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观后感

干净的心

——《可可西里》观后感

摘要

在看见那些藏羚羊挣扎的身躯、抽搐的四肢、血红的骨架时,看见中国最后一片原始荒漠可可西里正在被卑劣的人蹂躏时,是他们担起了责任,选择了艰苦,走向了危险。在明知道没有任何回报下,他们贡献了自己的所有,甚至自己的生命。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悔恨,甚至没有期待了。似乎总是他们的逝去才能换来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能说他们是制度的牺牲品,只能说他们的失去是遗憾。

关键词

神圣 凶残 英雄 制度

“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这句话在我看完影片后才真正体会到了其内涵。

片中广阔的戈壁,寂寥的荒漠,高耸的雪山首先吸引了我的眼球,在这片安静恬适和平的圣土上,你可以感受到自然界天然的美丽,就如可可西里在蒙语中的意思一样——美丽的少女。但同时这是一个气候严酷、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个人类很少涉足的神圣地方,让人们无比向往、不忍心去破坏。这里的主人是各种珍稀动植物,他们本在这里快乐自由的生活,然而一些盗猎者的入侵,打破了他们的美好生活。

为了保护这片地区,在这处荒无人烟的辽阔区域里,走着八个高原汉子,外加一个来自北京的记者尕玉,开始了追逐盗猎者的情节。随着镜头的推进,数百只已被秃鹫吞食得不留一点肌肉的藏羚羊遗骸依次呈现,残酷而无情地暴露出捕杀者的凶残和贪婪。当一把火焰点燃,燃尽所有藏羚羊遗骸,闪过脑海的一对字眼是“天葬”。是那样庄严而肃穆的情景,令人无法动容。清一色的冷峻和悲愤写在每个巡山队员的脸上。“一定要抓到捕杀者!“队长日泰下达死命令,于是,巡山队员连夜赶路,奔赴可可西里深处??

“在这里,你留下的每个脚印都有可能是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一个巡山队员如此对北京记者说。朗朗的笑里,不带一丝恐惧,反倒带着些征服可可西里,守护可可西里的这样一份神圣而自豪的感觉,但对我们来说,可可西里其实是应该恐惧的。4000多米的海拔,空气极度稀薄,一不小心就会缺氧流鼻血,还会遭遇大风雪、流沙的来袭,这样一个一旦走进去也许就永远无法走出来的地区,实在不应该是可以生活与工作的地方。然而,他们却毫不犹豫地为了追赶一批捕

杀藏羚羊的盗猎者而孤身深入了!当满天繁星灿烂地闪烁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感叹道:可可西里,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这里真的很美!面对前方不可预知的危险,在他们那爽朗而又豪迈的歌声里,传递着心声,又怎能不是对生命的极度热爱!

伴随情节的深入,我有些不忍心继续看下去。恶劣的环境,狂风、 暴雪、酷寒、流沙?? 这些都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然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藏羚羊顽强的奋斗着,在这里,他们不仅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更要与残忍的盗猎者作斗争。斗争征途中,在与盗猎者马占林及其儿子的追赶中,他们下身只穿了短裤,奔跑在这个寒冷、缺氧的高原上,其中一队员几乎丧命??我对于这一切无法忘怀,对于刘栋在返回可可西里时陷入流沙最终消失的情景,对于在暴风雪中,身困可可西里的三个队员等待刘栋救援的情景,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这里的人,尤其是这些自发保护藏羚羊的巡山队员,他们看着并不是那么的鲜亮,但他们却能够放弃自己稳定的工作,勇敢的加入到巡山队,只为保护那可爱的生灵藏羚羊。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很多人深陷物欲横流的角落,外表华丽的他们,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惜残杀这些可怜的动物,殊不知其实从长远看,他们是在自取灭亡。

他们虽然是可可西里的巡山队员,却没有编制,一切工作都是志愿活动。他们的工资名义上有几百块,实际是一年都难得拿到一分钱回家,但他们却依然无怨无悔地在为可可西里的这些藏羚羊而奔波,丝毫不计较自己的付出是否有回报。其实,他们本可以生活得更好的。比起巡山,他们以前的工作不知道要强多少倍,但他们却放弃了那样的简单幸福,心甘情愿地来到了可可西里,为保护藏羚羊而日不停歇地战斗着。为此,家里人跟他们断了联系,女朋友跟他们分手了。为了维持日常工作起码的开支,他们有时候也不得不去卖缴来的羊皮。还记得影片中,队长日泰曾说:“见过磕长头的人么?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可他们的心特别的干净。”他们是这个神圣领域的守护者,肩负着保护藏羚羊的责任,即便迫于无奈,卖皮子犯了法,也都是可以原谅的——谁能给予他们真正的生命与工作上的保障?我们又怎么能责怪他们呢?当他们在雪域高原为保护藏羚羊而与凶残盗猎者交锋的时候,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这种无怨无悔的付出与执着抗争!

一群彪悍的高原汉子就这样被可可西里的风雪所湮灭。一场善与恶的较量,终于还是以悲剧收场。所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悲凉和敬畏。故事的最后,终于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成立了森林公安处,志愿巡山队就此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彻底解散了。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没有经费和编制而无法正常工作了。只是,为何总是在无数英雄们失去生命之后,我们的制度才开始日渐健全与完善呢!

结论

即使这个自发组织的巡山队以解散为终,但是他们在对可可西里的保护史上是不容质疑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保护的可可西里,健全了相关制度。他们书写了一首歌颂人类生命与信仰永恒的史诗,更造就了一个戈壁滩上铁骨铮铮的男子汉的绝唱。

 

第二篇:《影评可可西里》

是谁导演了这场悲剧

——《可可西里》影评

文学系 汉言1班 张丽娇

今天第一次看《可可西里》这部影片,心里为之一震。血腥的残杀,还有到处吃人的流沙,给予我更多的是关于人性的思考。下面我就谈谈我看了我对这部经典之作的看法。

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氧气稀缺,不适合人类居住,只有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藏羚羊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可以代代繁衍,而丑恶的人啊,你居然为了活人穿着舒服体面,一次就杀害五百多只藏羚羊,黑心的猎人头头,故事从你用枪无情的残杀了一个年仅20岁的生命开始了。你不讲任何条件,只要是阻碍你这种兽性行为者都得死在你的枪下,强巴的死就足以说明你的自私,用别人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钞票,也许你会说偷猎并非我本意,可是你的的确确是在用活生生的动物区做交易,成全你自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扒皮者——马占林,他的出场是在被追捕到后挨打的镜头,一张写满沧桑的面庞,一味的强调自己只是个帮手,是因为牧场没有了才迫不得已做着,对于马占林这一角色,我认为他在剧中起着很重要的衔接作用,他并不是一个灭绝人性的坏人,他要的只是活命,在一名巡山队员高压肺气肿时,他让自己的儿子为病人打针,后来当日泰被老板堵住时,他骨子里想说服日泰投降,可是没有能力去阻止老板杀日泰,因为日泰是威胁他们生存的对手,一句“他不是日泰的人”给整个故事的结局顺理成章的结了尾,我想他可能是因为记者给过他吃的和烟儿报答他吧,或者是因为记者不会阻止自己去扒皮,好心的给他留条命而已。 故事的结尾是以另一个主角日泰的死告终,日泰是巡山队的主要领导人,从一开始记者来到可可西里,见到他说要采访他,他却轻蔑的说了一句“我没时间”,扭头就走了,他好似一个勇猛大将一般,领着千军万马一心想要完成自己的事业——抓住盗猎头目,交给政府处理他们。而这种想法又是多么的幼稚,在一支孤军奋战的巡逻队伍,无外援,无领导,凭着对家乡的生态严重性的认识,承担起保卫绿色事业的重担,不为利益而与盗猎者搏死斗争,但是他却似乎忘记了自己和队员们的无助,在汽车快没油的时候,他还是那么固执的选择前进,没有食物,没有外援,没有先进的武器,可以说他们就站在死亡的边缘,随时随地,死神站在身边。当找到被屠杀的羊尸后,还以一种很盲目的方法埋葬了那些羊尸,汽油的宝贵他完全不考虑,可以用“傻”来形容他。或许这也是在种造就新型有血有肉有瑕疵的英雄形象吧,日泰在最后和记者吃生兔子肉的时候,才露出了影片中惟一的笑容,并亲切的关照了队员的生活问题。他似乎低估了盗猎者的贪婪和疯狂,不懂得变通,“你打了我的羊”把巡山当成自己毕生事业,刚愎自用,不听取队友的意见,并在马占林逃跑后还费着体力打骂队友,可是后来呢?当自己没有能力再把捕猎者带上路时,还不是选择放了他们吗?敢问,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可以说他是热情有余,冷静不足,勇敢有余,谋略不足的一个失败的领导者,我不否认他是个英雄人物,可是最终的结局怎么样,在永不瞑目中葬身于沙漠里。在无奈的情况下,缴

获了羊皮业选择拿去小卖,这种行为和盗猎者本质不同,但是性质一样,形成一种恶性“怪圈”,所以此时此刻更需要政府的支援,日泰也高高的高估了政府的权威,试图用政府来压制盗猎者,开着一担没人埋单的账,在坚信自己的正确道路上战死,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在艺术上,影片多次利用长镜头描绘出一幅广袤而又孤寂的高原风光,时空的连续性到位,让我们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高原的那种四下无人,寂静无边的氛围,影片的导演又竭力把环境渲染着,让大自然和人的奋斗精神相互统一起来,利用纪实的美学手法给观者带来一些关于人与环境该如何和谐相处的视觉冲击,起了很大的感染力和批判力,也揭示着生态环境的恶劣和人类息息相关的本质,以及人性贪婪的欲念。

试问究竟是谁导演着这场悲剧?我想答案不是唯一的,那到底是是政府的失职多些?还是可可西里自身环境的注定的来上演了这一幕幕不幸的遭遇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人类反思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