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那边观后感

︽ 天 那 边 ︾ 观 后 感

《天那边》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天那边》,在去年的时候有意愿利用暑假去支教一次,所以参加了河洛义教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老师给推荐了一部电影,也是关于支教的,说值得我们好好看看很有意义,不知道是处景生情呢,还是真有同样的感受,看完很有感触。 许晓萌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和他的大学恋人江可可一起报名,志愿去了山村支教。许晓萌第一次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父母。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但是她真的走了,去了一个她从未去过的地方,去那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们到了大山深处的村子。开始了支教的生活。

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切都让人感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确,这里远离了城市喧闹,远离了尘世的纷乱,有的是湛蓝的天空,有的是泥土的芬芳,一切看上去都像是世外桃源。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短暂,只是一瞬间,便从许晓萌的指尖滑落。她遇到了一个人,一个改变了许晓萌人生轨迹的人,他就是罗老师。

支教的生活是艰苦的,没有好的住宿条件,没有电视,电话没有信号,没有任何娱乐,只有背朝大山,脚底泥土,没有可口的饭菜,吃顿肉都是那么的艰难,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的江可可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跟着她直奔向大山,可是这样的生活一天能忍,两天能忍,三天能忍,最后可可还是选择了离开,我没有一点看不惯,没有一点觉得他们的爱情经受不住考验的感觉,其实我还真能体会和理解可可的心

情和处境,他选择离开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可可走后,她哭了。病倒住进了医院。安慰许晓萌的人,正是罗老师。也许到了这个时候,许晓萌才真的长大了,她也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可可的离去,让她感到孤独,但是孩子们的存在很快填充了这种孤独。

许晓萌渐渐开始了新的生活,一个完全独立的生活。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融进了大山,融进了大山里孩子们的世界。

3个月的支教生活结束了,许晓萌终究不是大山里的人,她还是要离开。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晓萌,她哭了

在天的那边,许晓萌开始了新的生活。

回到城市晓梦继续她的教育工作,可是得知了山村的罗老师为了修建学校上山背黄土遇到泥石流不幸遇难了的消息后,小萌离开城市优越的生活,义无反顾选择了支援山区的教育工作……

想来,好感动。感动于那种无私,感动于这些教师还能在这个浮躁浮华的社会保留人性的高尚和纯正,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的伟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我还是满佩服的,一个大学生放弃很多来到这个偏远的山区支教,故事的最后是照了张全家福,一张没有罗老师,只有一把鲜花的合影,看的我黯然泪下…… ,

片尾说谨以此片献给——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 。让我们对老师和那些愿意去边远地方支教的大学生产生了更大的敬意。

但是本影片也反映出了我国当前城市与农村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在城市里我们有丰富的、优秀的教师资源和充足的教育资金和教育设施,但在一些偏远农村,连个教师都难找,更别说有其他丰富的教学设施了。影片中一个水咕噜村,一个学校才一位教师,而且还是一位“破罗”教师,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在中小学教育中我们把一句话常挂在嘴边“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但现实中我们做到了吗?政府也在一直说要均衡教育资源,均衡到哪儿了?也一直在讲要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提高到哪儿了?尤其是农村的教师,为什么就不会多关注一下他们?他们对我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比那些在大城市里享受舒服生活的教师们大得多。只有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才可能有更多通过这部电影,也暴露出了大学生乡村支教过程中的一些弊端。由于乡村的儿童长期受传统教师的传统方式教学,突然来一个比较“时尚”的老师,并且用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给他们上课,虽然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但是他们在接受这种新式教学方法的时候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由于支教老师大多不会长期待在那里,所以造成新旧教学方法不断变换,在变换过程中需要学生花一段时 间去适应,也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这也是剧情中那个罗老师之所以不给许小萌很多上课机会的原因。虽然后来许小萌走时孩子们依依不舍的场景很感人,但是仔细 想一下,她走后给孩子们留下的那种留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影响孩子以后和罗老师的关系和上课的氛围、态度等。半途而废的事情,往往会给人留下一些伤痛优秀的人才 去那里教书育人这部影片也让我联

想到了现在老一代教师对新一代教师的压制。虽然本影片 中那个罗老师对许小萌这个新老师的一些嫉妒和压制是事出有因,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现在 一些学校老一代教师对新一代教师的嫉妒和压制。这种“老的不退,新的上不去”的现象是逆时代潮流的,是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觉得前不久上海北京等地提出的教师资格终身制被打破的这一举动是很好的,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正确举动。每五年考试一次,不合格者就应该退下去,让能者居之,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进取意识,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教师质量的提高,

才更加有利与我国教育的发展。讲一下这部电影的名字吧, 《天那边》,刚开始还真不太懂,觉得跟这部电影没什么关系,但后

来细心品味后发现这个名字起的非常好,非常符合这部影片。剧中故事发生的地方是在一个偏远的农村,远离大城市,交通、信号等都不好,另外那些留守儿童也是不被重视的一些孩子,那里的教育也是不为人知的落后教育,他们所经历的东西跟普通城市里的人经历的都不一样,好想和我们不是生活在一片蓝天下的一样,所以好像是在“天那边”。用《天那边》做剧名,应该也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教育的明天的一种美好祝福和期待吧。总之,这部影片是很不错的一部影片,值得我们一看,也值得我们从中反思。

 

第二篇:天那边

《天那边》观后感

11物流管理2班 21号

看完之后就俩个词形容:悲剧,震撼…………..

顾名思义,《天那边》就是远离尘嚣,远离城市,远离复杂的一片纯洁的天地,那里是一群淳朴的人们,他们没有世俗的等级眼光,没有被金钱所污染,他们是最淳朴的最可爱的人们。在那里,没有尘世的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有的只是人们心里最善良的声音。

许小萌和江可可是来自大城市的支教老师,许小萌怀着一颗将现代化教育带到乡下,带到那些偏远山区孩子的身边,让孩子们能够摆脱贫困,摆脱没知识没文化的境地的心,来到乡下做支教老师。而江可可完全是为了爱情而追随许小萌来到乡下支教的,虽然他是打着爱情的幌子来到乡下,当他看到了乡下小屁股们的生活条件时,他居然退缩了,他怕了,他不想呆在这,他不想整天吃着蔬菜而没有一点肉,但是为了爱情,起初他是坚持的,因为许小萌,也是因为这群孩子。

江可可后来的离开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自小就在国外长大,接受的是外国的教育思想,生活上更是养尊处优的,怎么可能受得了乡下的贫苦生活呢。但是他真正教学起来也是很活跃很现代化的,只是这些思想都不该存在于乡下,我相信他是爱许小萌的,只是他爱的太过于辛苦,太过于有压力了,背负了太多太多。

许小萌是伟大的,但是单靠这些个人的小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在我国只有东北地区是比较发达的,不发达的地方太多了,想要带动全中国发展,这是一条非常艰辛的漫长之路。值得一提的是许晓萌的奉献精神,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的伟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许晓萌是值得人们佩服的,试想:现在大学生不计其数,又有多少人像许晓萌那样赌上自己的一生。

罗老师及村长的“不信任”而不给他们课教,是怕孩子们受伤。试想,当孩子们刚刚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且接受了一个陌生人,而这个已注入孩子们心里的陌生人又要走了,对很多不懂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的打击呢?而这种打击又是接二连三的,这又何尝不残忍呢?而很多志愿者来这支教的初衷就同许小萌一样,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为了自己课题的实验和实践。所以,导致为了不得不要自我保护时就产生了排斥行为,因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在这里待一辈的乡村教师,能给孩子们带来知识,一直陪伴孩子们,送出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的老师。

故事的结局有点太出乎意料了,罗老师死了,许小萌来到乡村继承了罗老师的遗愿做了一名不折不扣的乡村教师,太过悲伤了。最后,是以照一张全家福照片结束,一张没有罗老师,只有一把鲜花的合影。我潸然泪下,感叹农村教育,感叹中国的教育。何时。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才提升起来,发挥其应有的责任,让乡村向城市靠拢。

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想到了许多。城市与乡村的差距之大,中心地带与边缘地带的距离,先进的都市人民与无知的乡村人之间的距离,现实与爱情的冲突…许多许多。天那边还是天,何时真正成为一片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