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告诉孩子,你真棒》有感(1)

《告诉孩子,你真棒》有感

《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是由知心姐姐卢勤撰写的,近段时间我有幸细细拜读了它,读完这本书我被强烈地震撼了,感到真是受益匪浅。联想到自身的教学经历,更是感慨颇多。

首先我感受到了卢勤作为知心姐姐,不光能够倾听孩子倾诉,能够懂得孩子心理,能够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且她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和案例对家长和老师都很有启迪。

卢勤在书中重点给我们指出了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发掘孩子的潜能。例如她写了爱孩子的八种办法,“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可见爱中包含这么多内涵,并不是仅仅把爱停留在嘴边,而是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爱是融入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同样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常常会将孩子被看做是什么都不懂、不会,完全依赖于成人保护的教育客体。因此在教师心目中,孩子没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只有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而在现实中往往也会认不清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重要角色,只是一味强调自己班上的孩子某些方面如何的差,一直为了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并且在同孩子的消极情绪对抗中疲于奔命。久而久之,和孩子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对立”关系。该怎么做呢?最有效的办法是与孩子建立相互信赖、相互尊重、平等的关系,要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做一个民主的教师,给孩子一个民主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于如何做一个民主的教师,给学生一个民主式的学习环境,就具体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书上作了很具体的说明。最重要的就是应多鼓励和表扬孩子。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不是为教书而教书;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些教学的艺术,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应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与学生相处,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并以自己主动的、良好的行为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最根本的就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

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因为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帮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即便孩子考试考差了,或者说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不要轻易指责孩子或对孩子做一些“定性”的评价,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改善目前的状况。最好的做法是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和突破口,用这个闪光点来激励孩子,改变不足。对孩子而言,自信心如同是一双翅膀,能让他飞得更高、更快,如果没有这对翅膀,他或许会永远在地面上徘徊不前,永远都看不到前方那亮丽的风景线。如果你希望孩子飞起来,就多多地欣赏孩子,给孩子以自信吧!

愿我们能做个快乐、健康、随和的教师;愿家长也能懂得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愿孩子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第二篇:《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95班袁茜家长袁华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父母的宝贝。每个教师、每个父母都期盼获得一种优质高效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成人成材。读了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的作品《孩子,你真棒!》,他的思想,他的内涵,他的智慧,深深地吸引了我。 《孩子,你真棒!》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年轻女士已经怀孕,很快要迎来一个新生儿,但没人教过她如何为人母。待产期间,她请教过许多妇女,后来从一位轻轻松松培育出三个出色女儿、乐观幽默的老妇人那儿学到了一套简单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这套方法是:在明白一个简单的真理后,再做个一分钟母亲。这个简单的真理是:“喜欢自己的孩子 会自主自律”。一分钟母亲这个说法,实际是与孩子沟通的三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只需要一分钟左右。这三种一分钟交流诀窍是:一分钟目标、一分钟称赞、一分钟批评。

“一分钟母亲”总是在快乐中发现孩子做对的事情,然后给予赞美,当然对于孩子的过错,也绝不姑息,只是她的批评从来是对事不对人,纠正错误的言行,保护孩子的自尊,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孩子感受到的都是母亲那深深的爱,而这份爱将让孩子在内心形成一个“心中的家长”,随着他到任何地方,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帮助他作出正确的决定。而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孩子在你面前的表现,而是他们在你背后的表现,因此这个“心中的家长”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这样的“家长”,我们就能从循环重复的指责唠叨中解放出来,做一个快乐轻松的家长。当然书中的主人公,得到了老妇人的真传,最后也成了一位快乐成功的“一分钟母亲”。

作为一名家长,我们应该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现在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进步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要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你所要求的。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看着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艺术,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

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应该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新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

二、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都有成功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父母,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三、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用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四、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

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力一把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记得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是:“把它和其他人分享”,我愿意把自己感悟的一点点“一分钟的轻松和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