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救赎

——观《辛德勒名单》有感 在那最悲惨的日子里, 是你,将生命救赎,将未来照亮;在那充满杀戮的冥冥深夜,是你,将希望救赎,将黎明召唤。

——题记

一部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关于你的影片。

第一次听到你名字,还以为是“Hitler”的又一译文,后来才知道你叫“Schindler”,一个与希特勒“对着干”的人。不由得敬佩你的壮举,在那样一种背景下,还能如此勇敢地向那些本无罪却被迫面对死亡的人们伸出援手。你所做的事,不禁让我深受感动。 你本是德国的国社党员,纳粹分子,却在子弹与硝烟交织的恐惧中,违背了党的“领导”,倾尽所有,只为救赎那些无辜的犹太人。还记得那个红衣小女孩吗,穿梭在颓圮的街道上,她在寻找什么呢?是失散的亲人?亦或是生存的希望?她,是不是对你有所触动了呢?那个“从不生产合格武器”的工厂,在19xx年的德国,是如此的亲切,和蔼!而那份名单,在19xx年的德国,是如此的充满希望,富有生机!你救赎了他人,不是吗? 你本来想趁战争狂赚一笔横财,但你看见了在克拉科夫发生的那一幕,人性泯灭时,血流成河的惨剧;皑皑白雪上,罪恶蔓延的悲剧!于是你改变了主意,决心救赎犹太人,也正因为你的决心,你拾起了自己的良知,从良心的拷问中解放了自己。你的人性光辉,从那一刻起,点亮了万千人活下去的希望。你知道吗?在奥斯维辛的纪念墙上,

有这么一个女孩,她笑得十分灿烂,她为什么笑呢?兴许是在黑夜中看到了人性的光吧!你救赎了自己,不是吗? 你本想丢下工厂一走了之,可你并没有这么做。二战中的德国,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一片被欲望和炮弹所报废的残垣断壁,那些被德军丢弃的人性上,早已布满灰尘。而你走在街上,轻轻拍落上面的灰尘,小心翼翼地拾起,如获至宝地珍藏。从普瓦索夫到奥斯维辛, 从一个地狱到另一个地狱,罪恶的子弹激起血光,而你不计代价,打字机上一张张白纸被印上的不仅是千百人生的希望,同时印上的,还有你对自己良心与人性的满意答卷。你曾试图让阿蒙加入你的队伍,但可惜,忠实的法西斯走狗不会因为学会了一句“I pardon you”而放弃惨无人道的杀戮,但这更加证明了你的人格的伟大,人性的高贵。你不仅在为自己向他们救赎,你还在为德国救赎,为德国赎罪。你救赎了人性,不是吗?

Oscar·Schindler,你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你的善举,不仅救赎了他人,还救赎了自己,救赎了人性。“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整个世界”,拯救了一千多人的你,当属“救世英雄”!而你却为自己没有卖掉汽车和胸章换更多人性命而懊悔。正如斯特恩所说:“你已经做得很多了。”战争结束了,他们安全了,而你的救赎却依然存在作用,以它的温暖,化作阳光,普照大地! 没人能把历史涂改,历史永不会泯灭。而你,你的名单以及你的精神,将为人所铭记,永远铭记。

 

第二篇:8《辛德勒名单》教案(最新)

苏教版第四册教案 浦培根

辛德勒名单(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背景和电影文学的一般特点,把握全剧情节。

2、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及意义,把握全剧的主题。

3、感受作品所歌颂的人性之美。

教学重点:作品通过哪些镜头来具体表现人性的复杂的。

教学难点:作品是怎样在发展、对比中彰显人性的复杂的。

学法指导:

1、课前要求学生看电影,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性认识;

2、揣读作品,把握情节,重点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本主题,感受作品所歌颂的人性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要点:1.简介作品 2.梳理课文情节 3.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4.讨论写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品

《辛德勒名单》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商人新德勒基于良心的驱使,出钱出力冒险营救在它的军需品工厂中工作的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终于名留青史。导演故意采用黑白片和纪实手法拍摄,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气氛。全片最后用彩色拍摄真实生活中被救的犹太人子女在辛德勒墓前聚首,场面感人。

辛德勒的名单意味着生存,凝聚着人性之美,是影片的主要体现之物。

二、研习文本

1.读课文,正字音,理结构

(1) 捻(niǎn) 引擎(qíng) 一沓(dá) 惊讶(yà) 濒(bīn)临

噩(?)梦 推搡(sǎng) 罪孽(ni?) 噙(qín)

(2)结构

①犹太人的惨景触动心灵

②决定花钱拯救

③通过谈判拟定名单

④带着解救的犹台太人回到家乡

⑤中间出错:女犹太人陷入死地

⑥结局:拯救成功

――人性复苏

2.讨论人物性格

(1)辛德勒

辛德勒是一位商人,也是一名纳粹,他生活放纵,善于交际,曾借助自己在上层社会中的关系而大发战争横财,后因看不惯法西斯的杀人暴行而良心发现,用自己的全部资产建立了“不事生产”的工厂,保护了1000多犹太人的生命。

辛德勒的性格是发展的。且不谈他开始时的丑恶,在节选部分中,先是惨象引起他内心的震撼,但直到惨剧将要影响到朋友时他才作出抉择。这个抉择的出发点虽有个人的算计,但是当惨剧再一次发生时,他的冒险救人就没有个人私利的考虑了,这样的表现使得人物更真实。

生活中真实的辛德勒:19xx年,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组织授予辛德勒“最正义的非犹太人“的光荣称号。二战后的辛德勒处境极为悲惨,他身无分文,并且开始酗酒,后因饮酒和吸烟过度而死。期间作为回报,那些“辛德勒犹太人”关心和照顾过他们的“大救星”。

辛德勒的性格十分复杂,他曾经为德国人服务,在捷克斯洛伐克从事侦察活动,并且还参与策划和帮助德国纳粹入侵波兰的行动。同时,辛德勒却是曾经营救过1000多名犹太人,使他们免遭大屠杀,并且 1

苏教版第四册教案 浦培根 用自己的钱财供养这些人吃住,一直到二战结束。此外,他还曾收养过两名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儿童,并称自己是他们的父亲。

(2)高斯

高斯是一个凶残冷酷、贪婪无耻的纳粹分子。他的许多举动是丧失人性的,但他又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对海伦的态度说明他并没有彻底丧失人性,辛德勒试图唤起他的人性,尽管没有成功,但他瞬间的犹豫正说明他身上还有一定的人性,但他无法使自己的人性战胜自己的兽性,最终成为一个彻底丧失人性的人。他和辛德勒的对比,说明有时候人性战胜兽性并不是容易的,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个形象的塑造,使影片对人性复杂性的表现更加深刻。

高斯的原型阿芒?歌特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17岁参加纳粹青年团,22岁加入奥地利纳粹党。因涉嫌参与一起炸弹袭击事件,歌特只身逃往德国。19xx年歌特被授予纳粹党卫军“模范军官”的称号,成为希特勒身边的红人。19xx年4月,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建立,与此同时,在它的旁边还建起了另一个死亡集中营――两年后歌特接管的“普拉斯沃犹太强制劳改营。每天早晨,歌特穿着大短裤和白背心,嘴里叼着香烟,肩上扛着一杆步枪,度到卧室的阳台上,瞅着犹太人干活,随后他会随心所欲地瞄准犹太人放几枪。据不完全统计,歌特以这种方式射杀的犹太人不少于500人。

三、分析写法

1.在发展、对比中彰显人性美丑

作品写高斯从对金钱、对犹太人的生命的态度两方面与辛德勒形成鲜明对比,高斯极度的兽性的丑恶反衬了辛德勒崇高的人性之美。

2.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第一,观众观看三次谈判时,内心一定会为辛德勒捏了一把汗:危险吗?会成功吗?他面对的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啊!第二,文学作品常用的误会法在这里起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观众们刚刚为男人们脱离危险而松了一口气,女人们却又阴差阳错地进入地狱,观众的心怎会不立即提到嗓子眼呢?

3.选文的语言特点

影视艺术是用运动着的画面和声音讲述故事,影视文学则是作者创作的供拍摄用的文学剧本,它既能给导、演、美、剪,服、化、道照等影视制作工种的工作人员提供蓝本,又能供广大影视文学爱好者阅读。 为了便于演员表演和展示情节的发展,本文在塑造人物时,注意用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将人物的心理活动用人们能看得见的细节表演来表达,并善于使用道具来链接情节。

四、感悟主旨

本篇节选文字写了辛德勒做出重大抉择并付诸行动的过程。通过写辛德勒由发战争财到不惜花费巨额金钱尽全力拯救生命,讴歌了人性复苏之美,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五、布置作业

六、教后札记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