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读书笔记

目录

序曲 探索亲密关系

1 共鸣

2 亲密

3 感受与亲近

4 从物到人

5 关系的发展阶段

6 浪漫期

7 权力争夺期

8 整合期

9 承诺期

10 共同创造期

11 混乱与关系

12 认识权力争夺:一些有用的观念 13 走过权力争夺期:实用指南 14 爱、着迷与上瘾

15 家庭花园

16 性欲和关系

17 爱的发展阶段

18 和谐的花园

19 灵性与关系

他们相信“关系”是人间修行的最好方法,承诺做彼此的镜子、老师、同修,做对方生命中所有关系排序里的第一人。他们花费二十六年的时间开展一项探索“爱与亲密”的计划,因为相信自己的发现可以帮助别人,在更切实际的时间内进入亲密关系。

序曲:探索亲密关系

两人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科学家:黄焕祥拿到医学博士后研习精神医学和精神分析;麦基卓在医学院毕业后,接受传统中医和针灸训练。两个人都醉心于宗教和灵性发展,也都非常投入与人亲近的工作,探索人们关心的事。

探索亲密的计划

我们的基本规则很简单,但很严格,就是相互同意向对方打开内心世界,意思就是其中一人可以询问“你正在想什么”,另一人同意就自己当时所知,尽可能地回答。但我们有一项保留条款,可以回答“我选择不告诉你”。当焕祥严守口风,不让基卓事先知道生日礼物是什么的时候,就幽默地显现这个条款的重要了;···所以诚实地袒露自己也包括可以坦率地有所保留。

我们从一开始就抱持一个重要的态度:没有真理,没有客观的真实。我们各有自己的经验,受过去经验、既有成见的污染,除此之外,没有真理。所以我们可以不从对错的角度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我们在关系的发展中,不以指责的方式对待彼此,各人完全为自己负责。···在这项计划中,我们发现原本相信的爱、关系、性和亲密,大部分都不再适用。···我们同朋友、同事、案主坦诚以对,目的是找出“本然样貌”,而不是“应该如何”或“道听途说”。

其中一个障碍就是我们被训练出来的的专业距离。病人愿意同我们分享自己的生活和问题,但我们认为应该保持客观的距离,这种方式显然使我们无法全然投入治疗。于是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我们决定尝试敞开自己,放下医生的角色,成为陪伴案主的人。可是我们发现自己会有防卫和偏见以及僵化的态度,认为事情应该如何,而不是单纯地欣赏他们,以至于限制了我们与案主的关系。

我们开始谈论自己的感受以及对彼此的感受,这才发现我们多么不善于把感受化为言辞。我们能自在地在餐厅抢着付帐,或互相赞美对方,作为关心、喜欢对方的表现,却很难直接:“我喜欢你这一点。”更困难的是直接说出负面的话,但负面部分是必然存在的。我们过去客气以至于无法:“我不喜欢你这一点。”我们了解要使亲密越来越深入,就必须说出正向和负向的感受。

越熟悉彼此,就越了解自己

团体过程有助于避免针对个别心理治疗所说的“情绪相奸”(意指个别治疗中,治疗师和案主常常沉溺在相互的关系、深刻的对话中,但没有贴近真实的生活)。

学习在当下彼此同在

所有控制都会破坏关系

在关系的初期,双方会迫切渴望能控制对方:我们越能控制,就越觉得有安全感。可是我们也发现种种的控制最终都会破坏关系,因此决心揭露所有可能出现的控制动机和手段。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在控制,还是单纯的渴望呢?如果我们所做的只是渴望某件事的发生,当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时,就会坦然接受事实;如果我们想控制对方,在达不到目的时就会觉得怨恨、生气。

基卓:我现在了解自己从亲密中退缩的模式是因为恐惧,我一生都害怕被人虏获,我相信别人之所以接近我,都是想从我这里得到某些东西,目的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快乐。为了彻底击溃他们,我学会用特殊的方法在他们虏获我之前先虏获他们,包括引诱、讨好、成就和伪装,目的都是要别人照我的意思来做。焕祥却是全然不同的人,他对我一无所求,也不会纠缠我,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没有用!我不知道如何面对这种情形。

基于需求而有的关系必然是控制的关系,控制的人容易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别人身上,分手时就成为充满怨恨、愤怒的受害者。相反的,完整的人在失落时会觉得哀伤,但是没有怨恨。匮乏的人会彼此纠缠,缺少适当的界限,无法成长。完整的人在关系中会变得更丰富,关系成为滋养每一个人的花园,使人成长、茁壮、完全发挥潜力。即使两人分手,也能继续欣赏彼此曾有的学习。

“关系花园”需要长久的照料

在25年中,我们每年看不到对方的时间只有几天而已

你最爱的才能长存,其余都是糟粕。——庞德

沟通模式简介

背景(脉络):每一个人进入新的情境时,都会带着过去经验所形成的背景,使新的情景染上旧经验的色彩。一个人如果能常常检视内心世界,就能了解自己的背景。背景是可以转换和改变的,不要把自己的背景视为理所当然。

知觉(五官):通过五官,在短短几秒钟之内就能接收成千上万的讯息(大部分在潜意识中运作),这些讯息只是神经系统受到刺激的结果,不具有任何意义,是未经处理的感官资料:形状、颜色、质地、气味、声音。感官产生的知觉本身没有任何特殊意义,要经过大脑的解释才会赋予意义。

解释(赋予意义):解释无关对错,而是一个人了解讯息的方式。我们需要常常核对彼此的看法,如果双方的解释一样,不表示这个解释是正确的,只是表示意见相同,如果双方的解释不同,也不表示这个解释是错误的,只是表示意见不同,这时可以对彼此的看法产生好奇,而有进一步的学习。// 非关对错的好奇态度使人能敞开来了解彼此,如果坚持分辨谁对谁错,就会妨碍双方的了解。解释是与思考有关的心理运作,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就是混淆了解释和感受,比如“我觉得你如何如何”,其实不是描述感觉,而是在说“我认为你如何如何”。

感受:感受是身体的经验,和血流与能量的变动有关。正向感受的身体经验是血管扩张,伴随温暖和舒适的感觉,而想接近对方;负向感受的身体经验是血管收缩,有紧张、不安的感觉,想要避开对方。// 负向感受不表示对方是坏人或有错,而是反映自己内在的评价过程。所以正向和负向的感受并不能真实反映对方的价值,而是和自己的选择与评价有关。感受完全是根据自己的背景和解释而来的。

意图:意图是运用意志把感受化为行动的过程,每一个知觉—解释—感受的综合体都可能发展成你想怎么行动的意图,但人有自由意志,不一定要根据感受而行动,也可以反其道而行,比如你害怕一个人,但可能为了探讨你的害怕而决定接近这个人,并没有顺从感受而退缩。// 了解彼此的意图,可以提升接触的层次,进行深层意义的沟通。比如表达愤怒的

人,可能是意图厘清问题,以便更接近你,这时你可能愿意面对他的愤怒;如果他的意图是威胁或控制你,你可能就不愿理他。

行动:一旦清楚了解自己的知觉、解释、感受、意图,就容易决定付诸行动,不但能有效执行这个决定,别人也容易了解你的决定。有了这种能力,就更能为自己负责,内在力量也会不断增长。

1、共鸣

共鸣是同理心,不是同情心。同情心是将人物化的态度,是以权力为基础的纡尊降贵,伴随着想要照顾别人的渴望。同理心则非常人性化,是通过坦诚和脆弱而有的亲密参与。共鸣能使人连接到自己最深的本质。

能量之海

人和宇宙的分离

为了适应社会而削减自己的能量

当孩童成为“好”小孩时,就冻结了大部分的核心能量,再也体验不到自己和宇宙能量(爱)的连接。人学习彼此照顾(这是社会所认为的爱),以取代宇宙之爱的连接感。为了努力成为完美的人,而失去和真我的连接(真我就是原初宇宙之爱的振动)。这种爱能满足小孩发展成方形的需要以及方形照顾者的需要。虽然宇宙之爱的能量是自由流动的,但社会接受的爱的方式却是有条件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最无私的),这种爱建立了社会和文化,对人的存活是方便而实用的,却也是大部分情绪问题的来源。为了顺应方形文化的期望,而切断了和宇宙之爱源头的连接,正是这种困境促使人寻找爱和发展关系。

生命中的两难

终其一生,人都陷入一种两难的选择:用更好的策略确保自己得到别人的照顾,还是找出某种方法和宇宙能量重新连接。大部分的关系都是以前者为基础,大部分的领袖和宗教体系则是以后者为基础。其实这不是二选一的情形,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给别人的建议都是两者的结合:关系就好像一座可以滋养人、保护人的花园,每个人在其中都能靠自己成长,也能做一个负责的人。人的成长是从被人照顾的依赖状态,迈向更自主的状态,在宇宙之爱的层面与人连接。

稍后我们会描述跳脱早期依赖与照顾状态的关系。依赖与照顾的状态就是浪漫期和权利争夺期,在这种关系中,人与人之间虽然有连接感,但大多脱离和宇宙及自己更深本质的连接,彼此的所有权和社会义务的枷锁取代了真正的连接。

虽然大部分人失去了自己和宇宙能量的连接根源,但内在的能量振动并没有完全停止,只是幅度缩小,无法直接碰触自己的感受。当感受升高时,振动的幅度也变大,这种情形可见于体验高度慈悲心和同理心的人,这些人有持续接触宇宙能量的倾向,较不害怕孤独和被人拒绝的可能。这些已完成个体化的人不太需要被别人照顾,也不需要去照顾别人。

心一旦开始解冻,就能感受宇宙的能量

人常常认为自己可以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我们与别人的痛苦产生共鸣,所以开始解冻,感受到自己的痛苦。

逐渐迈向亲密

2、亲密

亲密的定义

亲密是一种存有的状态,把自我最深处的部分向他人也向自己展现,没有任何伪装或防卫。根据这个定义,一个人可能是亲密的(也就是袒露和脆弱的),而另一方面可能并不是以亲密回报。但在亲密关系中,这种袒露和脆弱是双向的。// 在本书中,我们把亲密的意义还原成亲近和了解,所以,亲密与性行为无关。

失去连接感

社会化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与宇宙能量的深刻连接,这个连接被照顾别人的行为所取代,这即是“爱”这个字最为人熟悉的意义。一旦失去和宇宙震动的接触,社会化的人便失去了解自己的能力。这个物化的过程会持续一生,于是越来越接触不到自己深层的本质。

儿童的发展

孤独与分离

人类的存在处境是孤独而分离的,人活在自身的皮囊之内,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别人,只能了解自己对他人的经验。人通过方便的社会和物化的世界来适应分离;但人与人之间永远是分离的。亲密包括承认和接受这种存在的分离,但因为知道彼此相连而有站稳的力量,因为分享孤独而有亲密的连接。

人类经验的核心有一种根本焦虑,称为“存在性焦虑”或“忧惧”。人类活动大部分是为了适应这种基本感受,许多人试图埋藏或否认这种感受,于是忙于各种琐事,以得到与他人连接的错觉。

内心恒久对象

为什么害怕亲密

向另一个人表现亲密与坦诚,有助于重新认识自己,克服物化的倾向。可是,人通常以为亲密会造成自我的丧失,于是尽一切可能阻止这种亲密的滋生!······由于长久自我保护的好习惯,人多半相信袒露真实的自我只会招致别人的批判、拒绝和抛弃,很难相信有人肯接纳我们内在本质里的魔鬼:我们所受的伤害、愤怒、卑鄙、嫉妒、恨意、邪恶的欲望和可耻的贪念。

角色和形象

投射的形象

照顾和关怀

照顾别人和关怀别人是不同的。照顾别人通常会忽略对方的感受,并没有试图帮助和梳理他们。一般说来,人较愿意照顾别人,将对方婴儿化,以试图纾解自己的痛苦或焦虑。照

顾者在心坎里其实想得到被照顾者的重视,这种拟似父母照顾小孩的情形,常常是为了处理照顾者心底的焦虑。

真诚关怀别人时,即使会因此感到痛苦,也不会忽视对方的感受或经验。关怀包括分享对方的感受,不会企图排除感受。照顾别人时,会低估对方的经验,贬抑感受的重要,试图将之摆脱;他们其实不是照顾别人,而是抗拒自己的存在焦虑。关怀别人是接纳自己和别人,照顾别人则是企图控制别人和别人的经验。

大部分人都有未解决的童年问题,通常归因为“内在小孩”,人生的热情大多与这个小孩的满足有关:自发的玩乐、受到照顾、被人视为特殊、可以不负责任,甚至可以乱发脾气。

同在才有共鸣

同在是亲密的必要条件,要以亲密的方式建立关系,双方就必须在互动的当下同在。 不与人同在的情形达到极端时,就是分裂的前奏,那时我会与身体分裂。这种机制对受到攻击的无助小孩可能是有益的,但对试图建立亲密关系、能够自我负责的成人,却是一种障碍。如果当事人对现在的事件没有准备好用负责、成熟的方式处理(或心里顽强抗拒),会引发“往事重现”(自发地退化到过去的创伤经验),而使自己成为往事的受害者。···

···每一个人终究要为自己的同在负责,从分裂回到同在。

空虚和不与人同在

在此需要注意,亲密关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双方都同在而不空虚,所以其他组合都会产生控制和隐瞒,而限制了亲密。

负责的沟通

负责、尊重的沟通是发展亲密关系的关键,我们的沟通模式是关系计划的基石,也是三十年来工作坊的教学核心,这个过程的要点就是使人变得更同在而较不空虚。

重点在于没有人可以使别人有任何感受,人无法启动或关闭另一个人的感受,也无法使别人兴奋或厌烦、愤怒或快乐。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开启和关闭这些感受,使自己兴奋、厌烦、愤怒或快乐。事实上,就一个负责的人而言,自己的感受、思绪、态度和经验都是自己要负责的。······每一个人终究要为自己的思想、偏见、态度、感受、反应和欲望负责。语言和文化反复教导我们这种信念:别人会牵动我们身上的木偶绳线,所谓“正常”的情况就是“我们是别人行为的受害者”。把这些责任放在别人身上,要别人为我们的感受负责,实在是一种恶劣的社会习惯。如果要变得负责和自由,我们就必须处理社会文化灌输的僵化态度。有趣的是,当人开始为自己负责时,就变得与众不同了。

在这种负责的模式中,最困难的一点就是了解人不可能伤害其他人的感受。人们确实常在言谈中“意图”伤害别人,但他们其实无法达到目的。受伤感觉的生理机制在当事人的身体里,由自己的大脑对别人的话语所产生的知觉和解释来控制。我们要为自己的知觉和解释负责,刺伤自己的武器正是这些知觉和解释,所以毫无理由为受伤的感觉谴责别人,但可以分享受伤的感觉,让伴侣知道自己内心发生的事。通过分享,有可能不再以受伤的感觉控制伴侣。在这种脆弱的表现中,彼此会更加袒露自己,于是逐渐滋长亲密。

没有责备,没有对错

没有人需要为别人的感受被责备,没有人要为别人负责,也没有人对别人有义务。在这之中有极大的自由:如果两人一起建立关系,那是处于双方的自由意志和渴望而作出选择。···

双方不需要有相同的知觉和解释,也不需要同意对方。当一方分享不同解释而产生的感受时,另一方不需要放弃自己的立场,重要的是能尊重彼此的立场,避免贬抑或轻视对方。

这种方式有时难免使人因为意见不合而觉得不舒服,但这是需要学习去接受的生活方式。增进接纳彼此差异的能力,在生活中保留这种张力,对任何关系都是有益的。···

沟通模式的前提就是没有对错,只有同意或不同意。······

内疚、羞愧与宽恕

我们则将这两种感受作出非常明确的划分:内疚会妨碍个人的发展和亲密;羞愧则有助于个人成长,并强化亲密。···内疚时说的话可能是:“我不是会做这种事的人。”···羞愧时说的话可能会承认“我正是会做这种事的人”。在佛教哲学中,羞愧(惭)被视为高度滋养的意识状态,重要性相当于信心和同理心。羞愧会带来坦诚和体认,两者都是回到真我本质的关键因素。···

熟悉不是亲密

亲密还需要高度的脆弱性,这是了解彼此感受的途径。

亲密的等级

3、感受与亲近

情绪和感受

情绪和感受不同,情绪是表达感受的工具,当感受从内在向外界呈现时,就是情绪。 不愿流露情绪的人需要高度的了解和鼓励,才能帮助他们在关系中流露情绪。切记:每个人都有许多感受!不要用对错的观点来看不流露情绪的人,这种态度容易引发更多防卫。分享感受是互惠的冒险,双方都能有所学习。分享感受的意图必须被提出来讨论和澄清,如果能让关系变得更深入,即使是害怕分享的人也可能愿意尝试。任何与控制、亲密和信任有关的问题,都必须先提出来讨论,使不流露情绪的人知道自己处在安全、接纳的环境。

为感受负责

所有感受都是出于自己的解释,了解这一点之后,就可以作出进一步的选择:可以同别人分享感受,也可以保留在心中。如果分享出来,就得以释放自己的能量,建立更强的亲密感,对方可以更了解我们,我们也觉得与对方更亲近。如果选择保留不说,身体的能量就必然会关闭,于是觉得不被了解、与对方疏离,而减少亲密感。这种情形常常发生在负面的感受,如果不承认自己有嫌恶、生气、嫉妒或哀伤的感受,就会因为有所保留而与对方疏离。

如果我因为不喜欢某件事对某人感觉不舒服,我可能不敢说出自己的不舒服,因为担心伤害对方。可是,我其实无法使他有受伤的感受,因为只有他可以伤害自己。我更担心的通常是他可能因为我的做法而不喜欢我、排斥我,可是如我不说出感受,他就更不了解我,我们就更不亲密。一旦我自信能完全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就能以不责备、不要求对方改变的方式分享。对方不一定觉得我的负面评断是有益的资讯,说不定还不予理会,所以我有可能得不到什么反应,如果我对这种结果觉得失望或怨恨,就知道自己的分享是控制,而不是真正的分享,可能危害彼此的关系。

感受的分类 正向感受:兴奋、感动、放松和舒服、愉快、高兴和开放、充满能量和投入、羞愧、欣赏;

负向感受:焦虑、厌烦、冷淡、苦恼、不舒服、关闭、疲倦、退缩、内疚、嫉妒、羡慕或骄傲。

体验感受和表达情绪

分享愤怒

大部分人都害怕愤怒。小时候,面对愤怒的场面大多伴随着暴力(我们对暴力的定义是:任何跨越已知界限的行为)。重要的是了解愤怒并不等同于暴力!···

愤怒的作用是能引发行动,对下述情境特别重要:面对威胁或无法对付的势力或权威,或是因为失去挚爱的人(拒绝、死亡或任何形式的分离)而退缩或退化到长期的无助状态。···

分享愤怒可以运用“公平决斗”之类的技巧,这是巴赫博士在《亲密的敌人》一书中首度提出的方法,巴赫谈到“维苏威火山技巧”,就是在仔细设定安全的情境和时间的限制后,在其余家人的同意下,愤怒的人在家人面前发泄自己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表达愤怒时,某些不公平的责备和谩骂可能悄悄潜入,所以要订好规则,在维苏威火山爆发之后,由愤怒的人负责善后,说明自己完全为感受负起责任。表达愤怒的其他安全方式包括用拳击沙袋、打枕头或床垫、撕碎旧电话簿或广告目录、捏面包或砍木柴。至于小孩子,可以为他们安排安全的情景以表达愤怒,比如表演、把石头丢入大海、打安全袋、踢床垫和大喊大叫。必须牢牢记住,表达愤怒时必须设定范围和保障安全,并要强调分享愤怒(这是受鼓励的)和发泄暴力(这是被禁止的)的差别。

分享嫉妒

分享哀伤和受伤的感觉

认为应该安静或孤独承受痛苦的人,较容易压抑各种受伤的感觉,导致生命能量受到阻碍,结果会以较轻微的方式在较长时间中慢慢表现受伤的感受。这种态度通常是我们在孩童时期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因为父母常会说:“不要哭,小心我让你真的想哭!”或“回你自己的房间!没有人喜欢看你那张臭脸!”

亲密和熟悉

冷漠和厌烦

冷漠的人和世界没有真实的接触,处在能量低的状态,缺乏兴趣和关怀。···相反的,觉得厌烦的人则充满能量,坐立不安,渴望改变。···为自己厌烦的感觉负责,意味着承担付诸行动的责任,运用意志、主动进取、鼓起勇气、发挥创造力,以做出必要的改变。在关系中,向对方袒露厌烦的感觉是很重要的,因为分享问题就需要共同找出解决方法。···请牢记这个格言:没有令人厌烦的人,只有感到厌烦的人。

内在风景

4、从物到人

经营一份关系就好比照料一座花园,一旦我们不再彼此物化,让关系变得人性化时,双方就会愿意分享,愿意呈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并各自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在这种氛围中,两人都能得到成长。

物化的自我

我们比较相信客体关系理论家的看法,认为真我在出生时只是一种可能性,与其他人互动时才开始发展。

大部分小孩的养育过程是训练,而不是鼓励个人发展。他们被教导要有合宜的行为,学习可以依赖什么人、如何区分对错,了解感激和内疚的意义。但没有人告诉他们如何成为一个人,他们尽可能凡事做到最好,有好的成就,努力扮演社会认可的角色(成为好孩子,后来则是好学生、好丈夫、好妻子、好公民、好商人),这些努力大多很有用,可以为他们提供生命的意义;如果功成名就的话,人生就更有意义了。可是,即使如此,许多人到头来却觉得缺乏满足感,开始怀疑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这才发现他们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人,他们认识的只是自己的角色:物化的自我!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形呢?

认识彼此的原貌

发展自我成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件物,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镜像和界限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界限与心墙

界限是自我与他人之间感觉到的界面,是有弹性的,会不断移动,有时向外移动以得到经验,有时向内收缩以保护自我。碰触界限会刺激内在自我做出靠近或远离的动作,这种具有方向性的反应就是人际沟通时的感受,感受则是依据当事人对接触性质的解释而产生的。···心墙不同于界限,是缺乏弹性又不会改变的,充满“应该”和规条,没有能力适应情境的变化。心墙里有主要的防御机制,用来与人保持距离,还有社会认可的各种训练,以确保社会的接纳和赚钱的能力。由于心墙既厚又无法穿透,所以对外界不起反应,缺乏敏感度。心墙就好像矗立的宏伟建筑,虽然好看,但作用是防卫:对阻挡敌人非常有用,但住起来却又冷又难受。···

心墙只能从内在改变。在亲密关系中,自我会降低城墙的高度,打开门窗以呈现内部。带着伴侣同游心墙内部,就是承认自己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用什么方式来防卫和控制,让对方知道你的内心世界,进入容易受伤的亲密状态。当你有足够的安全感让伴侣探访内心世界时,就会开始拆卸心墙,改以界限取代。心墙存在太久的人,在遇到合适的伴侣时,常常急着摆脱心墙,很想与对方融合,但这是另一种丧失自我的方式。“献出你自己,但不要放弃自我。”

父母若想鼓励子女发展成一个“人”,就必须能一直看见小孩的观点。“睡觉时间到了,现在上床睡觉”,这种话是不重视“人”的规条,如果父母能说:“我知道要你停止现在的活动一定很难受(看见),但需要足够的休息才能进行明天的活动(结果),你现在必须去睡了(界限)”,这种方式就与规条非常不同。规条是控制行为的捷径,但会让人筑起心墙和界限,也会阻碍人的发展;小孩常常把放任解释成缺少关怀(事实确实常常如此)。

政治与人性 在政治中,人不受到重视;在人性中,则关心人。

大部分教育体系的本质都是威权主义,鼓励物化的行为,以确保赚钱的能力。

大部分人在学校和家中接受的就是这种政治化的教育,所谓“一切都是为了你好”。这些人进入关系时,常常以物化(政治)的态度对人,重视权力的控制或被控制、拥有对方或被别人拥有。

花园:从政治到人性

将物化整合到亲密之中

在亲密关系中,物化他人和玩弄权力游戏会使人产生极大的热情,这就是性兴奋的本质,也是依赖的乐趣所在。多愁善感大多来自物化,最流行的情歌高唱“我不能没有你”(也就是“我把重心转移到你身上”)、“你离开时伤害了我”(也就是“你该为我的痛苦负责”)、“没有人知道我的痛”(也就是“全然物化的自怜”)没有这些物化经验的生活显然非常单调乏味!在亲密关系中可以同意彼此有这些感受,并让对方知道,只要不以此控制对方就好!我们总结为一句话:好好感受一番,但最终要回归真实。

人性化的机会

分享愤怒

5、关系的发展阶段

关系的目的

关系的五个发展阶段

关系的发展有五个阶段,分别是浪漫期、权力争夺期、稳定期、承诺期和共同创造期,这种分类最初见于苏珊·坎贝尔写的《伴侣的旅程》。 这个过程最初被列为垂直的阶段,但我们认为其实是一种循环的周期,不是线形关系,很像中国人所说的“五行变化”,有五种动态的能量状态。由于稳定期容易使人误解为停滞的状态,所以本书改称为“整合期”。此外,我们认为封闭的单一循环不足以描述人类发展的现象,因为每一次循环会有更多的经验、更大的自由,所以从共同创造期到浪漫期的箭头并不代表回到原先的浪漫期,而是扩展到更大的空间,显示向上的螺旋发展。生命、能量和关系都逐步发展成越来越宽广的螺旋形。

关系周期的过程

这五个阶段适用于所有关系:夫妻、情人、亲子、手足、其他家庭关系、商业伙伴、朋友。···经历这些阶段时,关系中的权力、控制、理所当然和疏离的情形会逐渐减少,同时,人性、了解和自我觉察会逐渐增长,也会稳定地发展责任和内在力量。奇怪的是,这种与他人及生活的连接感也会伴随着孤独感的增加。谦卑、热情和内在力量会增加,亲密接触的能力也会稳定成长,照顾的现象会减少,与他人真实地接触则会增加。

不同的生活面向会有不同的关系阶段

一个人面对不同的生活面向,有可能处于不同的关系阶段,例如,妈妈可能和新生婴儿处于浪漫期,和丈夫则处于权力争夺期,与较大的孩子是整合期,在社区工作上是承诺期,对艺术工作的计划则是共同创造期。

同一份关系中的人可能各自处在不同的阶段,比如妻子因为接纳丈夫而处于整合期,可是丈夫对妻子却处于浪漫期,因为他只愿看见自己在妻子身上投射出来的形象。这种情形不代表关系必须结束,其实大部分关系中,双方常常会处在不同的阶段,学习承认这些差异,不加以防卫,并欣赏双方的观点,关系就能持续成长。当夫妻用阶段的差异来责备和批评时,一切努力就都变成权力的争夺!

偏离关系周期

冷漠、超越和分离的状态并不是发展周期的阶段,而是脱离周期的情形。这些偏离的状态会在讨论权力争夺期时加以介绍。

阶段中的阶段

就像中国人谈到五行变化,关系周期也是一样,每个阶段都包含其他阶段。所以在每个阶段中都有承诺,也都有权力争夺的性质(例如,为了共同创造或分享观念而彼此竞争);每个阶段都有浪漫的能量灌注,也都有整合的能力;每个阶段也都有共同创造的可能性(例如,以共同的创意来分享浪漫的幻想)。

关系阶段的象征

喜欢视觉比喻的人,下述各个阶段的象征或可激发一些联想:

浪漫期 电影院

权力争夺期 战场

整合期 茂盛的花园

冷漠期 沙漠

分离期 街灯下的孤影

超越期 冰冷的教堂

承诺期 拉满的弓,饱含潜在的能量

共同创造期 艺术家的工作室

关系中的意图

下述问句对五个阶段都很有用:

“我想要什么?”

“你想要什么?”

“我们想要什么?”

“我们选择做什么?”

······还有一个有用的问句是“这是为了什么?”答案可能是“为了快乐”、“为了卓越”或“为了安全感”。各人的答案会决定这个人以什么方式经历关系的各种阶段,所以,追求卓越的关系,其品质会非常不同于追求安全感、权力、性或其他目标的关系。这些问句涉及意志和意向的概念,也就是沟通模式中谈到的意图,由此决定采取什么行动。

6、浪漫期

任何关系的最初阶段都是出于想象,在这种浪漫期中,彼此并不了解。关系是一种梦想,一个故事,包含许多希望和期待,伴侣对彼此并没有什么真实的经验。由于不了解彼此,所以一开始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投射的形象上:对彼此的物化。这种情形不仅止于传统男女恋爱的浪漫期,其实任何关系的第一阶段都是彼此互不了解的浪漫期,萌芽的友谊、刚生下小孩、刚起步的事业伙伴,都是如此。浪漫期有强烈的希望和梦想,所以使人清醒的经验在这个阶段没有立足之地。

兴奋,但没有真正的亲近

亲子的浪漫期

友情的浪漫期

商场的浪漫期

浪漫期的根源:婴儿的不安全感

讨好的模式

小孩为了避免被抛弃而产生讨好父母的关系。在婴儿的逻辑中,如果讨好父母,父母就愿意留在他们身边,继续保护他们。这个主题被当成基本模式,并持续一生,在日后的关系中,仍一再尝试讨好别人,以建立安全感(有别人的帮助和保护),否认基本的存在孤独。 小孩套用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模式来讨好朋友和老师,长大以后则是讨好伴侣和配偶,然后是自己的子女,甚至孙子女。想要讨好他人的主题会延续到日后的关系中,主要是为了否认基本的不安全感而极度渴望依赖他人。

视人为物

基本问题:潜在的不安全感

浪漫期的人把自己对完美伴侣的概念投射到对方身上。小孩对父母的投射是为了处理不安全感,父母对小孩的投射是为了拥有具有意义的对象,约会中的男女彼此投射,商业伙伴的关系也如此投射。

人在关系中选择具有特定特质的人,以符合内在的形象。简言之,人有既定的想法,认为什么人会有完美的伴侣,然后被符合这种形象的人吸引。他们相信自己能和这个理想人物建立关系,借此解决生活中的缺憾和不安全感。问题在于寻找某人来满足自己浪漫期的愿望时,会把重心放到自身以外,于是变得软弱、不认识自己、无法和他人有关怀的对话。在关系中,他们的伴侣会成为拥有的对象,而不是一个人。

内在的缩影

浪漫期的绝望

希望与失望

希望不同于信心。信心是自我肯定,接纳如实的人生;希望则是对自我和现状的不满足,想依赖别人或外在事件来改变。在浪漫期,希望是常见的潜在主题:不满足于基本的不安全感,常常希望找到浪漫的伴侣来解决问题,使生命变得更美好。

失望是希望的另一面。浪漫期通常注定会失望,因为试图改变的事可能完全不会改变,一旦脱离浪漫期的心醉神迷,就再度面对自己根本的不安全感,由希望变成失望。

浪漫期的兴奋感

7、权力争夺期

浪漫期的维持是因为资讯不足:朦胧的认识和感官的娱乐让双方维持互相投射的形象。两人约会后各自回到住处编织梦想,就能维持浪漫期;一旦同住后,比较难维持彼此浪漫形象的投射。更熟悉伴侣后,就逐渐看清彼此的本性和行为。当伴侣的个人习惯不断呈现在眼前,就开始冲撞现实,在这种状态下,可能会说:“这完全不是我那英俊的王子(或美丽的公主)!这个人的特质令我讨厌!可是,我还没有输,我可以努力改变伴侣,使他(她)成为原本应该成为的完美对象。”这表示进入关系的下一个阶段:权力争夺期。

温和的开端

一般说来,权力争夺期的进行始于温和的劝告,催促对方稍作改变。“亲爱的,如果你用这种方式梳头发,就会更英俊”,意思其实是“如果你改变外观,就更符合我内心的理想男性的缩影”。于是会买衣服给对方穿,鼓励对方的行为符合自己投射的形象。伴侣当然不会照单全收,而是坚持保有自己的原貌,于是把伴侣改变成浪漫期待的完美对象的渴望受到挫折,对方并不是能消弭所有不舒服和渴求的拯救者。

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关系(夫妻、亲子、手足、商业伙伴),都有权力争夺期。

强硬的态度

隐微的“善意”暗示逐渐变成明显的控制和冲突,隐约的提醒变成不断的责骂,甜蜜的请求变成要求的牢骚。

权力争夺的动机

宣战

争夺权力的伴侣间其实没有对话,而是全心攻击和防卫,当防卫过强时,就不可能产生亲密。在这个阶段,伴侣会隐身在角色和义务背后,以内疚、责备和防卫行为激起冲突。

期望

刺激的权力争夺

性欲和权力争夺

内疚和责备

权力争夺期的维持是依靠对错分明的道德立场,责备伴侣的意思其实是指:“你错了,你应该改变”;同样的,内疚也包括道德的过程,内疚的人不说“你错了”,而是说“我错了”,结果是一样的。内疚和责备是权力争夺互动中一体的两面。

权力争夺期是无法避免的,也没有什么不好,它其实能令人兴奋;与人争吵可以是刺激的经验,借以激发内在的力量。在权力争夺中,伴侣可能开始看见彼此的差异,只是还不想接纳这些差异。在这个阶段中,伴侣宁可选择角色和心墙制造的安全感,却不愿意面对真诚和自信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但后者可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在权力争夺中,伴侣会陷在理想自我的形象中。内疚和责备都是企图建立和维持形象,责备是企图把伴侣塑造成理想形象,内疚是想让自己符合完美的形象。在这种情形下,亲密是极其有限的,伴侣会陷在把自己和对方物化的情形里。

权力争夺中的症状和疾病

新秩序之前的混乱 在权力争夺期,伴侣间必须承诺留在冲突之中,而不是退缩、离弃,或试图击败对方。在冲突中,会看见以前没看见的部分,双方会因此得到许多学习的机会。争吵似乎会造成破坏,但如果双方能不坚持控制对方,就可以更深地认识自己和对方。这种对抗可以激发彼此审视自我和他人的僵化观念。

伴侣愿意面对眼前的新资讯时,就能借此进入下个阶段,获得更多亲密感。因为权力争夺是如此的普遍,具有极大的能量,所以最好能完全认识彼此的权力争夺,找出双方同意的做法,以安全尊重的方式分享冲突;用充满活力的竞争性运动、玩纸牌、下棋和知性的辩论,取代辱骂、摔碗。不要逃避或否认冲突,而是真心享受冲突,从中认识自己和对方。这个时期需要双方都能同在,如果有人不与对方同在,就偏离到冷漠状态,稍后会详细讨论。

修正理所当然的态度

再强调一次,权力争夺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常常出在一方或双方坚持留在道德教训和好斗的立场,而坚持的常见原因就是理所当然的态度。·····如果双方能放弃理所当然的感觉,并加以处理时,就能脱离权力争夺的牢笼,放弃战场,承认彼此的意见不合和控制对方的企图,于是能跳出对错的框框,进入更深的对话。

第一种偏离状态:冷漠

第二种偏离状态:超越

另一方常常感到挫折,觉得超越的一方有着自以为优越、高傲、“比你神圣”的态度。超越的人虽然使用灵性真理的“崇高”语言,但可能变得非常防卫和自以为是,轻视态度的背后其实隐藏不接纳别人的意蕴,忽视关系中的生活过程。···我们认为超越状态不是人性化的表现,也不是属灵的表现,灵性的提升被用来掩饰当事人已经放弃关系,追求其他层面的东西。我们认为真正的灵性要在日常活动中寻找意义,包括崇高或低下的活动。超越状态把灵性转成宗教信条,抱持优越感和高傲的态度,贬抑或痛斥物质和日常层面的努力。

第三种偏离状态:分离

8、整合期

权力争夺期的时间大约是五年到七年,在这个阶段后,夫妻会从新的角度看待彼此的差异。他们通常会停止争吵,或是对一再重担的旧调抱持较高的幽默感。权力争夺的混乱尘埃落定后,夫妻会进入一段平静期,许多人为此感到困扰,因为不再争吵后,夫妻会进入一段平静期,许多人为此感到困扰,因为不再争吵后,反而失去原有的兴奋感。在这个阶段,夫妻的性关系会逐渐缺少动力,许多夫妻在这时分房而睡,并认为一定出了什么问题。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七年之痒

所谓七年之痒是指权力争夺期平静下来,随着关系的平稳,以为关系已经死气沉沉,原有的能量需要另寻刺激。其实并非如此,这时的伴侣对彼此已有某种程度的了解,可以不必

证明谁对谁错。依赖环境的人认为能量代表活力,可能会想有外遇或寻找全新的关系,以再度激发能量。寻找新的恋情是上一篇谈到的偏离状态:分离。

接纳现状的夫妻会开始互相分享,常常发现彼此其实有非常温暖、亲近的感觉,虽然能量已经降低,却开始真正的亲密!

开始学习相处

在权力争夺期,伴侣能得到了解对方的资讯,但这种资讯却被用来在冲突中保持彼此的距离。进入整合期后,彼此开始互相好奇,想了解对方,开始倾听和询问,而不是防卫。关系越来越深,越来越了解对方和自己,用接纳取代抗拒时,亲密之花就能盛开。

好奇与沟通

好奇是权力争夺期进入整合期的催化剂。

清除杂草

花园需要定期维护,整合期的工作就是让关系更深入。我们建议伴侣每天花一段时间分享自己的观点、想法、感受和经验,了解彼此的世界。

伴侣可以意见不合

整合期的伴侣可以意见不合,又不必争执,他们并不争辩谁对谁错,能接受彼此的差异,即使观点非常不同,仍能好好相处,这是逐渐接纳自我和他人的过程。由于接纳度越来越高,所以亲密感也就越来越深,不但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彼此。···认识自己和伴侣的原貌时,就能得到内在力量,不需要做任何改变,会显得更平静、安全,在生活的其他部分也很稳定,从原来依赖别人以得到安全感的情形,变得更依靠自己,不需要靠伴侣的某种表现来解决存在的困境。他们可能说:“我好,你也哈哦,我们可以在一起,接受双方的个性与差异,仍然彼此相爱。”

整合期的夫妻并不是和睦相处(这是冷漠状态的特色),而是共享和谐的差异,他们可以各唱各的调,不需要配合别人的旋律,在相互接纳和承认中,两人的旋律会彼此相应,滋生亲密和深入的互动。

整合期的性欲

进入整合,展现人性 在整合期,伴侣首度展现人性。在先前的阶段中,两人都是物化的角色,到了整合期,各人都受到重视、接纳和肯定,在彼此的分享和见证中自由呈现自己。向自己和伴侣敞开时,就成为更个体化、更投入关系的人。

整合期并不常见

充满勇气的人生

存在的核心潜伏着空虚和无意义的感觉,这些感觉会越来越强烈,对人的成长与发展都是一种挑战。当彼此的关系跳出浪漫期的幻想与权力争夺期的物化时,就会面对死亡的恐惧。若能面对自己的不安全感,并分享出来,就能接纳彼此的原貌,知道两人都是孤独而没有确切意义的人。

虽然没有既定的意义,但可以创造意义;符合自身价值观的行动可以填补空虚感。勇敢

的人达到整合期时,就处在创造个人意义的位置,以亲密分享和彼此坦诚的勇敢行动填补空虚。在关系中,自我实现的计划会被彼此回应的对话加强。伴侣得以认识自己和对方,越向对方打开自己,袒露自己,就越想自己开放、坦诚。

接纳孤独的存在处境

整合期的人会因为逐渐接纳自己的孤独而减轻焦虑;经历深层的存在焦虑时,就是进一步肯定信念的时候。这种人甚至承认自己的绝望,愿意面对挑战,更深地接纳生命最黑暗的一面:这种人经历黑暗期的时候,不会关闭自己,也不会放弃自己或别人,不断与伴侣和人生进行勇敢的对话。他们的灵性根基在于对自己和伴侣的深刻接纳,所以能用不断增长的参与感和敬畏感拥抱人生。

接纳绝望感,这种接纳就是信心,并站在勇敢活下去的分界点。——蒂利希

幽默感

整合期的特征是幽默感和轻松感。强烈而严肃的正义感、内疚感和责备都变成活泼的揶揄和自我觉察的笑声。

诚实与责任

诚实是最重要的原则,是深入互动的必要工具。双方达到整合期时,已经体认人无法伤害另一个人的感受,他们的态度是没有人能使别人有任何感受。一旦认为一个人可能伤害别人的感受时,这种态度会造成自我保护、防卫、遮掩,使亲密感消失,这些都是权力争夺的特征。当双方承认各自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时,就会升起一股坦诚和自由的感觉,任何话题都不是禁忌,任何处境都可以面对,彼此愿意一起沟通、学习。

分享让彼此更亲近

事实上,权力争夺期的各个要素(嫉妒、内疚、愤怒、责备等)一旦加以分享,就成为整合期的有用资讯;双方接纳自己有这些要素,不以之为控制的工具,这些要素就成为我们好奇的对象,有助于关系的成长和强化,原本具有破坏性的东西就成为稳定关系的基础。

流动的生命

持续的更新

达到整合期的夫妻能通过持续的更新维持彼此的动态关系,他们不会志得意满,以为关系自然会保持下去;其实关系是持续成长和发展的工具,对自己和对方都是如此。为了继续共同成长,需要找出新的东西来分享。以下是维持整合期的关键,可以避免自满或厌烦。 *彼此保持信任的接触,能了解彼此的生活。即使只是固定的一起喝杯咖啡,或是一起分享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也能为彼此带来持续不断的鲜活了解。

*每天的谈心时间很重要,可以了解彼此的想法、感受和经验。可以选一大清早或是晚上概述一天的经验。

*一起进行双方都有兴趣的计划,能使彼此的关系成为生活的重心。比如一起照料花园,研究相同的主题,或是商业上的合作,拥有共同计划的伴侣自然容易产生互动。

*谈论各自的兴趣,能了解彼此的现状和生活。例如,一方喜欢慢跑,另一方喜欢留在家里看书,就要询问各自活动时的经验,如此可以分享各自的兴趣,不会因此产生距离。

*新奇与实验有助于保持关系的新鲜和活力。一起到陌生的地方旅行,或是品尝新奇的食物,参观艺术展览,都能提供新的主题以供讨论和分享。随着经验的累积,伴侣间能一直有刺激和愉悦感。

*共同学习能为关系带来新的层面,不论是非正式地共同研究一个主题,或是学交际舞,参加社区大学的课程,一起学习的活动能使互动更深入。

*恢复浪漫,深情的姿势和仪式能为关系带来温暖和特殊的感觉。夫妻可以有自己才懂的笑话和暗号,表示对方很特别。

在“关系花园”中,爱会在整合期盛开,双方开始了解彼此,较多现实感,较少幻想。整合期的刺激感可能不如激烈的浪漫期和权力争夺期,但两人能首度体验对自己和对方的真正满足感。

整合期的人非常负责任,不会责备对方,也不会自责、内疚和懊悔,跳脱道德的限制,不从对错的观点来看事情,而是看见好奇和学习的可能性。

他们接纳真实的自我,在过程中冶炼真诚的关系。这种亲密牵涉到内在力量,而不是外在权力。对话的过程能强化双方的成长与发展,并使关系越来越深入。

9、承诺期

一旦伴侣在整合期达到某种程度的稳定,就会投入积极而有意义的对话。双方都是活生生的人,不再是物化的角色。他们对自己和对方的了解都更深入,彼此的关系也越来越有力量。现在已不需要任何人做改变(基本上,要求任何人改变都是不可能的事),而是越来越了解和接纳彼此。一旦扎实地建立了整合期的过程,双方就做好准备,可以迈入下一个阶段:承诺期。他们并不是向对方作出承诺,而是对生活和自己作出坚定的承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愿意共享一个承诺,一起计划双方的期待和决定,并付诸行动。

在承诺期生小孩

承诺的演变

随着伴侣的改变,承诺也会随之成熟、改变。其实关系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承诺,浪漫期的承诺常常是梦想、理想,在这个阶段结婚的人常常承诺要热爱、尊敬、服从一个自己还不了解的人;其实浪漫期的夫妻需要的承诺是彼此要有足够的时间相互了解。权力争夺期的伴侣则应该承诺彼此同在,一起处理冲突;如果不同在,就会脱离发展周期,进入冷漠、超越或分离的偏离状态。在权力争夺期,人通常会在潜意识中承诺自己一定要赢过对方(这显然违反亲密的发展)。权力争夺期或浪漫期的承诺最后大多会使生活受到限制,进而限制关系,甚至扼杀关系。

意志与固执

承诺期需要运用意志;固执则是权力争夺期的特征,与物化和防卫有关。清楚表达意志是成熟人格的一部分,对进一步的发展也很重要,比如奉献、可靠性、勤奋、责任以及果断敏感的行动。纯净的意志有助于关系花园的发展,而固执则使杂草丛生,扼杀了新的成长。

关系的照料和维护

承诺是针对自己

千万不要向对方做承诺,因为承诺是针对自己,愿意献身于选定的活动或目标。在承诺的训练和约束中,每个人的成长都得以增强、发展。承诺期的人不会像青少年一样冲动,心血来潮就放弃一个目标或立场,转而追求另一件事;相反的,他们能一起经历暴风雨,持续成长、发展、深入。

深入扎根

向小孩教导承诺

一起承诺

我并不是向你承诺,而是向自己承诺我选择的每一件事。在关系中,我的承诺会影响我对关系的付出,当你同样作出承诺时,我们可以在关系中一起拥有期望,这不是要求,而是共同的协定。我越看重你,就越愿意承诺和你在一起,彼此就可以有越多期望。

有限的承诺

当人害怕做出承诺时,可以只投入一段限定的时间。如果害怕承诺的巨大负担,可以只接受有限的承诺,比如以一个月或三个月为期限,约定好时限后,就可以投入关系的原则,不用担心永远无法改变。学会如何在短期承诺中生活之后,就比较能接受更长期的承诺。我们建议不愿承诺的人,可以根据现实条件逐渐增加时间。

在工作坊练习承诺

不同关系中的承诺

不同类型的关系需要不同的承诺,举例来说,商业伙伴可能只需要每天花几分钟沟通,就可以保持事业的进展;朋友可能需要每周共度一个晚上,才足以保持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重要的伴侣关系每天至少需要半小时的分享和谈心,并把焦点放在各自的感受与想法上。 长久的关系中,我们建议伴侣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承诺,他们常常因此发现自己能尝到承诺的滋味,并喜欢长期承诺带来的力量。

在我们的关系中,承诺的部分可以摘要如下:我们为生命做出承诺,如果关系没有了生命,承诺可能在明天就结束。这不是根据时间做出的承诺,而是根据生命做出的承诺。但我们也承诺在分手前,要一起处理结束关系的所有相关细节。在探讨分手问题的刺激下,很容易发现新的生命,所以我们不太可能真的分手。双方都能自由选择在一起或离开,我们在一起是因为一直共同发现生命。

承诺是生命的基础

10、共同创造期

关系周期的最后阶段就是共同创造期。达到整合期和承诺期时,双方对于自己和对方的了解会不断进展,知道自己的力量、弱点、愿望和梦想。由于信任双方的承诺,所以能投入

真诚的合作。他们在一起时,不论选择任何任务,都会成为创造的过程。这种搭档似乎充满原创力和活力,他们一起投入时,不论触碰什么都会充满生命和亮光,使周围的人得到启示。

在共同创造期,伴侣的努力是和谐一致的,当他们在一起时,会出现清晰的流动,不论是跳双人舞,或只是一起洗碗盘,他们的动作和互动都是流畅的,具有纯然的优雅,他们的互动就是别人的灵感。

当伴侣之间能超脱权力争夺时的道德教训,在整合期了解自我和双方,并在承诺期用意志合作时,眼前就展开大量的可能性。有人说他们周围会出现生命与爱的光环,即使是最世俗的事物也有了灵性生命。他们在每一刻都展现禅的精神:在一起,却有彼此不同、独立、个体化而真诚。正是所谓道成肉身,圣灵灌注在人身和物质世界,这是真正的重生。

周期的循环

双方在这个阶段有充足的自由,生命充满可能性,两人的力量强大到足以实现梦想和愿望。由于较不会僵化,所以彼此能欣然接受新的想法,想出新奇的方式处理问题。简言之,他们是开放的,准备好进入下个阶段,就是重返浪漫期。

11、混乱与关系

混沌理论

从这个观点来看人的生活和个体的发展,就会发现人在面对生活的需求时,会离平衡状态有一段距离,距离越小,就越容易保持静止,接近死寂;如果距离越远,就越紧张而不稳定,但也更有活力。能处理越大程度的混乱,就越能脱离平衡状态,也就越有机会探索和体验更多人生。最大的成长可能出现在我们所谓的“最佳整合区”,这是一种高原区,超过这个区域时,混乱的程度会过于严重,使人无法处理。

混沌不是毫无组织,而是具有无法预期的复杂模式。脱离平衡越远,就会面临越大的混乱度和复杂性,在这种混沌状态中,人常常会以僵化的方式紧绷,用界限和心墙框住自己,使经验的范围变窄;这是神经质的解决方法。这种人不但会使最佳整合区缩小,也会使自己的界限僵化,变成厚重的防卫心墙,因此感受不到活力、满足与完整。这种僵化的状态越常发生,最佳整合区就会越来越接近平衡状态(存在心理学家称之为“生活的死亡”)。

神经官能症是生命历程的窄化和僵化现象,用来控制不确定的混沌。失去控制时就会害怕发生不幸的后果,而产生焦虑;在极端的情形下,害怕失控可以导致犯罪或精神病行为。

自我的脉络

从平衡进入混沌的动作有可能发生在三个不同的领域:灵性、训练营和关系花园。在训练营中,混乱会受到社会化重复行为和态度的控制与压抑;在关系花园中,混乱会通过动态的接纳而转化;在灵性中,则会为混乱赋予意义。

训练营

生活会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混乱,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处理混乱。早期的训练和学校教育会教人用标准化的方式和工具来处理不可预测性。其实,语言、角色和行为规范都是帮助社会在无法预期的混乱中保持秩序。训练越成功,越会产生较可预测而社会化的人;可惜这种做法会使生命的能量停滞,扼杀个体的创造力和活力,结果会压抑真诚的生命能量,以配合社会秩序的约束,这正是训练营的目标。

“关系花园”

“关系花园”的态度是接受混沌,并加以处理,不是控制和压抑混沌,而是欣然接受无法预期的事,视之为新奇与创造力的来源。两人间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时,彼此会分享自己的焦虑,不是试图减轻或忽视焦虑,而是使混乱的能量转为互动、交流和个人成长的动力。

灵性

界面

在各个领域间各有一个界面,宗教是灵性和训练营之间的界面;责任是“关系花园”和灵性之间的界面。法律(结构化的关系)则是训练营和“关系花园”之间的界面,也是社会规范、义务、角色、习俗之所在。

最佳整合区

最佳整合区是可能整合混乱而没有过度压力的地方,灵性、“关系花园”和训练营都各有其最佳整合区,个人不会被空虚淹没;在训练营的最佳整合区,习俗和规范不会强烈到完全压倒生命力;在“关系花园”的最佳整合区,个人的独特性可以和敏感度与觉察力达到平衡。

同步

自由与混沌

界限与心墙

界限和“关系花园”有关,因为界限包含对自我与他人的接纳和敏感,能拥抱不确定性和混乱。在训练营则会筑起心墙,保持对自我与他人的防卫性控制。在灵性领域则没有心墙,也没有界限,只有天人合一。

和睦与和谐

和睦是忍耐,不是真正的接纳。···和谐是接纳,发生在“关系花园”里。夫妻是整合期会展现和谐,即使意见不合,也可以接纳自己和对方。和睦是需要协议的忍耐,和谐则是毫不勉强地拥抱差异。

浪漫与混乱

权力争夺与混乱

整合与混乱

虽然权力争夺期常常以控制来处理混乱和差异,但在整合期却欣然接受混乱与形形色色的差异。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能使双方更全面地展现原貌。他们寻求的不是妥协,而是扩展了解与接纳的范围,甚至可以面对嫉妒、伤害与不安全感,使最佳整合区能包含新的生活与更大的成长。

12、认识权力争夺:一些有用的观念

两个笨蛋

我们的格言是:任何两个笨蛋都能创造亲密关系。我们也认为有些人比别人更容易创造亲密关系。只要双方愿意彼此袒露、诚实,投入不断的回应和回馈,就能有深入的亲密。不论是相同或不同性别的人、年龄相同或差别很大的人,都适用这个原则。只要双方想要探索,愿意诚实以对,就能走过权力争夺期。

为什么要以亲密取代快感

感官的享乐、性兴奋和浪漫的能量都有时间性,自然而然会逐渐消减。···不断滋长的亲密感不会以这种方式消退,它可以自给自足,就像自己繁殖的千年花。

逐渐进入亲密

善意与守法主义

提出所有权

棺材钉

浪漫期和权力争夺期的任何冲突如果未加注意,就会威胁到亲密感,每次无法沟通的进感就会使关系的部分生命流失。···每一个未解决的问题都像钉入棺材的钉子,使关系受到限制。由于不知道钉几根钉子就会结束关系的生命,所以有智慧的人会处理每一个问题,不论过程多么痛苦,也会这么做,如此才可以预防未明言的秘密和隐瞒的资讯所造成的威胁。

偏见和僵化的信念会限制亲密

幽灵

“幽灵”的观点与偏见很接近。人并不了解彼此,只知道自己对别人的印象,这种印象是根据对感官讯息的解释,加上过去经验的记忆而产生的。对别人的感受是根据自己过去对具有类似特质的人的感受而产生的,人常常把伴侣当成父母或过去的某一个人,所以在产生防卫、激烈争辩或试图控制时,真正想掌控的可能不是对方,而是为了弥补过去与某个人之间的经验。例如,当一方因为过去的痛苦经验而害怕性行为时,就好象把过去的袭击者的幽灵放到伴侣身上。在这种过程中,对方会被物化,而关系也会因为过去的幽灵而固着于权力争夺。

如果不愿意承认幽灵的现象,关系就会停滞在浪漫期或权力争夺期,在这种情形下,会保留自己投射的影象,一直看不见新的可能性,无法了解自己和伴侣,认为自己是环境的无助受害者。

要跳脱幽灵现象,就需要勇气、付出和诚实。承认幽灵现象时,就开始跳脱物化的限制,看见双方都有需要处理的感受。把别人看成幽灵的人常常觉得怨恨,逐渐深入了解后会觉得害怕,然后是内疚,再次是尴尬和羞愧。被物化的人可能觉得受伤、生气、愤慨、哀伤或同情。分享物化带来的感受时,两人就有机会更全然地了解自己和伴侣。这是处理权力争夺时常见的主题:分享物化的情形,就有可能展开脆弱、坦诚、人与人的对话。

历史注定重演

进入关系的人需要处理童年未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很容易把早年的模式和印象投射出

来,浪漫期和权力争夺期的特征就是把过去的经验投射到伴侣身上。当人想实现未能满足的需求时,就会被具有某种特质的人吸引。当人离弃权力争夺,进入冷漠或分离状态时,常常是逃避自己需要面对的人生功课,不愿同伴侣分享潜在的模式与倾向。分离不可能解决问题,因为未经检视的模式必然在下一个吸引你的人身上出现,所以最好在当前的伴侣身上处理自己的问题:选择结束一个关系,仍然会有强烈的倾向寻找另一个同类型的人。 在一个关系里没有学会的功课,仍然会在下一个关系中出现。

不敢去爱

在关系中能学到的最深的人生功课,就是你不能拥有任何人。——戴维·菲茨帕特里

孤独与寂寞

随着个体化的过程,会逐渐了解人是孤独的皮囊。在关系中,彼此越靠近,孤独的感觉就越明显。真诚的对话中,可以分享这种孤独的感觉;当人不接受孤独的事实,就会觉得寂寞。感到孤独是自我接纳,感到寂寞是不接纳自我和人生,并渴求环境能有所不同。

有些人害怕亲密是因为害怕面对孤独,让自己投身权力游戏,或是依赖别人,作为逃避自己、逃避孤独的方法。浪漫期和权力争夺期的许多问题都是为了逃避这些感觉,但在这些阶段的错觉中,人们仍然常常觉得非常寂寞。虽然通过缠黏与依赖,试图让自己觉得与人连接,结果却觉得更为孤立,因为没有真正接触到自己与伴侣。

以内疚来控制

内疚的人其实是拒绝诚实看待自己,把自己物化成坏人,用内疚惩罚自我,这时并没有自我觉察。内疚的人常常试图以内疚控制伴侣,对方怎能对一个如此内疚的人生气呢?所以内疚是减少对方期望的方法,以自责取代自我探索、自我觉察和分享。

所以,除非能加以分享,否则内疚会违反亲密。分享任何事都能增强亲密感,内疚的人可以说:“我觉得不安,发现我害怕去看自己,所以一直内疚而不是详细检视自己的行为。我想告诉你这一点,好使你不需要一直试图安抚我的内疚。我的内疚是想操纵你,使我不需要检视自己。”以这种方式分享内疚,可以向伴侣澄清,再度打开亲密和自我觉察的大门。

占有与非占有

关系的魔鬼粘理论

期望是一种约定,不是权力

就关系的持续和深入而言,期望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双方有多少期望,可以估计两人的距离远近。···期望有时是亲密感的流通,越亲近的人,就会对彼此有越多期望。当然了,以期望来控制会造成许多限制,可是我们本来就会对最亲近的人有更多期望。把一个人放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并承认彼此的期望后,最终还必须做好承受痛苦的心理准备。

当对方不符合期望时,不应该责备对方或让对方感到内疚。期望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不表示自己必然有要求的权力。人当然能拥有期望,但要自己为期望负责,承认期望是出于自己的内心。

怨恨的来源就是期望,如果没有期望,就没有怨恨;减少怨恨的简单方法就是降低期望。每当发现怨恨对方时,可以单纯地降低期望;可是,在亲密伴侣或家人中,这种方式可能产

生问题,因为降低期望会拉大彼此的距离。 两人可以协调期望,在关系中,有一方不符合期望的事实,并不是怨恨或责备的理由,这时可以重新评估期望,决定是否保留期望。也许一方想降低期望,因此拉远距离(使另一方的重要性降低),这会产生一种结果:降低期望时,会减少双方的特殊性。不符合期望的人也可能努力达到期望,以维系期望带来的亲近感。这种问题会不断在亲密对话中出现。

投入

信任

信任别人会使自己成为依赖环境的人,造成浪漫期和权力争夺期背后的无力感。我们不该信任别人,而是要学习信任自己对别人的评估。如果某人信任你,你应该询问信任的定义,如果别人相信你能做你做不到的事,就不要赞同对方的信任。

伴侣间需要的不是信任,而是厘清彼此的期望,定出界限和底线,说明破坏约定可能会有的结果,这样就而已避免关系中的许多问题。信任对方是不必要的,可是,双方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了解和破坏承诺的后果,并接受任何伴随而来的痛苦,且不要责备对方。

反应或回应

自尊

自尊会限制其你,每当人注意自尊时,就会重视自己的形象甚于分享自我。他们宁可是对的,而不是快乐的。自尊会加深权力争夺,表现脆弱感的人就会放下自尊,更袒露真实的自我。

轻视与自负 轻视是抬高自己,以不屑的态度贬抑别人。轻视会以物化和贬抑的态度对待别人和生活。···轻视是贬抑别人,自负则是在关系中高估自己;···自负的人认为自己较优越或有特权,就好像小孩一样。自负的正面意义是在彼此的关系中学到适当的观点时,能建立高度的自我价值感。虽然自负似乎常常伴随轻视,但两者在关系里的结果是非常不同的,轻视总是带着负面能量,而自负可以促进成长。

耽溺

耽溺是过度投入某个特殊活动、想法或经验。耽溺于活动的意思是活动比他人和情境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常常陷入重复的行为,无法自拔。由于耽溺会忽视互动,失去对别人的好奇,所以会妨碍关系。(沉迷、嫉妒、哀恸、工作、食物、自恨、内疚···)

希望与信心

生闷气和撅嘴

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

以自我为中心是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内在,而不是外在,这是个体化过程中自我觉察和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对伴侣敏感时,仍然保有对自身感受的觉察,所以是负责且坦诚与之接触的人。

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自私的人耽溺于自我的重要性,无法与人建立对话;以自我为

中心、自主的人能对别人非常敏感,有所回应。自私是物化;以自我为中心则产生亲密感。自私是道德的用语,以自我为中心是定位的用语,两者并不相同。

依赖环境和依赖自我

当人过度重视伴侣对自己的认可时,就不再是自发的人,他们的内在缺少力量,像婴儿一样缺少发展。浪漫期和权力争夺期的背后隐含着依赖环境的态度。

依赖自我的人会承认自己向外依赖环境的情形,并为此负起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就能把重心转回自己身行,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但不是自私),然后得到内在的整合,而能投入与他人的亲密接触。

依赖、独立、相互交融

人生大事

一方觉得重大的事,另一方不必然觉得重要,反之亦然。双方必须记得,一个人觉得非常有威胁性或挑战性的事,对另一个人可能是小事。例如,一个人怕高,伴侣可能不了解他为什么不愿去非常容易去的地方。在同理心的发展中,要学习用别人的眼光来看世界。妻子常常期望丈夫能体贴、温暖、深情(丈夫觉得这是很困难的事,因为他的成长家庭充满暴力;妻子却觉得很容易,因为她来自温柔的家庭背景),同时丈夫却期望妻子顺从他的性需求(对丈夫是小事,但对曾受过创伤和虐待的妻子却很难)。要度过这个差异,就需要好奇心、同情心、同理心和意愿,才能看见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僵化观点。如果无法看见彼此,就会留在权力争夺之中;如果能承认各自的差异,就能进入整合期。

幽默感和亲密感

哀悼、悲伤和忧郁

13、走过权力争夺期:实用指南

绝招

在关系中,双方都有一张王牌。在必然渐渐亲密的过程中,人会试图以防卫行为限制亲密感,当所有方法都失败时,就会拿出王牌:绝招。每个人都有特殊的绝招,有人是冒犯的绝招,用粗野的行为吓走别人;有人是成瘾的绝招;有人是暴力的绝招。绝招的种类可说是形形色色:挑起争端然后愤愤不平地离开、受害者、生病、责备者、内疚、超理智、离开去旅行、发疯、“我太累了”,等等。

发展关系时,能了解自己的绝招是很有帮助的,这使你能看见自己逃避亲密的防卫方式是什么。如果伴侣有良好的幽默感,愿意相互分享这些防卫方法,就能促进亲密感。

秘密有碍亲密

当下解决

走出昔日的伤痛

坚持浪漫会妨碍成长

理所当然的态度会限制亲密

责备与症状

底线

伴侣之间不需要有相同的底线,重要的是彼此知道对方的限度。一方的底线可能是成长,另一方的底线却是安全感,如果能了解不同的底线,仍然可以和谐共处。底线有可能改变,所以需要定期讨论。

分享资源

其实资源和贡献有许多形式,基本上有四种资源:

一、金钱

二、时间

三、力量

四、知识

在关系一开始,双方就应该讨论彼此对各种资源的期望,协议各人会提供什么部分。当情况改变时,可以重新协调双方的协议;厘清期望可以避免将来的困惑、失望和怨恨。双方虽然并没有在各种资源方面都提供等量的付出,但应该尽可能付出自己所能提供的部分。

永不妥协

为了学习越来越亲近,各人要说明自己的欲望和意图,同时不将之放弃。如果一方被问到:“你愿意放弃什么来维系关系?”充满生命活力的回答是:“什么也不放弃,我要的是关系,不是妥协。”在妥协中,人会放弃自我,这时能提供的东西反而更少。在我们的关系中,永远没有妥协。

我们相信各人必须承认自己的渴望,并试图满足渴望。这不是简化的“跟随你的祝福”或“跟着能量走”,这种说法是粗糙而不负责任的。伴侣应该尊重个别差异,把自己的渴望放到台面上,找出满足渴望的解决办法,彼此协调,而不是否认渴望。妥协就会顺从别人的渴望,使自己受到委屈和限制,一般说来,这种情形会让人怨恨对方、厌恨自己。

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妥协,还是单纯地接纳对方的愿望呢?关键在于是否有怨恨。 虽然不应该妥协,但解决差异的方法如果符合现实,仍是适当的。一旦承认自己的渴望,就可以选择不要追逐渴望,也不需要放弃自我。例如,一个人可能想滑雪,却决定和不想滑雪的伴侣留在家里。他并没有妥协,而是做出自由的选择,觉得陪伴对方比滑雪更重要。在不需要投注太多精力的情境中,更容易做出这种选择。

渴望与选择

一方想和关系外的人做爱,是非常容易引起激烈反应的议题。“跟着能量走”的方式会要人照办即可,完全不顾伴侣的感受。这种活动通常是暗中进行,所以会妨碍亲密感。我们建议伴侣公开讨论这种充满争议的话题,共同决定要如何处理。大部分人无法接受伴侣发生外遇,但可能愿意接受伴侣说出自己受到别人的吸引,并保证不会付诸行动。只有少数伴侣能接受对方有外遇,如果能让亲密伴侣完全坦诚,还是能保持亲近。还有一种方式是由对方扮演你想要的对象,使你得到某种想要的经验。我们对这种情况的总结如下:在心与脑之间,依随你的心,除非你的心把你带入危险。

行动显露渴望

对别人的性欲

闲话

分享暴力的思想

克服麻木不仁

暂停时间

双方都可以要求“暂停时间”,以避免落入重复的防卫或爆发无法控制的行为。双方都必须尊重“暂停”的要求,暂时停止互动,在停止互动前,双方协议在什么时间恢复谈话。各自有时间考量彼此的处境后,就能恢复互动,而且希望用崭新的眼光和较少的防卫来互动。

五分钟的依赖

我们在探讨独立和依赖时,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发现:基卓发现自己的恐惧其实是想要像婴儿一样依赖。···焕祥害怕的是有人抓紧他不放,所以会避免别人依赖他。···解决这个困境的方法是“五分钟的依赖”。在约定的时间内,基卓可以像两岁小孩一样抓住焕祥不放,焕祥承诺自己在这段时间中与基卓同在。这种依赖比如需要协议,因为基卓提出要求的时候,焕祥可能正在忙。这个方法使我们各自面对自己的恐惧,更能接纳自己的防卫性逃避。基卓现在能享受依赖而不要求过久的注意,焕祥则学会面对基卓的依赖,不至于不知所措。

核对

发展亲密关系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核对彼此的印象。

发泄和澄清

发泄不是澄清···发泄包含责备与内疚,所以常见于权力争夺期。

相反的,澄清是承认自己的意图,并对他人表示好奇;澄清是通过询问了解伴侣的看法。发泄时,双方都被物化;澄清时,则是人性化的经验。

每天的澄清时间

情况报告

通过定期检视,伴侣可以记录不断出现的议题和期望,评估关系花园的发展。彼此深入的询问可能包括如下的问话:

“我们想要什么?我们得到了吗?”

“我们有什么地方失败了?可以怎么做呢?”

“我们很满意的是什么事?”

“还有没有惊喜的事呢?”

“还有没有改善的空间?”

“我们经理过什么不愉快的冲击?”

“在关系中,我们对彼此有何感受?”

检视也包括自愿提供的讯息,比如:

“你做的事中,我欣赏的有??”

“你做的事中,我觉得不满的有??”

正向运用权力争夺

14、爱、着迷与上瘾

爱,也是一种上瘾

爱的馅饼理论

着迷与强迫

着迷是一种挥之不去、不断重复的想法,比如一个学生着迷于所学的观念,即使晚上睡觉也一直在想。强迫是根据着迷的思想而有的重复行为;着迷是思想,强迫是与着迷有关的行动。

猎人与猎物

虏获别人的渴望常常被当成爱,其实刚好相反,这种渴望会扼杀爱!因为着迷的目标是虏获物化的他人,并没有接纳自我或他人,所以不是真正的爱。着迷是一个牢笼,着迷者无法自由思考或行动,也失去创造力,无法发展关系,因为所有活动的目标都是控制他人,这是是爱的假象。电影和电视节目都把这种关系当成爱,因为双方非常专注于对方,但这不是真正的关怀,因为没有对他人的认可。在这种牢笼中,着迷者因为失去钥匙而陷入困境。

着迷与强迫是死胡同

着迷与强迫的处理

我们必须控制自己的着迷,不应该被着迷控制。通过觉察着迷的情形,在分享的过程中承认并接纳着迷。越来越熟悉自己的着迷时,就可以找到逐渐脱离牢笼的钥匙。我们可以为了兴奋和好玩而在短时间内进入着迷,却不会陷入其中。

当人分享自己的着迷,亲密的程度会升高,快感会消退。克服着迷的关键在于熟悉它及其背后寻求安全感的动机。

爱的空桶理论

由于空桶理论完全依赖外在来源提供有价值的东西——爱,于是为上瘾设定了理想的条件。越依赖别人的爱,就于不会产生自己的爱,爱的发动机逐渐关闭,完全依赖别人的供应,于是对爱越来越上瘾。对药头而言,越多人依赖他,生活的安全感就越大,再也不会孤独!

焕祥:我从事精神科时,逐渐发现我对病人是多么重要,许多病人没有我就失去功能。我惊恐地了解到,一旦让他们对我上瘾,没有我时,他们就会以毒品来取代!我最多只能鼓励他们对别人、工作或宗教上瘾。我明白这一点时,立刻鼓励他们把重心从我身上转到他们自己身上,并以团体经验取代个别治疗,但要注意不要让团体的支持变成另一种上瘾。也因为如此,我和基卓打消了成立治疗或灵性社区的想法。

解决成瘾的方法就是为自己的生活和幸福负起责任。一旦能成为自己的感受与活动负责,

就不易会被人操纵。从权力争夺期进入整合期就是成为自身生活的主人,克服依赖的倾向。

爱的完整理论

一个图象

清除花园的杂草

两人间的彻底分享是不可能的,每当看似如此时,其实只是互相限制的协定,这会夺走一方或双方全然的自由与发展。可是,一旦了解最亲近的两个人之间仍有无限的距离,并好好爱这种使彼此全然看见对方的距离,就可以在宽广天空的衬托下看见完整的对方。——里尔克

15、家庭花园

角色

规则

控制

分享感受

镜像反映和自我价值感

基因和弥母

永生计划

父母需要自己的生活

在“家庭花园”中,父母如何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子女身上,有可能让子女产生自己过度重要的感觉。如果父母的意义与快乐的主要来源是子女的生活,对子女反而是一种重担。

每当有人问我们:“父母能为小孩做的最好的事是什么?”我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父母必须拥有自己的生活!”

父母并不完美

小孩终究必须离开原初的“家庭花园”建立自己的“家庭花园”。但愿他们能从原初的家庭学到如何好好经营“家庭花园”,也了解什么行为会造成不好的结果而能培育出更滋养的“关系花园”。当人创造自己的花园时,最重要的就是能承认和欣赏自己既有的收获。诚如朱迪丝?维奥斯特在《必要的失落》一书所说的: 有许多事是我们想从父母得到却没有得到的,现在该知道我们永远得不到并接受这种情形??既然世界属于我们这一代而不是父母

的时代我们认为他们过去的力量多么微弱:希望他们能完美地爱我们,完全了解我们,救我们脱离哀伤、孤独与死亡,他们却做不到。我们认为他们的能力多么有限,以至于我们拥有的是多么微不足道,无法建立坚固的桥梁以跨越分离我们的鸿沟。放下我们身为父母、子女、夫妻和朋友的虚幻期待吧,学习为不完美的连接表达感谢。

16、性欲和关系

亲密不是性欲

我们认为亲密关系是放弃人与人之间的障碍和防卫,跳脱物化而深入了解彼此,所以亲密关系通常没有什么性行为。

性冲力与陌生感

性别认定与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则由文化决定,男女两行其实都具有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文化鼓励男性发展和表现所谓男性特质,所以小男孩被鼓励使用蓝色毛毯、玩卡车、具有侵略性、玩足球、爬树,搞的全身脏兮兮;小女孩则用粉红色毛毯、穿有褶边的裙子、玩娃娃、要保持整洁。文化的期望和态度在两性间设定了二分法,女性要等男性主动邀请,结婚后,传统的价值观要男性赚取家用,女性则料理家务,甚至负责维系两人的关系。

传统中国哲学认为人具有阴阳特质,阴是柔软、阴柔、顺从、涵融、滋养的女性特质;阳是坚硬、侵略、指导、主动的男性特质。从荣格的观点来看,所有人都有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

男人被教导要压抑女性特质,寻找一位女性才能使自身完整,女性的男性特质也被如是对待。所以人觉得自己不完整,需要别人才能完整,这就是寂寞的来源,于是受到浪漫的驱使,想找到某个特别敌人,以使自己完整,没有完美的生活伴侣就觉得孤单。这似乎浪漫期和权力争夺期的主要关系议题,在这些阶段的人不了解自己和对方,只是寻找使自己完整的形象。

从各种角度看性欲

在A Manual for Life中,我们画了一个表格描述性欲的不同面向,我们现在的观念又进了一层,包括更刚广泛的经验。

请注意这些类别并不是互不相容的,所有面向都有可能同时发生在特定情境的任何人身上,以不同程度表现性欲的各个面向。一对年轻夫妇想要怀孕时,生物面向可能最重要,所以特别注意在排卵期做爱;在关系早期,最重要的是性冲力,然后转成浪漫、美感和灵性的面向。

生物的性驱力

感官—情色的性欲

美感的性欲

神话的性欲

超个人的性欲

性高潮在大部分的性行为总都占有重要的角色。性驱力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都会制造一种紧张状态,驱使人寻找某种发泄管道,比如性交。这种紧张的力量在性行为中会增强,达到高峰,释放的强度可以从射精(只有性器官的释放)到全身的释放,称为性高潮;此时自我牢笼的限制也有可能完全消融,全然与对方结合,称为宇宙高潮。这三种释放都有纾解紧张的效果,分别发生在不同层面:身体、身体与心理、身体与灵性。不论是哪一种性高潮,都有可能是高峰体验,预先体验终极的臣服。在高潮之后,就会再度回到旧有的自我(而且性高潮常常立刻消退,进入深度睡眠)。

用性行为之外的方法,才可能达到更稳定的超个人状态。不过,有些人通过密宗修行,以性冲力通往开悟。许多人觉得相爱的人以性行为修行是非常浪漫的方式,可以共同达到高潮,并有更亲近的连接。

浪漫的性欲

前述各种性的表现和接下来要谈的性冲力,都可以归因为浪漫过程的特殊状态,因为都是用幻想为性行为提供意义。如果相信自己终于遇见唯一的另一半(准备和这个人共度余生,许诺永远热爱、尊重、服从对方),性行为就具有全新、巨大的意义。这种情形是浪漫的结果,玫瑰的色彩和香味可能激发情欲,但因为是他送的,就象征更大的重要性,甚至是无限的重要性!她的体态和优雅的动作或许很完美,但因为是她,岂不显得比完美更完美?虽然妓女的性交技巧更老练,但爱侣更愿意珍视灵魂伴侣的笨拙表现,这才是他们唯一愿意与之相爱的人,而不只是性交。浪漫就是用这种方式使大家成为傻瓜,不顾人性的需求、原始的灵性渴望、身体对刺激的饥渴以及大脑对完美外形的追寻!

性冲力

理想的性对象

性冲力的要素包括文化和个人两种层面。每一个社会都有某些被认为具有吸引力的物化理想典型,因为这些标准是武断的,所以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不同世纪的典型都不一样。···在个人层面,性冲力和个人的历史较有关联。没有人是全然的男性或女性,性冲力记录了童年未得解决的经验,每一个人的特殊能量都有独特的故事可以述说。

性的缩影

关系与色情

此处需要提醒读者,性冲力只是性能量各种表现方式中的一种。发情的强制能量与每月一次的排卵周期有关,这是以生殖为目标的设计。还有感官情欲的乐趣,可以触动五官,还有完美外形和风度的美感兴奋。此外,还有超越个人的高峰体验,使人臣服于性爱的极乐事。

色情的整个过程的本质都是物化(包括性对象),其中并没有人。因为它是激起性兴奋的方法,所以是最有效的控制方式。

亲密与物化

聪明、复杂的人在选择性对象时可能多变而奇特。对彼此物化兴奋感来源的了解,可以强化亲密感;为了拥有更深的亲密感,双方必须同意分享内心兴奋的幻想,即使对象不是现在的伴侣!···越了解伴侣过去的经验和性倾向,就越能瞥见对方内在强大的欲望和自卑感。

探索性冲力时,有时会发现原本性冲力强烈的主题在袒露后就变弱了,这是亲密感增加和成长的自然过程。此时,可能会想探索关系之外的人,对一般夫妇来说,这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法。冷漠阶段的人常常把自己的倦怠感误以为是整合期的平静感,而容易发生外遇。对冷漠阶段的人来说,在主要关系之外寻找性兴奋是非常危险的,只有少数夫妇能成功度过这项考验。必须反复重申维持关系的承诺,彼此一直袒露这些倾向、活动和感受,奉行不辍。

顺从与臣服

性冲力和激情

性冲力的物化、幻想、着迷和强迫,会产生触电般的兴奋感,伴随各种层次的自我怀疑和自恨,因为背弃了人性的部分。···除非说出自己的物化倾向,否则永远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和他人,因此,大部分人并没有全然活出自己。

相反的,当人发现自己是宇宙秩序架构之中的人,就可能发现原来的性兴奋被生命的热情取代,以更直接的方式和宇宙生命力连接,跳脱彼此的角色、理想化和物化。生活可能变得较不刺激,但更加满足;完整的人应该能两者兼具。

表现焦虑

人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包括性兴奋感。所以人无法使别人开启或兴奋。人的热情和性的兴趣其实都是根据生活经验、想象和个人品位,从自己内心产生的。当人开启或关闭时,就能对自己有许多的了解,但也不应该自责或在对方关闭时责备伴侣,而是探索自己为什么关闭,从中了解自己的限度。

这种态度能纾解双方必须有所表现的要求。我们不建议尝试使对方兴奋的一般方式,而是认为伴侣要在对话中探索各自会在什么情形下兴奋。人无法开启伴侣,但当然能逐渐了解伴侣以什么方式开启自己,这样才会愿意参与,增强自己的兴奋感和愉悦感。他们可以一再学习,越来越深地了解兴奋感、愉悦感和自我探索的特色。

性欲和生活是同形体

同形体是指具有相同的形态。性欲的表达可以反映人的整个生活。在性欲中喜欢支配—顺从的人,在生活其他部分也有这个问题。并不需要把所有性癖好的形式都付诸行动;只要探索吸引力、冲力或厌恶感是针对什么部分,就能了解一个人存在的基本模式。所以,性欲是自我探索的基础之一。不论人对性欲的热情在哪里,都可以在生活的其他部分找到相应的地方。多年来,我们一直这么说:“你在性欲中是什么样的人,在生活中必然也是什么样的人。”

超越与转化

许多宗教取向都否定身体和感官,期望能超越肉欲经验。这是超越的哲学,通常被连接到道德立场,认为身体多少是邪恶、污秽、低贱或令人讨厌的,灵性被视为是与身体分开的。

回顾教会历史,早期领导者显然完全了解感官—性欲的冲动对灵性的寻求与表现是非常重要的。教会聚会演奏的音乐弥漫强烈、振奋的感受,以满足大众的灵性渴望。同样的,教堂满是艺术作品、雕像、富丽堂皇的织锦、精致的烛台以及五彩的玻璃;仪式充满唱诗班和风琴的悠扬乐声、薰香和蜡烛的气味以及礼服和象征的景象。还有什么别的地方用如此煽情的方式来刺激感官呢?这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唤起人超越平凡的血肉之躯,向上帝臣服!可惜这种经验也使礼拜者容易被控制,使原本令人臣服的仪式被教会利用来要求人顺从道德权威,使灵性经验变成宗教经验。虽然如此,仍可从拾取灵性的超越经验,因此才有许多伟

大的作曲家,西方世界到处耸立,有如沉默卫兵的大教堂以及无价的梵蒂冈宫!

在灵性的转化方式中,所有人类经验都是宇宙的表现,不需要在超越冲脱离日常生活。上帝不在别的地方,就在自己心里:自我正是上帝的全像显现。这种方式鼓励人彻底经验自己的感官、感受和热情,因为它们都是上帝。转化的方式接纳所有感受,不论是愤怒、丑陋、利他、黑暗、光明或性的兴奋!灵性就是身体,就是心智,就是情感。

上帝的荣耀就是人全然地活出自己。——圣伊里奈乌斯

17、爱的发展阶段

爱的意义

根本没有爱这种东西

爱的能量观点

爱的同理心观点

爱在关系中呈现

爱在关系中呈现。我们不赞成过度简化的格言:“除非你学会爱自己,否则无法爱别人。”这种观点其实会导致过度专注在自己身上的耽溺行为,把时间浪费在等待爱的来临,无法发展自己潜在的丰富和深度。人不需要先被爱,学会对别人有兴趣时,就会发现自己的感受和反应;彼此学到同理的经验时,就能激发自身爱的潜力。他们需要的不是先被爱,而是练习自己的进取和勇气,愿意冒险进入爱的关系。通过爱,可以看见自己的防卫、面具和角色,看见原本看不到的部分。爱不是把两个人粘在一起的胶水,这是机械化的观点。爱是在万事万物的架构中启发,呈现,找出真我的道路。

爱的发展

爱的阶段 爱是支持 爱是增加力量 爱是启发 爱是重视人 爱是快乐 爱是认识 爱是脆弱和亲密 爱是接纳 爱是分享 爱是共同创造 爱是永恒

在任何时刻,根据不同的成熟度,爱的能力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人会依据自己

的个性和环境选择爱的表现方式。

爱是支持

依赖

未满足的需求

许多爱情故事把“爱就是需求和依赖”的观点变成神话,这被人视为模范,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这个伟大爱情故事背后的主题是两个人没有彼此就活不下去,他们以爱之名牺牲自己。大部分人似乎渴望拥有同样的浪漫悲剧。

爱是增加力量

增加力量,不是赋予权力

角色

角色是基于期望有所表现而产生的,所以会要求双方严守规则和习俗,而不是重视双方的独立和自主。内心匮乏的人为了安全感常常希望伴侣履行角色的要求,而不是探索自己的兴趣,例如,丈夫可能期望妻子留在家中做家事,却不考虑妻子较喜欢外出工作;妻子可能期望丈夫外出工作,却不顾丈夫较喜欢做家事。成熟的爱会乐于见到挚爱的人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充满自己的力量,较不需要依赖别人的同意。

自主

当爱是增加力量时,双方都被视为独立的人;在共有的孤独中,可以彼此拥抱而不互相依赖。于是两个人都能在个体化的过程中茁壮。

爱是两个孤独的人互相保护、接触和回应。 ——里尔克

爱是启发

在生活中学习

教导与探索

人到中年,常常有一种发展自我的急迫感,但这时通常已经建立互相依赖的关系。迈向自我觉察和创造力的冲劲会成为破坏既有关系模式的力量,但这种破坏力能为双方重新赋予生命力,如果能学会欣赏彼此的创造力和学习,就能进入以爱启发的新世界。

爱是重视人

这个阶段的爱是重视角色与成就之外的人本身,关系中的双方都被视为自主、独立、完整的人。由于被当作人来重视,不是当成物,所以两人之间没有拥有权的问题,而是在独立中共同成长。

爱是快乐

爱是认识

每一个关系,从最亲近的亲子或伴侣乃至教疏远的同事和朋友,甚至

搭公车遇见的司机,都是灵魂的交织。这种交织的礼物不只是人与人的亲

密,也是自身灵魂的显现,更是进入灵魂深处的邀约。——托马斯·穆尔

爱是脆弱和亲密

爱就是提供这种脆弱,开放地呈现自我,天真而没有狡猾和控制。这种人能体验最真诚的自我,不需要自我设限的防卫,那是一种清新、开放、喜悦的情感状态。自我是辽阔的,能够体验到最远的界限。这时会出现一种罕见的契机:重新认识自我,全然活在当下,跳脱所有防卫。

由爱掌管时,就没有权力的意志;当权力支配时,

就没有爱。爱与权力互为对方的阴影。——荣格

爱是接纳

跳脱权力争夺

爱是分享

好的婚姻是两人都任命对方做自己孤独的守护者。——里尔克

分享如果期望回报,就不是爱。

爱是共同创造

我所知最引人注目的创作者就是以生活本身为媒介的艺术家……他们表达出难以言传的内容,不需要画笔、铁锤、黏土或吉他。他们既不绘画,也不雕塑,他们的媒介就是生命。只要他们一出现,不论碰触什么,都会为生活增色,他们看,却不需要画,可说是活生生的

艺术家。——斯通

共同创造的启发性

共同创造的人所做的事和一起做事的方式,会影响其成果和周围的人,别人不但能看见这种爱,更会深受影响,也得到启发,在自己的个体化和分享中产生爱。

所有人类都爱一个充满爱的人。——爱默生

爱是永恒

挚爱的人永不逝去

胜过死亡的爱

所以,当一方死亡时,爱并没有停止。其实爱的强度常常因为身体的毁灭而增加。有一位朋友的儿子因为车祸骤然过世,我们问这位朋友:“你现在是否与失去身体的他更加亲近?”她先是被我们的问题吓了一跳,可是,几天后,她说这个观点对她有很大的帮助,使她了解到自己与儿子的连接并不在于身体的存在,或是期待他重返人世;她发现自己对儿子的爱是永恒的。

超越时空的连接

当人向自己与伴侣更彻底地敞开时,就开始瞥见更深的层面,看见人与人其实是连接的,不受时空限制,所以爱是永恒和无限的。永恒之爱的经验会揭示自己和整个宇宙连接的真相。人与生活共鸣时,就能跳脱使人分隔的社会角色:肤色、种族、教义和社会阶级;在重新合一时,就发现自己和生命本身是合一的,重新连接到和谐的宇宙共鸣(上帝)。

如果能在一粒沙中找到全是,也就能在生活的一小点中找到灵魂本身,命运在此交会,心与

人在此交织。——托马斯·穆尔

全然活在相爱关系中的人

在成熟的关系中,会经历本章谈到的爱的诸多面向。在彼此的对话与欣赏中,关系持续发展,永不止息,正如下面这首诗所描绘的:

感谢一位朋友

你先是用我觉得陌生的方式爱我

就好象羽翼未丰的小鸟对气流感到陌生,

给我支持却不要求我拍动双翼。

当我信赖你,

当我不由自主以整个人信赖你,

你以信赖接纳我的信赖

对你信赖的人充满信心。

你叫我看你的前面,看见你所看见的,

听见你听到的声音,赞扬你所赞扬的声音,

那是你的声音,还有我的声音。

我飞入完美之爱的灵魂之流

永远品尝生命树的果实

因为你爱我却不占有我,

因为你没有努力说服我,

因为你属于我所属于的生命

你认识他,也让我认识他。

现在,我心中的感谢

可以放在金杯中

给你吗?

这只是:你所付出又付出的,

我也付出,而且永远付出。

因为它与你同在,也必与我同在。

所知道的一切,而且是欢乐的知道,

就是真正朋友的价值。

——西奥多·布莱克

18、和谐的花园

良好的关系就像花园一样,会为各人的需要提供不同的环境。一个人可能喜欢私自独处的时间,另一人可能喜爱社交聊天;一个人喜欢古典音乐,另一个人可能喜欢激烈的摇滚乐。重要的是能体认没有任何人的选择是错的,只是彼此不同罢了。

任何关系中,都有许多差异;和声有时会显得刺耳。一开始,双方会投入大量的精力想

改变彼此,为了和睦相处,其中一方(有时甚至是双方)会妥协,放弃自己想要的。在这种情形下,放弃的东西会深埋内心,产生无法明说的怨恨,就好像脓包里的脓液,最后必然会爆发。伴侣和国际间以这种方式订立条约,以取得暂时的和平,短时间内,双方唱出相同的歌曲,却为下次的危机埋下伏笔。

理查德·伯恩斯坦说:“深深执着于自己的文化,是阻止不同的人了解彼此的原因之一。”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认同多样性,可惜通常是从政治的角度,而不是从人的角度来看多样性。在权力的世界,多样性会制造阶级制度,某些差异较受到欢迎,有些则不。民主社会或家庭都是由多数人掌权,可是少数人会怨恨地反击,成为政治受害者,他们的立场是要矫正掌权者造成的错误。就像法国大革命,一开始的理由是出于善意,却经历偏移的过程,结果逐渐转向相反的方向。同样的,始于善意的关系常常从健康有益的态度转变成破坏的氛围。如果对重要的问题置之不理,而不是摊开来讨论(好像把灰尘扫到地毯下),尤其会出现上述情形。

这些关系的原则可以直接应用于世界舞台。过去几百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条约不能确保长久的和平,经年累月后,压抑的敌意会爆发出来,等待诉诸武力的借口,使原本以为的安全世界陷入争斗。其实,和平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追求和平所耗费的资源、时间和精力转移到拓展各方的视野,会有更大的收获。真正欣赏不同的和声,才能让世界各种不同的旋律得到安身之处。

19、灵性与关系

不同的灵性观点

关系中的灵性

从超越的立场来看,个人要投入灵修,以增进慈悲、接纳的能力,才能以更有意义的方式和伴侣建立关系;他们的承诺是针对自我,不是针对关系。这种关系的目标是超越琐碎的日常生活,将之视为身体和物质的错觉。越开悟就越看见愤怒、嫉妒、伤害、控制之类的问题都是必须丢弃或忽略的,把焦点放在慈悲之爱和与人合一的感觉上,如果关系因为任何原因阻碍个人的解脱,就要考虑离开伴侣。

全像图

全像的关系

同形体

“同形体”这个字眼借用自化学,原本是指相同的形状或相同的模式。普世共通的深层结构(隐藏的秩序、荣格的原型)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相同的。我们都是宇宙整体的展现,所以我和你都表现出宇宙的深层模式。

关系的神圣性 以创造为中心的全像灵性观念对亲密感的持续发展非常有用。

从同形体的观念来看,整体包含在每一个部分之中,所以人与上帝或宇宙的关系会复制于人与他人、大自然、理念甚至岩石的关系中。正如托马斯·穆尔写的:“古代心理学家的教导认为我们的灵魂和世界的灵魂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可见于组成大自然和文化的所有事物

之中。”

解码

关系花园中的发现

正如王尔德通过《无足轻重的女人》剧中主角的口说出的: 生命之书始于花园中的一男一女??结束在启示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