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观后感

少年派 不老心

一千个莎翁的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少年派观众心底有一千个少年派。好的电影总可以让你在电影里遇见自己,然后一生长叹,原来你也在这里。

咋一看这个电影,总觉得是有关美食,并且应该美味。看完电影,发现少年派不仅是美味的食品,更是心灵的汤药。

每每想起这部电影都会想起男主角的眼神,那里有种东西,有点纯洁,有点鲁莽,甚至有点无知,有点无奈中的勇猛,但我更知道那是真实。网上的影评一篇又一篇,有解密,有探索,有纯艺术、美学、影视的解读。我这里只有我自己的价值体系和人生经历的一些初体验。在这场电影盛宴里,我觉得我与李安有了共鸣,共鸣更深层次的结果是发现每一个我们都不孤单。相信这部片子的获胜,更是美好精神内在能量的释放,我们爱少年派,崇拜少年派,更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身上的真实,更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心。

曾经我们都那么相信美好,与世界为友,亦如少年派,即使是大人们觉得凶猛之首的老虎,可大人们的世界告诉我们那不是你一伙的,自此我们认知到了何为恐惧。我们应该怕什么,这是我们成长的开始,是教育的力量的体现。可当少年派结束他的海洋飘泊生涯时他那种伤痛,我知道,是因为他感觉在失去,就像心被切了一块般。此刻的老虎不再是敌人,是挚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有时候也在想,教育是什么,初衷是什么,达到的目的又是什么,对我而言,我是被教育了吗,被教育得很好了吗,我是该挣脱它,还是该很好的接纳它,我也矛盾。看了少年派,我豁然开朗,我是应该要去乖乖的接受它,然后又要有点不屈服于它,最终我要超脱它。像少年派一样,接受父亲的教训,教他害怕老虎,害怕人们觉得应该害怕的一切,然后在生命中去佐证,而后去挑战,最后发现一切是规律又不是规律,因为规律是可以被打破的。老虎可能也懂你,也能温柔,也能感受你的真诚。在它眼中,它不仅看到你的倒影,也看到你的真心。教育本身应有的态度是教导世人美好、积极的去看世界,不要被驯化,不要被禁锢,用你三岁时候的眼神和角度去看世界,还要像少年派一样有那么一点点相信奇迹。 少年派的存活本是不可能,可电影中的娓娓道来,又让你感觉那不是假的,

那是一段人生的美好旅程。那里有美丽星空,有绚烂夕阳,有万顷碧波,有透明的雨,有美丽的鲸,有跃起的豚,在完美3D的演绎下,让人觉得少年派,即使命丧大海,也是此生无憾。对老虎的一段海上生活的叙述更是让人们看到了绝望对人类的意义。我相信人们也时常跟我一样感觉到绝望,但少年派的故事是在特定时间里,特定故事里,特定环境中的真绝望,我相信那种绝望来的会最真切,最有力,可是少年派存活下来了,也有很多影评说那是宗教的力量,电影中也在前段铺垫很多叙述了少年派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与渊源。可我倒觉得那是在绝望的驱使下,少年派的心中不屈的灵魂的帮助了少年派。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救赎,这是我的感悟。少年派告诉我们绝望并不可怕,我们常常与绝望通行,就像希望一样。我们往往是一边背着绝望,一边拽着希望,步履蹒跚的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少年派开始是自保的躲避凶猛野兽,接着是想着如何与老虎共生共存,最后是通过学习去驯化老虎,最终老虎被驯服,亦或是老虎跟他成为了共存的盟友,甚至是到最后成了难兄难弟,这一切都叙述的自然而到位。在感叹李安高超技术的同时,也在想,如果没有老虎了,就像整部电影失去了女主角,少年派更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老虎是种绝望,也少年派活下来的理由和动力。学着与绝境共生共存,使我们终生的课程,大到自然灾害,国际争端,小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的每个境遇,我们人类没有因为绝望而灭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越滚越快,我们在佩服自己的同时,深知要感谢绝境。但是我们更应该感谢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不死决心。我们相信所有美好,我们热爱生命,这就是信仰。少年派的父亲说你不同能同时信仰三个宗教。我想在少年派幼小的心灵中他只是一直在追寻美好,一直找,一路找,每每找到一个他就好好珍藏。他只是痴迷于宗教带来的美好感觉,充实着,积极着,相信着,内心安静而向往着。在少年派几近放弃的时刻,很幸运的飘到了孤岛,是这座岛拉了少年派一把,赐予了水源和食物。就像我们平时的感受,在几近绝望的时刻,神灵往往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因此,我们感恩,我们感谢神灵眷顾,我们感谢自己一直以来的向善之心。但是,少年派并未因此而多做停留,他知道这是个没有根的岛屿,是座食人岛。离开,继续为了最后的目标前进是他的决心。我想,李安在说,我们感恩老天打开的那扇窗户,但是我们仅仅只是以此为据点,得更加努力向着目标前进才对。如果孤岛象征着宗教,那么离开象征着不要被任何宗教、信仰所禁锢,我们还得保持那种最初的

美好,并坚信梦想达到彼岸的那天会来到。也许,要有那么点超脱,人生才不会被迷惑。李安,如是说。

“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这是我觉得最感人的台词之一。此刻,剧情也进入了高潮,它挑动了所有人心中那跟最最脆弱的神经。我常常说,到了这个年纪,我觉得我可以承受种种,但我承受不来离别的痛,何况是那种没有预想到的离别,它只会更加提醒你,没有好好珍惜的岁月,没有好好疼爱的人。少年派说,我以为它会在跳入森林前,回头看我一眼,想不到它只是看着森林,头也没回的走了。海上漂泊的日子,也许一度让少年派觉得与老虎的生活可以无限,来的有点突然的靠岸,甚至让他们来不及道声珍重。 好的电影总是这样,让我们在电影中四处找寻各自的踪影,然后在某一时刻,让所有人一起发现我们都有这种相同的经历和感触。于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电影中还有大量的细节值得玩味,品尝。是值得一看的电影,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其中吸取各自需要的精神养分,还有那过目不忘的美轮美奂的场景,看起来有点像小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但却是每个人心中渴望的美丽风景.....

 

第二篇:少年派影评

因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贺岁档第一阶段的大众聚焦点,从三部大片对擂的话题,转移到对这部作品的解读上——上一次出现这样的电影解读热潮,还得追溯到20xx年的《盗梦空间》与《让子弹飞》。

国内过往的不少电影解读,因为缺乏科学考据精神,且过于热衷定性定位,从而被认为“过度”;但在《少年派》这部电影上,我们仍愿意提供一些背景\科学\原著性质的资料,辅助公众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

李安在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拍摄者,对一切他心中都有明确的答案,但他绝对不会说出来。

哥哥 19:02:10

这或许就是他的邀请函,上书:请与我一起探寻。

与背景有关的过度解读

故乡:朋迪榭里的真相

电影里派生长在朋迪榭里,现在通行的翻译是:Pondicherry-本地治里。这里曾经是法属印度的首府,打上了深深的法式烙印,19xx年脱离法国管辖加入印度后,并在初期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利。法语与本地的泰米尔语一样,仍是这里的通行语言。印度三圣之一的奥罗宾多(Sri Aurobindo)在此“悟道”——没错,他研究的正是哲学、神秘主义和瑜伽。以印度教和基督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在朋迪榭里奇妙共存。

电影中

哥哥 19:02:10

迫使派一家做出漂洋过海决定的政治背景,是指70年代中期,执政的英迪拉-甘地(尼赫鲁女儿)为打击反对党,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大肆逮捕反对党领袖、停止实施宪法赋予公民的系列权利、实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后被认为是当代印度民主政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真实的朋迪榭里并没有动物园,离海滩不远处有一座植物园,李安正是以这座植物园为原型,用后期技术“打造”出了电影中的动物园。

印度教:三次莲花、三次毗湿奴

派最早皈依的教派是本地的印度教,导师是他的母亲(小说原著中派的印度教导师是他的一个姨妈,电影中处理成:他母亲虽然受过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很新,但信仰是她与过往的唯一联系)。在印度教里,梵天(Brahma,创造者),毗湿奴(Vishnu,维护者)和湿婆(Mahesh,毁灭者)三位一体。

传说中,毗湿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食人岛”的隐喻可能性之一;电影中还出现了两处毗湿奴:派感谢毗湿奴指引自

己找到了基督;派杀死鱼后泪流满面向他祷告,出处可能是——神话里,毗湿奴曾化身为鱼,拯救人类始祖摩奴。电影中还出现了三次莲花。一次是母亲在地上画出的图案,一次是阿南蒂在舞蹈中做出了莲花的手势,一次是食人岛上包裹着人类牙齿的花的形状。派的女友说,莲花(生命)藏在森林里,这或许是派将女友所送手链系在树根上的原因所在。另外,印度神话里,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莲花里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创造与毁灭,与食人岛的既创造幸福、又带来痛苦的设置相匹配。

跳舞的阿南蒂:李安插进来的初恋?

派的初恋女友,跳舞的阿南蒂,是

哥哥 19:02:41

被李安插进来的一位人物。小说中虽然没有正经写到派的初恋,但在第一部分的最后描写道:派碰到了一位棕色皮肤的小姑娘,健康漂亮,无拘无束,她从她父亲腿后面偷偷望派,但这个女孩只有4岁。

歌舞在印度有特殊的地位,是从印度历史上最古老的经典,四部《吠陀》经就奠定下来的。其中之一名为《娑摩吠陀》认为——人类文明、文化中以歌舞娱神或通灵的巫术魔法皆秉承了“娑摩”之名。电影也特别在舞蹈课中强调,“阿南蒂们”要通过舞蹈将自己的能量和神灵进行接触和沟通。

这里顺便揣测一下“阿

哥哥 19:02:42

南蒂”的名字,但仅是揣测,并不确切:“南迪”是印度舞蹈之神湿婆的坐骑和宠物,神明的伙伴,印度“圣牛”的代表。传说中每只圣牛的背上都有湿婆神的化身注视着人间。

两处细节:派的书,与神父的问

——当然,这两处也许是有趣的巧合。

少年派在离开印度之前,坐在桥墩上看书,书的封面正是一个少年与一只老虎;派跟哥哥打赌后去教堂偷喝圣水,神父出现后的第一句台词是:“are you thirsty?”——我们都知道,这只老虎如果不是被阴错阳差弄错了,原名就该为“Thirsty”。更有意思的是,片头

哥哥 19:02:42

上动物们陆续登场,只有老虎以倒影形式出现,导演李安的名字此时同步显现。

名字:派与理查德-帕克

派的由来在电影里有明确的解释。π,一个无穷无尽的无理循环数,是有关派的命运意味深长的象征符号。派在背出π数值这件事上展现出的倔强与韧性(这也确实是原著中并没有,李安自己加入的一个细节),为其最终生还埋下了伏笔。

哥哥 19:02:58

理查德-帕克可能更有意思:1884年,“木犀草号”(Mignonette)游艇沉没,4个幸存者坐上了救生船,被困大西洋,除了船长Thomas Dudley、大副Edwin Stephens、船员Edmund Brooks,还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的17岁男仆,他同时是一位孤儿。理查德-帕克因为不听劝阻,饮用了海水而身体虚弱,其余的三个人选择杀死虚弱到濒死的他并吃掉得以生还。这就是后来伦理学与法学上著名的“女王诉杜德利与史蒂芬案”(R v Dudley and Stephens)。——根据陪审团认定的事实,法官宣告三人犯有故意杀人罪,判处绞刑,但在支持起诉的哈

哥哥 19:02:58

考特爵士的建议下,维多利亚女王宣布赦免三人。

另外,在爱伦-坡的长篇小说《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中,也有叫理查德-帕克的海难食人故事。在西方语境里,这个名字,常与漂流、食人、自相残杀等暗喻联系在一起。

与动植物有关的过度解读

为什么是鬣狗、斑马、猩猩与老虎?

词典的解释是——鬣狗,食用兽类尸体的腐肉为生,凶悍异常;斑马在非洲草原上,最容易遭鬣狗和狮子追捕;猩猩在成年后,雄性会独立游荡,而雌性则依旧扮演着母亲的形象。

如果第二个故事为真,电影里其实做

哥哥 19:02:58

足了铺垫:随喜的佛教徒水手,在斑马跳入救生船时,不停用中文大喊“斑马!斑马!”;当派问猩猩你的孩子时,猩猩充满了悲伤。派的父亲告诉派,你在老虎眼中看见的只是自己的倒影。这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老虎在鬣狗杀了猩猩后,才从帆布内一跃而出杀掉鬣狗,不少人相信此刻的派受刺激释放了心中的恶。

值得一提的是,不足1分钟戏份的厨子\鬣狗,扮演者是杰拉尔□德帕迪约(Gerard Depardieu),法国国宝级男星,以饰演《大鼻子情圣》享誉世界。在原著的设置里,这是一艘以运货为主的海轮,船员由三部分

哥哥 19:02:58

人组成,最高等为法国人,中等船员是日本人,而最低等的船员是台湾人,这也许能说明找台湾演员王柏杰出演随喜佛教徒船员的原因。

哥哥 19:03:19

老虎,究竟是什么?

三种主流说法:

一是派的兽性与恶。在母亲被厨子杀死后,派释放出了心中的老虎;出于从小的宗教信仰,他对这种兽性与恶感到恐惧,但这种兽性与恶让他延续了生命。原著中有一段未在电影中展现的故事——派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双目失明,此时他的救生船与另一艘救生船相遇,另一艘救生船上的人也在双目失明的濒死状态,但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他试图杀死派抢走饼干,但没想到派的船上有只老虎,正是理查德-帕克杀死了来人。数天后,派重见光明,发现对方只剩下头骨。

二是

哥哥 19:03:20

派的另一个自我化身,他幻想出来的恐怖密友,在心灵里陪他度过孤独与绝望。原著里有这样的自白:“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有时我因为理查德-帕克的存在而高兴,我心中的一部分不想让理查德-帕克死去,因为如果他死了,那么我就会独自在绝望中生存。而绝望是比老虎更可怕的敌人。如果我还有一丝生存的愿望,那么我要感谢理查德-帕克,是他让我没有时间多想我的家人和我悲惨的境遇,是他强迫我继续生存,我因此而憎恨他。但是同时,我也因此而感谢他。我至今仍然感激他。事实很简单:如果没有理查德□帕克,那

哥哥 19:03:20

么我今天也就不会活着给你讲我的故事。”

三是恐惧与绝望本身。派的漂流过程就是成人与找到自我的过程,驯服老虎的过程,就是战胜恐惧与绝望的过程。

食人岛与狐獴的真相?

哥哥 19:03:35

如上所述,食人岛隐喻了印度教的教义,是毗湿奴的化身,万事万物不过他的梦境。不少人据此认为,岛屿只是少年派虚弱晕厥后的梦。梦境是欲望的满足和记忆无序的重构。此外没有任何意义。而“邪恶”的说法认为,食人岛是躺着的女人形状,或者说就是“妈妈”,派从这里获得生命的补给——他痛快地吃了和他同船的人的肉,在享受生理的基本需求后,牙齿提醒他不能在这种欲望中长期呆下去要继续前进。

有趣的是狐獴。这种动物并不生长在水面,它们在真实世界里生活在沙漠里,住在地穴里。当理查德□帕克追逐它们同类时,其他的狐獴显得围观且冷漠,有网友认为这寓意人类。也有人认为,它们张煌的神态,是隐喻派心中的负面情绪和不安。与上面认为从“妈妈”处获得补给相对应的“邪恶”说法是:狐獴是腐肉上滋生的蛆。

荧光鲸鱼:时间与不可抗力?

哥哥 19:03:54

派将食物与水绑在救生艇外的小木筏上,却被突如其来的荧光鲸鱼所掀起的大浪打翻在海中,这是片中拍摄得极其唯美的一段画面。夜光的海水很多人认为是虚构的奇幻部分,但海中确实会有在夜晚发出荧光的微生物,大量的水母也是因为吞食这些微生物而发光,当水的运动加剧时,微生物会迅速聚集,这也是为什么派用手搅拌海水的部分会更亮。在印度教的神话中,毗湿奴经常化身为各种各样的形象拯救人类,第一个形象就是化身成鱼。此外,毗湿奴还有一句名言:我是时间,万事万物的毁灭者。在部分观众心里,这只座

哥哥 19:03:55

头鲸,拥有大口,巨大的翅膀,突如其来的出现,庞大的身躯代表了不可抗力。离开时在海面上画出的曲线和身体的旋转,这些都符合时间的拟象。毗湿奴的这两次“显现“,一次是用鱼为食物挽救了派的生命,而另一次则是漫长的海上漂流,时间的流逝和海上的意外消磨派的食物,磨砺派的意志,精神上的成长。

与科学有关的过度解读

提问:香蕉真的可以浮起来吗?

广大网友已经快速做了实验,表明:随手扔的一根香蕉,可以在自来水和淡盐水中毫无压力地漂浮起来。果壳网的实验表示,如果将香蕉皮与

哥哥 19:03:55

香蕉肉剥离开,香蕉皮会浮起来地更快,而香蕉肉则会迅速沉入水底。但一捆香蕉是否能够承载一个成人或猩猩的重量,暂无更科学考据的结论。【

哥哥 19:04:30

提问:老虎是怎么将羊叼进栅栏的?

网友A:老虎劲儿大,生拉硬拽弄碎了羊的骨骼!

网友B:镜头扫到栅栏最下面有很大的空隙,羊从那儿被拖进去的。

网友C:不是说头能穿过的地方,身体也都能穿过么?

网友D:看电影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提问:海上为什么会有苍蝇和老鼠?

在望不到边的海水中漂流一段时间后,确实很难想象会有苍蝇聚集、有老鼠出现。但这“两害”众所周知生命力极强,很可能是救生艇上原本就存在的,只是在适合的时候才出现。

提问:老虎真的吃鱼、吃老鼠、

哥哥 19:04:30

会游泳?

各种搜索网页和百科网页显示,在通常情况下,老虎并不吃老鼠和鱼。除了二者体积都太小外,老鼠生活在洞里,鱼生活在水里,与老虎的捕猎范围都不符合。不过,老虎确实是天然的游泳健将,它们有天生的游泳能力和愿望。

与主旨有关的“过度解读”

不可避免的问题:李安想表达什么?

主流说法一:你选择相信什么,就是什么

第一个故事是东方体系神秘灵感主义的,不可思议的事件和(或)象征化(寓意)地表达。第二个故事是西方体系理性主义的,经得起逻辑与经验的验证。电

哥哥 19:04:30

影中,故事的讲述者派并没有问作者,你觉得哪个故事是真的,而是问,你更喜欢哪一个?我们是不是也要注意到这个细节:不用去问哪一个故事是真的,而是问自己,更喜欢哪一个?这就是为什么作家选择相信第一个时,派说“你选择跟上帝站在一起”,也是为什么作家看见派有妻有女有子后,认为这是一个“幸福结局”。

主流说法二:确实看见信仰的力量

这种说法认为,因为有信仰的支撑,派能独自度过漫长漂流的227天。而当他经历过这一切苦难后,还能回到正常生活中,选择与宗教、家庭为伴,并且放走

哥哥 19:04:30

心中这种猛虎,也是有信仰的缘故。与之相对是利己主义的哲学:当为了自己的利益,犯了错却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后,会为之窃喜并不断降低底线,直至滑向深渊不可回头。

主流说法三:冷酷的李安与赤裸裸的人性

也有人认为李安此片将人性揭示的畅快淋漓。老虎是人心中的兽性,宗教是人心中的理性,活下去的本能兽性,让生命在漂流中得以延续,因此当理查德-帕克离开时,派既惆怅又痛苦,这才是真正的人之常情。可以想象,经历过这一切的派,需要多努力才能编出这样一个绚丽奇幻的故事骗自己,好让

哥哥 19:04:31

自己站在上帝一边继续活下去。

非主流说法:或许,真相是派在找自己?

这种说法认为,电影里的故事一与故事二都是骗人的,真实的故事,或许就是平淡无奇的海南幸存者的孤独漂流。其野心在于引导观众思考,人靠什么活下来。老虎是派内心世界的另一个自己,他与老虎的博弈,就是与自己内心的博弈。每次与老虎的搏斗,事实上是他自己选择继续活下去还是死。最终是他将老虎抱在怀中,他不再需要与自己抗争。人生与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用来相处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