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小道”观后感

小平小道观后感

我们几乎是听着邓小平同志的名字长大的。从记事起,脑海中不乏老人们对小平同志的赞美与夸奖,当然也不缺有关他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邓-小-平,是因为一句话: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把大多数人的利益记在心中。一句“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邓小平真正用他自己的一生实现着他的诺言。这位有着传奇色彩般的老人,我们知道的也仅是19xx年10月以前的,至于后来,便成了谜......

在课堂上,听老师讲邓爷爷的传奇故事时,心中仍觉得伟大,虽然早就知道的故事,在听一遍还是感触颇多。当老师说组织我们参观小平的纪念馆时,我知道这是我们外省学生了解小平被下放后的事情的机会。

“小平小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十月份的某个下午,我们12级学生的在我们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小平小道故址参观,了解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在江西三年的工作与生活,感受他爱国主义情怀,感受先辈意志,接受这种爱国思想的教育。

我们是以班为单位徒步前往的,长长的队伍像极了一条千年神

龙,走了大半个小时才到,到了那和一些同学结伴一起去参观。首先进去是主纪念馆,纪念馆的正中是一群青铜雕像。描绘着邓爷爷和工人一起工作时的专注与快乐。后面是一大块白色纹理的大理石,上面雕刻着小平的女儿著名作家邓蓉。邓蓉小名毛毛,她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他父亲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这篇文章里讲述了邓小平在江西的艰苦岁月,以及和江西人民一起工作时的快乐,和对新中国未来的希望。

继续往里面逛,看到了一些邓爷爷以前在工厂里的日用产品,都是比较破旧的东西了,但是放在壁橱里却熠熠生光。这些东西我们农村孩子小时候也都见过,现在大多都已经被舍弃了,这也许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随后,看到了几幅描写邓爷爷和工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而朴实,与人民零距离接触,这些事情在现在社会中已经成了奢侈的愿望。然而这些却体现了他俭朴,珍重粮食,热爱劳动,尊敬技术和知识分子等等可贵的品质。

走进当时的配件厂工作车间。一进去就有一股淡淡的机油味道,也许是时间久了,机油味都已消散得差不多了,里面都是机器零件,锈迹斑斑的很是破旧,可以想象当时的环境是得有多差。

随后参观了邓爷爷女儿邓琳给小平一家拍的图片展,里面一块横匾写着字,大概意思是“这不是一个艺术家的摄影展,它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深刻缅怀图片大概一百多张,题材多是生活照片,看着里面的邓爷爷觉得很亲切。实际也应该很亲切吧......

还看到了一些以前绝密的文件以及邓爷爷下放期间调查江西景德镇时,工人们送给他的四个瓷器。还有挂着的一副字,上面写着邓爷爷的亲笔。我也喜欢漂亮的字,虽然我写得不怎么样。原文已经记不清楚了,大概意思是我多么希望留在党内工作,哪怕只做一些杂活也心愿。还有一副是讲他被下放的感受,他说这艰苦的几年也挺好,这促使他有时间,能好好反思自己和思索中国的未来,设计改革开放的蓝图。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特别是在今天工作及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的趋势下。

这样想着,我出了主馆。走进了小平休息室,这是工人们看邓爷爷辛苦特地为他建的,希望他能休息好一点。在他的房间外看了看,外面贴着几行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里面很简陋,就是一张木板床和垫子,但邓爷爷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呆了三年,也在这思考和构建了整个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

我看到一些在他下面忙着拍照留念的人,识趣的走开了。这里不是美景,没有你要的风景!而我要的是这里原味的风景,没有其他的人影。今天人太多,太喧哗,这热闹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已就失去了许些雅兴。看来只能下次找一个比较安静的时间再来留下它们的影子,伴我长随。

原来,“小平小道”是这样的,沿着路的尽头走到了后门,我看到它了,它就躺在那里让人一览无遗。这条与南方田间小路别无两样的“小平小道”,却从这走出了中国的未来,才有今天如此强大的国家。

“小平小道”是一条普通的道路,可它却又不普通,这只是中国一

路走来的一段小小的路程,这样的路还有很多......

姓名:**

班级:******

学号:*********

 

第二篇:小平小道观后感(原作)

追寻伟人足迹,争做时代骄子

文/财务部 钟德川

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话在诸多近代革命先烈身上都有所体现,邓小平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中国共 产 党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邓小平历经磨练,更是“三起三落”,为缅怀先烈,培养公司员工吃苦耐劳、积极奋斗的精神,公司于20xx年7月26日组织公司2012届新员工赴南昌市新建县望城岗“小平小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主义再教育。 下午2点,2012届47名新员工在人力资源部科长陆晓敏的带领下,乘坐大巴,从公司出发,直赴位于新建县望城岗的“小平小道”。不一会儿,大巴车在“小平小道”纪念馆门前停下,一行人有序进入纪念馆,在纪念馆解说的带领下,对这个由原新建县拖拉机厂改建而成的红色革命纪念馆进行了匆忙却深刻的参观学习。

走进主纪念堂,是一组小平同志和其家人的塑像,造型生动,塑像上的邓小平和蔼亲切,引得参观人员争相合影留念,解说员也从这幅塑像开始,对邓小平这段在拖拉机厂当钳工的历史进行了解说。19xx年10月,65岁的邓小平被扣上“走资派第二分子”的帽子,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进行劳动改造。直到19xx年2月调回北京,伟人邓小平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四个月,也思考了三年四个月。 刚开始时,小平每天从住的地方步行到工厂需要半个多小时,并且还得经过一个人多且杂的汽车站,于是,从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安全出发,工人师傅们便从工厂后门开辟了一条径直通往小平住处的小

道,即世人所称的“小平小道”,这样,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就到了。这是一条杂草丛生,有曲有折,和老百姓庄稼地紧紧相连的平凡小道,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条极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构想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亿万中国人民带向富裕之路,使中华民族从此走向富强的康庄大道。

在解说的带领下,一行人依次参观了"小平小道"纪念馆区、“小平车间”、“艰难岁月展厅”、“小平小道”、“小平铜像”、“邓林摄影展厅”。在纪念馆区,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静静地讲述着小平同志在拖拉机厂工作的前前后后;老式的电视机,缝纫机,旧工作服,斑驳的拖拉机似乎仍旧留着小平同志的痕迹;小平同志当钳工用过的工具,洗过的螺丝钉帽依旧铮亮,让人感觉到小平同志那份认真、执着的工作态度。走出主馆,来到工作车间,一进去就有浓浓的机油味道扑面而来,里面都是机器零件;车间虽几经修葺,但土黄的颜色,不平的地面,刺鼻的气味依旧在向人们诉说这里的破败,而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着,正如车间高挂的标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从厂区出来,沿着小路,来到厂区后门,就是那条著名的小平小道,小道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南昌陆军学院的将军楼——邓小平在南昌工作期间的住处。由于陆军学院是军事管辖区,大家不能体会整个小道,但大家都驻足在此,耳畔似乎有微微风声,眼前似乎是那个坚定的小个子在小道上迈着缓慢却坚定的步伐的情景。

在整个厂区的地势最高处,巍然屹立着着邓小平同志的铜像,他静静地眺望远方,神色温和而坚毅,似乎看到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新中

国。在雕像下,参观人员全体合影,这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是广大员工学习邓小平同志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承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遗志的宣誓!

最后,大家参观了邓小平女儿邓林给小平拍的图片展,100余幅图片是邓林无偿捐献给“小平小道”纪念馆的,题材多是19xx年以后邓小平的家庭生活,图片丰富的展示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工作之外的家庭生活状况,让人感觉小平同志是如此的亲切,它们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深刻缅怀。

而后,由于时间原因,大家结束了对“小平小道”的参观。尽管参观的时间有限,但是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一路上,大家都在热烈讨论此次参观的感受,大家一致表示,小平同志在逆境中依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以后工作学习生活中要努力培养的,小平同志心系祖国,不忘人民,不愧是党和人名的忠诚战士,我们要继承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志向,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努力奋斗!尽管我们个人的力量有限,我们可能无法像小平同志那样成为一代伟人,但是,只要我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到自己的应尽职责,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我们就无愧于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