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

学院组织了一次观看教育片《一个都不能少》,看了整部电影让我回味无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贫穷,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在上小学的时候,曾抱怨过生活。为什么我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为什么同学有文具盒而我没有;为什么同学有新衣服穿而我没有......当我看到穷山沟里的教学,张慧科的辍学。我才更加的明白,其实自己很幸福。至少我有书读,至少我没有辍学。虽然父母没有能力给我更多,但“残缺的爱”却一直陪伴着我,给我家的温暖,给我希望。我可以再次大声的对自己以及全世界宣布:我是幸福的!

在这样的穷山沟里,有多少祖国的花朵,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消失在萌芽之中。挑选体育尖子生;魏敏芝不让学生去城里读书而追车,都表现了山里的体育人才。虽然极个别学生被送到好地方去读书,但还有更多的学生留在穷山沟里学习。人才也许就这样被掩埋。中国经济日益飞跃的时代,而教学落后也依然存在,埋没人才。办好各个地方的教育教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办好教育教学才会有更多的人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

为了寻找辍学的张慧科,魏敏芝走路去城里。想尽了各种办法,睡大街,写广告,找电视台台长上广播。其中的点点滴滴是那么的艰辛,魏敏芝老师的执着感动了广播员,感动了路旁的行人,更感动了电视台台长,从而找回了张慧科。

为了一个承诺:一个都不能少。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守信的信

念,执着的坚持。这些都是今天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神。当你累了,想要放弃的时候,也许在咬牙坚持一会儿,就能看到胜利的的到来。也许坚持过后还是失败,但至少自己努力了、奋斗了,问之无愧!

 

第二篇: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作文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反映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尤其是当小魏老师面对着镜头,流着泪说:“张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小魏老师其实只有十三岁,如果换做在我们这儿,她应该上六年级,但为了五十块钱的代课金,为了高老师说的“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她历经艰辛??

为了能筹到去县城的车费,她带着学生们去搬砖头;车费不够,她就不行去县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花,饿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电视上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门前徘徊了一天半。她的举动打动了电视台台长。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高老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小魏老师代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老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三十多名学生,这也能算一个学校?难怪同学们发出惊讶的声音。这哪像我们的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那儿的条件真是太差了,高老师连粉笔头也舍不得丢掉,为了挣钱,像张巧珍小学还没毕业就得进城打工。想想我们有好多同学平时却不懂得节约,乱花钱,真是不应该呀! 最后,水泉小学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条件有了明显的好转。张巧珍这只“小鸟”也已经归林,重新回到了学校。

这个影片中,贫困小学的老师的最纯洁的责任心和关爱学生的情节!我永远铭记!

简 评:小作者对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有了深刻的理解,特别

是,贫困小学的老师的最纯洁的责任心和关爱学生的情节!她永远铭记!语言流畅,生动。美中不足联系实际欠少。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堎底下中心小学 五年级 苟小玉

指导老师 余长青

观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后对我的启示很大,主人公魏老师和张惠科的动人故事,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主人公魏老师在13岁时被村长叫去当代课老师,村长欠她50多块钱,村长不给,让她带高老师给学生上课,她于是去当临时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千叮万嘱咐小魏,“班里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后来坐车走了,有次县上选短跑运动员调走了一名女学生。后来,张惠科因家里没钱,离家到县城里打工去了,魏老师知道后,来到城里找她,终于找到了张惠科。

虽然水泉小学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可是同学们不在乎那些,仍然那样努力学习,那种渴求知识的,精神让我永远铭记在心。看看,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环境多好啊!与他们相比真是天囊之别,我们现在每个人吃得饱饱的,食品真是样样不差,哪有家庭吃了上顿没下顿。国家还免费供给我们营养早餐,每天早上有菜、汤、馍、蛋或奶。荤素搭配,营养丰富。但有的人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更要好好努力学习。

简 评:小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幸福,唤起人们“珍惜现在的生活,更要好好努力学习。”主题鲜明,语言朴实,感想深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