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600字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600字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或许是我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我不想去读那本名声大噪的《小时代》,对那本传闻中非读不可的《杜拉拉升职记》也没有兴趣,我只是固执地迷恋着那本早已烂熟于心的《鲁滨逊漂流记》,那本一问世就风靡全球而且历久不衰、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因为————

很少有一本书,能让有些喜新厌旧的我读了好多遍。

很少有一本书,能让我每一次的阅读都有新的感悟。

只有这一本书,能让我读完后懂得要感恩、要珍惜。

《鲁滨逊漂流记》。这,应该是我最熟悉的书名了吧,这本书已不记得读了多少遍,但闲暇时最爱翻的还是它。

依稀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带着才刚刚学完拼音、仅仅认识一点点汉字的我去买书,她让我自己挑选。那时年幼的我尚不知读书的乐处,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籍都勾不起我的兴趣。于是小手伸进书架里,随便拿了一本,一本甚至连名字都不认识的书。妈妈告诉我这是插图注音版的《鲁滨逊漂流记》。我翻开,看到这充斥着海洋画面的书本,甚是喜欢。当时读起书来,我常常是要一个句子读上好几遍才明白意思。就这样我用了好久才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本小说。看完后,我跟妈妈埋怨:书里的鲁叔叔好可怜哦,他到了什么都没有的荒岛上,要是我,肯定难受死了,真是太惨了。妈妈笑笑,微微地摇头,跟我说,到了荒岛上,终究是有一点好处的,他学会了感恩和珍惜了,不是吗?

渐渐的,长大的我再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开始理解妈妈的话了。如果,不是到了那个荒岛上,那么,鲁宾逊该怎么样活着呢?或许还活在富裕的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荒芜日子吧!根本就不会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那些他以前根本就不会放在心里的东西,一件破衣裳,一点粮食,一群家禽??

可是这一切理所应当存在的“或许”,都因为鲁滨逊的执着而变的那么浅薄。有很多人觉得他漂流到荒岛上是一种磨难,但是我不这么想,或许,这是上帝给他的机会,肉体和灵魂一起重生的机会??

对于一个航海家来说,每一次的航行都有可能是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不知道也没办法想象每次行程开始的时候鲁滨逊都在想些什么,他,或许是在想念每一个亲朋,或许是在回忆人生的过往,亦或是在设想可能遇到的危险。但是我明白,面对这片承载着他蓝色梦想的汪洋,他有恐惧敬畏,但更多的是一种向往和憧憬。他是那么的执着于梦想,

甚至他被困在荒岛上的28年,他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而在这28年里,他变了,变得成熟了,变得懂得感恩,明白要珍惜。

读了一遍又一遍的《鲁滨逊漂流记》,我也开始学着书中的人物,珍惜身边的东西,并且感恩我所拥有的。老妈偶尔会夸我长大了,比以前懂事多了,也不怎么顶嘴了。每次,我都调皮地说:这可都是跟一位鲁先生学的啊。我可不想哪一天自己流落荒岛的时候再后悔以前对自己身边的亲人不够好。

或许,鲁宾逊那如此幸运的奇遇永远也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但是,看过这本书,我已经学到了,要感恩,现在拥有的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值得珍惜的。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当你一个人流落在孤岛上,你会顽强地活下来,还是等待死神的降临?如果你选择了坐以待毙,那么就应该去读一本书——《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内容扣人心弦: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鲁滨孙活了下来。在那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鲁滨孙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开始了。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孙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小说的主人公鲁滨孙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具有坚强毅力的人。在这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没吃的自己找,没穿的自己做,没住的自己盖,再寒冷的天也要用心中一丝火苗去温暖。作者笛福曾经说过:“害怕危险的心里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事实的确是这样:小时候,妈妈让我自己睡一屋,可我眼一闭就出现那些妖魔鬼怪恐怖的样子,就连忙用被子把头蒙起来,这时妈妈便用福迪说过的话来鼓励我。我鼓足勇气慢慢地把头从被窝里伸出来,在心中默念:我能行,我能行。渐渐地我进入了梦乡??

如果你也想学会勇敢,学会创造,就同我一起来读一读这本书——《鲁滨孙漂流记》吧!

 

第二篇: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2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因为要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我在这学期又翻开了这本曾经让我遐思无限、感慨万千的名著---《鲁滨孙漂流记》。

记得自己刚刚接触这本书时要比我的学生们年龄大了很多,已经在师范学校了,那时的中国还没有现在这么开放。《飘》《吕贝卡》《包法利夫人》等还是禁书。但是我们这群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办法搞得到。有一天,同学们也带来了这本书。知道是本冒险故事,女生们便不再感兴趣。直到有个男生在课堂偷看这本书,被老师发现,狠狠地批判了这本书所宣扬的的个人英雄主义,典型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等等。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便很想看看鲁滨孙身上的个人英雄主义。 刚刚拿到这本书,我便被蔚蓝色的封皮所吸引,那是茫茫的大海的颜色,旋即便把人带入了那惊险刺激的冒险旅程。使我对这本书难以忘怀的并不是书中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更多的是鲁滨孙身上的那种不怕困难,勇于抗争命运的斗志和聪明机智,勤劳善良的本质。

鲁滨逊是一艘大船失事后唯一的幸存者,在荒无人烟的小岛,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活了二十八年。作者在书中用高超的写作技巧栩栩如生的描绘了鲁滨孙的冒险经历和内心活动.鲁滨逊在岛上孤身一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活下来. 他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枪支和简单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过起了荒凉的野岛生活。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家具,还有牧场、种植园,甚至还养了宠物。二十八年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了家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那时的我们正处于青春年少,虽然没有伟人们那种“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气魄,但是对于社会,对于未来,也充满了憧憬,充满了渴望,自然希望尽快结束这单调枯燥的校园生活,也勇敢地到社会上去闯一闯。大家在宿舍里聊得最欢的自然是对鲁滨孙的敬佩,有个同学开玩笑说她会嫁一个鲁滨孙那样的老公,不管吃多少苦都会和他一起环游走遍世界的。大家多么想也像鲁滨孙一样有一段惊险刺激的经历,有一场生死一线的传奇。但设身处地的想想,我们这些女同学没有几个敢说有一天鲁滨孙的遭遇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可以像他

那样毫不畏惧。倒是有几个男生趾高气扬,说他们一定会比鲁滨孙做的还好。

时光荏苒,毕业二十年的同学聚会已经如期举行。看看这些在这转眼飞逝的二十年中,已由不谙世事的孩子,转变成了肩负起了生活的重担的中年人我自然感慨万千。最初的陌生感很快过去,相聚的开心,回顾的喜悦也渐渐淡去,大家三三两两的陷入了深谈。几家欢喜几家愁。虽说成功与失败是外人的评价,内心的充实与满足更为重要。但是,看看在过半人生中有了几分成就的同学,他们哪一个不是具备几分鲁滨孙那样的顽强与坚持呢?有个生意很成功的男同学说起他的第一桶金,是连续五年坚持划着小船,在海上钓鱼攒出来的。在长海县的小岛上,风雨无阻,该有多大毅力。后来来到市内的大学校园开了录像厅,又经历了多少诱惑与失败的考验。没有鲁滨孙那样的毅力支持,可能早就被生活压趴下了。而我们的老班长也是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了,当大家羡慕他时,他的话更能说明这个道理:“你们说笑玩闹时,我每天都呆在办公室给领导们爬格子呢!”真的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

现在回读《鲁滨孙漂流记》,我更关注作者的立意和思想。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以水手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写成的,他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滨逊”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成了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在他身上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作者借《鲁滨逊漂流记》歌颂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强调了个人的聪明和毅力。难怪那时接受了许多年正统教育的师范学校的老师会毫不留情的批判这本书的个人英雄主义。现在想想看看又是多么可笑。而现在的孩子又是多么的幸运。他们现在和我共度此书,学到的自然要比我那时多出许多。

有一位台湾作家说过:“生活是杯茶,不能苦一辈子,总要苦一阵子”。人不是一生都幸运的,不是一生都完美的,不是不会犯错误的。但上天对我们是一样公平的,只是要我们去发现、去拼搏、去创造。当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之后,一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让我们的一生有足够多的云翳,能为我们创造美丽的晚霞,美丽的黄昏”我把这句话送给和我共读《鲁滨孙漂流记》孩子们,让我们共勉。

————吕永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