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观后感

经典诵读观后感

2013级5班 范博阳

国学,起初我对它避之而不及,满脑子里都是生僻拗口难懂的文言文,它好像离我们很远,它在四书五经的字里行间,在孔子孟子的一言一行,在庄子荀子的旷达心境之中。他是一个抽象的词,虚无缥缈,没有办法对它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义。而看了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之后,我第一次没有对国学有一种抵触情绪,而是心生向往。

国学其实离我们很近,就拿节目中一次实践活动来说,就是借不借钱的问题,可是从这个小小的问题之中,仍然能清楚地发现国学中的为人处世之道,待人真诚,对人以足够的信任,片中的那个小学生,毫不犹豫的帮助了那个人,原因就是,有一次他找不到妈妈了,是一个陌生的大哥哥带着他去了广播站找到了他的妈妈,这一件平日中令人司空见惯的事情,却在他的脑中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让他铭记于心。这就是他帮助别人的理由。就这么简单。因为有人曾经帮助过他,那种被人帮助的感觉,就像冬日里的一轮暖阳,并不耀眼,但却使人温暖,使人快乐。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的举手之劳,也许在被帮助人的眼里,确是无比的重要,心中有了爱的痕迹,想要进行爱的传递,爱的传承。,这好像与国学并无关系,可是它也实实在在印证了国学的真理,这何尝不是中华美德的传承与发扬呢?

乐于助人的处世之道何尝不是一种国学呢?也许国学真的只是那么简单,在深奥难懂的文字背后,往往只是让人觉得太过简单但却无

可挑剔真理。它就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触手可得。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罢了。

国学,就在那个地方,一直在我们身边,也许挑一个温暖的冬日午后,手捧一杯温热的水,静静品味着这国学与白水的味道,看似平淡无奇,却又能包容万物,这不就是国学吗?

(指导教师:徐金海)

 

第二篇:山东少儿经典诵读观后感2

山东少儿经典诵读观后感

最近,少儿频道播出了少儿经典诵读的比赛,在这个节目中,栏目组用比赛的方式来考验同学们对古典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种活动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经典诵读,是大课间行为艺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形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保持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

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

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 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它的内在却是让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教育这块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