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家与革命》有感

《国家与革命》读书心得

摘要:

国家与革命是一个永远讨论不完的话题,从先贤们的探讨和研究中,我们看到了事物实际的发展规律和动态,而我们自己同样有着自己浅显的理解,国家是一座集结政治、经济生活的大功率机器,囊括国家自身的大规模活动,还包括了我们每个个人的衣食住行,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避风所。而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列宁的著作《国家与革命》更给予我们一个更深层次了解国家与革命关系的学习机会,《国家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创建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通过对它的阅读和理解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普遍规律。让我们当代大学生受

益匪浅。

关键词:

国家、权利、工具、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民主

在我的脑海里,国家是一座集结政治、经济发展大规模活动和衣食住行小规模生活的大功率机器,譬如说国家就像未来生活中的智能家庭服务,它可以安排一个人从早上漱口洗脸到晚餐后喝茶睡觉包罗万象的工作及生活。而国家正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总控制器,所有的一切都又它来安排,同时它也可以为某个人或者某个集体遮风避雨,提供一个可以保证基本生活的居住地。相对于革命,我的直观理解是战争与流血,但是这是一种片面的回答,但是也指出了革命有时必须流血的施行途径和过程效果。革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政治性质的革命,还有一种是文化性质的,比如中国的辛亥革命和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它们都称的上是革命,革命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革命有着发展所没有的部分内涵,革命可以诞生一个新的政权或者是文化更甚者,革命可以诞生出一种新的思潮和技艺,国家有时也是革命的产物。但不是所有的革命都是发展的,革命可以成为国家的诞生者,与此同时,国家也可以成为革命的主体,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家便是革命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正因为有了国家的有力保证,中国的改革开放才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国家与革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这是我对国家与革命的最浅显的理解。

但是阅读了马克思经典原著之列宁的著作《国家与革命》之后,我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理解。《国家与革命》是列宁所著的系统阐释国家与革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最卓越的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历史的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全面总结了1848年至19xx年这70多年来马克思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实践,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

家与法的学说发展,它不仅系统的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家问题上的基本理论,还批判了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种种谬论,而求依据帝国主义时代新的革命经验,明确的回答了当时无产阶级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创建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理论和行动指南。让我深刻的认识了无产阶级斗争和政权建设的普遍规律,更让我对国家与革命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国家的起点,非泡沫式的美梦

《国家与革命》中。列宁详细的阐述了阶级社会和国家的具体问题,精辟的总结了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论述了国家的起源、本质、特征和消亡的基本原理,更批判了形形色色的超阶级的国家观,,文中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各种阶级矛盾和思想的交织,产生了许多超阶级国家观的思想。超阶级国家观的出现,表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身处生活环境和现状的不满、以及对当时社会福利待遇希望改革的一种强烈的情愫,更表明了人们切实希望统治者带领他们走出生活困境的希望。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关于改革而获得新生活的理想无法得到满足,而泡沫式的国家理想模式就成了他们遥寄感情的媒介。但是,泡沫有其光彩绚丽的瞬间,也有应声而破的悲惨结局,超阶级国家的美梦同样也会破裂终结,这就要求我们要看清国家的真正起点在何方,国家到底该如何设想与建立。

阅读了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后,我清楚的认识到国家的建立需要有正确的设想和构思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历史观和国家观,借鉴历史长河的丰富经验,结合自身的国情,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最积极的、最适合的国家道路的选择与开辟。

同时,我们要克服内心感情天平向个体一方的倚重,减轻我们自身方向的负重,以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为重,增加国家与民族的砝码。并且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设身处地得站在国家的大局观角度上看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有客观的、正确的塑造国家的理想,在当家主人的身份下,即在我国的实际国情下,始终跟着党走,身怀马克思主义的坚实理想,始终学习和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实际,注重知行统一,为科学的国家理想而不断奋斗。

社会阶级的进化和主人的回归

国家的发展同大自然的净化规律有着美妙的相似之处,从低级的原始社会,在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的脚步也从不停歇的向着自身的最终目标前进着,它的发展同样也和生物的进化一样,是一个万分艰辛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时间的累积和文明程度的增值,尽管经历的时间长度不尽相同,但进化是国家最原始的本质和内容。国家与革命中指出,国家的起源和消亡的具体问题,可是国家会消亡么?在学习了马克思基本原理后,我们知道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国家会在进化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在人类作

为国家主人调解国家事务的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纷争无法调解,总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无法愈合,人类发挥的作用再大,也无法把日益出现的国家内部矛盾全权治愈。因此,社会阶级的进化就成了调解矛盾的必用良方。

纵观中国和世界,虽然阶级的分化和斗争没有像以前那样凸显,但是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民族宗教矛盾的日益激化,又在另一方面加深了矛盾的裂痕。所以说,利用合适的国家机器处理,适时的国家内部的革命可以促进国家主体的管理和巩固,社会阶级进化的必经之路也会走的更加平稳、

更加顺畅。

同时作为当代的进步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眼观我国的发展历程,我们还要清楚的明白国家主人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家,到底谁才是当家作主的人呢?那就是人民。广大的人们群众才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的力量是不容小视的。同时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在新时期,我们更要秉着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的原则,联系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

在国家的前进道路上与人们群众一道,谱写一曲和谐的奋进之歌。

国家的发展进步同航船一般,拥有科学的国家思想,可以让我们在前

进的航向上不会迷失方向;拥有了人民群众作为可靠的水手,我们将拥有最强大的前进助力;明确了社会阶级的进化实质,可以让我们明确航程的远近及艰难。有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的明确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才能更好的使国家前进发展,并且巩固我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与权威。

作为当代进步大学生,我们需要铭记历史,脚踏现在的根基,展望未

来,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思想,勇担义务与责任。就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义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些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现实世界的需要的联系而产生的”一样,我们要追求需要,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理论满足需要,满足人民的需要,满足国家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响应时代的号召,勇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者和开拓者,不辜负青年兴则国家兴的期望,努力奋斗,不断进取,争取早日将

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繁荣大国!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之《国家与革命》导读

2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列宁:国家与革命

列宁《国家与革命》

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列宁在第一章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国家的起源、特征、作用和消亡等方面,阐明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l)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它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2)阐明资产阶级国家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来消灭,而无产阶级国家只能自行消亡。

2.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在第二、三章中,列宁论述了马克思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提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用巴黎公社式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加以代替。

(l)概述1848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列宁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认为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的“最高表现”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推翻资产阶级,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只有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

(2)概述马克思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时得出的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结论。

(3)阐述马克思在1852年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新贡献。列宁指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同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不同点在于,它不仅承认阶级斗争,而且承认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

(4)阐述用巴黎公社式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代替被打碎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列宁阐述了五点:

第一、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经验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巴黎公社是代替被打碎的旧的国家机器的新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公社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第三、公社是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

第四、公社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权。

第五、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政治形式。马克思指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

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3、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l)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根据《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分析了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第一、资产阶级民主实质上是供少数有产阶级享受的民主制度;资产阶级国家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

第二、无产阶级民主是多数人享受的民主,但还不是完全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是过渡性质的国家,是大多数人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

第三、民主在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斗争中的作用和意义。列宁指出: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一方面,“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民主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它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斗争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这种意义用列宁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不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这包括两个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在民主斗争中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它就不能保持所取得的胜利,引导人类

走向国家的消亡。”(《列宁全集》第23卷,第70页)

第四、共产主义社会是完全的民主,是民主的消亡;那时已经没有需要镇压的阶级,国家也就消亡。

(2)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特征。列宁根据马克思论述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说明还需要国家,还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指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还需要有国家在保卫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同时,来保卫劳动的平等和产品分配的平等。还要保卫那个确认事实上的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权利”。要使国家消亡,必须有完全的共产主义。

(3)国家完全消亡的经济基础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列宁指出,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打破了旧的分工的束缚,消灭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社会实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时;当人们已习惯于遵守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能自觉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时,国家才会完全消亡。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是经济上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

4.《国家与革命》的现实意义

学习《国家与革命》,有助于我们认识国家的本质,进一步加深对无产阶级专政性质和任务的理解,自觉地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要看到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它的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我们还有看到,社会主义是带有旧痕迹的不完全的共产主义,因此,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搞好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