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2012级英师六班 唐依依

覃彪喜说,“历史就是由这些偏激的人物和十五推动者前进的”,读他的书,就觉得他是一个“偏激”的人,我感觉他有时候有点断章取义,因为他总是喜欢举旧例子来阐述他的新观点,但我喜欢他的视角,只是觉得他不怎么会表达罢了,当然,不能用一个作家的标准来衡量他,看书也只是要看懂精髓即可。

覃彪喜本身是一个非常成功又非常有思想有追求的有为青年,他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观点也是在自己的实践中得来的,所以,读他,也正是像他在书中所说的“读同学”了。 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当老师,也从来没有想过来到这个学校,只是觉得这四年里只要把书好好念好将来就能找一份好的工作了。但是,大学从来就不会这么简单,不会只是学习课本知识的地方,而是把我们培养成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进步青年的地方。军训结束后,我们的教官在一次班会上跟我们说,读大学最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成绩有多好,得了多少奖学金,而是你有没有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这观点与作者是一样的,大学最大的价值正在于此。这几日,我总是为了兼职,家教一类的事情烦心,觉得自己应该去多赚一点钱,我也有见过同学一人接几份家教,天天晚上往外跑,但是作者的书让我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我们不应该成为兼职学生,不应该让赚钱这个肤浅的想法占据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学习时间都无法保证,连自己的精神境界都无法提高,只是盲目地人云亦云,别人去兼职自己也在屁股后面跟着,那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的兼职又有什么意义呢?相反,我们更应该花多一点时间去学习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不是为了考试而去花很多时间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而是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名家名篇,从而深受启发,当然对自己将来有用的专业课知识也是要花时间巩固的,而不是为了期末考试而临时抱佛脚。 我有一个孩童时期的玩伴,高考后去了日本留学,他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所以家里人送他去留学。他并不是像其他有钱家庭的孩子在国外只是混吃混喝,他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将来是什么样子,所以他一直在为他的目标努力,过着有理想有规划的生活。但进了大学的我,对自己的将来还甚是渺茫,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他劝我认真思考自己的规划,要不然以后会很痛苦。现在想来,朋友的忠告是非常有道理的,覃彪喜建议我们从大一开始就要做职业规划,而且要带着思考一路上慢慢寻找。不管我以前有没有想过要当老师,不管我以前有没有想过要到这所大学,这个专业,既然来了,就踏踏实实地学,踏踏实实地为自己以后的职业找好出路,现在我已经有了我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做一名收入稳定的英语教师,所以在社团、兼职、奖学金等一切诱惑面前我都能从容自如,因为什么东西对我将来的职业有好处我就去争取,其他可有可无的我就不会那么难以选择了。

刚来到华师的时候,却是被这里的住宿条件惊吓到了,同样吓到我的还有半夜的老鼠,所以我总是在家人面前抱怨学校的种种不好。然而我到别的学校去比较,也通过别人口中了解到,其他的大学,其实很多都是吃喝玩乐的场所,根本不适合学习,学生也非常浮躁,男生就是打游戏,女生就是逛街。相反,华师无论从学习氛围还是从师资力量等各方面都应该是我心目中大学应有的模样。覃彪喜说,“一个学校只要能让学生学到东西,谁在乎它的跑道是400米还是250米?”是的,一个学校的硬件条件不会影响到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艰苦奋斗也许更能激发学生向上的决心。

回顾我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在淘宝上确是是花了不少精力也花了不少钱,电视剧电影之类的也看了不少,书呢,没有看几本,学习呢,也没有放在心上。自己想想也非常不好意思,自己的大学竟然是这样度过的。周围虽然也有比我更加悠闲的人,但大多数都比我用心,我觉得,自己要改变的话就要先从学习周围同学的优点入手,去发现她们,去“读”她们,然后确定自己的目标,不人云亦云,读我该读的书,多在社会走走,多去图书馆坐坐,慢慢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合格大学生。

 

第二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 读后感

对于每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来说,难免会感觉到一些的迷惘。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已经被实现了,所以,一时失去航标的我们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于是,在我们刚入学的时候,我的姐姐就向我推荐了一本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关于考研就业等问题举了很多实例,开始知道自己应该在大学干点什么了。细细地把它品尝了一遍开始思考大学和高中究竟有何不同,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从走近到走进,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而本书作者覃彪喜,却在书的开篇只用了“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仅9个字,就似乎让读者实现了从观众到主角的地位的转变。当作者进而谈及“当所有的人都不把大学生放在眼里,你不妨用这句话来维护最起码的尊严。进而用一个大学生所应有的标准要求自己,顽强进取,不懈追求,最终成为时代的主导者。”时。我们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的震撼!对,就是这样一句话,这就是当代大学生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这就是大学生的时代精神,祖国的希望所在。然而更令我们庆幸自豪的是现在还远不及“所有人都不把大学生放在眼里”这种恶劣环境,我们更应该有理由相信:顽强进取,奋勇拼搏的我们,理应而且必会成为时代的主导者。

这本书比较简要地概括了在大学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想法,而且作者以一个第三者、过来人的角度比较客观地给了大学生一些忠告,对于其中的一切问题我是有比较深的感触的。综观全书,他让我明白了:在大学要尽早地给自己做好定位和规划,为自己将来的就业作好铺垫。

作者还提到了人生规划的问题。作者认为,每个人毕业以后大致有这么三条路可走:仕途,商界,学术。作者让我明白了,一个成功的人生应该有及时的定位和深思熟虑的规划。首先,我们要充分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和长短处。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为自己选择一条合适自己的光明路。最后,我们就应该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培养自己的能里。想做官的就要培养自己有审时度势的能力,要能察言观色、见微知著,否则在官场恐怕很难做出一些不适当的判断。做学术的就应该有开放的胸怀、容忍的气度、自由探索的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秉持理想的坚持不懈。在商场打拼的就应该有灵活多变的思维和善于抓住机会的能力,而且要有足够的勤奋,努力就会有结果,但不一定是好结果,可我们还要为之努力。

作者提到的“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在当今社会,特别是我们处身的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人际关系真的可以关系到我们的成败。马克思都说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的,正式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才让人成其为人。那么

我们怎样才能搞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呢?首先,我们当然要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质,没有人愿意与一个素质低下的人交往。其次,我们要主动跟别人去交往,搞人际关系我们不能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这样是不可能有很好的人际关系的。再次,我们要懂得维护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朋友交上了以后,如果日后缺乏联系是很难维持下去的,一旦失去,也许我们当时只是觉得少了个朋友,但可能到了以后,我们可能会因为这样而少了依次成功的机会。我们在平时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到了我们工作上或者我们需要用到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变成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难得的资源——人脉资源。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人脉可能是一条让你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这本书,作者以一个师兄的角度,将自己如何去读大学的经验用相当亲切的话语告诉我,结合这几个月来我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我的思想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也使我明白到人生观,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用积极上进的态度,正确的人生观指导自己,我们的每一天都有新开始,我们会越发觉得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看了这本书,我的收获相当丰富。我相信它将指导我将来更好地去学习,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我认为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去看看这本书,它会给你一种新的视角去读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