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发生原因: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外侵略扩张。资本输出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它们一面把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把殖民地作为资本输出的重要投资场所。同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强,美、德、日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挑战,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经济优势的削弱和丧失,要求更多的榨取殖民地。上述情况,导致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列强“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列宁语)。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爆发的。 2、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在政府保护下,产生垄断组织。首先,日本垄断资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表现在政治上,封建军阀、贵族和地主官僚、垄断财阀三位一体,控制了近代日本国家的政治生活,劳动人民无民主权利可言;表现在经济上,垄断资本家有的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转化而来,有的本身是大地主,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劳动人民生活贫困,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其次,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开始就受国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由此,代表军阀、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天皇政权更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野蛮性。日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以转移国内矛盾,争夺国外市场。它们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大力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迅速走上了“征韩侵华”的道路,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日本在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德法为乘机夺取在华新的权益,也极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因准备未就绪,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4、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对外实行媚外的外交政策,一味妥协投降;对内不能修明政治,做任何有意义的改革,相反搜刮掠夺,大肆铺张。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李鸿章实行“避战求和”的方针,寄希望于其他列强的“调停”,不作战争准备。

5、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失败原因:

A.内因 :清朝

1 社会生产力落后,政体

2 朝廷腐败: 皇室(主降),大臣

3 海军装备不足,还有部分海军贪生怕死

.

B外因

1列强窥视

2 日本虎视眈眈

个人感想:

闭关锁国不可取

落后就是挨打

封建政体的落后

今年又是甲午年,两个甲子之后的甲午中日海战120周年,因此老师上两周给我们播放了陆毅主演的《甲午大海战》。看完之后,感慨颇多,在想为什么120年前,那场海战会输。 仔细想想输,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我觉得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A 内因:

1.政体、社会生产力落后

当西方列强甚至是日本已经完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候,我们的大清朝还在做自己的天朝大梦,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清朝始终处于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和西方列强相去甚远。虽然强调个人武力,但当时毕竟已经进入枪械装备至上的热武器时代,生产力的落后已经决定了清王朝在西方列强面前就是一块美味的蛋糕,谁都想来分上一块。所以落后就要挨打。

2.清廷腐败

在电影里,日本是清廷的最大对手,但对于日本,清廷却觉得是远日之患而非近日之敌,说到底清廷还是看不起日本的。而慈禧在海军创立之初是持积极地态度的,她觉得有了海军,清朝就不再是弱国,但创立之后,由于经年无战,慈禧渐渐对海军失去了当初的兴趣,海军的军费年年缩减甚至到战发时,军费居然被挪用到慈禧的寿诞,导致那么多船穿甲弹一共只有三发,弹药都供给不够。不只是朝廷,海军内部也是危机重重,虽有邓世昌之流,但声色犬马之辈也不在少数。在海战时出现弹药大小不合格,甚至要临时锉才能装填的事情,这难道不也反映了军需官敷衍了事的消极态度?这样的军队怎能不败。

B外因

1.西方列强垂涎中国已久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

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外侵略扩张。资本输出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它们一面把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把殖民地作为资本输出的重要投资场所。同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强,美、德、日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挑战,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经济优势的削弱和丧失,要求更多的榨取殖民地。上述情况,导致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列强“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列宁语)。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爆发的

2.日本虎视眈眈

2、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在政府保护下,产生垄断组织。首先,日本垄断资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表现在政治上,封建军阀、贵族和地主官僚、垄断财阀三位一体,控制了近代日本国家的政治生活,劳动人民无民主权利可言;表现在经济上,垄断资本家有的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转化而来,有的本身是大地主,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劳动人民生活贫困,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其次,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开始就受国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由此,代表军阀、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天皇政权更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野蛮性。日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以转移国内矛盾,争夺国外市场。它们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大力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迅速走上了“征韩侵华”的道路,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我看来,政体问题,生产力落后,清廷腐败,列强虎视眈眈已经注定了120年那场战争的结局。这告诉我们,闭关锁国不可取,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水平,凭借坚实的经济基础,促进上层建筑的发展,才是振兴华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第二篇:《致远之魂》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致远之魂

——观《甲午大海战》有感

周迪 数媒影视 201308213016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面上一声炮响,长久以来虚假又脆弱的平静,终于被打破了。日军不宣而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抵抗,于黄海之上激战两个小时。炮声隆隆,海浪滔滔;喊声震天,浓烟滚滚。日军三艘战舰遭受重创,北洋舰队被击沉四艘战舰,邓世昌所率领的致远舰也难逃一劫。致远舰的弹药早已用尽,只剩鱼雷,然而邓世昌并未就此退却,反而选择升起冲锋的号旗,开足马力,直指日军松岛号。日军指挥官顿时惊慌失措,连忙求助周遭战舰截击保护。顿时火光弥漫,无情的炸弹击中致远舰身,然后炸裂。致远舰就这样,缓缓沉入海底。而邓世昌则毅然选择了“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以身殉国。多年以后,只有海面一艘游轮,空中一张照片,水下一座残骸——以丰岛海战为开端,《马关条约》签订为结束,这次战争为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按中国干支纪年,时为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

“大清每年的银子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不错了。” 清朝当时的实力就真的如此不堪吗?非也!清朝于1888年建立了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然而问题在于清政府没有像日本一样彻底的改变国家制度,而军事的强大也只是“纸老虎”。北洋水师七年没有添置新战舰,弹药不足以次充好,而此时日本舰队以后来居

上,超过了北洋海军。究竟是为何会造成如此大的差距?日本全国上下节衣缩食,天皇带头捐款,筹金购舰,壮大军力,反观天朝,光绪皇帝有心变革却被太监“一个鸡蛋十两”蒙在鼓里,一意作为却成慈禧太后的提线木偶。官员上下私通飞,腐败敛财,慈禧太后昏庸无知只想自己颐养天年。旅顺百姓惨遭屠杀,全城仅剩36人,而此时的颐和园里全是一片欢歌,慈禧太后的六十寿典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北洋舰队因何会败,由此可见一斑。

“要开展可以,但千万不能先开炮,以免落人口实。”

清朝政府不仅输在了军政实力上,更是输在了思想上。自古以来,天朝都以泱泱大国自居,认为“普天之下,皆为皇土”,甚至“不必与外人互通有无”,闭关锁国,以致发展落后,却全然不自知。英国用大烟炮火硬生生轰开了大清的国门,上到皇帝下至黎民终于得见工业繁华之景。然而统治阶级不仅不自省,反倒为了维护个人的荣华,将自己的百姓推入虎口。以慈禧为首顽固老旧的一派天真的以为,只要求饶,列强便不会再为难;只要给出好处,就会获得外交。怎料欲望之壑乃无底之渊。列强所要,是大清帝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份人力。慈禧曾教育光绪,失寸土者不得入祖宗陵寝!可惜后来却一下子丢掉了1080里领土,当真讽刺!邓世昌说,让血液来警醒世人吧!多少鲜血的教训才唤醒了先进学士的思想觉醒,多少人的牺牲才争取到了斗争的权力!

“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甲午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在列强前彻底失去了防御能

力。其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苦难,使得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日本却借此机会一跃而起。尝到了甜头的日寇野心日益膨大。甲午战争后,中国不仅失去了台湾,国际地位也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失,国事倾颓。西方发现这只东方猛虎实际上竟然只是沉默的羔羊,于是纷至沓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日本给中国人打了一记强心针。如果说,中国人当时受西洋人欺负已经习以为常,那么被东洋人欺负则让中国人无法接受。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在甲午战争后空前高涨,在民族危机的驱使下,康有为、梁启超希望变法维新,挽狂澜于既倒;孙中山挟革命风雷,走上了历史舞台。觉醒的中华民族开始用革命来改变国家的命运。

“致远,是到达远方的意思,希望我们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走向深蓝。”

如今,烟波浩渺之上已有辽宁号乘风破浪,逐日而行,海上舰队威风凛凛。晚生仅有以鸿鹄之志浩然正气告往昔救国英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