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复仇 观后感

绝命复仇——观后感

“一个被仇恨淹没的女人、一对被母亲毒打的的兄弟,相互依赖又疯狂折磨,纠结的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上次我们在课上就看了这样一个心理访谈,开头的这句话,那段录像,那个女人声嘶力竭的控诉,那个孩子流着泪说着我恨你,都让我们不经陷入了一种沉思中,究竟在这个女人身上发生了什么?

节目中的女人叫秦小梅,35岁,有严重的抑郁情绪,19岁结婚,婚后一直遭受前夫的虐待(身体、精神),几年的虐待无人诉说,每次躲到娘家去,母亲总要她忍着,小梅只能忍耐,离婚半年之后,这种虐待仍继续,两年里,小梅连一条完整的裤子都没有。如今两人离婚十几年了。现在前夫因抢劫罪被判入狱,可是随着儿子慢慢长大长得越来越像前夫,小梅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儿子经常打骂。儿子很孝顺很懂事,对于母亲的遭遇,他们对父亲有很深的仇恨。来到心理访谈节目后,主持人阿果放了一段小梅前夫的录像,小梅整个人情绪变得非常激动,心理咨询师只好让小梅的两个儿子上台安慰和陪伴小梅。心理专家让孩子背有时终负面情绪的沙袋,最后小梅舍不得让孩子背,选了“仇恨”和“担心”自己背,留下了“仇恨”,意识到自己给孩子带来了伤害但就是放不下仇恨,仇恨是小梅活下去的动力。

看完这个心理访谈,我真的觉得很难过,小梅在19岁和我们现在一样大的年纪的时候,就被迫着嫁给了这样一个,可以说是变态的男人。就那短短两年的时间,导致小梅有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受了创伤后,几年都会有应激反应)。让小梅寒心的是,在她希望能够上节目去解决这件事情的时候,她的父母还不支持她,认为事情过去了,不该纠缠了。看到这段的时候,我感到很气愤,这是他们的女儿,是他们养了十几年的女儿,在她被虐待的时候,他们告诉她要忍耐,在她想要解决事情的时候,他们又在一味的阻止,就为了自己的面子不受伤害,这些都是那个农村地方老农民的无知,如果说当初在给小梅定亲的时候她的父母好好的观察下这个男人,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如果说当初在秦小梅受到虐待躲到娘家的时候,她的父母肯出面,去维护自己的女儿,去结束这段婚姻,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如果说在离婚后,前夫在虐待小梅的时候,她的父母去报警,是不是结果会不一样?如果说在小梅决定上节目解决这件事的时候,她的父母支持并鼓励她,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

小梅不幸运,她没有遇到这些如果,这让她的内心充满了仇恨,可小梅也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两个爱她的儿子,让她明白了,她不仅有仇恨的责任,还有做母亲的责任。我相信,在节目中发泄完了,明白道理后,小梅和她两个儿子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第二篇:V字复仇者观后感

旅地学院 13测绘

134130296 赵天文

《V字仇杀队》观后感:

确切的说,探讨这部优秀电影所影射的类似于无政府主义、暴力革命、政府阴谋、恐怖主义等涉及到某些奇怪敏感词的问题显得不是特别重要。因为,但凡智力正常的人基本都能通过这部电影意识到诸如此类的主义,至于都能结晶出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则是每一个观者自己的事了。与其探讨如此这般的各种主义,倒不如好好回味《V字仇杀队》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故事本身。我的意思是,在一个奇妙的时代里,有些故事用来回味要比用来延伸思考更对得起扎实的生活。 很显然,回味并非简单的记忆拼接,这跟吃完长沙臭豆腐嗒吧嗒吧嘴巴然后说再来一串没什么本质区别。这毫无意义。回味应该是带着思考的,而最理想化的结果显然是能通过思考带来些行动。只是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些行动最终会变为行刑。因此,回味的同时带着些思考,应该是最得体的方式。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姐弟)和詹姆斯麦克提格打造本片的艺术目的,大抵也就是希望能如此吧:引发思考并形成思想。

于是,《V字仇杀队》本身所具备的功能意义就比译名温和许多了。正如影片本身所说的那样“思想是不畏子弹的”,这听起来似乎很有些理想化或者不切实际。谁都知道子弹的厉害,尤其是消失的子弹。但是,一部电影如果要讲些关于思想的东西,就不会犯十分低级的愚蠢错误。正如许多有识之士所知道的那样,思想不畏子弹的威力不仅仅在于勇气和智慧,而是某种团结。思想让人们团结起来,但团结的不仅仅是身体,不仅是精神,而是信仰。人类历史的诸多真实已经展示了信仰的巨大威力,更不用说《少年派》了。在某些时代关键点,那些被称为历史转折期的时刻,以子弹为代表的热兵器在团结起来的思想面前,一点都没占到便宜。可以说,是信仰的胜利,而信仰源于思想。

《V字仇杀队》表现了思想的威力。或许V先生用优雅且利落的暴力手段来表达和传递思想不是一种最好的方式,但在那样一个如铁一般冰冷且无生气的时代环境下,选择性的暴力是思想流出的最佳出口——要知道,在独裁般的通知体系下,你不暴的结果就是被暴。很显然,V先生是影片最富魅力的英雄人物。尽 第 1 页

管他的脸一直用一张历史人物的冰冷面具所遮盖,却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他的崇拜和敬佩。即便面具下的脸因烧伤而变得可怖不已,也丝毫不影响人们的蠢蠢欲动,这当然与其近乎伟大的行为事迹有关,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那令人激动和慨叹的思想。(题外话便是,屌丝的春天绝不局限于车子和房子,富有思想的人显然不应该没有春天。)

每一个观赏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自己在看着V先生通过电视向民众讲话的片段时,内心所汹涌着的激动。你不承认没关系,那只能证明你多少有些可怜的思想贫乏。那段讲话所传递的几乎与人生无关,几乎与爱情无关,从头到尾令当权者感到恐惧不已是因为他将一种国家与个体的思想表露了出来。而看过那段讲话的人其实都会明白,它们又是那么的关乎人生和爱情,因为,个体的正常存在正是创造人生和爱情的基本。甚至全片所贯穿的每一个对白,尤其是V先生的对白,几乎每一句都是那么的富有哲学意味——如果思想总是要与哲学挂钩的话。谁都知道台词是推进电影剧情的必要手段,但在这里,台词已经不是为了服务电影,而是为了观众。这种思想的传递已经足够令这部电影成为佳品。 但这还不够。影片的结尾,当一个V倒下,无数个V站起并团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思想阵容时,没有人再会去怀疑“思想不畏子弹”的存在意义。而在这个过程中,权利和武器已经成为了一种近乎可怜的弱势群体。这便是思想的威力。当思想让人们团结在一起时,那种气场是不可阻挡的。即便是受到阻碍,也只是一种暂时,历史的洪流和时代的脚步终究会证明谁是最后的胜利者。《V字仇杀队》所要表达的深意显然很丰富,但不管怎样斑斓,核心总少不了思想。这就不难理解,正确的教育和文化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多么的重要。

电影里伴随着1812序曲那激昂的音乐在天空中炸开的V字烟火,各种爆炸和最后一群V涌上街头反抗政府的场面,给我的都是一次畅快的体验。这比文学作品要来的直观。影片的开端,是一段以1605年的“火药阴谋”事件作为开始的。V戴着一张面具出场。这张面具时时刻刻都是微笑的表情,初时看就像小丑般引人发笑,但是它却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惊悚。这面具后面其实代表的是一种思想,而思想是永远不会死的。V是个浪漫主义的侠客。他喜欢古典音乐,他学识广博充满了神秘,在他的家里有各种艺术品收藏。但他所要复仇的目标,却 第 2 页

是这个残暴黑暗的政府。

觉得恐怖主义也是一种信仰,它同革命的区别在于恐怖主义会漠视生命的价值,而革命则不会。V所要做的并非是杀戮,而是拯救。他要拯救的是被这残暴政府统治的国家。这政府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控制着舆论,麻痹着人心。他们有着道貌岸然却卑鄙无耻的党棍,宣扬高尚的信仰,却干着肮脏的行当;他们有着严格的审查制监视措施,就好像将他的人民隔离在一块黑暗的荒岛,所有的人权都是最卑微的婢女,面对着专制的强暴,无路可逃。而统治者们却过着奢侈的生活,享受着特权。面对这一切,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害怕自己丢掉性命,害怕家人丢掉性命,害怕丢掉目前虽然怯懦却实在的生活。 尽管他们心中有着怒火。但是他们就是这么苟且的活着。艾薇的父母都是勇士,但艾薇从小看着他的父母被残忍杀害,所以她心里有阴影,她也害怕。但是正义感还是藏在了她心里的最深处。我想现在的还有很多人也是这样的吧。在他们的骨子里其实还是充满正义,但是他们又害怕。他们就是缺少一个能真正唤醒他们心中原本最美好的东西。是V用生命唤醒了他们,他用舆论,火药来对抗这邪恶的政府,他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政府的腐败和专制。在生命和理想之间他选择了理想,他牺牲了自己拯救了这个死气沉沉,没有未来,专制的国家。我想没有人可以不畏惧死亡,V在那个监狱受到的各种折磨,最终让V得到了重生,他才可以那么正视死亡。同样,艾薇在大雨磅礴的夜晚,张开双臂,也和当年从熊熊烈火中走出的V一样,获得了重生。

自由之树需要用爱国者和暴君的血来浇灌。V选择了同这个旧世界一同毁灭的命运。而广场上潮水般涌来的V,代表着的是一个国家的新生和人性尊严的复活。打破黑暗,需要有光明使者,革命总会交给那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V在爆炸中灰飞烟灭,却在人们的心中永生。卑劣黑暗的政府总是乐于造出自己的神来让人去膜拜。当个人的权力失去了监督的时候,必然会走向独裁,无论他鼓吹的未来有多么的神圣。中国世代的朝代的灭亡就是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怎样卑劣黑暗的暴政,他所能动用的终极手段就是剥夺你的生命,但如果你明白了你所能捍卫的最后一样东西是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它虽然卑微却是你最后的领地,为这最后一丝尊严,你就要像V那样,像艾薇那样,直面死亡。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