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四书有感

《女四书》中的一部东汉女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班昭所作《女诫》。其父班彪,两汉时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做《史记后传》。长兄班固,东汉著名学者,《汉书》的主要作者。二哥班超,字仲升,是两汉之际著名大将军。因她哥哥班固没有完成《后汉书》的写作,所以班昭代兄完成了这一著作,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参与二十四史撰写的女性。汉和帝时,班昭被召进宫做皇后和妃子的老师,人们又称她为“曹大家”。

《女诫》的内容除却“原序”之外,包含七章内容,依次是:“卑弱”“夫妇”“敬顺” “妇行”“专心”“曲从” “和叔妹”。其中“原序”介绍了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后面七章的内容则教导要做怎样的女性。

“卑弱”讲的是女性要谦卑忍让,待人恭敬,做了好事不声张,做了坏事不推脱,忍辱负重,常常表现出畏惧。女性要以卑柔为美,男性要有阳刚之气。合二为一,方为夫妻。女性生理构造与男性不同,但表现柔弱谦卑要有度,不可过于谦卑,要有最起码的人格自尊,不要成为男性的附属物。

“夫妇”之道,阴阳参配,人伦之大节。从“大节”来看,夫妻之道是非常重要的。丈夫要是没有贤良品德就不能驾驭妻子,妻子如果不贤惠,就不能侍奉丈夫。丈夫驾驭不了妻子就失去威严,妻子侍奉不了丈夫就失去道义。夫妻的相处之道是相互的。丈夫在外养家,妻子在内教子,丈夫肩膀上的责任更重,妻子更要尽心服侍丈夫,使他在家能安定舒服,舒缓压力。但是如果丈夫在外做偷鸡摸狗的不法勾当,又是或者品行不端,回到家里,怎会能让妻子看的起他呢?所以男性的人性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敬顺”译文中写道:修身不过一个“敬”字,避强不过一个“顺”字,以敬来修身,以顺来避强,女子的敬顺之道,这是妇人的大礼;夫妻之间不能太过亲密,否则时间长了,就会轻薄怠慢;作为夫妻本应礼仪亲善和睦,以恩爱相互亲密合作。人都有欲望,得到了好的就想要更好的,这里将“敬”,就是告诉你要知足,心怀美满的过现在的生活,往上爬固然好,但又有谁知不会生出其他事端呢?知足者常乐。夫妻之间本就不应该互相辱骂对方,夫妻是建立在父母之外的最为亲密的关系,不应该互相的伤害对方,恩爱合作以达到共赢的效果。

“专心”里《礼记》,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男子有再娶的道理,女子没有侍二夫的道理。现代与古代不同,现代讲平等社会,夫能再娶,女能再嫁。但是中国受像《礼记》中的这种思想影响千年,使得即使是现在也呈现男再娶易娶,女再嫁难嫁的现象。女性的家庭观念比较强,所以更受家庭,儿女,社会的牵制,不能真正的实现自由平等。如果一个家庭男方出现了第三者,社会更多的是批评作为女性的第三者,而殊不知更大的错误在于男方身上。还有近几年新出现的同妻现象,这些男性只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娶,对妻子毫无爱恋怜惜可说,在拥有后代后想方设法的离婚。这些思想坑害了无数的女性,希望中国社会能早日真正的实现男女平等。

这后六章讲诉的都是女性与她的家庭成员的共处之道,从而成为人人称赞的好女子。 《女论语》是唐朝唐代宋若莘所著,宋若昭姐妹二人写的一部女训书籍。宋氏,唐代贝州清阳人,姐弟共六人,五个女孩都精通六艺,能吟诗作赋,而且五个姐妹都不愿嫁人。若昭拜尚宫。因为品性高洁,学识渊博,皇上和六宫嫔妃,公主等都非常敬重她,宝历初年去世,封为“梁国夫人”。姐妹二人被后人称为“女中亚圣”。

《女论语》全文内容除了 “序传”之外,共有十二章。分别是:“立身章” “学作章” “学礼章” “早起章” “事父母章” “事舅姑章” “事夫章” “训男女章” “营家章” “待客章 ” “和柔章” “守节章”。 “序传”中作者假借曹大家的名义,说明了做此文的目的。十二章内容釆取的是随着女子年龄增长,从未嫁人前做女孩时到结婚后为人妻母,对不同年龄,进行各方面的德育教育的过程,比较全面。 《女论语》的叙述手法采取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每一章开篇教给女性如何做,结尾则是对比没有这样做的女性就会被乡邻和

后辈耻笑。 《女论语》相对《女诫》有所进步,比如在对待丈夫有错时,不再一味强调要“卑弱”,而是主张女性要劝诫夫,“夫有恶事,劝谏谆谆”。

《内训》的作者是仁孝文皇后。仁孝文皇后徐氏,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二年,为明朝幵国功臣中山武宁王徐达之长女。徐氏嫁给燕王朱棣封为燕王妃。因徐氏生性温和贤淑,对丈夫体贴有加,当时孝慈高皇后常当众称赞她。

《内训》全文内容除了 “御制序”,共有二十章。分别是:“德性章”“修身章”“慎言章” “谨行章” “勤励章” “节检章” “警戒章” “积善章” “迁善章” “崇圣训章” “景贤范章” “事父母章”"事君章” “事舅姑章” “奉祭祀章”"母仪章” “睦亲章” “慈幼章” “逮下章” “待外戚章”。 二十章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德性章” “修身章” “慎言章” “谨行章” “勤励章” “节儉章” “警戒章”“积善章”“迁善章”九章,为第一个部分:前两章论述了女子要养德,养德的方式是修身,后七章是修身的具体内容;“崇圣训章”和“景贤范章”两章为第二部分:主要讲女子修身养德的方法,要以古代贤女为榜样;“事父母章”‘‘事君章”“事舅姑章”“奉祭祀章” “母仪章” “睦亲章” “慈幼章” “逮下章”和“待外戚章”九章,为第三部分:这部分讲女子在完善女德修养之后,如何把这种修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女四书》 非常详尽地阐述了妇女的“三从四德”。如《女诫》中提出, 妇女要“谦让恭敬, 先人后己, 有善莫名, 有恶莫辞, 忍辱含垢, 常若畏惧??正色端操, 以事夫主”。在这一原则下, 妇女才能更好地操持家务、孝顺公婆、服侍丈夫、教育子女,而这又是每一位妇女都必须尽的责任和义务。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在以《女四书》作者为代表的古代妇女的头脑中, 已经逐渐形成了自觉的身份意识:妇女的最高理想和最基本的目标,,是做一个“贤妻良母”。。

而且要求婚前女子洁身自好。男女七岁开始不同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女孩从小要养成“幽闲贞静,守节整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行、动、坐、卧要做到“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认为未婚女子应秉礼行事,要养成贞静的习惯。

其次,婚后要忠贞于自己的丈夫。这种情况分两种,一种是丈夫在世时妻子要守贞,一种是丈夫去世后妻子要守节。班昭最先提出婚后丈夫可以再娶妻,但女子要从一而终。她认为,丈夫是妻子的天,天命不能违,所以妻子不能背弃自己的丈夫,如若背弃,“天则罚之”。

《女四书》孝梯的基础是儒家的孝梯、尊亲观念,孝梯是连接整个家庭的纽带,女子的一生围绕家庭而活,家庭成员包括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嫁人后夫家的舅姑、伯姑叔妹。所以,孝悌伦理是《女四书》女性伦理很重要的一部分,《女四书》的女性伦理也是通过女子与这些人的关系而展现的。

所谓“百善孝为先”,儒家非常重视孝道的弘扬,《女四书》作为儒家文化的一部分,非常重视教育女子孝养父母。对父母尽孝,是《女四书》伦理思想中最重要的道理。在《女四书》中刘氏举了大量的女子为孝养父母不顾生死的的例子:汉朝曹娥,其父祷神,醉溺于舜江,曹娥投水寻父,二日后,死抱尸浮出;淮安女张二娘,祖母病危,医言食肝可愈,二娘求肝不得,乃自割肝烹以进祖母,祖母即愈。这些例子意在告诫女子在侍奉父母时应奋不顾身与毫无犹豫,这样的孝才是真的至孝,会让后人钦佩学习。但是其中不乏许多的愚孝,例如曹娥投江寻父,她无论水性多好也不可能游遍整个大江,肯定知道溺毙的地点,她可以换一种方式来找她父亲,而不是一味的伤害自己,共同赴死。还有淮安女张二娘的割肝救母的故事,她救祖母是好事,但是真的一块肝都找不到一定要割自己的肝吗,在古代割肝后,肯定就救不回来了,生命都没有了又何谈尽孝呢?尽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愚孝,也要考虑做事的后果。现代社会出现很多父与子打官司,孤寡老人的新闻,可见孝道在日渐沦落,作为新一代未来建设者,我们应担起这个重任,传扬孝道,孝顺父母。

 

第二篇:《女四书》

《女四书》

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进行教育所用的《女诫》、《内 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四本书汇集的总称。① 《女诫》为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对其女儿进行"三从四德" 等封建道德教育所作。全书分卑弱、夫妇、敬顺、妇行、 专心、曲从和叔妹,共计7篇。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对女子 实施柔顺之道的教材,影响深远。②《内训》是明成祖 的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采辑"古圣先贤"关于女子 封建品德的教诲,于永乐二年(1404)所编著。流传至今 的版本共有德行、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俭、警 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 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等20 章。③《女论语》为唐朝女学士宋若莘撰著。体例仿效 《论语》,而以前秦太常韦逞之母宋氏代孔子,以曹大 家(即班昭)等代颜、闵(此据《旧唐书》,而《新唐 书》作颜、冉),彼此问答,阐述封建妇道。其妹若昭 申释此书。今存《女论语》,托名曹大家撰,有12章:立 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 女、营家、待客、柔和、守节。语句均为四言韵文,亦 非问答体。这不像宋若莘的原著。④《女范捷录》为明 末儒学者王相之母刘氏所作。此书分有统论、后德、母 仪、孝行、贞烈、忠义、慈爱、秉礼、智慧、勤俭、才 德11篇。宣扬古代的"贞妇烈女"与"贤妻良母"等事 迹,称赞《女诫》、《内训》诸书,阐发封建伦理的女 学。

上述四种女子教本,自东汉至明末,先后相继问世 和传播,由王相一一加以笺注,于明天启四年(1624),由 多文堂合刻为《闺阁女四书集注》,成为一套对女子进 行封建教育的教材。嗣后翻印此书,简称为《女四书》, 广泛流传,它主要宣扬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歧视和压 迫妇女,流毒很深。其中教人持家和睦、勤俭、慈幼等 项,以及用道德榜样感染人的教育方法和运用便于诵读 的韵语编写教材等,尚有一定的意义。

《女四书》也流传到国外。明永乐六年(1408),中 国政府曾以《内训》等书赠给日本使者。以后,日本于 明历二年(1656)传有一种《女四书》,其中无《女范捷 录》而有《女孝经》(唐朝侯莫陈邈之妻郑氏撰)。后 又流传一种有《女范捷录》而以《女孝经》代《内训》 的版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