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

杜明伟五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案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品质,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3.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扬之情,培养刻苦读书的品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品质,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范仲淹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古诗《江上渔者》。

(1)同学们读过这首诗吗?,自己读一读,谁能看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关心、同情劳动人民)

(2)你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板书“范仲淹”)

2.课前,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范仲淹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仲淹?

(引导学生从范仲淹的生平、作品、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范仲淹的故事。(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1-2遍,画出生字、新词,自主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范仲淹的几个故事,给每个故事加个小标题。

(3)用“——”画出概述范仲淹志向和抱负的语句,想想这几句话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胸怀? 学生分组学习

2.检查学习效果

(1)听写词句

家境贫寒废寝忘食毫不介意和衣而眠

美味佳肴粗茶淡饭闭门不出千载难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组内互相批改订正,快速记住它们。

(3)试着用上以上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4)说说课文讲了范仲淹的几个故事,交流每个故事的小标题。

(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

(5)指名朗读概述范仲淹志向和抱负的语句,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初步感受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杜明伟五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案

1.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写了范仲淹的几个故事?用小标题概括。(请发言的同学把小标题写在黑板上)

2.小结学法:抓住主要事件,概括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课文内容。

二、直奔主旨,切入要点。

1.读了课文,范仲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刻苦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出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一读这句话,结合课前收集范仲淹生平事迹的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就是时刻把国家的兴亡、人民的饥寒放在首位,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为百姓的生活考虑,把天下太平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胸怀天下,志向远大、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

(3)再读这句话,感受范仲淹崇高的思想,远大的抱负。

三、品读课文,感悟品质。

为了实现自己忧乐天下的远大抱负,范仲淹是怎样做的呢?

(一)分组学习这四个故事,画出描写范仲淹的言行的语句,在令你感动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1.只身苦学

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1)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

(2)理解“废寝忘食”。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范仲淹是怎样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3)指导朗读。

2.划粥割齑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对于第一句话描述的情景,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划粥割齑)

(2)你吃过凉米粥吗?感觉怎样,如果每天都只让吃凝冻的米粥和咸菜,你会怎么样?

但这样的生活,范仲淹却过了很多年,并且对它毫不介意。有人说,范仲淹艰涩的生活有点像孔子的贤徒颜回“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他人叫苦连天,颜回却不改其乐。”

(3)引读:范仲淹的生活及其清苦,但他毫不介意。他——(生接读:发愤苦读……五年未解衣就寝。

3.谢绝佳肴

“一天,……请你千万不要生气”

(1)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美味佳肴——粗茶淡饭)

(2)理解“美味佳肴”和“粗茶淡饭”

(3)范仲淹为什么宁食粗茶淡饭,不吃美味佳肴?

(4)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

4.闭门不出

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

(1)对比其他师生和范仲淹对见皇帝的不同表现,体会范仲淹的自信、刻苦。

(2)指导朗读。

(三)寻找动因

1.范仲淹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呢?请同学们再次深入课文寻找答案。

杜明伟五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案

2.出示

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师讲故事——范仲淹从小立志当宰相,生谈感受。

(2)正因为范仲淹从小胸怀天下,志向远大,所以他才连岁苦读,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别人看花赏月,他只在六经中寻乐。数年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诸如《诗经》、《尚书》、《易经》、《三礼》、《乐经》、《春秋》等书,已堪称大通,最终如愿走上了治国为民的从政之路,实现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后人赞颂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3)指导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提升文本

1.出示范仲淹墓的图片及欧阳修为他写的碑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政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2.再论范仲淹是一个的人。

五、作业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动笔写下来。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体育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体育课》是语文S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自强不息等方面的美德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内容,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精神,从中受到启迪。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设计理念

课堂上,以疑促读,以读为主,边读边想,边读边议,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深入文本,了解人物特点,读懂课文,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揣摩,在揣摩中领悟。

教学目标

杜明伟五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4、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1、进行课前预习,读通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找来《爱的教育》这本书读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课吗?为什么?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一节充满爱和感动的体育课。(板书课题齐读)

2、学生质疑,师梳理问题。

(问题预设:体育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节体育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书写,要求把字写得正确、美观、规范。

重点指导“膝”、“憋”两个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学生从原因、经过、结果入手简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一、课题导入,整体感知。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体育课》。(板书课题齐读)

(二)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二、顺学而导,深入文本。

(一)解决“体育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自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2、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涅利爬上横木顶上的困难之大。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爬上横木的同学名字以及描述他们爬横木的语句。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3)反复朗读句子,引导学生读有发现。

(4)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和在对比中进行交流体会。

(5)指导朗读。

3、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对涅利的认识。

(1)涅利那么瘦弱,他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

(2)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老师和同学关心、鼓励涅利的语句。

(4)反馈交流。

(5)教师出示描述涅利爬上横木顶这一过程的语句,学生边读边联系上下文体会: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

(6)学生交流。(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自信、自立、努力、坚强、锲而不舍……)

杜明伟五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案

(二)解决“体育课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

1、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大家是如何赞扬涅利的。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赞扬涅利的句子。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3)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语句夸一夸涅利。

(4)拓展思维:同学们,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涅利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抒发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对涅利母亲的细节描写。

(1)听到这么多赞扬涅利的话语,涅利和他的母亲感受如何呢?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对涅利母亲细节描写的语句。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为什么“每说出一个字,都让她费了很大的劲儿?”

②涅利的母亲怕同学们会怎样?

③为什么涅利的母亲低着头从学校外面走过去,不敢往学校这边看?

(5)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对孩子的爱进行交流汇报。

三、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一)围绕板书,说说体育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明白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勇敢、快乐的面对生活。

四、布置作业

1、推荐读《人生更短的东西》和《快乐生活的哲学》两篇文章。

2、写读后感受。

《虎口藏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杜明伟五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

1.读词

纳塔利威廉

(1)指名读

(2)出示:疲惫不堪

(3)指名读

(4)疲惫不堪什么样?

(5)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6)出示ppt(句子):

“纳塔利,你父母呢?”

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层次

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

杜明伟五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案

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3.小组分角色朗读

(二)朗读体会

1.分角色小组内练习

2.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中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评读)

3.指导后练习朗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拓展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杜明伟五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案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鉴于对“阅读个性化”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本课教学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课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段,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编排了精读课文《范仲淹的故事》《体育课》《虎口藏宝》,略读课文《顶碗少年》《失去的一天》,《顶碗少年》一文写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顶碗时,演员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从而揭示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作者亲眼目睹的这位顶碗少年面对失败与挫折,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事实,使学生受到启迪;二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2、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从中受到启迪。

3、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从中受到启迪。

2、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切入,激趣燃情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呢?

2、师生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但在这成功的背后,饱含着演员们多少汗水和泪水。正可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吧,让我们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3、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说他们喜欢的杂技表演开始,从现实生活经验中,了解杂技演员的不易和艰辛,唤醒学生情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纲挈领,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引导整本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位顶碗少年的?

2、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课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中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教师适当提出自读要求,避免了学生盲目地阅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三、品词析句,强化语感

(一)教师谈话过渡:在文中,作者称这位顶碗少年为“强者”。作者为什么会称他为“强者”呢?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他是一位“强者”?自由地读课文,你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二)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段,感悟哲理

杜明伟五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案

预设(一)第一次表演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1)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2)教师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同学们,少年娴熟柔美的动作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可那摇摇晃晃的碗却让我们不由得紧张起来,让我们把那份紧张读出来。

(3)教师谈话过渡: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一大叠碗从少年头上掉了下来,此时观众的反映怎样?少年的表现又如何?

“台上,却并没有慌乱……”

(4)此时少年的心情是怎样?(引导学生抓住神态“微笑着,动作鞠了一躬”来体会少年歉疚的心情)

(5)教师提问:此时此刻,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6)小结

预设(二)第二次表演

“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碗,又掉了下来……”

(1)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很沉着”、“不慌不忙”等词体会少年的沉着坚定,毫不气馁)

(2)是呀,当音乐再次响起,我们多么希望表演能顺利完成,可表演还是失败了,此时此刻,少年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看到少年的再次失败,观众有何反应呢?观众在议论写什么呢?

(4)教师引读:是呀,再一次的失败严重地打击了少年的自信心,这

使他——面对如此多热情的观众,又一次的失败,让少年愧疚不已,于是他——

预设(三)第三次表演

“当那叠碗又剧烈晃动起来,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2)师:同学们,顶碗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他经历了几次失败?为什

么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少年还能成功?

(一方面来自老者的鼓励,另一方面是少年有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那位白发老者对顶碗少年说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阅读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同学们,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他经历了几次失败?假如这位顶碗少年

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你们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2)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少年终于获得了成功,每当作者想起这个

顶碗少年,心里总会有微微的激动,在作者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是他给了作者人生的启迪。 “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次,也许就能看到柳安花明!……启迪。

(3)拓展练习,补充句子

在_______________,再搏一下,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此刻,你想对顶碗少年说些什么?

(5)再次朗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作者的启迪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在拓展练习中,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五、总结提练,升华情感

(1)师生对话总结: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

杜明伟五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案

于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

(2)老师引导再读最后一段。

六、推荐阅读,开阔视野

《送报少年》《奇迹》

《失去的一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2.指导学生学会“茬、砖、涎”3个会认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失去了一天?为什么说他失去了一天,这一天里都失去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

2.检查字词

麦茬: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三、学习课文

1.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

出示ppt:

妈妈严肃地说:“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然后画出佩佳在这一天中的表现,再画出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2.交流

杜明伟五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案

佩佳:

想再睡一会儿”,他觉得“还来得及呢”“先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又在果园里吃吃玩玩。总之他干事一推再推,最后一事无成。

其他人:

拖拉机手这一天翻耕的麦茬地,看建筑工人新砌的一堵墙,面包师制作的面包,图书馆里一天中人们看完后还回来的书。

3.别人在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没做,他能弥补回这天没做的事情吗?(不能,因为每一天人们都会做很多事,时间是不会倒流的。)

4.佩佳错在哪呢?(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在明天去完成。)

5.最后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

讨论:佩佳到底明白了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

四、总结

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语文百花园四》(基础知识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读写带关联词语的句子。

2.通过交流,掌握深入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

教学重难点:

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与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中的作用。

1.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只有……才”是一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只有”表示唯一的或必需的条件,“才”表示在这种条件下出现的情况或结果。)

2.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不是”提出所要否定的人或事物,“而是”提出所要肯定的人或事物,而且意在肯定,具有强调的作用。)

3.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惫不堪,又忧心忡忡。

(“既……又”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在意义上表明人或事物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或情况。)

4.从上面带点词语中任选一组写一句话。

二、拓展与交流

1.在阅读课文中,大家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怎样才能深入理解这些句子呢?读读书上介绍的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是怎样去深入理解的。

3.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在本单元学习或课外阅读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杜明伟五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案

三、阅读平台

1.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林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为什么所有的嘲笑声变成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四、积少成多

1.读读这些名言警句,想想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2.教师适当引导。

出示ppt:

(1)“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信念。”

这是古罗马伟大的雄辩家、拉丁散文大师、政治家、哲学家关于勇气的一句名言,讲勇气与信念的必然联系。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有自己可以确信的看法。

(2)“真金在烈火中炼成,勇气在困难中培养。”这是古罗马塞涅卡的一句名言,以真金是在烈火中炼成的,来讲勇气是在困难中培养起来的道理。

(3)“丧失财富的人损失很大;可是丧失勇气的人,便什么都完了。”这是西班牙作家、诗人、剧作家塞万提斯讲的一句名言,讲树立勇气的重要。一个人失去了财富会带来很大的损失,但这个损失以后还有机会补救,如果丧失了勇气,就一切都完了。

3.试着背背这些名言警句

口语交际《电话留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现代社会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

1.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想想电话留言活动内容和要求。

2.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

3.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

4.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二、进行活动评价

1.阅读教材中“活动评价”部分,明确评价要求。

2.进行评价

杜明伟五年级下册四单元教案

习作《我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经常与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师长等交往,在交往中也一定会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舞你不断进步;或不断提醒你注意吸取教训,不要重走错误的老路;或使你……今天你就选择其中一个,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评价交流标准:

1.“我和××”属半命题作文,习作中不仅写“我”还要写“××”,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2.要写出自己和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在相处中的什么事情给自己留心

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你们之间的感情有怎样的联系或发生过

怎样的变化?是互相理解,或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或是互相怀念;是由

于误会而导致感情破裂……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大家推荐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