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特立独行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一本特立独行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兵家修炼》书评

走进书店,翻开一本本兵法书,就可以发现兵法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故事型的,先翻译《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原文,然后再填塞一大堆牵强附会的战争案例;一类是学术型的,对《孙子兵法》的字词进行严格的考证。故事型的兵法书大多用摘抄的案例填充版面,写起来飞速,一般一两个月就可以成书,但这种书因为缺少作者的系统思考,通常肤浅而散乱。而学术型的兵法书则用拘泥于对原文的字词进行考证,缺少对兵法智慧的关注。这或许就是市面上兵法书汗牛充栋却没有几本能够真正一针见血阐述清楚兵家智慧的原因所在。

翻开《兵家修炼》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比较特别,它既没有用案例填充版面,也没有拘泥于原文的字词考证。整本书以“兵家智慧”为立足点,第一章上山入门给读者介绍基本的兵家思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人情事理一篇,它一针见血指出了兵家思想的根源,是整本书的奠基之篇。第二章解读《孙子兵法》,与以往的兵法书不同的是,这本书的解读系统性非常强,它以《孙子兵法》大结构为基础为读者建立兵法大格局,在这个格局之下阅读《孙子兵法》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感觉”,该章节的解读很有见地,作者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观点。第三章解读《三十六计》,作者提出了“内外前后四维分析法”,“内”是计谋的内在机理,“外”是计谋的外在手段,“前”是计谋的用计前提,“后”是用计目的。作者犹如解剖专家,对每个计谋进行了细致、全面、深入地解析,将计谋的一切全方位展示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不仅懂计谋,更能用计谋。第四章是下山实践,该部分的内容是关于兵法实践的,无论是慎用计谋的劝诫,还是用好计谋的建议,都值得读者深思,值得关注的是《胜败与积累》一篇。

整本书除了从入门到下山的大框架外,还有一条非常有趣的线索。古籍出版社官方微博对之的评价是:

“本书作者研习兵法典籍多年,从‘兵法修炼’之大视角,糅合两书精华,通过设置颇有武侠趣味的‘兵圣谷’‘拜师入门’‘师父启诫’等元素,带领读者分别拜《孙子兵法》及《三十六计》的作者为大师父和二师父,在趣味性的情境中,结合历代史事及当今生活中的真实事例逐章解读兵法原典。”

这条线索就是兵圣谷中的师徒,以徒弟的成长为时间轴,以师父的告诫为立足点,将整本书有机贯穿起来。每篇开头的师父启诫与该篇的内容息息相关,通常是这一篇核心思想的通俗表达,用作该篇的引子。师父启诫或以师徒对话的形式,或以师父告诫的形式,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阐述兵家智慧,颇有趣味性。下面是从书中摘录的两条启诫:

一日, 师父在书房给我讲解历史战例, 一不小心我却走了神。

等我回过神来,师父道:“身体坐得倒挺端正,可心却走远了。学习的时候可不能金蝉脱壳。”

师父启诫第四十三

人与人之间会因意气相投、利益相合而成为亲密的盟友。然而,社会的残酷在于,随着了解深入、合作加深、形势变化,亲密的盟友也会因意见相左、利益冲突而闹翻,甚至于刀剑相向。这与阴谋无关,也与道德无关,这就是人性,这

就是社会!在亲密的时候, 能够想到并提防未来可能产生的矛盾,这是成熟; 在亲密的时候,能够预见并化解未来可能产生的矛盾,这是智慧。

师父启诫第二十五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三十六在兵法中是一个神奇的数字,而这个数字也正是《兵家修炼》的定价。

 

第二篇: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总结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总结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总结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总结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总结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总结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总结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总结

我 方:逆势——待势——造势——转势——顺势 同时敌方:顺势——转势——去势——待势——逆势 惑敌、调敌、诱敌、惊敌、困敌、骄敌、缓敌、解敌??

针对对方弱点,乱之以阴阳虚实,激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诱其必取),驱之以害(攻其必救)

示假隐真,以迂为直,诱使敌人将主力布置在错误的地方,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击其要害。皆为阴阳之变。

谋,阴阳虚实之道,阴在阳之内,逆向而行。外阳直,内阴曲。

兵者,诡道也。“诡道”是所有谋略的核心与基础,简而言之,就是不断制造玄机、假象,诱敌上当,使对方捉摸不透我方的真是意图,从而扰乱对方的作战思想、应对策略、作战步骤,以致做去错误判断,由实转虚,把弱点暴漏在我方面前,方便我方以实击虚。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