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

三月份《弟子规》视频观后感选集

正己

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欲知人者先自知,只有自己先做好,自己先学习,一切从自身开始,知所先后,则知道也。

我想人生中总有失败,但最重要的是被自己打败,失败不可怕,只要我们自我信任,自我鼓励,内心不消极,我们的潜能总会被激发出来的。真实的德行才令人佩服,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想要别人尊敬自己,自己首先要尊敬他人,做人要从自身做起,还有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就是责任心,我们之所以懒惰,是我们没有责任心,做事前先向我需不需要,而不是我想不想做,为人处世,就是要责任心。

——高一(1)班 陈芝艳 2015.3.15

人之初

人们进孔庙是为了什么?一开始蔡先生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答案,而这样的结果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却不好说。人之处,性本善这在集出场率很高的话,大约能解释这个问题。孩子生出来,本性都是善良的,有些人变成了社会精英?那必定是对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蔡先生说教人先教己,若父母都品德不好,那他们又怎么能教出多么优秀的孩子来呢?停下来想想我们自己,十年二十年后,我们也是为人父母的人,我们要想教出优秀的后代,现在就要从自己做起,养好我们的德行,让时代落后的步伐从我们这一代停止!

——高一(1)班 宋怡婷 2015.3.15

1

弟子规观后感

几天看完《弟子规》,有了很大的感触。就像视频中蔡老师讲的一样。慕贤当慕其心。我们敬慕孔子,不只是只要口头讲讲就可以,主要是懂得孔子那颗至仁至孝的心。自从学了弟子规以后,我才懂得以前多次对父母大声说话是不对的,那伤害了父母的心。那么,如若不能懂得父母对我们至真至爱的心,又如何去做一个孝顺的人呢?我想 ,如同蔡老师所说:“孝悌之至,通子神明,光宇四海,无所不通。”孝悌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没有孝悌之道常存子心中,那就不能称之为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想我会努力践行弟子规中的孝道,从现在开始,真正意义上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最后我想说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高一(2)班 吴梅

2015.03.15

弟子规观后感

今天是第一次看弟子规的教学视频,蔡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结合了一些真实的实例,十分具体和形象。慕贤当慕其心,仰慕,羡慕那些文人就应当先去了解,体会他们的心,他们的言语和举止。

蔡老师讲的监狱里的犯人们的故事令我深有感悟,他们本以为自己早已是社会的垃圾,但监管他们的人将他们捡拾起来细细琢磨的时候,犯人们也深受感动。人之初性本善,他们勇于改过,在家书中对亲人们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无道无亲,常无善人那些把犯人当做珍珠的人同样使人敬佩。

老师的谆谆教诲,一代又一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有一天,桃李满天下时。老师该有多大的成就感,这就是教育的魅力与真谛。

——高一(2)班 杨澌淇

2015.03.15

2

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中有“首孝悌”之说。子女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在生活中,我们并不能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来回报父母。然而一件能打动人心的小事何不是最好的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却能以温火送至父母的心中。蔡礼旭老师说:“实实在在做一回人,从孝开始。”一个人心中怀孝,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会为他人着想的人,在将来的工作中会有出色的表现,只因他有孝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平常,我们总是觉得父母过多地干涉我们,可那是他们希望子女能够成才,为了父母的期盼,我们就是应该用功致学,专心投入。当父母以你为傲时,便已做到最大的孝。

——高一(3)班 张艺霞

2015.3.15

承孝

蔡礼旭,他是中华文化礼仪的化身,是中华一个旭日东升的太阳温暖、照亮我们冰封的心。

“诗书礼易文化未得到传播,谁的错?我们的错!”我们是一个国家新的希望,有责任有义务来承前启后。首先从孝道开始,有句话说的好“孝悌之至,同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我的父亲为我做了榜样,可我却不曾明白其中的真正内涵。这不仅是一个儿子为父亲洗脚解其疲惫,而是一个怀有感恩之心的儿子与历经沧桑父亲一种爱的方式,一种感恩回馈。这样的孝道我不传承谁传承?“慕贤当慕其心”,不是就如父亲俯身去为爷爷洗脚,而是从心地去模仿。

我虽与父亲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孝可以跨越年龄,让我们成为道友。

——高一(3)班 王淑佳

2015.3.15

3

本心

今天听了蔡老师的弟子规讲解,我又学到了许多。老师讲了许多名言与事例,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慕贤者当慕其心。”与“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

人恒爱之”了。

我们崇敬名人,不应该只仰慕他们的言行举止,更应该崇敬他们的道德素养,

因为这才是他们本心的东西。我们想要被人尊重,被人爱护,那么我们也应该尊

重,关爱他人,他人才会反过来尊重、爱护我们。只有发自内心的行为,才能换

回他人真诚的心。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学习他人,应该学习

他人本质的优点,并发自内心地去学习这样才会有所收获。

——高一(4)班 吴慧娉

2015.03.15

百善孝为先

“父母呼,应勿唤。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今天在弟子规中我知道了一位叫王希海的人,他放弃工作,尽心照顾老父亲

二十几年。试问我能否做到这些?而我又为父母洗过次脚,剪过指甲吗?甚至对

于父母的话听过几回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总认为父母是错的,总是坚持自己的,故而与他们大吵小

闹,不能接受他们的教导。但他们也是为了我好,我也不应该与他们争吵,不应

该惹他们生气,要心平气和地沟通,这才是善,是孝。

我们都想做一个善良的人,因而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的谦恭有礼,可是最

应该谦恭地对待的人不是父母吗?孝才能善,百善孝为先。

——高一(4)班 马媛

2015.03.15

4

千年不忘的责任

——观《弟子规》有感

百善孝为先。这是任何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原则。不管是圣人还是小人都不能逾越这个范畴。而我在生活都以这个为我做人的原则。在片中我看到了弟子规正在被监狱中的犯人所学习,它能让犯人省悟到自己的过错并在圣贤的教戒中洗涤着心灵,一心从善。

当老蔡说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正在监狱中复兴时,这不禁让我感到耻辱,泱泱大国,为何沦落到这种地步,文化居然是在监狱中复兴,而不是由我们这些在监狱外的人。文化难道不能由我们这些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来复兴吗?舜乃是帝王,而当他看见犯人被关押时,他居然向犯人道歉并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应由自己来受罚。这就是他为何能成为帝王的原因。我们虽不是什么大贤之人,但作为贤人的后代我们理应扛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让中华文化复兴的旗帜插满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中华民族像巨人一般站立起来,让世人瞩目他的雄姿!

——高一(5)班 钱佳润

2015.03.15

5

从心

——观《弟子规》有感

幕贤当慕其心。 ——题记

本次观看感触如同汹涌的海水,源源不断感觉凡是犯错都的从自己开始反省。

正所谓“君不固,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我觉得尧帝的行为真的可以用“人有善源,天必从之”来形容。他去探望犯人时说道,此人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我没管好这个国家,把他放了,把我关进去,正好很好的映证了《大学》中的“千年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圣善。”

“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欲知人者,先自知。”我想这句送给全国的老师也不为过把,今天晚上,班主任当着全班的面做了检讨,觉得学生没学好是因为自己没教好,不应该放弃学生。这正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把! 善而言之,言而善之,凡有过之人,都要从反省自己开始。这样才能“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实实在在的做一回人。

——高一(5)班 彭鑫

20xx年3月15日

弟子规观后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天第一次听讲师讲中国文化,句句是真理,其中一个海南警方把监狱变成学校对我的震撼最大。“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心中都埋藏着善根,只是有时候因为教养不到而走了歪路,老师给监狱的犯人讲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需静听”还说“亲所好,力为俱,亲所恶,谨为去。”在监狱里的犯人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地听父母的话才走上了与仁义道德相违的路。

听了老师讲了那么多我受益匪浅。《孝经》中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道”中国传统文化——百善孝为先。显然我自我感觉很孝顺,可是还是不够好,从今以后我要好好地孝敬父母,让他们温暖,人生有多少个春秋我还有多少个日月同父母在一起,珍惜当下。

——高一(6)班

6

弟子规观后感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若要做人,若要实实在在的做一回人,就要从“孝”开始。大连的孝子王希海,为了照顾中风的父亲,辞了工作,日夜为父亲从擦洗,使“母亲”也为之感叹;使“医生”为之赞叹。所叹奇迹般的使父亲多活了二十几年。

《孝经》中曾经提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先于回海,感天动地。”所以,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对于父母的呼唤,应及时回答;对于父母的问文化,应及时动身去做;对于父母的教导,我们应该恭敬的聆听。尽量让父母少对我们操心,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报答他们。

《大学》中曾提到“与爱人,先自爱”所以我们要爱惜自己,爱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高一(6)班

7

我的江南

一说起江南,浓郁的水汽便在唇齿间、空气中弥漫着。有太多的诗词、有太多的传说,太多太多的渲染,共同造就了那独属于江南的美。

在我的印象里,江南是淡彩的,是在一种虚化的背景里和谐出两种色彩,所以江南总显得十分洁净和雅致,就像是一幅画。用水墨晕染开的临河房舍有村野之趣,淡淡的墨色衬托出它的宁静与安详,在那河水的尽头,几树桃花正红艳艳的开放着,仿佛要把沿河所有的黑暗都驱逐。

江南是湿漉漉的青石路和拱头桥,是那划入水乡梦境的乌篷船,是那缠绵的雨丝和打在伞上极富有音乐之美的雨声,是那春日阳光明媚的河堤杨柳,是那村妇手上艺术气息浓厚的竹篮,还有那竹篮里的竹笋、藕段。

在中国人心中,江南就是一处桃花源,就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江南充满着柔情,想来,只要是生在江南,不可能不多情不缠绵。

所谓的才子佳人,是江南的天所造,江南的地所设,这里就应是发生梁祝的故事、白蛇的传说和唐伯虎点秋香的三笑姻缘。江南的温柔、感性和文学,使得江南的印记深刻在文人墨客心中挥之不去,江南的美好更是令无数古今中外人士流连忘返。

江南让人观不尽、道不尽、更写不完它的美。“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它永远让人留恋神往。

——高一(7)班 彭鑫

2015.3.15

8

弟子规观后感

天下错事千千万万,我们应该责怪谁呢?做错事的“犯人”,教育他们的老师父母,还是平时和他们一起出入的狐朋狗友?也许每个人都有责任,也许每个人都能独善其身》但不管怎样,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虽然他们曾误入歧途,走上歪路,但在监狱里,他们悔过,他们涅槃。虽是监狱,实是学校。在那里,他们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更拒绝了“斗闹场,邪僻事”。他们改过自新,“重新为人”。在写家信时,从原本的拍埋怨父母,憎恨父母,到后来的感激父母,敬爱父母。不可谓变化不大。是的,也许我们还不成熟,也许我们还不睿智。但如果我们能严加管束自己,不做错事伤父母之心,不做坏事败社会之德,那么就足够了。愿天下父母皆请安心,愿社会和平皆请安定。

——高一8班 周颖

2015.3.15

孝道

百善孝为先。

王希海,他就是一个孝敬的典范,她的父亲因中风差不多成了植物人但他坚持照顾父亲二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他每天都帮父亲换洗床单,因为他觉得父亲已经患病很难难受了,他不想父亲再因为床单的潮湿而感到不适,她的种种行为体现了他对父亲的关爱。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孝敬父母是我们懂得的最基本的道理。我们可能做不到像王希海一样,但我们能做到对父母最基本的尊敬,我们的一句问候,一声关心,都能换来父母欣慰的笑容。我们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是个孩子,他们总是想把最好的爱都给我们。所以我们也要用自己的爱回报他们,我们要常常让他们看到我们对他们的爱。、

孝敬,无需多么伟大,有一颗平凡的孝心足以。

——高一(8)班徐晓慧

2015.3.15

9

弟子规观后感

这个视频,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蔡老师所讲述的有关受刑人的故事。被送入牢狱之中,是因为他们犯下了过错。我想他们犯下过错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人生中,受到了不良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善可以传播,恶自然也会被传播。如若一人时时刻刻接受着善的洗礼,那么他心中会出现恶念么?会造成不可挽回的过错么? 他犯下了过错,是他的不对,那么我们呢?我们是否也犯过他那样的过错呢?“感化他人,要先正己。”在指责他人之前,我们应该先扪心自问,若你问心无愧,方有权去责备他人之过。即使是临刑前的人,也有权改过自新,更何况有的人只是犯了些小错。当他们改正错误之后,便是一个全新的脱胎换骨的人,我们应该以新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高一(9)班 胡弯弯

2015.3.15

弟子规观后感

百善孝为先。孝是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孝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 什么地方最需要中国的文化?毫不否定的说,那就是监狱。犯错之人的寄身之所。何为错?就是不孝。有形的监狱是你的居处,而你的父母、亲人则是在无形的牢笼中陪你度过每一个日夜,承受着比你更痛的煎熬。古有罪人咬母之乳之举,今有犯人怨母之说。怨何来?父母之宠,若父母没有过分的宠溺,也应不会有今天吧!

面对父母,我们总是埋怨,怨其没有看管好自己;面对父母,我们总是沉默,恨其不懂自己的心;面对父母,我们总是挑剔,怒其举动丢尽脸面;面对父母,我们总是悔恨,悔当初的无感无恩。

——高一9班 金悦 2015.3.15

10

弟子规观后感

这个社会是怎么了,大声就厉害吗?“看完视频,此话令我感受极深。在俺们的身边,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且不说吵架之时,就是表达出不同的看法,只要不合其意,某些人便会大声斥责,反驳。实则换来的结果便如视频中所说,只会是“服心不服。”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心平气和地交流。我们生来并无贵贱之分,尽管某些观念在我们心中或许已经根深蒂固,现实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美好,然而只要我们以一颗赤诚的心,放下身份、脾气去诚心交流,那么这些都会显得微不足道。不管是学生与老师,儿女和父母,朋友与朋友之间都不该“大声“动的放下身份,多一份尊重,那么人与人便可诚心相待,和谐共处,岂不乐哉?

学会做人,先学会好好说话,因为爱。

——高一10班 徐鑫

2015.3.17

弟子规观后感

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海口监狱中的故事,当他看到监狱中的犯人们在接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后,诚心悔改的那颗真挚的心时,他感叹:要是这些在他们小学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好的教育,那他们的人生大概是截然不同的风景吧。这一切,都因善缘。有的人,进了监狱才遇到圣贤的大智慧,可他们早已身为阶下囚;有的人,直到中年,甚至老年才领悟到这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可他们大都青春不在,“青春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大半辈子的经历早已磨去了他们大多数人心中的斗志,即便心中偶尔会有澎湃大的波浪,但他们逐渐老去的躯体已不再能经历风浪了,而我们,朝气蓬勃的少年,正值人生最美丽的年纪最热血的青春就如此幸运与圣贤之道相遇难道不该心怀感恩?

——高一10班 张豫芳

2015.3.15

11

学文力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力行孝、悌、谨、信、亲仁······这些本分,凭借一味死读书,纵使满腹经纶也是徒增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罢了,又何以徒增烦恼。

学了那么多,最重要的是懂得学以致用。那种孝悌要由衷的表达出来,付之以实践。过年

回到老家总不免要和老长辈说说话聊聊天这类的,曾经的我不懂,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我就明白了长辈站,我们就应该站,即使他坐下我们也要听其吩咐在座。与他们说话也要注意声音,贪图清晰更应该学会如何聆听,这就是敬。当然还有包容,懂得谦让,知道孝顺,清楚信义。

学来实践来时真的有用。我只愿做一个人,一个拥有情怀,感动他人的好人。即使我离这还很远,但我也会努力做好一个人

——高一(11)班 江斯杰

2015.3.15

学文力行

“受感化,懂回头。”一声啼哭到现在已经过去是七年了,我被带进了一个叛逆期,我开始与自己的父母顶嘴、吵架。曾几何时,父母的双鬓出现了几缕青丝。但有一天父亲与我在饭桌前沟通了许久,他问我:“你以后到底想干什么?”我呆了,一刹那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父母教,需静听。”那天我静下心听着这位老父亲的教诲,回头看看才发现自己的一时冲动带给了他们多大的无奈和痛苦,那一刻我哭了,带着所有的委屈哭了出来,我想我需要回头,爱我的人还在等我,不管曾经有多少的冲动。看完今天的《弟子规》教学视频后,我知道我还来得及,人要学会回头,前方的风景也很美,但与背后的父母给我的爱相比又算什么呢?这一刻我告诉自己:只有父母才会倾尽所有爱你!

——高一(11)班 朱宇雯

2015.3.15

12

弟子规读后感

人生在世,要学会看得清楚,看得深远,选择朋友亦是如此,不能只关注外貌而忽略内心。圣人道:“与道相交,天荒而地老。”譬如夫妻间以道义彼此互相感激,那么他们一定可以活得更快乐长久。人生处事,决不能责怪任何人,教育孩子和指导朋友,不能只用文字和嘴巴,要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时最简单的教育方法。只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不是儒学而是学儒,我们要遵守风范和行谊,不能是说一套做一套,也不能学了孝悌仁义却依旧错不知改,不力学,不成文。

当然,当今社会的人们太意气用事,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人道之:“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呐。”

——高一(1)班 陈芝艳 2015.3.22

人生

人生在世要以天下为己任,有博大的心胸去接纳万物。人不能碌碌无为,要有远大抱负,去实践自己的伟大事业和壮丽理想。而人生在世能得到一知己也是莫幸不过了。一知己和自己共讨同趣之事是无憾之事,正如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那如何交友也是一门学问。不应交为钱财的朋友,更不应交为了讨好他人而趣交友,一个正确的朋友将使人终生受益。以道会友,天荒而地老。

人总有一死。莫以成败论英雄,死去的只是肉体,而精神将会永久流传。就像孔夫子,虽然肉体已去,但他的思想却流传千世乃至万世,并使一个又一个家庭,一个又一个社会,一个又一个国家,可以温馨,和谐和兴盛。

——高一(1)班 徐珍妮 2015.3.22

13

弟子规读后感

看完这集弟子规之后,虽觉得受益匪浅,但仍有许多疑问。或许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执,但会不会也同样少了乐趣呢?当然,不是说争吵是乐趣。而是说,小争小吵才是真实的生活。现实中,有几对夫妻能做到真正的互相包容,互相忍让?但不能说他们不幸福不和谐,不美满?争执背后是和平与平淡,这个中的滋味只有身临其境的两人能懂得,偶尔的抱怨与争执是生活的调味剂,当然这不是重点,这不是教学的重点,我认为教学视频中所传递的教育思想以及家教的重要性,人无完人,大概就是因为不完美。所以才不断地追求完美,但也许追逐完美的过程本身就是完美。

——高—(2)班 童高

2015.3.22

弟子规读后感

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经五千年不衰,那是因为孝悌仁义的德行在代代地传递下去,一代代前贤圣人的品德不断累积传承,成为民族的精神烙印,这种精神才是庇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永屹世界之巅的原因

而这种优良的品行的传承却在这个中华经济腾飞的时代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他们去哪里他们从来就在我们的身上,只不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人们心灵的明窗早已被金钱利益腐蚀地一干二净。只留下了人们行尸走肉般的躯壳。

作为这一代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我们应该承担起自己后世子孙的历史巨责,弘扬我中华国威,不单只是靠船坚炮利。更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才能发扬我大中华之威名。

——高—(2)班 瞿悦

2015.3.22

14

弟子规读后感

一开始进这个学校的时候,我其实特别不高兴,因为它没有当湖好,去当湖一直是我的理想,但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但我现在发现了这所学校的特点就是教学生做人。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胆子很小很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胆子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坏,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会跟父母顶嘴甚至跟他们吵架,跟所有孩子一样,在父母唠叨的时候嫌他们烦,在父母辛苦之后回家的时候也没有一句关怀的话。关校长和蔡讲师都讲了很多关于孝道的事,让我深刻认识到孝的重要性。

蔡讲师还讲到了交友的方面和注意点,我们要怀着诚挚的不含一点目的性地去交友,也不能太在意朋友的外貌,心里美才是真的美,一定要交善友,益友。每个星期天都感触颇深。

——高—(2)班 李美

2015.3.22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蒋老师说道:“我们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意思是我们应该学习古之圣人的品德修养再继续传承给自己的后代。在这节课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范滂的故事,范滂不愿让别人痛苦而去县太爷哪里接受审判,于是范滂的母亲赶到他身边说:“自古以来,有圣贤之心和长寿不能同时存在,你就放心地去吧,不用担心我。”范滂的母亲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她为我付出了很多,帮助我的学习和生活方面,她甚至还会像小时候一样等我睡着了帮我盖被子,可我却时常不明白她对我的苦心,有时还会和她发脾气,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今后我要争取做到控制自己的脾气,因为只有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

——高一(3) 李奕伶

2015.3.22

15

看见远方

“人生要看得清楚,看的深远。”看得远,才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人各有志,志在四方,而智谋远略则能助一臂之力。若要达到终点,必须要学会寻找到终点的方向,看到远方,沿着道路一路披荆斩棘,就算有绊脚石,也会因为看得深远而坚持不懈。外国人说,中华民族是历史最悠长的民族,有着相当宝贵而无价的传世文化,却教出了最短视的一代人。这种话我们听见了是何等羞愧与心酸。然而我们是否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改变自身的目光短浅,改变其他的民族对我们的遍地看法?当然要!因为我们都是中华的龙的传人,是炎黄的子孙,是孔孟的后人!我们不能让悠悠几千载的历史文化在我们手中葬送!不能让之在短短的三十年中毁掉!

——高一(3)班 张艺霞

2015.3.22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距离

“以利交责,利益交疏;以势交者,倾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我们的德行言语是最能反映我们气节与品德的,因此我们要内心谦卑,不可骄躁,《礼记》曾说:“傲不可大,欲不可纵;志不可德,乐不可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做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我们有权利与义务去学习,而学贵立行,在我们与他人相处时,“各相者,天翻地覆。各自者,天清地了”;若豪无所有的帮助他人,我们自己也一定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待人礼貌,恭敬,常怀感恩之心,那么你一定是比普通人交高尚,更有气节,更值得他人尊重与学习的君子!

——高一(4)班 陈思佳

3.22

16

贵在力行

“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弟子规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我们时常听到孝悌,常将孝悌挂在嘴边,可又有几次真正做到了孝悌,或许那是在小时候吧,小时候的我们总比现在乖。可为什么学的知识越多,做的却越差呢?

一位非常有礼貌的中国人竟然被自己的国人怀疑他是中国人吗?因为在他的印象中中国人是不可能这么有礼貌的。这是多么让人心酸的事啊!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没做到“力行”之字,纵使我们学过许多圣贤之书,可却没有实践,那终究是功亏一篑的。

因此,学《弟子规》 ,贵在力行!传承圣贤

——高一(4)班 马媛

2015.3.22

观《弟子规》有感

两千年前,范滂在当时浊恶的世间保持清廉,保有气节;一千年后,范滂的子孙范仲淹仍旧传承家族的家道;两千年后的今天,范仲淹二十代后人受到大众的尊敬。正因为这个家族在那么长的时间都传承着自己的家道,从未在一代出错,才有今天的被人尊敬。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却教育出最短视的一代。就是因为当下社会缺少圣贤的教育。父母应从小给小孩灌输圣贤思想,并且要以身作则。小孩就会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把好的品质给予自己一身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现在的我们可以慢慢改正不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圣贤传承下去,我们的后人再传给他们的后人,慢慢修炼。

——高一(5)班 朱佳颖

2015.3.24

17

气节

再一次聆听《弟子规》,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感触很深。

范滂先生的气节,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气节所在,为人忠臣,做官清廉,有郭揖这样的朋友‘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以及范滂的母亲的凛然大义,让儿子在生死关头可以安心面对,莫以成败论英雄,也映证了母亲的爱和教育的重要性。“乃圣贤所出人地,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源。”

他的后代,范仲淹先生,也让我们看到了“气节”之字,“泰然以天下为己任”。以及范仲淹先生的后代们,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气节”两字。

身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也应传承下去,不让“气节”在我们这一辈身上消失。

——高一(5)班 李佳薇

2015.3.24

弟子规读后感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是我们这一世的本分。对于任何一代人来讲,每一个人的本分都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想想自己以前的做法,以为自己有些小成就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我以后要学会向先人学习,学习他们的谦恭与好学,更要好好教育自己 的后代,可教育后代最重要的莫过于以身作则。

先代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我们视而不见,当我们想教育后代时,却发现他们已经像我们一样对先人不恭敬了,这样一来我们既没有承前更没有启后,那我们就没有我完成身为一个人的本分!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高—(6)班 苗颖

2015. 3.22

18

弟子规读后感

“以利交者,利益而交输,以色交着,花落而爱喻,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听完老师的讲解,我对这句话感受颇深,这句话告诉我们应如何同人相处,是用利,用势,还是用色?不,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要想真正拥有一位好的朋友,一位知心的人,都必须以到道交织,这个道,包含了很多很多,包括朋友之道,父母之道,爱人之道,只有用心诚心诚意地区和别人相处,他们才会以礼还礼,网络上常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视而不见,可见心与心之间的以诚相待多么重要,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语言,只需要用一颗至诚的心对待他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般至敬至诚!

——高—(6)班 张洪琳

2015.3.22

孝从何来?只是嘴上说说的吗?实际行动呢?

“亲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品德,不用让父母担心,这不是孝吗!生活中,往往是以自己的小脾气抵抗父母,没有一丝悔过。以前由于刚刚开始上高中,刚开始住校,有所不习惯。所以每当星期日去学校时,都是不高兴,板着脸。后来慢慢接触到了《弟子规》,也开始为父母体谅。所以我每次去学校都会对自己说:“自己不高兴,反而会让父母也不高兴,会让父母担心自己,而且肯定要去学校,高兴与不高兴,还不是一样?”所以每次去学校,都会开心的,因为这样爸爸送我去学校是,才会是笑着的。

——高一(7)班吴玲玲

2015.3.25

19

传“圣”

古代圣人多之数不清,也有许多圣书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可是现代的人们虽受着圣书、圣人的熏陶,仍没有真正做到。

素来有礼仪之邦的国家,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却换做了国外景点用中国字写的“禁止乱画”。圣人所传不是没有学,只是记在心中没有力行而已。现代的社会不断的发展,可是礼仪越来越少了,环境越来越差了,人们却还得发展—因为科技发展了。其实科技的发展也是人们不断偷懒的过程。古有求学之人百余里步行坑洼之地寻师,如今却豪车相送仍不愿学。教育不需要什么美的言词,只需以身作则地传承,从一个人的行为中看出他的教养,从谈吐中品出他的修养。

——高一(7)班 张丽佳

2015.3.25

礼仪何在?廉耻之心何在?

中国是著名的礼仪之邦,因其有传承千年的礼仪文化,代代相承。如今却要葬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叫我们如何继续沉住气?中国人尚且都不相信中国人有礼貌,何况其他国家的人。于是外国景点里有持地地为中国人树立的中国警告牌,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是圣人的后代,他们特地传承下来的文化竟要被我们抹去了!试问,如何能不得去手?这一抹,抹去了我们的引以为傲的东西,这一抹,带给了我们无尽的落破,真的要将礼仪从手中丢掉?不,我们要用那少得可怜的自尊心将它仅仅攒在手中;用我们仅有的一点廉耻知心将礼仪发扬出去,传承下去。

——高一(8)班 李燕茹

2015.3.22

20

弟子规

当今社会,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头等大事。但父母往往只重视子女的学业,却忽略了子女自身素质的提高。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因此,父母应教导孩子对于优秀的文明传统要做到身体力行。真正

的教育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要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其次,在社会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宽容他人。犯罪率、离婚率的提高,不正是说明了人太偏激、情绪化,不能三思而后行吗?由此,我们应当学习换位思考,凡事都要学会体谅他人或接受他人的不足。

我们应当弘扬中华文明,构建一个和谐的现代社会。

——高一(8)班 盛秋琳 2015.3.22

长存

肉体是人存在于世间的容器,容器随时会湮灭,唯有道德精神才能长存。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并非易事,只有当精神超越肉体时,你的思想才会被刻入史册,代代流传而不是在天地间慢慢腐朽。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存在,死即是生,而让后人感知到生的气息,不得不用精神作为纽带连接起来。生命这样易逝,偏偏有人可以活在后人的思想中,那些精神品质在历经打磨之后被时光冲洗的熠熠生辉,又如陈年的老酒,在一方天地之间散发着醇厚的酒香。

世间太多的容器以器皿之名而来以器皿之名而去,像天空中匆匆飞过的鸟儿,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飞过。而少数人即便没有了容器,天空却留下了他们的痕迹,他们,长存于时光之中,不老不灭。

——高一(9)班 王依懿

2015.3.22

21

家道

“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朋友关系、亲人关系、夫妇关系都会长久。家道很重要,如果一代断了,岂不是传不到子孙后代?古代为什么有这么多圣人?很大部分来源于父母的教育。

作为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做。首先,要做到恭敬,你恭敬别人,别人也会恭敬你。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的文明可以在三十年之内消失,但是决不能发生在我们这一代上。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做人不可傲慢,要有一颗恭敬之心。有了这份心,怎么还会忤逆父母呢?

——高一(9)班 王洁

2015.3.22

弟子规读后感

“以利交者,利益而交疏。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蔡老师说的没错。现在这个世界交个朋友很容易。只要你有钱,有势,有长相,总会有一堆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巴结你,但如果想要找一个真心朋友,似乎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地一帆风顺。或许他会心直口快的指出你的不足让你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但他总会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予你全部的支持;在你落魄的时候对你不离不弃;在你取得成功的时候陪你一起微笑。或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患难见真情”我们不应该抱怨在你需要帮助时弃你而去的那些人。相反,你应该感到庆幸,庆幸你终于看清了那些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什么只是一帮看中你其他物质的人。无论如何,都应该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位人。

——高一(10)班 顾彦

2015.3.22

22

弟子规读后感

物以类分,群以类聚,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话。看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只需看他的朋友即可,长时间相处是会互相影响,就如娱文说的夫妻相一样。哪有天生长得就相配的两个人,只不过是他们的习性相同又相应在了脸上而已。在结合后增加了相互的了解之后,就会互相感染,因此可以看出,相伴的人,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以前听说过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所谓高山流水之道,乃是两者心灵相印,懂得对方心心中所想此乃知音、知己。

——高一(10)班 钱忱艺

2015.3.22

弟子规学文力行

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人对于自己应当多加反省,不应只从他人身上找原因。错是相对的,人于人的相处就如照镜子一般。在这个年纪,我的情绪仍比较不稳定,想的也多,会给自己添堵,常会因些琐事发生不愉快。当时火聚于心头,只为自己,不经意间就伤害了他人。而事后,总会为自己的行为和话语有几许后悔。久了之后,也不太喜欢和太多人接触,总希望自己的圈子不需要太大??若我之前就懂得这个相处的道理,或许性格更会好些。与人相处,多些谦让并不一定会吃亏,反而会收获更多真挚的友谊,生活也会更平静而和吧。

——高一(11)班 费天凤

2015.3.22

23

学文力行

学文重在力行,至于做人难易也是难下定义,其中的学问可谓多之又多。 “入则孝”一文中就告诉了我们与父母的相处方法,这也是一种做人道理。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并不单单是文化与口头的传承,更多的是一种以身作则。所谓善根那便是人本身所有的品质,正如“人之初,性本善”与人相处若只看见别人的坏处那便是划不来的。“各相责,天翻地覆”,我们应理智对待一切事务,看到他人的好,以己为镜,那时便是天清地宁了。同时言语为祸福之门,孔门四科便有其一,可见其之重要性,生活中语言是一切生机的基础,把握好语言也是人生一大要塞。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自励,岁月不饶人”因此既然明白,那就该懂得生活,活在当下,不顾明日,实不可取。

——高一(11)班 江斯杰

2015.3.22

高一弟子规读后感

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甚至整个社会中的任何事都要小心对待。就像在学校学习一样,与每一个人认真学习就影响到其他人,让他人产生紧迫感。一个人如果总患得患失,不管自己多有钱,有几辆车,几套房也不会幸福,人生豁达了才会幸福,人生豁达了才会快乐。我长这么大,却不曾想过父母为我付出过什么,只是沉浸在被爱中,而且我还不懂事,动不动就对父母发脾气,难道就不曾觉得羞愧吗?现在上了高中,每周只回家一次,父母期盼我们到家,就从早忙到晚,只为让我们吃顿好的,而我当时只沉浸在父母的爱中,却没有想到我们好不容易回一次家,不但没有为父母做什么,还让父母为我们忙,难道我们就感觉不到羞愧吗?

——高一(1)班 何云红

2015. 3.29

24

身教重于言敬

身教重于言行这时听完这集“弟子规”后最深的感悟。孩子的行为都是模仿大人而来的,若孩子生存在一个很有教养的家庭,他的父母给他积极的影响,父母以身作则,孩子必上行下敬。当然,这样的“书香世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并不多见,我们大多数家庭也都是普通家庭,父母也都有自己的脾气,难免会说和做一些不太礼貌的言行。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怨恨我们的父母,他们生育养育我们费了很多精力,他们虽然在个人修养上没有太大的成就,但他们在对我们的关爱上就已经宣告我们没有怨恨他们的权利。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我们有没有想过,在我们怨自己父母的同时,我们的后代可能也会这样对我们。所以言传身教很重要,但它的前提是提高个人修养,切记“上行下效”!

——高一(1)班 宋怡婷

2015.3.29

弟子规感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常怀一颗仁慈之心。那么灾祸便已离你很远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应保有一颗纯洁的心灵。不受世俗的污染。要多行善事,不断冲刷自己的善心,让自己的内心挣脱躯壳的枷锁。那才是一种真正获得幸福快乐的源泉。

想起父母多年的教诲。真是愧对他们的一片爱心。想起他们多年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自己又能用什么去报答他们呢?

想到这些我真是觉得这十几年的光阴都已经虚度了,不知道去体贴爱自己的人,不知道去回报爱自己的人,那样的人生是虚伪的是丑陋的。 今天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明白一个道理: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

——高一(2)班 瞿悦

2015. 3.29

25

弟子规感想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做了,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是成功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蔡老师的解说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就如同许浚,他因拥有一颗医者之心,错失医官的机会,但因为这,他最后还是由于各种际遇,成为了医官。所以我们在名利上不能患得患失,要看得开,看得远,种下了这个因,必会的一个好的果,人生要豁达,才能活得幸福快乐。

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当我们成长,忤逆顶撞父母时,那个行为很幼稚,我们也还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我们尽到了这份责任,看到父母欣慰的笑容,那时,我心中就会升腾起一种内在的踏实感与自豪感,那时,我们长大了。

——高一(2)班 吴梅

2015.3.29

只要一心向善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的确,行一次善,在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它的回报,甚至永远都没有报答,做一次恶事也是一样。但我认为两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使自己的良心得到安慰,使自己能够不讨厌自己;后者的结果也许是这样:很多年以后,再次想起曾经的行为,不免心生愧疚,感到自责,却再也无法弥补,成为人生中丑陋的一笔,无法抹去。

多行善事,即使得不到轰轰烈烈的人生,也能无愧于心,微笑对生活!

——高一(3)王缘

2015.3.29

26

今天的这课蔡礼旭老师给我们讲了做人要懂得道德的重要性,要为人善,意思是做到对人做事想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的标准。俗语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所以我们应该多行善事,但做善事并不是为了获得何种目的,因为“多行好事,莫问前程。”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在行善事的同时也应该懂得负起自己的责任,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如今我们的成长便有利于社会未来的发展,正如蔡老师所说有些人去大学四年只是玩了四年却没有学习到道义,这是很不应该的,我们应该注意检点自己的品行,做到“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高一(3)李奕伶

2015.3.29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今天的弟子规。讲堂有一句话,一个故事特别打动我。说是有一个研究生,他每次进门前都会习惯性的向身后看一看,要是有人在后面也要进门,他就会回以一个微笑给对方,并让对方先进门,然后自己再进去,后来有一次天忽然下大雨,他带伞,但是有人主动为他撑伞,就是因为他无私的帮别人开门这一举动,赢得了别人的好感与回报。这就是所谓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他那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那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以致我们每个社会上的人都能有所收获,收获的不仅仅是别人的好感与回报,更是一颗能使自己变得更高尚的善心。

——高一(4)班 吴慧娉

2015.3.29

27

身心行孝

今天的课程听下来令我感触最深的是 孝道。

其中提及了一位霍老师,他说,一个60多岁的人最幸福的事: 是回到家, 还能叫一声娘 。这令我颇为感触, 回想生活中每当从外面回到家, 都不曾很主动地说一声 :“妈 我回来了。”也不会与父母交谈太多。 每当要叫他们时, 总是想要他们帮忙做点事 ,净是给他们找麻烦, 其实心中也知道父母为我做的点滴。 也知道要好好的孝敬他们, 但是总是做不到 ,净是些虚头。 我觉得我应该有所改观 ,拿出实干,先踏实做人,不让他们担心。然后要多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不要净是给他们带来一些麻烦。

孝要身心共行!

——高一(4)班 沈欣悦

2015.3.29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观《弟子规》教学视频有感

有一颗爱心就能走遍天下。现代社会是重利轻义,缺少能换位思考,为别人着想的人了。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传统文化已所剩无几。

因为利益,人们总是患得患失,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担惊受怕中,稍不留神便会身败名裂,倾家荡产。成功和快乐,他们选择了成功。而只有成功却没有快乐的人生有意义吗?

有些人认为成功等于或约等于快乐又或者成功是快乐的前提。其实不然。快乐是成功的前提。你成功却不一定快乐,你快乐那你就一定成功。可是又如何快乐?很简单:带着一颗仁爱之心去做你想做的事并且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高一(5)班 顾诗伟

2015.3.29

28

辩证法思想

——观《弟子规》有感

今天的弟子规中,我听到了罗伦捡金镯子便立即寻找失主并且还给主人:许俊医生救死扶伤的两个事例,虽然两个故事内容不同, 但是不约而同的告诉我们对他人着想的品质以及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的精神感受。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与其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万事万物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并且可以相互转化。如果我们替他人着想的帮助了他人而导致自己损失了一些机遇,那么,我想这是无碍的甚至是有益于我们的成功。我们需要培养这样一颗善于发现他人需求的心和一双乐于助人的手。将自己的品德提升。

弟子规中还讲到一点就是有一句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这对我们交友,处事地域体验莫大的帮助和影响。

——高一(5)班 王伟波

2015.3.28

高一弟子规读后感

人之初,性本善。刚刚出生的婴儿,是世界上最纯的了,他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面对生活。然而,为什么还会有恶人呢,因为这社会的熏陶,纯净的心灵被玷污了,被名利蒙蔽了双眼。但是,也是有那些依然心善的人的存在。

人为善,无所为至。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无论怎样的事,都会给身边的人和事带来所谓的乐事,也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也能温暖他人,这让我们都能快乐,一个心善的人。不会计较得失,他把得与失看得比善都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当一个人无怨无悔地为社会为他人服务时,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或许他会失去很多,但他得到的一定比失去的多,而且更好!

——高一(6)班 倪丽岚

2015.3.29

29

高一弟子规读后感

为人善,福虽未至,对人仁爱可逢凶化吉。 这句话说的是对人要友善,用一颗友善的心对待别人可以让人感觉温暖,对人仁爱可以逢凶化吉,古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你埋下善意的种子,迟早一天你会看到它结出果实。今天讲课老师还讲了一个许俊考医官的故事,多少次许俊扔下远大的前程,做自己当下最应该做的事,也许人生的道路会很长很曲折但怀着一颗爱人敬人的心去做事,做人总有一天你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

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当你抗下责任你就会有前进的动力,现在我有前进的动力,现在我有前进的动力,因为我身上肩负着一家的责任。 未来的路还很长,带着责任前行永不孤单,知道到达终点??

——高一(6)班 张洪林

2015.3.29

高一弟子规

一个人如果能时时刻刻心系他人,那么他的德行,他的心灵受了很好的造诣。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的一点滴就会从言行中表露出来。有心之人自会领悟,那么你的前途就无忧了。这不是赚钱的多少,钱乃身外之物,我们不必把它看得太重。一个人的快乐可以使为他人减轻痛苦。当你开始承担责任时,那是成长的开始。学会负责,就是学会对自己负责,是自爱的一种表现。做人的道路不是讲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就要付诸于行动。

仁慈之中可以转祸为福。也许上天因你的仁慈而在默默地表油腻。使你驱动力量做更多好事。

——高一(8)班 方宇雯

2015. 3.29

30

高一弟子规观后感

仁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仁待人,别人也会同样待你,以友善的态度待人,为自己开门的同时也为他们留着门,这样的做法也会得到回报。做人要正直,不要贪图名利和小便宜。不要因别人错误的行为而做出使自己后悔的错事。要坚持正直的作风,不要被同流合污,用自己正直的作风去感化他人,影响他人,是他们走上正途。做最好的自己,不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玷污,要以父母之心去孝敬父母,是他们能真正享受到子女孝敬之乐。

在社会上做好人,在家庭中做孝子。

——高一(8)班 梅敏毓

2015.3.29

践行仁爱,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着物质的进步与名利,总将这世间的善与孝所忘记。固不知仁爱之道,才是我们活在世上,毕生所该追求的。

力行仁道,只在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而人生的福祸,都在一念之间。为何我们总会听到某人因何事犯了什么罪,某人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做错事。因为他们不知道善与孝,他们不再做事之前想想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他们太过自私,太过贪婪,不曾克己复礼。所以说社会风气在重利轻义中一点点败坏下来。我们就该任由自己,任由社会如此下去吗?不,我们该学会仁爱,该知道人生福祸,要看的深远。不该只重眼前,不望未来。

今日听得蔡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我们一起践行弟子规,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高一(9)班 李思佳

2015.3.29

31

让孝成为成长的起点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学会去体谅父母的不易,这份孝心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能够有金钱利益衡量。就像小时候父母唱着优美恬淡的摇篮曲,看着我们安然酣睡时欣慰的模样。而现在,长大后的我们,父母日益衰老,当他们生病时,我们能否像当年他们无微不至一样去照顾他们,不带任何怨言,那你一定会更了解父母当初的那份急切的心,体味父母的艰辛与不易,这份印记将一直铭记在你的内心。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的不成熟中历练时候的升华形成,是以一颗更成熟的心来面对同样的事。成长路上的一串串印记,慢慢走,慢慢悟,莫失,莫忘。

高一(9)张佳叶班

2015.3.29

高一弟子规观后感

人与人之间会互相影响。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父母会影响下一代的人,所以我们要学好道德品质来教育之后的人。人不能讲的太好。应该要从行动之中出发来帮助引导他人使这个社会充满和谐和快乐。

我们要读对书,才能是我们的身心都有所发展,不然的话都是徒劳的。读书可以使人年轻也可以使人老。因为书有很多的作用,弟子规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在这个社会之中活下去。所以我们应该要学习弟子规,感受它其中所教导我们的内容。

——高一(10)班 陆超

2015.3.29

32

高一弟子规读后感

有仁爱的心,仁爱还会远吗?替人着想,就是把仁爱之道传承下来。力行仁道不要高高挂起。大家互相良性的影响就是替人着想,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仁爱之心能让一切生灵逢凶化吉,人生福祸就在一念之间。人生的福祸都要看得深远,不要患得患失,人生中会有更多好的际遇来到自己的生命中,当一个人失去得失心的时候,这个人有再多的钱,再多的权力也会和幸福绝缘了。 人贵在自知,不要自取其辱,人生假如豁达了,才会幸福快乐,德不孤,必有鄰。四海之内皆兄弟,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定要,地球上的万物的安危为己任,做人的道理,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高一(10)班 李天怡

2015.3.30

祸福

现在是和平年代,社会似乎充满光明,但是在阴暗的角落里也是住满了黑暗,所以有人说,那还需要做好事吗?反正也得不到报答。但我想说,你行善,是因为你的爱心,而不是为了得到报答。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而且我始终相信,做好事,老天一定会报答你的。福祸要看的深远,有时候,福不一定是福,祸也不一定是祸。所以让我们放心去做好事。

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回老家,车里很拥挤,但每到一站还是有很多人上车,让原本拥挤的车更加拥挤。但庆幸的是,我坐到了座位。这是有一位老奶奶挤到了我的座位旁,我连忙想起身让座,但她阻止了我,说:“我乘两站就到了,还是你坐吧。”但我还是让给了她,她坐下后一直跟我说谢谢,还和我聊天 她到站要下车了,让我还坐这个位置。我行善,虽然没有得到什么,但我感受到了善心,这便是福。

——高一(11)班 陈聪

2015.3.30

33

仁爱之道,孝父母之心

对于现在社会风气如此败坏,仁爱之道确实应该高高挂起,我们真的应该学会为人着想,要给予人良性影响,正社会之风。仁爱之心可让人逢凶化吉,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而福祸就在一念之间,因此对于福祸我们应看得深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行好事,莫患得失。放不下得失那这辈子便于辛福无缘相伴,社会风气的端正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共同创在一个仁爱的社会以报社会多年该我们的恩德。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这真是我们该实践的,我们以为能知道父母的恩德,可我们看到仅是父母付出的九牛一毛罢了。父母能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中看透我们所有冷暖哀愁,饱饿苦乐,只是要用多少的心才能成这样,岁月年轮逐渐爬上他们脸庞,怎能不让人惭愧揪心,孝父母正要等到他们老而无力吗?那样能孝敬几年,岂不换来一生遗憾,所以孝敬父母从现在开始。

爱的社会需要全部人的努力,试想,若整个社会充满爱,那世界岂不是如梦如画?

——高一(11)班 江斯杰

2015.3.30

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