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宁波美术馆有感

参观宁波美术馆有感

有人说那里是美的源泉,有人说那里是艺术的殿堂。今天我有幸到了那里——宁波美术馆。我说那里是人间仙境。

初到那里,映入我眼帘的不是常见的广场、宏大的台阶,只是一个入口坡道曲折的高台院落,这一场景让我很是诧异。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进入的美术馆,由于我带着疑问,进入美术馆我的第一目标不是馆内的装饰,而是找到一个管理人员,向其询问这一现象的原因。管理者告诉我,其实在这幢建筑物整个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就有很多争议,而设计者的意图则在于重建中国城市生活的仪式性。清晨,当人们走上大院,走过穿越建筑的栈桥,走进建筑二层的沿江长廊,在这个lOOm长,8m高,6m宽的空间,一百扇高8m 的杉木板门同时缓缓打开,甬江和阳光同时泻人,已断裂的生活方式可能在这种仪式性的场所被重建起来。

听了管理者的介绍我终于明白的这个设计的意图,多么人性化的一个设计啊,我完全被这一人性化设计而吸引住了。

进入美术馆内部,我首先看到两个像影院一样的地方。先来的同学告诉我里面正在放动画片,这个实在不能引起我的注意。但是突然发现墙壁四周都是一个个液晶电视,放着一部又一部的动画片,不仔细看以为真的是一部部的动画片而已。但是仔细欣赏,这并不是普通的动画片,而是一幅幅漫画,是很多名家大师所著。虽然我欣赏不懂这些到底在描述些什么,但我能感觉到艺术家们在这些画里倾注的心血。

往里走,我到了蒋铁峰的重彩画展区,看着那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让我有种在画的海洋里的感觉,最吸引的的是一张《小红帽》的作品,其实我并没看懂这幅画的意义,也分析不清这幅画到底有哪一点是吸引我的,但是这画就是在第一时间吸引了我的眼球。

其它的画我也很认真的欣赏了一遍,因为我对画不是很了解所一只看出这些画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但是仔细一看我还能看出画里的一些内容。这些凌乱的风格其实我还是很喜欢的,而且我相信我会再次来欣赏这些画,来做了解。由于时间有限我带着对这些画的疑惑离开的蒋铁峰画展处。

刚离开这里,我想继续向二楼走去,但是班长来电话说要拍集体照了。我也就离开了馆内,走到大门口一起拍集体照。就这样我们离开了美术馆,虽然这次

我在美术馆里只停留了没多少时间,但是馆内浓厚的艺术气息久久围绕着我,让我一直回味着一幅幅画,和馆内设计。

参观宁波美术馆有感

参观宁波美术馆有感

 

第二篇:宁波美术馆观后感

宁波美术馆观后有感

冯瑜 要是老师没有提醒,兴许我一时间还真想不出这个主意来。自从高中文理分科之后,我便一直铭记韩愈《师说》的“术业有专攻”,一门心思学习自然科学。虽说高中也开设了语文、音乐甚至艺术鉴赏等课程,但我明白,我所接受的艺术的熏陶,实在是微乎甚微。也不免有的文科生取笑我们这些读理科的,说我们没有艺术细胞,缺少审美能力。而我们这些理科生也会对此激烈的回击,认为他们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不能领悟自然科学的神秘与完美。

我喜欢在夜深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倒不是说我活得像个哲学家,而是我觉得,静谧的环境中人更能吐露内心的东西,更能看清事物的美与丑。我曾想过一个人应该拥有的种种能力。术业专攻自然不假,但人的见识却不应当太过局限。大千世界,千变万化,人在大寿之前,能体验多少,领悟多少,代表着人这一生的意义。

似乎有些扯远了,与观后感相去甚远。可我觉得,情感并不是孤立的,它是连续的,所谓前因后果,正是高中起积累下来的情感空洞,让我对这次“艺术之行”显得格外憧憬。言归正传,09年的10月24日,我们专业的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宁波美术馆。宁波美术馆给我的第一印象,竟然是一种庄严的感觉,或许是自己的艺术细胞的确不够吧,我心里自愧道。我们是从右下的门厅进入的,因而首先参观的是一楼的“宁波美术馆馆藏版画陈列展”。对于版画,我倒也不算陌生,在高中的艺术鉴赏里有涉及过。于是我就凭着这似有似无的审美能力,静静地欣赏起来。前几幅画我有仔细地看,但观后印象有的却只有这些,一个是《鲁迅与瞿秋白》,之所以能记住它,大概是因为自己太熟悉鲁迅了,加上自己又是绍兴人,自然更加亲切。画面中的鲁迅难得有一种“笑颜开”的感觉。对于一向严肃、批判的他,这显得有些新奇。也许这画描绘的,就是两个拥有共同理想的人一起工作、研讨时的情感吧。另一个是《逐日》,这是唯一一幅远远看到我就想象出它的名字与含义的。画面虽然没有太多的色彩,但明暗的变化,竟然使得太阳的光芒如此强烈,如此耀眼。可想逐日的任务是多么艰巨,夸父的精神是多么让人崇敬,他是如此的坚强与执著。我曾想拍下来,可美术馆里有禁止拍照的标语,我只得遗憾地走开。边走边想,真正的好画,是可以长久驻留于

人的记忆中的,拍不拍照又有什么关系呢?然而没走几步我却又犹豫了。因为我看到美术馆中其他的人,有不少是带了相机在拍照的,而一旁的保安似乎并无意见,可能这只是为了保护这些作品,禁止闪光的手段吧。不过我终究是没有回头去拍那几幅作品的了,因为脑海中的印象所产生的美远胜于照片。

我倒是用手机照下了几幅随后看到的作品,其中有《秦淮人家》的系列作品。这系列作品在宣传册里也是有的,不过现场欣赏的时候,那种风味显得更加浓郁。我没有去过秦淮河畔,但我把画面描绘的乡景与绍兴联系到了一起。没错,绍兴也是水路纵横,乡音乡色,只不过乌篷

船变成了其他船而已。远远近近参差不

齐的老式住房,促使我回忆起了儿时的

乡下生活。

走着走着,发现身边的同伴已经

不见了,原来他们都去了二楼看油画和

创意设计。我对写实的油画的兴趣不是

很浓。曾经的艺术老师就常说我比较趋

于传统。因为同伴催得紧,要去合影一

张留念,好“开个证明”,只得上了二

楼走马观花了一般。油画的色彩的确很

鲜艳,图像的确很写实,但我缺少这方

面的天赋,因而没有品味出个所以然

来,只是和着同伴,有点猥琐地在一副美女画像前留了影。顺便参观了创意展厅,对之有印象的,是一盏灯,它让我想起了“鬼节”中的南瓜灯。趁伙伴们在一个光映室里玩着“拍墙壁”的游戏的时候,我独自再次来到了一楼展厅,因为那有一幅画真的很吸引我。那就是《柳浪闻莺》。在我的审美中,这是整个展厅中最美的一副。

初看画面很朦胧,像是雨水从画面中淌过,渗开了淡淡的色彩。亭台隐隐可见,只是不解为何,雨中的园林中何以出现了翩翩的海鸥?细看了好久,我终于明白了,原来画面中的“雨丝”,是柳树的枝叶。因为茂密的柳树,掩盖了园中的亭阁楼台。春季,万物初醒,一切处在朦胧之中。

宁波美术馆观后感

画面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

上面是柳树遮掩下的园林,下面则是船舶停留于江海。海面上海鸥舞蹈。柳已经化身为浪。有海浪的地方自然需要“海鸥”(这里是莺)的点缀,这就是画家的精细的布局。之所以那么喜欢这幅画,是因为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那种春季生气盎然的印象,那种烟雨楼台中的悠然。它描绘的是画家对春的一种了解,一种品味。

这次宁波美术馆之行,让我对艺术的了解更上一层楼。我知道自己是一个门外汉,但我相信,艺术是无领域的,只要相信艺术,艺术就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自己拍摄的和同学拍摄的部分照片:

宁波美术馆观后感

宁波美术馆观后感

小集体照。

宁波美术馆观后感

同学相机拍摄的美术馆外景

宁波美术馆观后感

对这个大家伙有点兴趣。

宁波美术馆观后感

那个墙壁很好玩,触摸它光点会有变化,有水母游戏、下雨游戏等等。

(数码相机是集体所有,部分照片是信息与计算科学081班共享的,只有插在文中的是自己手机拍摄的,像素低了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