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经验材料

徜徉书海,快乐成长

——让快乐阅读成为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写到这样一句尽人皆知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总汲取营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也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阅读质量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使孩子们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从而受益终生。

作为教师就应该引领孩子走进课外阅读,去了解,去品味,去享受,在书海中徜徉??

一、兴趣使然,培养学生“好读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每一节的语文课我都会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如在课前展示环节,常常请学生配乐朗诵、成语接龙、古诗词表演、讲故事、演讲、课本剧表演、介绍资料等等,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前,我针对学生对大榕树比较陌生

的实际,便布置了预习作业:了解大榕树,并说明收集的材料要在课堂上交流。于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情绪高涨,收集的材料内容丰富,有图片,有文字资料等,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自然界小动物的密切关系,我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昆虫记》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知识延伸,引发阅读兴趣。在学习文本中著名作家作品时,我常常请学生介绍作家生平、作品和有趣的佚事。而后用文学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形成自动阅读。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时,我先让孩子课前认识作者林海音、了解林海音,了解她的相关作品,特别是《城南旧事》这本书,而后学课文。学后,学生代表分享交流《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再如教学《人物描写一组》时,三个小片段绘声绘色的讲解,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激发起学生浓浓的阅读欲望,这样的引导比任何说教都更为有力,同时后续的分享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学习了《草船借箭》一课后,班级再次掀起了“三国热”,几乎每人手中一本《三国》,午读时间读《三国》,课余时间品《三国》,茶余饭后谈《三国》,课本剧中演《三国》。

榜样示范,将兴趣转化为习惯。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在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为响应学校提出的“书香校园”计划,更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我也积极地利用起每天的午读时间、课余时间,多读书,读至

精彩处,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孩子分享。孩子在憧憬与交流中加强了阅读的愿望。同时,我更注重树立学生中的典型,发挥榜样作用。例如:有学生在写《一个值得你敬佩的人》作文中,运用了泰戈尔的诗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我更喜欢叶的事业。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 讲评课上,我大加赞赏:“这是课外阅读的功效!”提议小组给她加上一颗学习星,同学们在向她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也对阅读的妙处有了更多的领悟,从而也激发了学生不断地把对阅读的兴趣转化为善于阅读、乐于阅读的良好习惯,习作中好词佳句越来越多,就连课堂上分享阅读收获时,学生都能适当运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读了《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朝鲜大娘为了给志愿军战士洗补衣服几夜都没合眼了,学生在汇报时就运用了《游子吟》来抒发感想,引起了全班学生的齐声诵读。

二、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

首先就是筛选读物。第一就是新课标中推荐的优秀篇目,其次是引导学生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也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识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我校多种的图书渠道为学生打开了通往智慧的大门。学校图书馆每周向学生开放一次,每班都有的图书角处挤满了学生们自发带来的多种图书,班级管理员也有模有样的将其分成类进行摆放;此外,学生积极订阅的《新少年》《小学生报》《小学生作文评改报》等等,还有,我充分利用了校讯通的家校圈网络平台、QQ等现代化网络渠道,向家长、学生推

荐好书,与同学分享好的文章、作品等。我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内容要广泛,小说、诗歌、故事、童话、科普作品等都应有。如学习了五年下册第九课的两首关于儿童生活的诗歌后,我们开展了“我要当李白”的综合性活动,学生为了写出优秀的作品,积极主动地去读读与书中类似的诗歌或中外名家诗歌集等,学习模仿他人,并试着自己用诗歌的方法表达内心中的情感,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同学乐在其中,我认为这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快乐。

其次是指导方法。

充分利用阅读指导课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介绍。使学生理解了阅读的方法是很多样的。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诵读等方法都很重要。略读可以粗知文章的内容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这种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很普遍的。而对于有反复咀嚼价值的段落,我们就可采用精读,把握它的结构,用词的严谨等。而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地背诵出来。俗语有“熟读唐诗八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结合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时,我又结合作者的读书方法,与同学详尽分享了这些不同的读书方法和其适用之处,使学生在多读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仅要边读边想,而且要边读边动笔,这样才有成效。为了帮助学生达到更好地阅读效果,根据学校安排,我积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在这里,我又与学生交流了读书笔记的

几种不同写法,如常用的摘录式:可以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学生用的最广泛的就是此处。当然,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还可批注式,就是用笔把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划划,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上批注。另外我建议学生每两周至少写一次读后感,使学生感受这种体会式读书笔记的妙用。从而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特别是结合学校举行的读后感比赛,我们班级先行开展班级内竞赛,而学生在小组内又先进行选拔,这样的层层分享,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学以致用。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实践证明,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把书真正的读好,读明白。如今,我们班的同学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能力、阅读分析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三.重视阅读评价,检验学生“读书好”

对课外阅读要调控。我会随机抽查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经常检查读书笔记,简单的评语,及时的鼓励,从而督促学生形成习惯。每天午读时,根据学生的读后感内容,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同时,每晚布置一定的阅读量,规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阅读任务,实现了“书香伴我入睡”。

课外阅读要评价。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学校组织的每一次读书活动,我都精心组织,做到“有计划、重过程、讲实效”,力使每位学生在读书活动中

各有所得。结合学校开展的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我积极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优秀作文展览、手抄报展览、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编演课本剧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懂得了分享,懂得了珍惜,语文素质相应得到了发展,从中获得了成就感,热爱上了在书中徜徉的快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这一句句名句使我们清楚读书的收获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应相伴一生。授予方法,兴趣引导,适时点拨,评价激励,创设氛围,形成风气,养成习惯,受用一生,这或许就是我们能给予学生的最大的财富。让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好于读书,在书海中畅游,尽情徜徉其中吧。

 

第二篇:课内课外阅读资料

(一)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

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

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

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

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

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粟。

9、松鼠讨人喜欢的原因是:(2分)

10、第 2段描述了松鼠漂亮的形态,其中着重写了它的哪些方面?(2分)

11、第2段中哪一句话说明“松鼠最不像四足兽”?(2分)

12、第3段主要从哪些方面说明松鼠驯良的特点?(3分)

13、简析“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 ....

14、运用拟人手法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试从选文中摘录相关句子并分析其作用。(3分)

湖心亭看雪·综合能力测试

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1.拥毳衣炉火( )_____ ___ 2.雾凇沆砀( )________

3.余挐一小舟( ) 4、上下一白( )________

②是日更定( )________ 是金陵人:( )________ ③是日更定:( )________ 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

二、填空

《湖心亭看雪》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

________,________时人。作品有《 》、《 》。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 _ _ 。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四、阅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 _,_______ _!”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是日 (4)惟长堤一痕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及下船

2.翻译句子: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

(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译: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请有原文处填上舟子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5、本文题名为“湖心亭看雪”,可到了湖心亭所见的是人,文中并未言一“雪”

字,这是为什么?

6、文章最后一段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答案:9、漂亮,驯良,乖巧,

10、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及坐姿和吃相。(每点0.5分)

11、他们常直竖身子??吃

12、活动的范围、活动时间、主要食物及寻食习惯。

13、既说明了翘的状态和高度,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14、略

一、1.cuì,鸟兽的细毛。2.hàng 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

二、陶庵梦忆;张岱;陶庵;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三、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一)1.(1)焉:哪里;更:还 (2)强:痛快;白:指酒杯 2.(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3.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