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的经济学故事评价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评价

最近阅读了王二的经济学故事,感觉这本书写的很好,作者用王二在生活中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给我们解释了一些高深的经济学问题和中国目前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王二是虚构的人物,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笔下的一个名字。在本书里,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摇身一变,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总之,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王二买火车票,卖粮,买地,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 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朦胧中也都感觉到自己的决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比如,该不该对月饼征税?房地产的限购令和限价令会给我们带来福利吗?人民币升值让普通人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别提给大众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他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

此王二即彼王二。但不同的是,此王二要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个符合经济学假设的理性人。郭凯在附录中说道——他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很多人爱读王小波,所以他决定讲一本高端的故事的时候,

他也选择了王二这个形象。彼王二早已驾鹤西游,回忆当年干过的事,脑补出一栋碉堡宿舍楼,投石机百发百中,用钢管子刺向毛腊肉的人中——转过头来看看这个王二,似乎是有点气短:一会儿拔鸭子毛一会儿做地主,一会儿带着三个儿子盖空置率永远50%的房子。就是这个气短的王二呢,就是我们。我们的生活,就被叫做经济,然后被这样的讲出来。

这两年经济学非常热。说是跟着经济热起来的也好,或者是跟着收入和投资热起来的也罢,很多经济学院就一直在顶着二本的名号用一本的分数线招人。但是这么多人学经济,为什么有钱的人却这么少?这些人学了经济,好点的进了会计事务所,很多进了银行,坏点的干了网店摆了摊,然后有的人好了有的人坏了,但已经跟经济学无关了。不想进会计事务所不想进银行不想摆摊,于是有人退回来仔细想一下,我会什么?其实我什么都不会。我会的,我全都管不着;我管得着的,不用学我也会。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用逻辑来解释日常的经济学问题。至于这些逻辑,比如为什么垄断一定不如自由市场——本科学生知道画个效用图说明一下,但很多人不画这个图也能明白。明白了,就没什么区别了。总之,经济学是这样一种远远比哲学要鸡肋的东西。想挣钱,靠投资而不靠工资;想投资,靠财富而不靠收入;想财富——诶怎么转回去了。这东西跟朱元璋打天下一样,靠感觉和逻辑,不靠知识。

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给我们留下了两个教训——

一是,他凯恩斯炒期货也是要赔的;二是,经济学就是阿斯匹灵,他凯恩斯知道的无非是吃多少才能多快好省。去年三月,广州的社保基金入市了。其实从更早上海开始,这就是一出闹剧——拿绝不能输一分的钱去投近乎赌博的局,这事儿有多呵呵咱就不说了。但这件事背后的原因则是——大家不喜闻不乐见但却天天见的贪污啊。而一个更扯淡的原因则是——很多发达国家的社保基金只允许投资政府债券和存款,而我们20xx年的实际存款利率是个负数。

当然,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就是一点儿经济学都不学,这年头也没有只会把钱放在银行里的人了吧。去年年底为了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链困难,政府鼓励民间借贷——济南西外环某村庄几乎是一夜之间多了三台路虎。这些人因为机床二厂的原因大多数家里孩子似乎是学理工的。而且在前一轮的城建中,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不能规划好拆迁款的使用。所以,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经济学假设人需求无限而资源有限,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排排坐分果果,经济学就是干这个的。可问题又出来了——真正排排座的是政府。至于为什么世界不是平等的——我想很多人应该更喜欢听文艺青年的怒骂,而不是经济学家的劝解。

要赚钱学范蠡,要称霸学刘邦,要自强学陈真——哪个你也学不了;看王二呢,看彼王二,该没老婆还是没老婆;看此王二,该没钱还是没钱。唯独不同的是,骂郭嘉的时候——嘴稍微硬了一点,知道从哪骂了。如果你觉得郭嘉现在还不错,请拍拍良心和脑壳检查一下;

如果你逮着郭嘉从头到脚放地图炮,请拍拍脑壳和嘴检查一下。

至于现在这个社会信息爆炸------如果不是分分钟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不信星座血型决定你的命运。看这本书的相对收益比啃大部头要高多了。让世界变成这样的,始终是人们的智能,而不是几千光年外的那些巨大恒星。

从这本书中让我认识到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就能体现出来,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王二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中共十八大以后,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国家的经济改革能更大一些,诸多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二篇: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的生活重心日益向经济领域转移,经济学也成为一门显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以买火车票,卖粮,买地,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是一本高质量的经济学类的普及类读物。

其实,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从降息、提升准备金,民众无时不刻都在感觉到个人生活受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在《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书中,王二是有着佃农、打工仔、白领、老板不同身份虚构的人物,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离奇的故事,作者把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枯涩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普通读者。有助于读者增加经济常识帮助个人决策。例如,欧洲债务危机,特别是西班牙和希腊遇到的经济难题,民众多数不知其所以然。在书中王二减肥与欧洲债务危机的故事里,作者用一个爱吃垃圾食品、不好运动、喜看肥皂电视剧的胖子王二就解释得活灵活现。如果将患了债务病的希腊比作胖子王二,那么以法国、德国为主体的欧盟就是其父母。父母知道逐日贪吃不好动的王二患了“三高”症状(这恰如希腊加入欧盟后的提升工资、提高福利和增加政府支出),需要运动、忌口来减肥(如同降低公司、福利和政府支出),但王二积习已久,刚运动两天馋劲又上来了,父母(恰如以欧盟为代表的德、法)溺爱,忍不住又让王二开始吃垃圾食品,看电视,如此王二更胖,更贪吃、运动更少,不得已,父母就增加开支供应王二(恰如欧盟给希腊贷款)。作者用一个普通减肥失败的故事探讨了希腊在债务危机中暴露出需要进行改革问题。令人很容易理解且过目不忘。同时也说明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

还有,对于近年来热门的汇率问题,作者也有自己的看法。作者将王二比作一个卖酒的,在卖酒中阐述汇率问题。在王二兑酒的故事里,王二是卖酒的,和他的竞争对手李四的兑酒方法略有不同。王二的方法是往水里兑酒,一桶水里兑上半桶酒,酒的味道也不错;李四的方法则是往酒里兑水,但加水没有定数,到口感合适为止。市场好的时候,两家相安无事,市场差的时候,两家就为谁造假更多吵得不可开交。可是,村里其他人都知道,两家都往酒里掺了水,半斤八两而已。作者郭凯告诉我们,中国的固定汇率制度,就是王二的兑酒法,而美国的所谓浮动汇率,就是李四的兑酒法;美国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对普通人来说,汇率形成机制高深莫测,作者用王二和李四的兑酒法把它说清楚了。 从书中对春运火车票价的分析,令读者弄懂了春运问题并不是“用价格机制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这么简单。春运的问题实际上是“有限的火车运力如何在人群中分配的问题”。春节到了,每个离家的人都想回家,对火车票的需求因此极其缺乏弹性;而另一方面,火车的运力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如何涨价、设计何种方案,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总是有人会无法回家。而这些被挤出的人可能不是随机分布的,作者用王二的简单故事,道出了围绕着火车票该不该涨价的各种争论的本质问题。

郭凯系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他在后记中说,每个人都可以从书中看到属于自己的“王二”,他是一个生活在中国文化氛围中的真实人物。他有着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他又遇到了他的先辈们不曾遇到的新问题,比如春节买火车票、子女教育甚至买房梦。当传统智慧遭遇了当代的新问题,王二的困境不仅衍生了王二焦虑,也返照了当下每个人的心灵困境和理智上的焦虑。因此,从焦虑到分析,从分析回归常识,这正是一个常识传播者给我们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