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堂的颜色》有感

观《天堂的颜色》有感

观《天堂的颜色》有感 最初看到默罕默德浑浊的双眼的时候,我心里一揪,经不住为这个孩子的不幸而惋惜。可紧接着一个又一个和默罕默德一样的孩子出现,要么眼神呆滞,要么眼白外翻,看似有些“可怕”的样子,却让人万分心疼。但其他孩子至少还有疼爱他们的爸爸妈妈,而默罕默德的亲爸爸却也嫌弃他,为了过上新的生活而将他送去遥远的地方学手艺。虽然能感受到默罕默德的那些失望和孤独,但还是被电影里他纯真的迷人的微笑吸引:镜头一:回忆里甜甜的笑集体宿舍里,一张张床铺排列整齐,大家都在分吃着饼干。只有默罕默德一个人窝在床上,摆弄着一些看似廉价的小玩意。他仔细地挨个儿抚摸,生怕漏掉哪一个似的。最后,他拿起一个褪了色的彩色发夹,上面还有一根灰白色的羽毛。他的动作是那样轻轻柔柔,看得出这个发夹的主人或许就是他的妈妈,当他触到发夹的那一刻他的嘴角就扬起了微笑,那发夹里一定有他最甜蜜的回忆。没有妈妈的孩子,总是那么让人心疼,或许在每个孤独的日子里,就是这些小东西里慢慢的回忆,支撑着他一步步走来。镜头二:帮助时满意的笑因为眼睛看不见,他的耳朵就似乎更加的灵敏。那日,在院子里,他听见小鸟和小猫的叫声,便循声去找。在准确地用捡起的石头吓跑野猫后,他在草地上摸来摸去,真的将坠落的小鸟拢住了。更让我惊讶的是,他轻轻将小鸟放进胸前的口袋,摸索着将小鸟准确地放到了鸟窝里。但他辛苦地摸遍每一根枝条,总算摸到鸟窝时,那个兴奋、满意的笑,那个能为别人做些什么的满足。联想起课文中盲女孩安静,在花园里用手拢住蝴蝶的奇迹,或许那些无法亲眼看见自然的人都有那么一颗贴近自然的心吧。镜头三:感受中新奇的笑默罕默德对于大自然的好奇无处不在,他渴望与大自然亲近。他用心去感受风的柔软,想要用手抓住风;他去感受溪水的凉爽,甚至在触摸到溪底石子的时候,还会在嘴里念念有词;他去触摸每一棵植物,去聆听每一种声音,他所有的感官都是打开的??这种对全新事物的渴望和探索,使他心里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心里激荡。那一次又一次,在默罕默德脸上浮现的笑,久久难忘。就是这样一个有爱、敏感、细腻的孩子,他和海鸟一起欢叫,和大自然一同呼吸,他时时处处都在聆听着,触摸着,感受着。那么热爱生活的他,却在父亲的狠心下被水流无情地带走。当这位父亲幡然醒悟,试图去救时,只见默罕默德的一只小脚在水的冲击下不断地拍打岩石。最后一刻,所以的海鸟为他哀鸣,在阳光下的小手还在表达着什么,他没有走远,天堂会被他那暖暖的笑容点亮。

 

第二篇:天堂的颜色影评

班级:测绘B102 姓名:王琨 学号:201005064223

《天堂的颜色》影评

摘要:在茫茫人海当中,我们往往会迷失自己,分不清方向,也不知道该去往何处,失去了自己的信仰,更不知道人活着的意义。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哪儿都有花,哪儿都有树,哪儿都有一片蔚蓝的天空,然而你却不知道什么是你想要的,哪儿才是你的归宿。迷失了自我就永远看不到天堂的颜色。

关键字:迷失 颜色 善良 人生

正文:

一、剧情

《天堂的颜色》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八岁盲童默罕默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追求自己的信仰,以一颗纯真的童心去感受奶奶的爱,爸爸的爱,去感受兄弟姐妹、小伙伴间的快乐,去感受知识带给他的喜悦,感受人间的真情所在。与此同时,这位盲童还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用手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他对光明的渴望,对自然的热爱,对情亲的渴求,都让我们为之震撼。

他善良的心灵与他父亲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他父亲由于自己迷失了本性,把默罕默德当成了自己再娶的负担和障碍。为了再娶,想要抛弃默罕默德,但又下不了决心。学校放假了父亲在犹豫中迟迟才去把默罕默德接回家,还故意把默罕默德带到自己工作的比较危险的地方,差点让儿子出事。后来又无情的送他去木匠那里当学徒,让他离开了仁慈的奶奶,欢乐的伙伴和温暖的家。奶奶由于舍不得孙子,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离家去找寻孙子,却因淋雨生病,一病不起,最终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对儿子说出了令人震撼的话:“我当心的不是孙子,而是你呀????”表明自己的儿子在人生中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信仰,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作为母亲的很当心,然而他却不自知。

在奶奶离世后,父亲的婚事也因奶奶的死而认为是不祥的婚姻而被取消。父亲只得在悲伤中把默罕默德从木匠那里接回来,在回家途中经过一座木桥是,木桥突然断裂,可怜的默罕默德和马一同掉入水中,父亲犹豫了一会儿跳入水中救寻儿子,但由于他的迟疑,最终只找到儿子的冰冷的尸体,摆脱了儿子这个负担和障碍,内心却得到了无比的后悔和自责。

二、人物

(一)、纯洁的心灵

默罕默德虽然双目失明,却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在盲人学校里等父亲时,听到一小鸟的呼救声,失明的默罕默德随着声音找寻过去,发现了一只从鸟巢中掉落的小鸟,善良的他把小鸟放在口袋中爬上了树枝找到了鸟巢,把小鸟放了回去。这对于我们没有失明的人来说是件简单的事,然而对于失明的默罕默德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他却为了让小鸟回家而艰难的完成了这事,这不仅表明了他的善良,而且为后面父亲来接他买下了伏笔,形成了对比。掉落的小鸟,孤独无助,有巢回不去,仿佛自己一般有家回不去。

与此同时,在电影开始的时候,画面漆黑,只有一些声音,好一会才知道原来是一个盲人小学中的小孩弄乱了各自的录音机,结果只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依靠听觉来辨别。这表明了默罕默德在漆黑的世界里的无助和无奈,然而这些都阻挡不了他纯真的本质,在父亲接他回家的路上,他以一颗纯真童趣的心去感受着风的轻抚,去感受啄木鸟为树木治病的悦耳声音。回到家,他送给妹妹和奶奶礼物,

这期间散发着淡淡的亲情,浓浓的快乐,让我们观众羡慕不已。

默罕默德还有着对光明的渴望,对知识的饥渴。其中这段对话使我们印象深刻:“没有人爱我,连奶奶也一样。他们都因为我是瞎子而离开了我。若我能看得见的话,我就可以跟别人一样上学,但现在,我必须上盲人学校,就像在世界的另一端一样。老师说主比较疼爱瞎子,因为他们看不见。但是,我说若是真的如此,上帝不会让我们瞎掉,所以我们见不到上帝。老师回答说,‘主是不可见的。无所不在,你能感觉到。你用指尖了解。’现在,我不停地伸出手,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为止。我要告诉他每件事,甚至是我内心的秘密。”他无奈的表明了对光明的渴望。在乡下的小学时,默罕默德被当作客人请到教室与同学们一起上课,同学读错课文时,他及时纠正了同学的错误,而且还独立用手触摸盲文读完了课文。他对知识的渴求远胜于其他没有失明的孩子。然而,这样一个纯真的、聪明的盲童最终却因木桥断裂而被河水淹死,让我们感到惋惜,同时也讽刺了父亲的邪恶和令人憎恨的本性。

(二)、无情的欲望

剧中有着邪恶的欲望,迷失了本性,做出无情的是的人是默罕默德的父亲。开始时,迟迟不去接儿子回家,后来把儿子委托给了木匠,导致奶奶离家寻孙淋雨而死等一系列的事件都表明了他无情的本性。妻子死后他忍受不了那种孤独与寂寞,在人生的道路中慢慢的迷失了自己,再婚变成了他的一个欲望。他在追求这个欲望的当中不断的让自己深陷,不断地走向黑暗,甚至在树林中听到某种动物的奇怪叫声他都会感到心虚和害怕。他总认为儿子是自己再婚的负担和障碍,总是以一种邪恶的心理想摆脱这个负担。这种邪恶的欲望害死了自己的母亲,同时使这再婚之事也变成了泡影。最终以默罕默德掉入水中,父亲在那犹豫不决把他的无情、邪恶推向了高潮。让观众对默罕默德的父亲有一种憎恶和鄙视的感觉,同时也与默罕默德这一颗纯真的心灵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什么是人间真情?什么是无情?父亲在片刻的犹豫后也跳入水中去寻找儿子默罕默德,经过许多的翻滚、许多的挣扎终于找到自己儿子的冰冷尸体,他抱着儿子悲伤的哭了。这也许是上帝听到了他内心邪恶的呼唤,把受难的默罕默德带走,让他摆脱负担。也许是命运对他迷失自我,追求欲望的惩罚。

(三)善良的智慧

剧中有善良的智慧的人是默罕默德的奶奶。奶奶把孙子当成了她的一切。在孙子被送到木匠那里当学徒后,她不顾风雨,出门去寻找孙子。在途中看到小鱼在快干涸的泥塘中挣扎时,奶奶用善良的心解救了小鱼,让它回到宽裕的水中。她总是用一颗善良的心做着好事。在自己临终前还担心着自己的儿子,怕他在迷失的道路中不能自拔。这充分表明着奶奶的智慧。孙子失明了,她却不担心,而是担心没有失明的父亲。因为孙子虽然失明,但他有一颗善良的心,纯真的心,有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对亲情的信仰。然而儿子虽然没有失明,却蒙蔽着自己的双眼,看不清亲情的存在。他在茫茫人海中迷失了自己,不辨是非,变得无情。面对残酷的生存生活,他变得麻木、邪恶,不知道什么是他想要的,什么是他只得追求的,什么才是他的天堂。

二、场景

电影中利用长短镜头交替来描绘了整个故事。在展现故事的同时给观众呈现了很多很多的乡村和谐景象和山林优美画面,使本剧在风景塑造,场景选取上有一个很大的看点,给观众一个舒服的心境去观看作品。此外,本剧对声音描绘的会声会影,衬托着盲童,伴随着故事的发展。啄木鸟的声音,小鸟的叫声,风雨

交加的声音等都让我们有种亲临大自然的真实感觉,增加了电影的趣味性,让成人的世界也有了宁静的时刻,童心未泯的快乐。

三、感悟

在茫茫的人海当中,在成人的世界里,整日的忙碌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滋生无数的欲望,让我们不断的去追寻,不断地去努力,一个一个的欲望无穷无尽,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上面,却最终得不到结果,还剥夺了我们的快乐。有的时候我们真应该学一学孩童用一颗纯真的心灵去接近自然,让我们得到那种天然的快乐。

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拥有上帝般的善良去善待一切,善待自然。那样才会体会人间的真情所在,真正家的快乐,理解什么才是自己想追求的,什么才是自己的归宿。

擦亮自己心灵的眼睛,找回迷失的自己,才能看清天堂的真正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