和分担忧愁。杨校长用她的经历告诉我,成为一名好老师也很简单——奥秘就在于对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如果你足够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他们着想,才能促使你去不断思考、变换教育教学方法,才会想要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听了杨校长的讲座,让我更加明确了做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条件。只有不断的反思、摆正自己是服务于学生这样一个思想、不断地去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育是一件大事,需要我们在一件件的小事上用心,做好了这些平凡的小事,便是一番伟大的事业!

甘灿琼

2011-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