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感恩--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

《一周感恩--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

俗话说:“家有半斗粮,不做孩子王。”说明我们教师这个职业很辛苦而且没有很大的经济回报。我们幼儿园教师还整天和那帮调皮不懂事的孩子在一起斗智斗勇,事无巨细的照顾和绞尽脑汁的课前准备,一天中闲暇的时间越来越少,感觉年纪越大越有点力不从心了。读完柳永忠校长的《一周感恩--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觉得原本压抑劳累的心里轻松明朗了许多。每一项工作都不是想象中那么好,也不是像想象中那么坏。老前辈们正怀着感恩的心,一点一滴在做着感恩的事,我这个年纪有什么理由不呢?

想想以前选择读幼师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憧憬的情形:我是快乐的孩子王,成天和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游戏,我教他们唱歌跳舞,他们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可是现实总是打败一切,在工作中却不止要面对调皮又单纯的孩子,每个班级的班额很大不可能理想化的上课,一切美好都是在想象中。现实中的我们要花大量心思在班级管理上,防止孩子这样那样的小事故,祈祷每一天都平平安安的渡过;也有写不完的备课、计划、总结、观察记录;越来越难做的家长工作,我们真心付出不一定得到应有的尊重;回到家还要承包自己孩子的作业监督工作,这样的生活节奏让人身心俱疲。看到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幸福教师”的三个关键词》,文章中提到如何通过有效、高效、长效的管理,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激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幸福感,使教师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工作职责,更加自觉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加充满激情的幸福工作。这是管理者们发出的思考,在他们没有实践没有行动之前,我们教师就坐以待毙了吗?不能!让教师们成为“幸福教师”不仅是领导者们要研究和实践的工作,我们自己也要把如何让自己成为“幸福教师”作为一项人生的课题来研究。文中还提到要做“高情商的教师”:能客观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恰当的评价自我;懂得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善于自我调节和适应、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等等,这些理念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想在教育工作中有了这些高情商,将是“幸福的教师”;在人生中有了这些高情商,将是“幸福的人生”。

一个人要有高情商势必要增强自己的幸福感。比如有时候我们和亲朋好友聊天中得知当年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上了大专、本科,如今在企业工资都要万把块钱了,而我们只是他们一半都不满,工资待遇和福利都遥不可及,这个时候如果心里充满了羡慕妒忌,感到付出和回报不平衡,那么我们的幸福指数就大大的降低了;可是我们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如今的本科毕业生都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激烈的竞争被淘汰者日益增多,想想我们作为一名大专师范生有这么一份稳定的工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幸福感油然而生,就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了。辛福感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也是自己一天一天经营的。我工作十几年了,最大的幸福感来自家长的肯定。有的家长宠爱孩子的不得了,孩子一身的坏毛病。到了幼儿园集体中就显露出孩子的缺点。家长把孩子送到老师的手中,肯定需要老师像父母一样来教育孩子,而且我们要比父母做的更专业。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我不忘记和家长夸一夸;当孩子闯祸的时候,我总是一边批评教育,一边不忘记和家长说明情况,让家长觉得我是对事不对人的,只要孩子慢慢的改正缺点,老师都是喜爱的。所以三年下来,家长和我们都成了朋友;长久不见的家长遇见了不停的感谢对孩子三年的教育;口口相传中我还不知不久成了新生家长口中的香饽饽。这样的幸福,是其他职业都不能感受的,是专属于教师的荣耀。

生活这张弓拉得太满会疲惫,放得太松会掉队。人活得就是一种心态,一种心情。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自己懂得调整好心态,提高自己的情商,趁着还算年轻拿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在教育工作中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增强自己感受幸福的能力,就能享受更多生活、工作上的乐趣。

 

第二篇:《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后感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后感

滨海县韬奋希望小学 徐晓东

合上书本,只觉得唇齿留香。想想脑中仍在回荡着书中的话语,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据我了解作者罗素,不但在数理逻辑和哲学领域创获空前,同时也是一名人道主义者和自由思想的代言人,并且因其谈论婚姻与家庭的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其人其文,有人在一篇文章中有着这样的评语,让人印象颇为深刻——“清彻如水,在人类迷惑的丛林的一角,闪着一片幽光。”

罗素对当时传统的公学教育很不满,认为在干涉儿童教育的各种力量中,没有一种是站在儿童自身幸福的立场上,而真正的教育者所做的应当是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一种真正的现代教育”。这种教育既不训练儿童的偏见也不教条,而是“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这个变化着的世界的各种问题。”为此他还身体力行地投身教育实践,于19xx年创办灯塔山学校,并自任校长。

罗素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理想品性有四种“根基”:活力、勇敢、敏感以及智慧。活力是一种生理素质,更是一种心理素质,它能使人快乐而明智,增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勇敢对于克服种种阻力、蒙蔽,树立人的独立性,成就美好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敏感对于匹夫之勇有补偏求弊之功,但是必须“适度”,敏感的理想发展形式是同情,虽然世上不乏纯自然的同情,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扩充到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范围。罗素认为,当今世界存在的高比例灾祸大多是因为同一个事实,即在多数人中没有激起同情心,而只有抽象的刺激。理想品性的最后一项是智力。“没有智力,我们这个复杂的现代世界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更不用说产生进步了”。智力能使好奇心得到充分发展,但好奇心要转变为真正的智慧,要富有成效,就必须与正确的求知方法相结合,需要养成观察的习惯、相信知识的可能性、耐心、勤勉以及虚心、勇敢等品质。

人生的一个真谛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让他们成为自信的人,也就是有勇气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