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4观后感

《碟中谍4》的高科科技 本以为,毛概课除了那本书基本就没什么教材,结果老师还答应给我们看电影,看的还是我的最爱,科幻片,还是汤姆克鲁斯的《碟中谍4》,老早就想看了,只是每次都忙着,忘了看。这次看完以后,我颇有感触,回去自己查了

资料,更加了解了影片中那些高科技的

奥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影片中最让我震惊的有3种武器。 首先,电影一开场,伊森同事特工就在一只眼中戴上了这种眼镜,能将特工看到的信息自动进行搜索、比对。特工利用隐形眼镜的人脸识别功能,迅速与任务信息库中的人物特征匹配从而锁定目标,截获了密码文件。当特工准备离开时,迎面碰上一美女,眼镜识别出其为职业杀手并向特工的iPhone 4手机发送报警信息。随后还有更神奇的:戴上这种眼镜,连眨两下眼,眼前的文件就以通过藏在文件箱中的打印机实时打印出来。其实现实也有类似的科技:你一定记得数码相机、手机的人脸自动对焦以及笑脸快门功能。这些都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机场海关安检、门禁系统、身份信息识别等,也都用上了人脸识别技术。据了解,基于可见光图像的人脸识别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在环境光照发生变化时,识别效果会大幅下降。近两年发展迅速的基于主动近红外图像的多光源人脸识别技术,则能克服光线变化的影响,在精度、稳定性和速度方面的整体系统性能都较高。电影很可能是用了这一技术。

至于该隐形眼镜可与打印机远程相连打印文件,也基本在现实中实现,iPhone 4就有AirPrint无线打印功能。运营商也利用开发远程打印业务。隐形眼镜摄像头是怎么供电的?生物的化学能和生物的微动能都能为这薄薄的镜片供电。总体而言,以如今的无线互联终端物联网技术,这些应用不是难事。

然后影片恶搞了克里姆林宫——不仅是“炸”掉建筑,还以高科技手段骗过保卫人员的眼,伊森等特工摸入档案室如同儿戏。简单而言,伊森两人潜入档案室需要骗过门口保卫,首先是能够在荧幕上伪造背后墙的影像,并通过人眼感应器随着保卫的视线转移而对画面进行调整,使之“看到”的始终就是走廊里一面静止的墙。事实上,伊森等人已从荧幕后面溜进了档案室。

现实也有此例:有人说这是裸眼3D技术应用,但仅仅是该技术达不到此神奇效果。从电影场景看,当一众保卫人员涌进时,隐形墙就不停闪烁露出破绽,可见其人眼感应器还只能搞掂一人。而若是裸眼3D则不存在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中,有人士称这很可能是导演的一次“发挥”,现实中尚无此例。

最后是那个神奇的面具,中国长久以来即有易容术、变脸这一绝技,在《碟中谍》系列影片中,就变成了面具制造机这看似很高科技的玩意。拥有这个神奇的道具后,任何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制作一个和他人相貌一模一样的面具。电影中,在潜入克里姆林宫时,伊森就是靠面具易容混过了卫兵的搜查。而在发射密码的交易中,伊森发现对手竟然也使用了易容面具。同在这一长情景中,伊森的计算机高手同伴就利用Macbook Pro远程改变了克里姆林宫入口处的证件识别仪的程序,让伊森等人伪造的证件能够“二次检查”通过。

当然现实中也有:去年10月一家叫Real-f的日本公司推出了一种与真人长得完全一样的面具。该公司说,技术人员会用数码技术扫描你的脸,然后用3D模型铸出乙烯基氯化物做的模型。这种模型被叫做3D成像模型。虽然该公司不是首次推出这种面具的公司,但它的产品是迄今为止最为逼真的,甚至可以看到眼睛虹膜及血管。一款面具就得近4000美元。

看着这些高科技能和现实生活挂钩,突然觉得我们的未来一片光明,看来科学发展很重要啊。

碟中谍4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有感

其实这个影片最大的感动是人性的转变,比如十三钗原本只是想逃命,她们是难民,本不想当英雄,约翰·米勒更是一个小混混儿,自身的毛病比十三钗还多,但惨烈的战火中,他们的人性光辉得以闪耀,他们最终成了英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19xx年,日军入侵南京,战火中,六朝古都化为废墟,众多中国军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数人的国军德械教导队余部在长官李教官的指挥下,从日军手中救出了一批教会学校女学生,而李教官等人,至此丧失了出城的机会。幸免于难的书娟等学生返回文彻斯特教堂,随她们一 起来到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敛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米勒,此时的南京城中,逃难的人们蜂拥进安全区和教堂寻找庇护,十四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其中精通英语的玉墨希望借助约翰的身份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护。教堂的墙壁,并不能阻挡日军的铁蹄,教堂内的人们,将面临孰生孰死的选择……《金陵十三钗》的名字很别致,如果改名为“处女保卫战”,未免太剧透,因为,整部电影的主线就是这个:在南京大屠杀中,各色人等都努力保护一群女学生免受日军“蹂躏”,最终,以一群妓女和一个小男孩的慷慨赴难,换得女学生和她们新认的“父亲”——卫成功。 女学生们一出场就导致了一堆想保护她们的士

影片强调米勒的轻浮和自私,最后变成英雄,有一组镜头描写他的犹豫和挣扎 。十三钗的形象既要前后反差,又要跟女学生反差,故她们上场的时候完全是一副妓院新开张的架势,浓妆艳抹、穿戴夸张,仿佛她们不是从死尸堆里逃过来的,仿佛她们完全不知道日军的惨无人道。在真实世界里,只有彻底缺乏常识的人,才会有十三钗一开始的行为举止。

从这部影片中,我开始对古人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另一番的理解,也许是因为每个国人都有对自己国家的爱护,才会有这么强的爱国之情,护国之心,牺牲自己去保护养育自己成长的家园,每个中国人都有一颗同样的心吧。

 

第二篇:碟中谍4 影评

《碟中谍4》影评

《碟中谍4》正式全称为《碟中谍:幽灵协议》(Mission Impossible:Ghost Protocol),是一部20xx年末上映的影片。影片由《超人总动员》导演布拉德·伯德执导。除了延续“碟中谍”系列的惊险剧情、高科技谍战等元素外,该片还承担了延续“汤姆?克鲁斯不老神话”的大任。这部精彩的影片的成功抓住了观众的心理,节奏紧凑,高潮不断,人物鲜明。从第一场脱狱,到炸毁克里姆林宫,再到攀登迪拜塔和阻止导弹,大场面和小笑料一波接一波。汤姆·克鲁斯此番能够在票房大获成功,也因他纯粹陶醉于这部影片中的冒险之举,49岁的阿汤哥坚持自己出演所有的特效镜头,拍摄间隙徒手攀爬迪拜塔尖,只因他觉得好玩,只有这样无可救药的疯子才能拍出这样让人叹为观止的大片。

这次影片选择了皮克斯动画出身的导演布拉德·伯德,他是让阿汤哥重振雄风大获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个名字虽然陌生,也有人质疑这种“演员作品”跟导演无关,但从《007之大破量子危机》便可知动作片中导演水平的重要性。所以说,当评价《碟中谍4》的导演布拉德·伯德时,他之前的一些作品,虽然是动画片却依旧成为了这部戏成功的有力佐证。不论是想象力丰富,团队合作花样百出的《超人总动员》,还是气质优雅,痴迷巴黎城中追逐桥段的《料理鼠王》。都可以证明他足可以胜任这部电影的。也因为此,前者基于想象力打造的场景,以及后者对于动作场面的痴迷给了阿汤哥这次太多的新意。于是,经典动作场面般的亡命迪拜塔冒险,以及风驰电掣的沙尘暴追击都是足可以铭记的典型桥段,看得人血脉喷张,爽快无比。

影片开头镜头首先一个大远景,然后慢慢下移,出现“火车西站”的字幕,一个黑衣男子仓皇奔逃,身后有两名男子对他开枪射击,将我们带到这个紧张纷呈的故事中。随后,男子跳下高楼落在橡胶气垫上,同时开枪反手射击,摆脱了黑衣人的追击。这时男子拐进了一条小巷中,迎面走来一名身着风衣的美丽女子,正当男子掏出手机查看的时候,女子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枪射击,男子被子弹击中身体缓缓倒下,这时女子刚好走到男子跟前接住男子的身体,两人以拥抱的姿势短暂接触,同时女子手中的刀也插进了男子的身体要害。随后女子毫不拖泥带水的利落走掉。这时镜头下移,落在了男子手中滑落的手机上,手机上是那名女子的信息——杀手莫洛。这一段紧张的剧情很快就将观众带入到故事情节

中,此处短暂运用了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将男子紧张疑惑怀疑的表情和动作与女子淡漠冷静狠决的开枪进行对比,产生强烈的反差和冲突,营造紧张感。

而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毫无疑问是在迪拜高塔的戏。汤姆克鲁斯一行人的任务是拦截交易,并且调换密码。他们策划让简扮成莫洛,将假密码卖给亨德里克斯。并修改酒店大楼的电梯和摄像头等信息,让他们进入假的房间且不被察觉。但因为防火墙是军用级别的,所以汤姆克鲁斯需要从迪拜大楼的窗户外面潜入到第一百三十层的服务器机房。摄影机的取景角度十分刁钻,从汤姆克鲁斯的头上方拍摄,从这座世界最高的大楼上俯视,十分惊心动魄。而主角阿汤哥只能用一双看起来一点也不可靠的吸力手套徒手攀爬,让观众为阿汤哥捏了一把汗。随后后影片运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将莫洛进入电梯,简准备去见亨德里克斯,西蒙他们操作电脑等等镜头交叉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极其紧张的氛围。最后简扮成的莫洛进入亨德里克斯的房间,交换金钱和密码,而汤姆克鲁斯扮成亨德里克斯和莫洛周旋取得密码。整个故事的情节非常快,张弛有序,每一帧的剪辑都很利落,没有丝毫多余,节奏紧凑,高潮不断。

《碟中谍4》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商业娱乐谍战片,无论是场面,动作,情节,演员都非常赞,让观众过足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