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焰狂花》观后感2

《怒焰狂花》观后感

影片讲述牧师保罗.维勃和太太泰勒.吉儿领养了一对生活在福利院的姐弟孤儿——7岁的凯瑟琳和5岁多的艾利克的故事,维勃和吉儿是第四对领养这姐弟俩的夫妻。初次见面时,凯瑟琳异常早熟、夸张的表情,对弟弟的控制及对男性的防范态度已经显现出来。接下来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凯瑟琳的各种疯狂表现都异于同龄的孩子,对本来就不是很富裕的保罗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这对夫妻几度想要放弃领养。维勃和吉儿通过福利院社工和凯的姑姑了解到了凯的悲惨遭遇,这对夫妇彼此鼓励后还是坚持收养他们,并带凯瑟琳去看心理医生。

凯瑟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异常的行为,对暴力,死亡的迷恋?她的异常举动背后究竟有什么深刻的痛苦?从凯瑟琳的姑姑那里得知,她还只是个婴儿时母亲自杀离开人世,并且遭受亲生父亲的性侵犯和虐待,感受不到爱,感受不到家的温暖,用埃里克森补充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解释即是没有完成婴儿期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的任务,心中埋下阴影,由此造成如今的缺乏安全感,对外界充满怀疑敌意,成为了一个非常变态的会杀人的小女孩。在她仅有18个月大、艾利克也只有半岁时被福利院收养,从此凯瑟琳和弟弟艾力克开始了他们的领养生活。凯每晚都会梦见亲生父亲伤害她的画面,噩梦醒来后,就会异常惊恐,害怕,但是却无法反抗,所以心中充满愤怒,不满当她被发现撒谎或被训斥后,就会表现强烈、愤怒和反抗,但发作之后却又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从凯的日常行为来看,弄死鸟窝里的小鸟、用针戳伤大狗、殴打弟弟、用玻璃划破男同学脸颊流血、色诱爷爷、想用尖刀杀死爸爸等等,都表现了凯的人格缺陷—心理特征紊乱,缺乏罪恶感、责任心和羞耻心,没有道德标准,人际关系差。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闪回,感情麻木,极度恐惧,回避,高度警觉)也在她身上完全体现。受尽创伤的凯瑟琳迫切需要爱和安全感,经历了不幸的家庭以及3次领养的她已经没有能力感受爱和安全感。

影片中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凯谈过之后告诉维勃和吉儿:“你们有一个非常病态的小女孩,她显露了一位相当没有依附感的小孩的所有迹象。依附感是一种很自然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通常在出生后,发生于母亲和小孩之间,如果没有,我们称这个小孩没有依附感。原因有很多,亲生母亲有毒瘾或酒瘾,来自破碎家庭,

在关键时期和母亲分开,出生于贫穷家庭等等。但关键在于依附感,学习依附是孩童发展信任和爱的能力的方式,当他们没有依附感时,他们通常会变得很暴力,以及充满愤怒。”这位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要帮助凯,可以努力找出能够帮助凯对他人产生的怜悯和同感,让她可以感觉到别人的感觉,这是阻止凯去伤害别人的方式之一。

这位心理医生对凯的治疗强调的是一种家庭过程,她注重与孩子和家人的交流,让维勃和吉儿都参与其中,维勃和吉儿也为凯瑟琳提供了一个完整温暖的家庭,特别是吉儿,用她的母爱安抚凯瑟琳布满创伤的心。治疗时,心理学家、牧师、吉儿三个人压制着凯瑟琳,不论凯瑟琳怎么挣扎,都不让她动弹,让她知道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故意激怒她,让她知道别人受伤害后的痛苦,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试着让凯深藏的潜意识和愤怒情绪得到舒泄,引导她辨别恶梦与现实,帮助凯重建依附感恢复信心,重新感受痛苦并产生同情心,完善人格。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经过维勃、吉儿以及凯自身的努力,终于当凯瑟琳在重复那个恶梦之后,拿着玩具小熊狠狠地摔打,直至认为把那只小熊杀死了。凯将小熊视为伤害自己的人,以这种方式学会了自我控制,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治疗的过程是煎熬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在维勃和吉儿无限温暖的爱里,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凯瑟琳终于平静了下来,感受到了吉儿的眼泪,凯瑟琳的病情也稍微得到了缓解。

看到最后心里总算有一丝丝的欣慰,受尽苦难的凯瑟琳,原本应该像一个天使般微笑,却是一个内心充满邪恶的杀人小孩,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终于她的心慢慢被打开了,衷心希望凯瑟琳未来的日子可以充满阳光。同时,那个心理治疗师,当小女孩大声骂着自己的时候,能想能做的依旧是帮助她,多少正奋斗在心理治疗战线上的那些人,对你们致以最诚恳的敬意.

班级:2012级应用心理

学号:2012220977

姓名:胡海英

 

第二篇:《怒焰狂花》观后感

《怒焰狂花》观后感

影片讲述了恩爱夫妻牧师罗勃和他的妻子收养了一对姐弟孤儿,七岁的姐姐凯瑟琳有着又大又圆的眼睛,模样乖巧可爱。但是随着与姐弟俩相处的深入,罗勃夫妇发现凯瑟琳乖巧的面貌下却有着和同龄人甚是不同的内心。凯瑟琳的一系列暴力和攻击行为让罗勃与妻子越来越不安,妻子吉尔找到凯瑟琳的姑姑,得知凯瑟琳在十八个月大时就被亲生父亲性侵,母亲有毒瘾,对他们没有反应。夫妻俩这才得知,凯瑟琳的异常举动背后竟有如此深刻的痛苦。随即,罗勃夫妇带着凯瑟琳开始了漫长的心理、治疗。

从影片一开场,就可以看出凯瑟琳有着异于同龄小孩子的早熟和对弟弟的控制及对爸爸罗勃的防范。随后出现的若干次暴力行为,弄死窝里的小鸟,用针刺伤狗,虐待弟弟,多次破坏室内物品以发泄,甚至想杀死爸爸妈妈。这一切都显示着凯瑟琳的不正常。

3.5个月大的婴儿就有明显的立体觉,4个月大的婴儿的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水平,听觉是与生俱来的,且婴儿最早在出生后几小时后几小时内便产生了记忆。所以凯瑟琳在梦里或幻象里还能看到父亲性侵她时模糊的身影和清晰的记得父亲当时说的话。并且每次凯瑟琳做完噩梦后都会有攻击行为。由此可见,凯瑟琳的亲生父亲对她的性侵是她这些异常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因。

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凯瑟琳的成长环境。罗勃夫妇已经是收养凯瑟琳姐弟的第四个家庭,遭到三次抛弃,让她感觉自己不被重视,没有存在感。并且在每个家庭的短暂相处中,没有与父母形成依恋,就是影片中心理医生所说的亲附感。当小孩没有依附感时,他们通常会变得很暴力,以及充满愤怒,尤其是凯瑟琳在婴幼儿时期遭受过极大伤害后,后果更为严重。没有是非善恶标准,没有道德观,没有能力去感受爱,这些都在影片中反应出。当她与心理医生对话时,理所当然的说出了她做了的以及想做的一切坏事,毫无罪恶感,反而语气中透露着快感,自豪。并在心理医生说出,其他的小孩不会有杀死自己父母的想法时,她表示很困惑,问到:“他们不会么?”。这时她表情疑惑,觉得不可思议。

在进行多次治疗后,可以从凯瑟琳的表现中看出,她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从最开始对父母的敌对,到后来开始渴望母亲的拥抱。说明她已经逐渐在和母亲形成依附感,随着依附感的形成,她感受爱的能力也再慢慢获得。有一个重要的突破是,凯以前每次被噩梦惊醒时都是恐惧,和发泄愤怒,可是在治疗后的一次噩梦惊醒后,她开始反抗,把一只玩具当做是她亲生父亲,并“杀”了他,然后跑去向弟弟报喜。这时可以看出,她心中的愤怒得到了最大的发泄,杀掉了自己一直以来内心深处最恐惧的人,之后她的愤怒或攻击行为都会有所减轻。

最后,在凯瑟琳的治疗过程中,罗勃夫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无条件的支持她,给她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家庭。特别是母亲吉尔,用她的母爱感化了凯瑟琳,在影片的结尾凯瑟琳甚至为母亲留下了眼泪。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和凯瑟琳相同遭遇的孩子,我希望她们也能遇到像罗勃夫妇一样善良的父母,给予他们支持、鼓励和爱。作为一名在读心理学生,我也希望社会各界的人们关注孤儿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在正常的环境下成长。影片最后有一句话“这仅仅是治疗的开始,接下来凯瑟琳还进行了隔离家人和行为训练”。但是我相信凯瑟琳在这个温暖的家庭的支持下,这会是她治疗的一个很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