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读书心得

《第三次工业革命》读书心得

前段时间再次拜读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印象很深刻。最近在国网技术学院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还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采访《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先生的视频,中国的电力专业的专家与里夫金先生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交流,提出了各自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利与弊的看法。看完视频后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加深了理解,也感觉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发生在我们周围,如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一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作者里夫金先生在书中描述了他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构想:数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满足每栋建筑自己的用电需求,多出来的电能还能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这就好像现在我们在网上发布、分享消息一样。我认为虽然这些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设想在现在看来难以实现,但是几十年前,谁又能想到电脑和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工具呢,谁能想到现如今坐在家中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把握大千世界的动向呢。

毫无疑问,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我们电力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现阶段,全球仍以火电发电为主,这些传统能源发电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传统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随着开发利用,已日益短缺。另一方面,传统能源的燃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引起全球环境气候的恶化。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电网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目标。虽然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推广,但是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技术和如何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等问题都是新能源发电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在书中,作者阐述了他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构想,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五大支柱,可以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意见。他提出五大支柱为: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这一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将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这种电动车所需要的电可以通过洲与洲之间共享的电网平台进行买卖。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等,基本都是分散式的,地球上处处受到阳光照射,都能感受到风的吹拂,这也就决定了未来的发电体系是分布式的。因此书中作者描述到,未来每一栋建筑物都可以是一个发电厂,它利用自身的太阳辐射和风能、地热甚至垃圾利用技术,能够产生足够整栋建筑所需的电能,甚至还有剩余,可以向其他地方兜售电能。但是在视频中,很多专家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并不是十分乐观,他们认为现阶段,由于新能源的波动性会对电网的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新能源接入技术也相对困难,另外各种新能源的分布有不确定性,而新能源发电设备的成本却很高,因此推广新能源发电并网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认为技术在不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传统能源的短缺造成的价格升高等原因,未来新能源发电成本必然会有一天低于传统能源发电,新能源并网问题也会解决,这样采用绿色能源发电将成为主要的发电形式。发电形式的改革必将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二篇: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智能电网读书心得

《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近年来,全球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与日俱增,但能源短缺等风险也随之提高。既有能源消费模式已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是,以“可再生能源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日渐兴起。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在《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基于工业革命的历史观,以全局、整体、开放、普遍联系的视角,阐述了“智能电网如何承载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命题。未来,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将不断创新突破,而智能电网具备超远距离超大规模输电技术,可让能源配置范围更广、能力更强,实现能源从就地平衡向大范围优化配置、更大范围统筹平衡转变。

因此,建立智能电网,不仅是构建“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更是打造承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平台。

第一,智能互动化是能源开发和消费方式变革的基础。 传统电网主要是面向远端集中式发电,这是一种单向的能源消费方式。随着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断提高,能源用户的服务需求日益多元,供需互动必将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的新型模式。

正如刘董在新作中所述:“传统电网的电力流只能从供应侧向需求侧单向传输,难以适应这些新的需求。只有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智能电网,才能适应能源消费的新变

化,推动能源消费从单向接收、模式单一的用电方式,向互动、灵活的智能化用电方式转变。”

在智能电网包含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中,互动化最为重要,因为它可以使得电源、电网与用户之间在信息与能量上发生紧密联系与多向交互,在新能源不断接入和电力市场逐步改变的背景,互动将在提高电网安全、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20xx年,在营销部组织协调下,国网客户服务中心及 27个省公司均结合实际需求,选择适宜服务渠道探索性开展互动服务业务,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第二,分布式电源是实现能源配置方式变革的载体。 从最新出台的分布式能源政策来看,国家对发展分布式电源的导向逐渐明确,相关部委在技术、政策、投资环境的多项措施,旨在改善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环境,促进应用市场逐渐打开。然而,分布式电源范围广,使部分通讯联系薄弱,电压受昼夜负荷、季节负荷变化影响较大等特点,因此不易采集。

智能电网的功能之一,即是为各种分布式电源提供自由接入的动态平台。它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更是分布式电源实现优化配置的一种体现。刘董在文章中也阐述上述观点:“智能电网基于超远距离超大规模输电技术,能源配置范围更广、能力更强,只有通过智能电网才能实现这些能源基地的大规模开发,实现能源从就地平衡向大范围优化配置、更大范围统筹平衡转变。”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20xx年,营销部大力配合分布式电

源接入工作,开展分布式电源业务规则完善和营销业务系统适应性调整,积极支持和服务于新能源发展。

第三、电能替代是促进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前提。

随着雾霾等空气问题日益加重,珍惜能源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此近年来,电能替代不仅被视作治理大气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还是实现低碳生活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大力推广“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不仅可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更有助于推动减少城市污染物排放、尽快破解城市雾霾难题,最终实现刘总在本文中提到的“基于智能电网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将推动生产生活的低碳化”。

为落实公司在“城市供暖、电动汽车和居民用能”这三大领域实施电能替代的要求,20xx年,营销部积极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建立健全电能替代长效机制,累计完成替代电量79亿千瓦时。全年组织能效服务活动1970次,签订节能服务项目合同840个,全面总结中德能效项目合作工作,并指导北京公司做好“煤改电”项目实施。

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展开,智能电网的建设也时不我待。刘总在文中提到:“我国新能源、智能电网发展均走在世界前列,在新一轮能源变革中处于有利地位,具备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勇立潮头、引领发展的条件。”因此,需要巩固和扩大既有优势,从以下三方面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完善: 第一,大力推广智能互动平台建设

目前,公司在支持企业、一般工商业、居民等各类客户的服务差异化、多样化互动诉求,以及支持多种形态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动汽车充放电、用户能效需求响应等互动新需求方面仍有差距。

智能电表

下一步,营销部将进一步研究能量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双向交互,借鉴国内外服务型企业先进实践经验,利用公司庞大的电力客户资源、业务数据资源、服务渠道资源以及品牌优势,充分融合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等新技术,构造立体化智能服务平台。

按照“充电为主、主导快充、引导换电、兼顾慢充、按需建设、经济实用”的总体思路,加快布局建设快充网络和高端充换电设施,研制智能一体化快慢充充电桩,搭建电动汽车与分布式电源、用户用电的互动化试验系统,满足自动双向计量计费、有序充电、能量信息双向互动、增值服务等多样化需求。

第二,因地制宜实施电能替代工程

国务院于20xx年9月份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0月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不仅凸现了中央治理大力污染问题的决心,也体现了我国对环境与生态文明的关注。

因此,营销部将在20xx年继续认真贯彻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实施电能替代工程,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因地制宜开展集中电锅炉替代燃煤锅炉、“家庭电气化”等专项活动,加强电能替代宣传推广活动,总

结推广电能替代典型案例。建立电能替代工作考核制度,将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同业对标考核。26个省级电能服务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实现节能服务管理、企业用能服务等核心模块的深化应用,进一步完善能效管理及节能服务标准体系,完善节能公司考核制度。

第三,配合公司完成分布式电源接入

当前,大量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发展,给电源接入对电网运营管理和供电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双向互动也将考验电网配置能力。

未来,营销部将强化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构建“网、源、荷”智能互动体系,实现分布式电源的柔性接入。同时加强并网接入、技术检测、计量结算、安全运行等关键环节管控,最大限度消纳新能源;结合国家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有关政策规定,研究分布式电源规模化发展后营销服务模式、安全责任界定及相关配套技术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