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红岩魂》有感

观《红岩魂》有感

如今是一个欢歌笑语,和平幸福的时代,但是历史是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痛苦,那个战火纷飞、生灵荼炭的年代。我在观看了《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后,心灵和精神得到了莫大的震撼。透过那历史的一幕幕,舞台上出现了在1949年末,当全国人民沉浸在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中,为建设家园,开始创造新生活而紧张筹划时,却在重庆的歌乐山下,有一群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为了正义,身受残酷的折磨,遭受火刑、鞭刑等惨绝人寰的毒刑,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返顾、大义凛然,他们从不向酷刑折磨低头,为了信仰,他们不惜舍弃小家,为了真理,他们蔑视死亡,笑对屠刀,这种坚贞的英雄气慨,自由的崇高气节,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民族正气歌。在狱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烈士,其中有“刘国志烈士三次拒绝家人营救”,“王朴母亲变卖家产支援革命”,“陈然拒绝敌人诱降”和“烈士们生命最后一刻血与泪的嘱托”,“江姐、小萝卜头”等一个个人们熟悉的烈士形象又出现在我们面前,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刻,回到了为祖国解放,人民自由而不懈奋斗的艰苦卓绝的岁月。

然而,许多年过去了,如今已处在改革开放,各种思潮、各种意识、各种形态互相冲击、交战的今天。观《红岩魂》的故事是感人致深的,是红岩人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的精神,是红岩人不屈不饶的革命意志,是红岩人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意志、和气概击败和战胜了他们的敌人,同样也征服和感动了观看《红岩魂》的观众。当然也包括了其中一个我,尤其是那些出身豪门却背叛自己的阶级.家庭,投身革命并为革命付出生命代价的志士,我对他们更多了一分崇拜和敬重。他们出身显贵,拥有富足的家财,本可以生活在美酒琼浆的享乐之中,为什么却选择叛逆,抛弃安逸,与工农劳苦大众为伍,高举革命的大旗,为了实现遥不可及的理想--"英特那雄耐尔"而英勇奋斗呢?是什么动力趋使?是信仰的追求?是真理的力量?抑或什么?我至今未找到确切的答案。而现实社会中的另一些人,穿上共 产 党外衣,贴上"人民公仆"标签的某些拥权者,行使着人民赋予的权力,追逐的却是金钱、美色和享乐。千方百计利用权力玩弄权力的交易,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私欲和贪婪。两者对比,越发使我对《红岩魂》中的真正革命者肃然起敬了。

对于《红岩魂》的烈士们在最后的生命中给党组织的八条意见,也强烈地触动我的心灵。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锻炼??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

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这八条意见,字字珠玑,具有敏锐的前瞻性。透过这字里行间我读出了忠烈们对革命胜利的果实,对新生的共和国无比热爱,也读出了他们对这座用无数鲜血和生命凝造的共和国大厦会因蛀虫的噬食而不安。 我想,这烈士们临终的告诫,留给我们不是一笔珍贵的革命遗产吗?如果这红色的共和国旗帜永远不倒的话,如果我们在既定的共产主义道路一走到底的话,这八条意见应该成为警钟长鸣于后世吧。

 

第二篇:行走歌乐山 感受红岩魂

行走歌乐山 感受红岩魂

《红岩》一书,我从小就爱不释手、百读不厌;电影《烈火中永生》则是我少年时的最爱,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等英雄形象至今在我脑海中栩栩如生。20xx年10月28日至31日,我有幸参加重庆党员培训活动,借参观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监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机会,亲临烈士们曾经为新中国奋斗过的地方,灵魂接受了一次洗礼。 深秋的嘉陵江畔,暮霭茫茫,烟雨朦胧,给这座山城带来了几丝凉意,也给我的心情增添了几分压抑和沉重。车在歌乐山的山脚下停了下来,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高耸入云的红岩峭壁,以及绿树浓荫掩郁下的草木丛生。只是,那红色的岩石,让我联想到烈士们的斑斑血迹,而那崎峋怪砺让我联想到杀害革命先烈的狰狞刽子手。

歌乐山,一个多么动听的名字,然而在重庆解放前夕,这里却是300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 产 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军人、甚至小孩,遭受国民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现场,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下的步云桥、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梅园。

据讲解员介绍,由于《挺进报》的暴露,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被捕,后被分管学运的副书记冉益智供出而叛变,致使重庆和川东各地的党组织接连遭到严重破坏,并进一步波及川西和上海、南京,给党组织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在这 1

个事件中遭捕的共 产 党员有133人,被杀害的53人,失踪和下落不明(大多为秘密杀害)的35人,只有26人虎口脱险或被营救保释。

在渣滓洞监狱的刑讯室里,我看到了用来关押、迫害革命志士的数十种刑具,那些脚镣、手铐、烙铁早已锈迹斑斑,皮鞭、老虎凳也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此外还有骇人听闻的“披麻带孝”、“烤人油”、“点灯”等酷刑是封建王朝遗留下来的,以及从外国租界巡捕那里学来的。

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淫威酷刑和突如其来的死亡威胁,刘国定、冉益智、涂孝文、李忠良、李文祥等贪生怕死者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们把上级、下级、同志、战友统统出卖了,成了可耻的叛徒。叛徒虽然只是少数,但因为他们在地下党内都担任了重要职务,他们的叛变对革命事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狱中同志对这些地下党领导人的变节、投降及地下党组织遭受破坏十分痛心,他们从党的建设、组织发展、党员教育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从《挺进报》受破坏、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分析问题,并互相嘱托,谁能活着出去,一定要把这些报告给党中央。后来从白公馆越狱脱险的罗广斌把死难战友带血的嘱托写成二万余言的报告交给党组织,并在报告最后部分代表难友提出这用生命写成的“八条意见”。革命烈士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呼喊,在今天的党风建设中仍然是值得深思的警示。

与极少数的叛徒相比,狱中革命志士没有在敌人的屠刀 2

下屈服,没有在敌人的酷刑下变节,没有在长期的关押中丧失信心。江竹筠受刑三次、昏死三次,杨虞裳失明月余,李青林坐老虎凳腿折残废,谭沈明要求每个党员在死亡面前“面不改色,心不跳”,牢狱锻炼得每个真正的革命者成为坚强的战士。与叛徒的卖身求荣、苟且偷生截然相反,革命烈士们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出压倒一切敌人,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歌乐山的烈士们是一个奇特的英雄群体和文化群体,他们几乎人人会写诗。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间地狱里,他们拿起笔做刀枪,刺向黑暗的社会和凶残的敌人。“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记得那面用红色绣花被面和草纸做成的五星红旗,是狱中难友为迎接重庆解放而做的一面国旗。只可惜烈士们并没有等到胜利的这一天,就恨饮枪弹,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今天,烈士们为之浴血奋斗的这面国旗已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飘扬了半个多世纪,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她而欢呼,为她而自豪。

从歌乐山下来,我的心情极不平静。凝望路旁的一尊尊烈士雕像,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铮铮不屈的红岩魂。这红岩魂是中国魂,是民族魂,她告诉世人:人应该怎样活着,人的生命意义究竟何在,人的价值怎样去实现。今天,缅怀红岩英烈,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共 产 党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3

今天,面对的将不再是血淋淋的杀戮战场,而是尽己所能为祖国的强盛和繁荣做好中坚力量,以慰先烈。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