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

《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 (19xx年12月第一版 20xx年12月第14次印刷 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黄全愈,生于柳州。壮族子弟。

目录

引言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

尴尬的问题

绕不开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

创造性不能“教”

二、能不能用左手写字

又一个尴尬的问题

中华民族的迷惑

人有哪四种行为

素质教育的盲区

三、要不要投自己一票

谁来射点球?

竞选班代表

投不投自己一票

四、老师能不能有错别字

老师能不能有错别字

长辈是不是孩子的朋友

要不要尊师爱生

五、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有没有统一的是非判断标准

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没商量”的“天条”

六、到大学阶段才做学问吗

初级教育打基础,高级教育做学问 往车上装货,还是给车子加油 做研究的目的

七、教育要不要平等

平等的困惑

不平等的三个永恒的前提

三个概念:平等、公平、公正 平等概念对教育的迷惑

公平概念对教育的迷惑

公正概念对教育的迷惑

八、要不要惩罚孩子

儿子经历的惩罚教育ABC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自己改造自己

九、几个值得思考的教育观念问题

到底什么是教育之目的

要计算器还是计算技

中国初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最佳组合 孩子能不能对长辈说“不” 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吗

十、几个值得思考的教育体制问题

要不要取消“高考”

要不要专业对口

要不要给教育工作者留下“铁饭碗” 要不要外行管理内行

后记

参考资料

书中比较好的句子(有页码标注,可以在论文中引用)

1、 创造必须具有两个条件:不打破,无所谓“创”;不“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只 能是天花乱坠的想入非非。P11

2、 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去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之特性或能力。

3、 幼儿园有一面占了整幅墙的巨大镜子,镜子后面是一间观察室,家长可以通过镜子看到 小孩子的一切活动,而小孩子看不到镜子后面的家长。P17

4、 由于这种训练往往培养的是一种比照式的逻辑思维或线性思维,很多人就又会从现实生 活中的竹子回到现存的许多优秀的“样板”般的竹子国画中去。用理论性的术语来说,就是动力定势导致的定向思维。要回答“像不像”的问题,一定有一个依据。P19(补充:你可以去问一问学历史学的,或者学教育史专业的学生“孔子姓什么?”很多人是回答不上来的。)

5、 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 “复印”的过程。长此以往,他的绘画过程就仅仅是一个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因此,他的眼睛里有画,心里没有画。P21(但是我认为创造力是在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之上的创造,符合质变量变规律,也许创造力并不是教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出一定的环境增加的创造机会。)

6、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来从未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收器, 而不是知识的主人。我们不应把“教”混同于“训练”。把“教”混同于“训练”,就会使学生自学或不自学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结果,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就会延伸到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P29

7、 把“教”变成了“训练”,这是中国在贯彻素质教育时必须要改变的重要环节。P29

8、 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

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P30

9、 创造性是鼓励出来,是培养出来的,她需要生长环境。P31

10、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去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之特性或能力,要培养学 生这种创造的特性和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的“创”,如果我们事先已把“创”扼杀在摇篮 里,哪里还有“造”呢?!更何况艺术的创造并不能简单地与现实划等号。允许蓝色的太阳、 方形的太阳出现,才能鼓励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规举动。P31

11、没有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P31

12、左手写字:奥巴马、布什、克林顿

13、Homeroom teacher 班主任 select team 选拔队 spelling Bee Contest 拼写擂台赛 self-esteem 自尊心,舍我其谁

14、在中国教育领域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对应试教育提出了尖锐的 批评,要废掉应试教育的“内功”和“外功”;但同时又很出色地执行了应试教育的各项政 策,成为这方面的高手。P57

15、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因此,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P65

16、没有欲望,就表明你在这件事上没有自信心,表明你自己不认为你能干好这件事,如果 你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谁还会对你有信心呢?P77

17、美国人很不同于中国人。他们不但敢于公开鉴定和肯定自己,而且对于公开自己的想法 是如此的轻松自然,是那样的没有负担。P79

18、路得自己走,这个道理不算深,但真正理解不容易。

19、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0、看似秘书一句“如果连你都不相信你自己,谁还敢投你的票呢”的话把我点醒,实际上

这经历了一个好像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打通经脉关节”的痛苦过程,在内心实现了一个质 变的飞跃,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需求。P91

21、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是一种由千千万万的个人去扮演的角色。教师的角色规范可以制 定得尽善尽美,但是一旦由具体的个人去扮演这个角色,就一定会有这样 或那样的缺陷。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校规中确认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承认这一点,学生才有了“启疑” 的前提。只有具备了“启疑”的前提,学生才有机会磨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提高自己的独 立思考能力,才能既“尊师”又“尊已”。P111

22、“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中,一方面教师角色神圣化,另一方面是老师并无尊重学生的 义务。P111

23、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4、马歇·詹姆森的观点,孩子应该拥有如下权力:

(1)被了解的权利;

(2)发问的权力与了解的权利;

(3)与别人不同的权利;

(4)学习成功的权利;

(5)做儿童的权利;

(6)保有个人秘密的权利;

25、吾爱吾师,尤爱真理。

26、人们判断是非都有一定的标准,这种标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

27、人非草木,有多少人又真正做到三缄其口的?

28、每个教育工作都是生活在尘世间的凡人,其个人的家庭出身、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政治理论等背景因素或基础因素必然顽强地通过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

方面折射出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像新闻工作者的“客观性”是相对的一样,教育工作者的“客观性”也是相对的。P123

29、学生的年龄愈小,教师的影响力就会越大。P124

30、规定与孩子的思想解放相分离

31、美国孩子张口闭口就是“我以为”、“根据我思考”、“我的理论是??”“我的结论是??”P149

32、“初级教育打基础,高级教育做学问”的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观念认为:初级阶段要打牢基础,才能在高级阶段做好学问。也就是说,初级阶段是学,是吸收的阶段;到高级阶段挺起“腰杆子”做学问,做研究时,才能说“我认为”。P151(我们大家在写文章,读文章的时候,有时总会有一些“灵感”出现,如果我们不是很快的将它记录下来,我们很快就会忘记。)

33、当我们认为,给孩子加压加量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成正比的,那就错了。教育对任何智力程度的人,都有教育作用。

34、在中国的初级教育中,对有天赋的孩子的“智力开发”,以促使孩子尽快地完成学习过程为目的。天才少年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看看报纸就知道了,这些天少少年大学生现在都在做什么呢?P154

35、中国教育的“初级阶段打基础”,一是指吸收知识,二是指开发智力。不可否认,中国同龄孩子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要比美国孩子扎实得多,但是,我们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存在着三个不容忽视的误解:

一是以加压加量的知识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成正比的。实际上那是拔苗助长,影响了孩子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是认为吸收知识完全等同于开发智力。智力包括记忆力、想像力、观察力、思考力等

等。不可否认,吸收知识可以锻炼记忆力、丰富想像力、提高观察力、增强思考力。但是智力的发展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发展的过程。比如,需要适当营养,需要健康的心理环境,需要正常的社会化,等等。这些“需要”都绝不是吸收知识可以完全替代的。把吸收知识完全等同于开发智力。其结果只能开发出书呆子式的“智力”

三是以为开发智力就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不同于智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都是非智力因素。要知道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P163

36、Give me a fish and I will eat today. Teach me to fish and I will eat for a lifetime.

37、美国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就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因为许多美国教育工作者相信:做“研究”,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在研究中学到书本知识和实践中的知识。P179

38、美国的天赋教育同中国教育主张的“开发智力”中的发掘潜能不一样。美国的天赋教育主张创造一种适当的环境,让孩子的才能自然流露,自长自成,完全不同于中国那种加压负重式的开发智力的教育。它的宗旨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得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教育,就像为伤残儿童提供特殊教育一样,那些具有天赋才能的孩子也应该得到适合于他们能力的特殊教育,以满足他们的智力发展需要。P187

39、美国所谓的天赋班并不独立于其他的普通班。进入天赋班学习的孩子,每天只有一个小时是单独聚在一起上课的,大多数时间是同普通班的孩子在一起。??天赋班仅仅是为这些精力过剩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可以脱开缰绳,心情驰骋的快乐天地。P194

40、所谓强者,一指智力,二指经济。学生智力的高低并不代表他们的主观努力的强弱。

41、中国在实行市场经济后,“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观念已经否定了“结果均等”的平等观念,并成为指导和推动中国教育的主导观念。这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机会均等”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的同时,往往又忽略了人的先天或客观条件的差异。

42、中国的家长事无巨细多是按照自己的设计和设想为改造孩子,大到成人后的志向,小到脾气、爱好、吃饭、穿衣,甚至交朋友,等等,无不唯家长之意为尊。即使孩子哭笑也不是随心所欲的。P233

43、若家里有个男孩,你就得做好他要摔断门牙的准备。

44、年轻的守门员必须有过犯错误的经历。他必须通过犯错误才能改正错误,也才能不犯类似错误。因为犯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也才能不犯类似错误。因为犯了错误才知道怎样去避免再犯错误。

45、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P249

46、日本的物质资源极端贫乏,但由于他们有一个开放的胸襟,他们吸取了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虽然他们的有形资源非常贫乏,但是他们的无形资源却非常丰富??P256

47、我认为在中国接受初等教育,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并不见得是最佳组合,最佳的组合应该是打牢“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创造力的结合。

48、兴趣还仅仅是兴趣,要把兴趣变成现实,还很多事情要做。

49、人毕竟是要长大的,童真童趣毕竟是要与人说再见的。

注:在好的句子后面有本书页码标注,因此,可以写论文的时候直接引用,而不必读这本书啦。。呜呜。

 

第二篇:中美教育的差异

中美教育的差异

中美教育的差异

中美教育的差异

中美教育的差异

中美教育的差异

中美教育的差异

中美教育的差异

中美教育的差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