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游戏

汉语课堂中的游戏选编

一、BINGO游戏

先让学生在本子上画九个格,每个格内填写一个听到的汉字,最 后当老师念完后,老师选3个汉字念出来,只要学生把这3个汉字填写在一条线上,便可获胜,得到一个BINGO。该游

戏适合汉字,词语的教学。

二、找颜色

老师说出某物体名称,然后要求学生说出该物体的颜色,并试着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例如:老师说:树。学生说:树是绿的。

三、西蒙的命令。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西蒙,介绍西蒙的英语名字叫simon。在听力训练中由他发出命令。当大家听到“Simon says,'起立'!”大家立即站起来,“Simon says,'坐下'!”大家就坐下。否则什么也别做。若谁做错了,就暂时退出游戏,不犯错者为赢。例如:“Simon says摸摸你的头或把手放在桌子上”。

四、碰地雷

在汉语教学中,学生不太愿意跟读,用此法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在一个词下放一个地雷,这个词是不能读的,如果学生不小心跟读,就是踩到雷了。大家一起数一二三,发出地雷爆炸的声音,向他砸过去!有趣,气氛也好,学生在玩中也学得扎实!

五、此呼彼应

教师把生词依次写在黑板上,教授完毕后,拿出相应的卡片。卡片如果放在正确的单词下面,学生就和老师一起读生词,否则就保持沉默,做错的学生会导致全班班级积分减少。

六、拍皮球

这个游戏比较适合数字的教学练习。(1)学生分两组坐在原位,合上眼,教师为两组打分。(2)教师拍皮球,学生默数教师拍了几下。假设教师拍了19下。(3) 教师突然停下,问一个学生:多少?该学生应该答,19个。如果他答对了,该组得分,并由该学生接替教师拍球,游戏继续进行,如果他讲错了,就让别的学生纠正。(4) 哪组学生得分多,就为胜者。(5) 变化:教师拍球时可以在中间来个停顿。如先拍4下,停一停,再拍3下,接着问:多少?学生应答“七”或“四加三是七。”

七、各就各位

(1) 教师读一段对话对话或课文,也可以读一段自己编的短文。

(2) 让几个学生担任对话课文中的角色(或人或人物)。

(3) 教师先把整段文章念一遍或讲一遍。

(4) 教师在讲述第二遍的时候,每提到一个人或物,扮演该角色的学生就得马上站起来,如教师讲:星期六下午,一群小学生在打扫教室。看,王海正在擦窗户。就要起立)

(5) 变化:可编排其内容,如在公园。

(6) 作用:培养学生理解短文内容,找出关键词的能力。

八、在教学单词“钢笔”的时候,可以把一支钢笔事先放在某个同学的抽屉中,让其中一个人来找,其他同学可以提示帮助齐声朗读“钢笔”,当寻找者接近目标

时,同学们的朗读声就变得响亮;当寻找者远离目标时,同学们的朗读声就变得越来越弱,直到寻找者找到目标为止。

九、砸榔头:

在黑板上贴出几张图片,然后学生拿一个充气榔头,教师说单词,学生听到后,马上跟读,然后将榔头砸在相应的图片上。

十、友谊之圈目的:

用英语向别人进行简单的问候、自我介绍及告别。方法:1. 大家一起面对面围成两个同心圆。2.一起拍手唱歌或放音乐,两个圈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歌曲结束,或老师喊"停!"时,每位同学就与这时正好和自己面对面的同学进行问候对话。3.当大家安静下来表示都做完以后,重新开始一首歌曲拍手转圈。4. 游戏的乐趣在于,学生不知道自己下一个将会面对谁,也许是新的同学,也许就是刚才问候过的同学。

十一、抛绣球:

练习使用"你叫什么?" "我叫..."以及一些学过的问候语。道具:沙包方法:

1.学生坐在座位上,或者站成一队,老师站在学生前面,背向学生抛球,球离手后转身面对学生。2. 谁接到球就和老师进行对话练习。对话结束后,由他取代老师的位置,上前抛球继续游戏。3. 此方法可扩展到其他需要两个人进行对话练习的语言点。

十二、找帽子

练习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的表达。道具:彩纸做的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帽子各一顶(也可以是这五种颜色的其他物品,如水果、手偶、文具等)。方法:1.把五件不同颜色的物品放成一排。给学生几秒钟记住每个颜色物品所放的位置。2. 点一位学生上来,蒙住她的眼睛,用英语告诉她"蓝色\...." 3.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走向相应颜色的五品,并将它拿起。拿对的学生得到一个小奖励。拿错的同学再试一下。如果还错的话,就换另一位同学。

十三、猜人数

熟悉数字1~5的英文表达方法: 1.选出一位同学站在前面,背对其余站成一排的同学。2.老师暗示后排的其中几位同学,并给他们制订问候语。3. 接到暗示的同学一起向前面的那位同学问候。对话结束后,后排的同学一起向前面那位同学提问:多少个? 4. 前面的那位同学根据他听到的声音,判断刚才有几位同学和他打招呼,并说出数字。判断正确得一枚贴纸或其他奖励。判断失误继续猜,知道猜对为止。5.可以让同学们自愿上来做,也可轮流做

十四、百宝箱

一只大布袋,或一个一面有洞的大箱子,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手偶、文具等,如铅笔、书、钢笔、书包、玩具猫、狗、鸟。方法:1.把用于联系单词的各种物品放进布袋或纸箱。2.每次请一位学生上来,让他将手伸进布袋或纸箱摸一样东西,注意不要让他看见里面的物品,但可以让其他学生看见,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3.老师或其他同学一起提问他:那是什么? 伸手摸的同学根据触觉判断,用“是 ... ”来回答。4. 猜对的同学受奖励。

十五、地雷游戏改编版

可以在不同的单词下,画不同的符号,譬如,起立的符号,拍手的符号,闭嘴的符号,转身的符号等等,那么在读到带有符号的生词时,学生就要边读边做出动作。做错或做慢要受罚。

十六、西部牛仔

两个学生手拿生词卡,背对背站着,同数一二三,往前走三步,然后突然转身读出对方手里的单词,谁先读出的一方获胜。

十七、萝卜蹲

学完生词之后,例如:香蕉、桔子、苹果。把生词卡片一一交给要玩游戏的学生,并请他们到前台。选出一个领玩者,由他开始说“香蕉蹲,香蕉蹲,香蕉蹲完桔子蹲,”并配合蹲的动作要合上节奏,这时桔子就要接着说口令,然后传给下一个人。

十八、老狼老狼几点了

很传统的游戏,口令是:老狼老狼几点了?...点了。可以由教师先当老狼,学生在后面问。每回答一次时间,学生就要向前走几步,直到快接近教师时,教师可以回答:零点了。然后忽然转身抓人,被抓到的学生要当老狼。 十九、传话游戏

把学生分组,然后小声告诉每组第一名同学一个生词或句子,教师说开始,由第一名学生耳语给后面的学生,依次传递,最先传完的组获胜。

二十、五体投地

把学过的五个单词卡片放在地上,五个不同的位置。然后命令学生把五个身体部位放在相应的单词上,譬如,把左腿放在“苹果”上,把右腿放在“香蕉”上等等。身体部位分别是头、左右手、左右脚。

二十一、大小声

把学过的生词卡片贴到黑板上,或依次排开写上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但规则是教师大声读时,学生小声读,教师小声读时,学生大声读。这个游戏可以在教师嗓子比较累,学生又不想读生词的情况下实用,效果很好。

 

第二篇:对外汉语概论教学整理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填空15×1,选择10×1,名词解释3×5(目的语,本族语,非本族语,语言交际文化),简答3×10,论述2×15(举例)】

第二语言: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常与母语相对使用。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通常可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民族以外的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同于语言学教学。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

再次,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最后,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要阐述。书p21)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教学 小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1)理论基础(提供依据和支撑):语言学、文化学(作用于内容和目的);教育学、心理学(作用于方法和途径)、【这四者为最直接最主要的理论基础】社会学、横断学科和哲学;

2)学科理论:A.基础理论(核心):对外汉语语言学【a.是教学内容的研究。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b.不同于母语语言学】、对外汉语习得理论【a.是从心理学角度对学习者的研究b.处于初始阶段,是今后学科建设的重点】、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研究结合起来】、学科研究方法。

B.应用理论(四大环节、教学管理、师资培养等)

3)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服务的对象,也是学科理论产生的土壤。把教学实践纳入学科体系,是语言教学学科的一大特点。】

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xx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

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xx年院系调整。专修班并入北大后改名为此。

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xx年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是对外汉语教学进入巩固阶段的标志。

《基础汉语课本》:19xx年以常用句型为重点。

《实用汉语课本》:19xx年,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的教材。

《汉语教科书》:19xx年,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语言学、文化学—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目的。

教育学、心理学—作用于方法和途径。

语言的基本特征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一.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1)要掌握、遵守音义联系的规则。

(2)要有系统的观念: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

(3)语言教和学要从听说开始,首先着眼于口头语言。

二.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1)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训练抓听说读写技能以培养交际能力)。

(2)从言语现象中总结语言教学的规则,(教师总结与学生自觉总结相结合)。

三.语言具有生成性:

(1)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创造性地运用汉语。

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交际工具是本质功能,体现工具课、技能课的特点。不能仅仅教授或学习语言知识,而是以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为根本目标。

五.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1)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课堂中尽量用目的语进行教学。不借助学生母语媒介。

六.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但文化教学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不能超越语言教学。

七.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1)语言是可以学会的,正常人都能掌握母语,也能学会第二语言。

(2)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与共同规律。

(3)同时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心理、认知因素。

语言能力:

是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系统。是人的内部潜在的心理机制,要通过环境激活才能发生作用。包括在一定语境中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

交际能力:

(海姆斯):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口头+书面形式,听说读写能力)

【主要特征(略):

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举例阐述)

1.语音方面

(1)声调是汉语语音教学的最大难点。

(2)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分不易掌握。

(3)语流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和儿化等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2.词汇方面

(1)汉语同义词在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词语搭配、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细微的差异,这给学习者准确运用每一个词造成困难。

(2)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语以及现代汉语里遗留的部分文言词语词义不好把握

(3)汉语里有丰富的成语、惯用语等熟语,结构简练,含义丰富,出现频率较高,对外国学生来说,理解和准确使用都比较困难。

(4)在书面语中,汉语的词语排列不实行分词连写,给阅读带来不便(e.g.发展中国家)。

3.语法方面(举例说明)

(1)虚词的运用 助词(e.g.的,了,过)、介词、副词??

(2)量词的运用(e.g.不同种类的动物之前用不同的量词)

(3)代词的活用 代词活用(e.g.疑问代词不表疑问的用法)

(4)离合词(*结婚他,*见面朋友)

(5)兼类词

(6)补语问题(*我回去宿舍)

(7)汉语的语序(修饰语和中心语的语序 *我吃饭在食堂)

(8)汉语的省略 (e.g.主语省略、意合为主)

(9)句式与同义句式辨析以及某些特殊格式的用法(形容词谓语句、把被句、存现句)

4.汉字方面

(1)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来看:

“写”比“认”难,“用”比“写”难,尤其对欧美学生而言。

(2)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笔顺和结构的安排也较难掌握。

【(3)从认读的角度看:

汉字中形声字的声旁是借用的,不是专职的,数量多,表音不准,有的同一个声旁有多种读音

(4)从字义的理解上看:

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的简化,现代汉字出现了不少既不是表音又不表义的“记号”,这些记号是无理据的,如“鸡”、“邓”中的偏旁“又”。】

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冲突与适应的过程:

蜜月阶段、挫折阶段(“文化震荡症”即“文化休克”属于这一时期)、调整阶段、适应阶段

语言交际文化:

1、语言交际文化是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

语用系统:

1、称呼

(1)中国人讲究长幼、尊卑、亲疏的人际关系,对长者(包括老师)、对上级不能直呼其名。

(2)在称呼中喜欢把别人的辈分抬高

(3)为表示亲近和尊重,有时对不熟悉的人用亲属称谓

(4)作为“官本位”思想的残留,汉语中常用“姓+职务/职业”构成称谓

2、问候和道别

(1)“你好”是在不特别熟的人之问比较正式的问候语

(2)用得更多的则是根据当时对方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明知故问或无疑而问的问题 ;

(3)道别时用“再见” 还有“慢走”“路上小心”等 ;

(4)主人送客有时会走出家门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则用“请回吧”、“请留步”、“别出来了”等表示劝阻。

3、道歉和道谢

(1)中国人用“谢谢”一词的频率大大低于西方人。

“谢谢”在汉语中是表示礼貌、客气的用语,因此关系越亲密用得越少,家人之间一般不用;

(2)道歉也很少使用 “不好意思”。

4、褒奖辞让

(1)对别人表示尊重,对自己则尽量谦逊,这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交际规约;

(2)对长辈、对不太熟悉的同辈甚至晚辈,一般都要用敬语;

(3)介绍别人时常把对方说得高一点以示尊重;

自我介绍时一般都不愿炫耀自己的业绩,甚至故意压低自己以示谦虚和有修养。

5、自谦和自卑

(1)谦虚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美德,中国人不仅很少夸奖自已,对别人的赞扬也多辞让,把自己的成绩贡献归功于集体或领导;

(2)答复别人的夸奖时常用“哪里,哪里”,表示自己担当不起,或者强调自己不足的一面;

(3)当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感谢时,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常常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

6、邀请和应邀

(1)中国人接到别人吃饭的邀请,除了极熟的朋友外,在答应以前一般都要推辞一番;

(2)作客时的举止要注意文雅而合乎礼仪,以少麻烦主人为原则;

(3)中国人招待客人时,则又十分热情、主动,不仅不住地劝食劝酒,而且在未得到客人同意的情况下就可能给客人夹菜添酒。这样做是热忱好客的表现而并非强加于人;

(4)尽管菜肴十分丰盛,但主人还要强调是“便饭”,“没有什么菜”,“没有什么准备”。

7、隐私和禁忌

(1)朋友之间 推心置腹 无所不谈;

(2)卧室并非禁地 客人也可以进,床上也可以让客人坐;

(3) 两性之间不宜身体接触,不能当面赞扬年轻女性的美貌、身材。同性之间可以互相牵手,西方一般不会。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2、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国家的学生确定应教的项目。

3.要有代表性,代表中国的主流文化和“活”文化

4.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习者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

5.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6.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1、共同点

(1)都为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2)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和受文化制约的语用规则,都必须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

(3)都必须建立起声音和意义的联系

(4)都需要建立起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

(5)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应用等阶段。

(6)都有一定的习得顺序 易 难 浅-深 简—繁

(7)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一定的语言环境

2、不同点

(1)主体不同

第一语言:幼儿 ,第二语言:成年人

(2)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第一语言,生存本能,强烈的好奇心, 是自然的需要,动力强。

第二语言,教育目的、学术目的、 职业目的,动力受意志支配 不稳定,不具有天然动力。

四、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3)学习的环境和方式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在天然的语言环境中,丰富的语言输入,彻底的沉浸

第二语言习得在课堂环境中, 并非全是目的语输入 ,习得时间和输入量和第一语言是没有办法比的,缺少真实的语言环境。

(4)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儿童 先听后说 形成思维的过程

第二语言 听说读写同时进行

(5)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建立概念、建立思维的过程,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同步发展的

第二语言习得之前已经建立概念系统、语言系统,现在要建立新的音义联系,学习一种新的符号表达形式。

(6)教育者及相关因素不同

第一语言重内容,学习慢 重复多 时间长 带有语言照顾性鼓励多

第二语言重形式,时间短。注重错误,鼓励少

(7)文化因素习得不同

第一语言不存在文化的负迁移 语言习得同时伴随文化因素习得

第二语言会受到 文化干扰 ,不能沉浸在第二语言文化中

对比分析:

1.定义

所谓对比分析是把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对比,从而确定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2.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是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迁移理论。

3.对比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4.对比分析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局限性

(1)把学习者看做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学习者的研究。忽视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现和学习者的特点;

(2)基于两种语言系统表层结构的对比是否具有可比性遭到质疑;

(3)只有语言表层结构的对比研究,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对比。

(4)把“差异”等同于“难度”。认为两种语言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不同之处产生负迁移,差异越大,干扰越大,实际上并非如此。

(5)只研究第一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忽视了语内迁移作用以及社会和心理等许多其他因素所产生的迁移作用

偏误分析:

1.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普遍语法理论

心理学基础:认知理论

2.偏误分析的步骤:

(1)搜集语料

(2)鉴别偏误

(3)偏误分类

(4)解释偏误

(5)评估偏误

3.偏误的来源(举例):

(1)母语负迁移

不熟悉目的语规则情况下,学习者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出现一些偏误。该类偏误初级阶段占优势,语音方面最突出。

例如:

英语背景的学生把不送气音b d g 发成浊音 b d g ; 日韩背景的学生把送气音p t k 发成不送气的b d g ;韩国学生不会发r;日本学生h f 相混;西班牙 、法学生h 不发音,都是受到母语的影响。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也叫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 , 又叫过度泛化。

指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这种偏误往往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会出现同样的偏误。中高级占优势。 例如:

我两小时学习了。

我把汉字写的很认真。

(3)文化因素

即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对目的语学习产生干扰。

例如:

“老师的媳妇”

“老师跑得像狗一样快”

“张老师”?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和运用语言过程中会主动采取一些计划和措施,从而达到有效地学习和顺利的交际。这就是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例如:

主要的学习策略是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

例如:

他不高兴 他走了

交际策略主要是回避和语言转换。

例如:

"请你拿给我那本精读课本“

我不能听

老师的office

(5)学习环境

主要指课堂语言环境。包括教师不严密的引导、不正确的示范,教材编排不当、课堂训练偏差等。 例如:

语音b p m f的实际读音

“我以为老师是个好人。”

“今天的作业没被我写完。”

偏误分析的局限性:

1、自然语料收集困难,早期收集语料多为测试语料,不能准确反映学习者的习得规律和过程。

2、各种偏误研究不平衡。

3、偏误来源的分析陷于模式化。

4、只研究中介语中偏误部分,忽视了正确部分。

5、原因部分和对策部分缺乏实证研究。

中介语: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立的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并且随着学习的发展不断向目的语系统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语言学能:

也叫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是指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的认知素质。

语言学能在人的一生中相对稳定, 很难以任何具体的方式改变, 所以训练和实践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语言学能。

语言学能不是二语习得的先决条件, 但作为一种能力, 语言学能可以帮助提高二语习得的速度和降低学习的难度。

根据卡罗尔(carroll)的观点,语言学能包括四种能力:

语音编码解码能力(感知记忆新的发音)

语法敏感性(识别语法结构和功能)

归纳推导能力

强记能力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其中包括目的、心理的冲动、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四个方面。

如何激发动机?

A:充分利用学习者本身已有的动机。

B: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是最根本的动机,要激发学习者交际的需要。

C: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最直接的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

D: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多给学习者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E:适当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上进心,调动积极性。

“无关联”观点 (克拉申):

课堂教学对第二语言学习不起作用,非课堂环境也可以习得语言,课堂环境学习的语言结构并不能用于交际 ,因此他认为不应该在课堂上教授语言规则,主张把课堂变成语言习得的场所。i+1

可理解性输入。

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结构:

理论和经验是教学本身的基础,第二语言教学必须建立在有关理论和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第二语言教学的主体结构:

第二语言教学的表现形式就是教学实践活动。

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四个环节。(教学活动四大环节)

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 :

教师 学生 教材

课堂教学的结构:

1、教学过程

2、教学单位

3、教学环节

4、教学步骤

第二语言的总体设计的定义:

1、是为全部活动选择一种最优化的方案,它既指设计过程,又指设计结果。

2、具体来说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整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第二语言的总体设计的主要依据: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19xx年

《汉语语法等级大纲》19xx年

《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19xx年

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

1、针对性

教材要适合学习者的环境和条件,适合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跟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一致。

在国内使用的教材和国外的教材在内容上会有不同。即使同是国外,泰国的教材和美国的教材也会不同。

明确教材适用于哪种教学类型, 哪一种课程类型

教学对象(学习者的年龄 国别 文化程度 学习目的 学习起点 学限等)

2、实用性

(1)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所需要的、常用的,避免“教科书语言”“教室语言”。

(2)语言材料必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要有真实性、提供真实的语言情境。

(3)要有利于精讲多练原则,既有知识讲解,又有充分练习

(4)有利于开展交际活动,教学内容话题化

3、科学性

(1)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普通话、简化字

(2)教材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循序渐进 新词和语法点的分布要合理

(3)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要注意准确性,避免造成误导

(4)教材内容要反映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平,及时更换陈旧内容,同时又要持慎重态度。

4、趣味性

(1)教材的趣味性和教材的实用性和交际性紧密相关;

(2)教材内容要反映现实,是学习者所关注的话题;

(3)教材内容要逐步加大文化内涵,多方面介绍目的语文化;

(4)题材、体裁、语言风格、练习方式等多样性;

(5)教材版式设计活泼醒目、插图生动风趣等

5、系统性

(1)系列立体的教材体系

(2)语言知识传授 语言技能训练 综合课教材与专项技能课教材要平衡,还要考虑图片 幻灯片 电脑辅助教材。

(3)学生用书 教师用书 练习册 单元复习等要配套

(4) 初中高不同阶段的教材要衔接

不同时期的对外汉语教材:

(一)结构法教材

1、邓懿等《汉语教科书》(1958,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语法为纲)

2、赵淑华、王还等《基础汉语》大大压缩了《汉语教科书》的语法点,强调“句型”,突出了基本句式“范句”的教学。

3、赵淑华、李培元等《基础汉语课本》(1980,结构法教材的集大成者,代表了80年代以前教材编写的最高水平。)

(二)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教材

1. 刘珣等《实用汉语课本》(1981,第一部专供国外使用,句型功能结构相结合,当时最高水平)

2.胡裕树的《今日汉语》

典型的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教材。特色是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初级阶段就用文字大量介绍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3、鲁健骥等《初级汉语课本》

用公式表示语法项目,尽量减少术语。

配套的《阅读理解》《听力练习》《汉字读写课本》是最早编写的对外汉语系列教材,其《听力练习》是最早真正具有专项技能特色的汉语听力教材之一。

教材编写的前期准备工作:

1、制定总体设计方案和教学大纲

2、调查研究有关情况: 教学对象、教学单位、 教师

3、分析比较已有的同类教材和相关教材 优点、缺点

4、分析利用有关的 特别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5、制定教材编写方案

(1)所编教材的类型(教学目标、起点、终点要体现出来)

(2)所编教材的特点

(3)所编教材的结构和体制

(4)所编教材的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