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读了冯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触动很大。

冯校长说,好老师不但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环境。什么是合适的教育环境呢?

一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是宽松的教学环境, 三是优美的校园环境。

下面就此三点理解稍做具体解释。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师生关系良好,老师就愿意到班级去主动接触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并及时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学生也非常乐意和老师沟通,指出老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合理化建议,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教学,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期待有人给予指导和解决,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学生就乐意把心事及时反映给老师,老师也很乐意帮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师生关系紧张,不仅不利于教学,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还需要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课堂是老师开展教学的主战场,宽松的教学环境对课堂提出了宽松的要求,学生听

课效果不可能是45分钟,所以老师要把握好教学环节和过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做到张驰有度。上课前15分钟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掉,让学生思想高度集中,接下来让学生紧张的神经放松一下,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最后老师通过练习来巩固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还需要优美的校园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师生都是有益的,校园里到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不但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热爱环境热爱生活的积极性。

 

第二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徐立缨

童话故事里,恶毒的后母,善良的公主更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第一次有意识的明白了什么是善恶。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魔镜,让当时的好奇的我着实震惊,也羡慕不已,在多少个梦里,也一遍遍地问:“魔镜,魔镜你告诉我,天为什么是蓝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喜欢和我一起玩。”??它能真实的反映这个世界,它视野的广阔,勇敢无谓,准确通透也给如今身为人师的我些许启发。冥冥之中,一直在寻寻觅觅,一面能指导我的教育实践,摆脱困顿狭隘观念束缚,引导我不断展望未来,亦师亦友的“魔镜”。

“当老师就要当中国最好的老师。”这 是冯恩洪校长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勉励年轻教师的一句话。听着访谈中的这句话,它每个字着着实实的落进了我的心里,我不禁抬头把他自信的脸庞收进眼里,忖度 着: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的自信,是什么思想,让他的光芒如此耀眼?偶然的机会,有幸捧起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专著,翻开细细品味,合上慢慢回 味,闭眼字字体会:他的呕心沥血、成就他人,发展自己的岗位爱;他的张弛有度、亦师亦友,“处心积虑”却润物无声的学生爱;他的先行者般的披荆斩棘的不断开辟中国教育的新天地,他的英雄般的毫不畏惧的为此实践着这一教育理想??对了!这就是那面最值得拥有的“魔镜”。

教育是一种享受。

上古文明,唯尊师重道。由带有神秘色彩的巫、带有庄重色彩的师,带有开拓思想的子汇聚成了如今的“教师”。

“如同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是一把刀,一个好的演员是一出戏,一个好的老师则是一堂课,一个优秀老师的每一堂课是用一生心血上出来的。”什么是心血,我的理解,除了竭尽全力更重要的是无怨无悔。这就是“享受”。

享 受讲台。上课铃响,我们随步走进教室,学生坐定,师生问好,他们的目光流连在外,声音慵懒敷衍,老师便厉声要求,重新再来,且要求学生面带微笑。戏剧般的 下课也如此。你认真听,仔细听,你听得到拉扯着嘴角时,孩子们皱着眉头说的心里话:上课好难受啊,不如在外面玩呢!是啊,曾今的我就是一般视若无睹,刻板 地要求着这些字一定得写对,课文一定要背完,作业得做全对,而后便是一次次的不满意,一次次的暴跳如雷,一次次重复着,一次次的质疑自己,质疑孩子??这 就是教育吗?是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捧着书,我一遍遍地问自己:你享受着你的岗位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你总是处在埋怨的深渊无以自拔。我想,我们每 一个老师都想上出一节自己最满意的好课。如果你自己的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学生又怎能面带微笑的迎接每一次的课堂呢?走进教育的天堂呢? “魔镜”明确地告诉了我:珍惜讲台才能享受讲台,珍惜讲台能就需要发展自己,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

是 啊,老师的魅力在于学术的魅力,人格的魅力。我们只能在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才能用心与学生交流。重新拿起了书,使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是种外驱力也 是一种内驱力。在重温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教材时,我了解了学生因渴望关注而打小报告,明白了

课堂上他们因注意力容易转移而需要我们教学环节上做调节,明 确了什么是行为强化法,如何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等等;在放眼古今的教坛,我认识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霍懋征,提倡愉快教学的魏书生,关注普通人教育的法国启蒙教育家爱尔维斯??有了这些方向标,我每天利用课堂,课间,午间时间在班上“察言观色”,经常“客串”学生的“心理医生”、“倾诉对象”、班级的“爱卫巡检员”、“小小神探”等。通过每天和学生心灵的接触,心对心的撞击,一步步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通过精心备课,也同时打开了学生与知识的大门,下课时,他们是快乐的,上课时,我们更是幸福的。这就是一种满足的享受。 教育是一种发现。

教育只是一种简单的传递吗?把书本上的想方设法地倒进学生的脑袋里,周而复始,枯燥乏味地去反复咀嚼撕扯吗?面对我的困惑,魔镜把答案呈现在我的眼前: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记得这样一段话:谈到姚明,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什么?是姚明的总分是多少还是姚明的特长是什么?同样,谈到刘翔这两个字,我们联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跨栏,是亚洲飞人,没人会联想到他的几门主课的总分是多少。显然易见,其实卓越,不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他的这个提法并不是先例,回溯起来,孔子的因材施教也沉淀了几千年了,培养了72贤人。但在推广实践中,却显得势单力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如何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急于当下的现状。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冯校长很著名的《老虎当校长》的故事对许多人都有很大的启发,我想针对于小学基础教育的特点,单纯要求“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是不切实际的,但我们可以让他们发现自己可以当鸭子,成兔子,变老鹰,这才是适合他们发展特长的“发现教育”。“为师者善导”,冯老师说。这就是要求我们做一名智慧的老师。不少人都看过《汤姆索亚历险记》,那一章《光荣的刷墙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的心态变化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做事态度。把一件事赋予积极的意义,就完全改变了我们对“苦差事”的看法。第一次交作业,你可以发现一批“小书法家”,一场故事会,你可以发现故事家;一次赛跑,你可以发现几个“小刘翔”,一次手工,你可以发现许多心灵手巧的“裁缝”??

教育是一种智慧。

衡量一个教育者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机会其实是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建平学校的“特色三好生”、“美食街”等活动成功在无形之中实现了教育目的,且效果显著。如果我们能经常琢磨它,他就是我们的“无字天书”。

夸 夸其谈。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被你发现了,本来很平常,但是你刻意地将其放大,谎言重复千遍,终于成为了事实。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不断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 的思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受到的积极暗示多一点,态度就积极一点,最后的效果就好一点。我们要善于明察秋毫,寻找学生的闪 光点:倾听、朗读、表达、

想象、合作、坐姿等,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是属于他们的,他有让所有人引以为豪的东西,他就爱上了你的课。

借 力使力。衡量一个班主任业务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有时,教育的契机在纠结中闪现。钓鱼时,如果一条大鱼咬钩,此时硬 拉反而容易将弦崩断,正确的方法是拉一拉、放一放,反复地收线放线,一张一弛,时松时紧,在反复地拉锯中等待最后收获的良机,教育学生也是一样,一位非常 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把他人打得鼻青脸肿,只是强硬的批评教育是不起作用的,老师灵机一动,通过表演课本剧《孤独的小老虎》,让他扮演小老虎,欺凌弱 小动物,没有人能近身,快乐没人分享,伤心也无人安慰,孤独的看着动物们在六一儿童节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他演得很棒,但他再也不想当“小老虎”了。最佳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所以要一剑封喉。

只有把教育的死水变成了活水,学生才能常饮不竭,我们才能常胜不败。 “魔镜”深深地镶嵌进了我教育的白板,我不会止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