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忠王府

苏州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课程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学院(部)_医学部_ 专业_生物科学类_ 学号_1130402064 1130402067

学生姓名_刘倡 陈国雅__

选课班级_______ 指导教师_孙锡平_

成绩_________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观太平天国忠王府有感

参观时间 :20xx年11月19日

参观地点:忠王府

忠王府简介

忠王府在江苏省苏州市的东北街,与拙政园相邻,有一座宏大的建筑物,这是清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我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 忠王府的历史

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 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同年十月起,就吴姓拙政园基地改建忠王府,并将其东潘姓、其西汪姓宅第等一并收入,扩展为

王府之地,形成一片包括官署、庭舍、园池“绵

亘里许”的宏伟建筑群。同治二年冬(1863年

12月),太平军退出苏州,李鸿章据忠王府为

江苏巡抚行辕。同治十一年改为八旗奉直会

馆。19xx年日伪据为"江苏省维新政府"驻所。

19xx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借作校舍。1951

年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太平天国忠王府

1860年6月,李秀成率领太平军攻克苏州,在苏南地区建立了新的行省,叫苏福省,省会就设在苏州。同年10月,在没收的拙政园基础上,动员了数百民工兴建忠王府。1863年12月苏州失守,忠王府修理工程仍未完工,但已初具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忠王府设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并对忠王府公署等主要建筑进行了整修。19xx年后为苏州博物馆馆址。19xx年以来,文物主管部门多次拨款对忠王府建筑进行维修,并对防火防白蚁采取了保护措施。 忠王府的建筑特色

忠王府的建筑艺术具有独特风格。原来的

大门前有两座吹鼓亭,相对而立,是供乐

队演奏用的。大门两侧的辕门上各建有一

座凌空飞展的角楼。据考证,这座大门高

数丈,十分庄严雄伟。但这座大门已被李

鸿章改筑成清代的旧式衙门了。府中的正

殿、后轩、两庑等仍保存完好。正殿与后

轩在平面上形成“工”字形,这在我国建筑史上称为工字殿,这种形式的建筑体现了太平天国宫殿建筑的特点。正殿东西两侧的两庑,能衬托出正殿的主体地位。据考证,这种建筑形式与太平大国召集会议的需要有关。府中原有一座四方形的五层楼,用以进行军事瞭望,但现已无存。

太平天国忠王府

忠王府的建筑上有丰富多彩的雕刻与绘画,龙凤雕刻是其主要特

征,如大门前的石狮子与工字殿的20扇大门窗上的龙凤雕刻,后殿九幅裙板上的彩画和前后四面梁柱上的彩画等。忠王府的壁画和彩画很有特点,现存壁画共9幅,绘在木板上,内容非常丰富,大多是描绘田野景色的。忠王府的彩画很多,从大门到后殿的5进建筑物上,都绘有图案、花鸟鱼虫、山水等内容的彩画,现在仍完好的达到300多幅。这些彩画具有苏式彩绘精致,秀丽的独特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价值。在我国历史上,农民革命的遗址遗迹保存如此完好的,忠王府是唯一的特例。 忠王府的景点

忠王府的主体即中路的官署,是按太平天国规制修建的。后虽经李鸿章拆去东西辕门、角楼、鼓吹亭,改大门为清代衙署样式,并涂改龙凤纹彩绘,但其他仍保持原貌。

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大门、仪

门、正殿、后堂、后殿等,纵深约140米。

忠王府大门面阔三间12.5米,进深10米,

原为单檐歇山,后改硬山顶。前后檐柱上

置阑额枋,架平板枋,施三参单昂斗拱,

承檐桁,架抹角梁,置斗拱,托下金桁,

承角梁。梁枋彩绘均被涂刷,龙凤痕迹依稀可辨,柱础均为青石覆盆式。次间脊柱之间砌隔墙,明间设断砌门,置抱鼓石。大门左右翼以八字墙,前踞石狮。抱鼓石和石狮均镂刻精细,气势不凡。仪门为硬山式,面阔三间13.5米,进深8.5

太平天国忠王府

米,梁、枋、桁

间饰以彩绘。门后为石板广庭,东西廊庑各宽七间,隔庭相对。正殿与后堂均硬山顶,各面阔三间,以纵深五架的卷棚顶穿廊过渡,连结为一整体,平面呈工字形,故俗称工字殿。正殿高约11米,面阔17米,进深14.5米。前置步廊,额枋上置平板枋,列一斗三升斗拱,上置连机承檐桁。廊柱头置丁字科前出挑承檐桁,后出梁垫承月梁。步柱间共设海棠花格心长窗十四扇,裙板浮雕云龙,绦环板饰以云凤纹。殿内梁架结构似厅堂抬头轩贴式,步柱与金柱间作船篷轩,金柱与后步柱架大梁,连后双步檐廊。明间后步柱间设屏门。后堂面阔14.2米,进深6.2米,后置步廊。梁架圆作,与正殿扁作相异。正殿与后堂的梁、枋、桁间均饰有彩绘。后堂与后殿之间辟小院,有东西两厢相对。后殿硬山顶,高同正殿,面阔三间14.6米,进深10米。前设步廊,额枋上设平板枋,列一斗三升斗拱。廊柱有置单面出跳的丁字科。步柱与金柱间设船篷轩,金柱与后步柱间架大梁。后步柱之间设屏门十八扇,门枋与后步枋间设垫板,以引条分隔为九方,皆绘有壁画,内容以鹿、鹤、虎、豹、狮、象、鸳鸯、绶带鸟、白兔、花猫等鸟兽为主,配以树石花草,各有寓意。后檐柱与后步柱间相距仅1米,后檐高达7米,超出前廊桁2米,实属罕见。此殿原为太平天国供奉天父天兄神主,举行礼拜仪式的地方称为"圣殿"或"天厅"。

忠王府的苏式彩绘亦堪称一绝。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水平高,为全国所罕见。经调查统计,原有包袱棉285方,如意头210个,

共有彩绘495方,其中3/4为山水、花鸟、走兽及绚丽的锦纹,取材大多寓意福禄寿、吉庆有余、百事如意、锦上添花等,如钱蝠(全福)、柏鹿(百禄)、蝠磐(福庆)、蜂猴(封侯)等。其中反映太平天国艺术特征的主要是龙凤艺术,如大门、仪门的额枋和正殿的额枋、步桁、脊桁绘有"双龙戏珠"、"祥云团龙"、"丹凤朝阳"、"凤穿牡丹",惜早已被涂刷,仅有正殿东西次间脊桁上的两方"凤穿牡丹"幸存。如今,彩绘完整留存的共343方,其中323方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原作,其余是后来涂改的。苏式彩绘以精雅秀丽著称,忠王府彩绘可谓现存清代苏式彩绘的代表作。 由忠王府引发的对天平天国的感想

?从金田起义的爆发,到定都、北伐、西征,辉煌一时的天平天国在

全盛时期另清廷闻风丧胆、无可奈何。怎

奈“创业难,守业更难”,在胜利面前“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情壮志统统抛诸

脑后,失败自是在所难免。以洪秀全为首

的太平天国首领自然是没有吸取农民起

义的“祖师爷”陈胜吴广的教训,开始忘

记本来初衷,骄奢淫逸、抛弃群众。天京事变是一巨大转折,从此给以清廷苟延残喘的机会。纵是石达开坚守自我,也难逃远征最终全军覆没的命运。等到发觉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迟太迟,唯有空悲切。 看着那血淋淋的历史,我从内心不赞成太平天国起义,它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么伟大和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只是少数人的工具而已,

太平天国忠王府

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欺骗,虽然打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 但是带给广大人民的更多是死亡和贫穷,在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也许开始起义的初衷是好的,但随着起义的不断扩大,终究摆脱不了成为他么追求荣华富贵的工具,起义只是他们被逼不得已的求生的反抗,他们既没有打天下的才能,也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就如同他们所颁发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打着好听具有进步意义的噱头,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言,百姓依然水深火热,官员依然奢靡腐败,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於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并用宗教控制百姓,束缚思想。总体来看,太平天国起义无多大进步意义,它只是“轮回王朝”的自然演进。同时是一次空前的人类劫难,其破坏力之巨创世界之首,运动前后中国人口大约锐减乐六千多万,何其悲哉!!

虽然天平天国起义并未对满清政府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作为近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还是有它独特的价值所在。当时的中国,外有列强侵略瓜分地盘割地连连,内有清廷荒淫腐朽民不聊生。当时的洪秀全看到这番情景不由得想用暴力方式推翻政权,企图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我相信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千年一遇的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面对“洋夷”的来势汹汹很多“祖宗之法”都行不通了。可怜的洪秀全只好盲目鼓吹“上帝”,借希望于求神拜佛。他借鉴西

方文化的思想,只是略得一丝皮毛,不是真正为了宣扬进步思想,只是为了忽悠愚昧无知的老百姓,让他们在这现实世界无法改善的情况下寻求新的精神寄托罢了。况且中国在内忧外患面前已经满目疮痍,它需要彻底的大换血而不是换汤不换药的推翻清廷。作为农民的洪秀全自然不会想的那么深远,从这点意义上看,无论日后如何,起义最终一定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从这点意义上看,他们是可悲的。历史的车轮并未因他们的尝试而有任何大的改变,但在近代探索中国未来道路的历史上,他们无疑曾经驻足过。物是人非,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只留下迄今为止依旧伫立的忠王府可供我们凭吊这一切。

 

第二篇:浅论太平天国

浅论太平天国

当人们谈论太平天国时,人们往往会想到这是一个农民反抗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外国侵略者的掠夺而成立的一个清末农民起义政权。这一场农民反抗运动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对于一些人来说,或许他们会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只不过又是一场小打小闹的闹剧,这或许是基于对清末历史不明了的一种看法。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当然,如果将太平天国运动放在这个人类史来说,这个起义对于200多万年人类进化史真的就是很渺小。但对于近代的中国尤其是清末政府来说,这是重大事件了,这是一件几乎撼动整个清朝百多 年统治根基的事情。这场历时14年之久的农民起义运动创造了许多的中国先例。比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等。现在我就太平天国的一些做法浅谈自己的看法。

在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社会的各个阶级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都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对国家的出路提出不同的主方案。在种种主方案提出来的同时,农民依旧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对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民反抗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正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凡。当时的洪秀全是一个参加清朝科举多次落第的书生。也许是面对着接连的失败,让其对于清朝种种制度的憎恨,日益衰败的清政府以及外来侵略者的无情掠夺。面对着这种状况,于是又出现了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的情景。

太平天国的农民武装起义,我认为起初洪秀全他们选择西方宗教作为他们的旗号是恰到好处的。西方宗教作为外来物传入中国,对于当时的民众尤其是农民来说,是一件较为神秘的事情来的,毕竟当时的统治阶级认为民众愚蠢好管理,所以并未大力提倡教育。对于接受知识很少的民众,外来宗教就显得较为神秘,而且他们同样标榜着君权和神权的统一,这样对于几千年来信奉天子即上天排下来的信念的民众更加容易接受他们的理论,也可以说洪秀全他们“师出有名了。

在经济上,太平天国最初的《天朝田亩制度》,就主张了“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说,这样的口号,这样的政治主张,对于每天饱受西方侵略者和清政府压迫的人们来说,确实是有吸引力的。太平天国他们把握住了中国农民的脉搏,自古以来,对于绝大多数的民众来说,纵使是腰缠万贯,不如良田几亩地信念一直存在于他们的脑海中。太平天国领导者们这种“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政治理念,自然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进来,这就为后来成千上万的太平军提供了足够的兵力。在经济上,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仅仅是把握住了一部分的发展精髓,但限于千百年来重农轻商的思想影响,《天朝田亩制度》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额度土地所有制,但依然没有走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仅有的自然经济和绝对的平均社会,又如何能够走的更远呢?面对这些,自然是有人能够看出来问题的,洪仁玕就是其中之一了,他所提出来的《资政新篇》就提到了在经济方面应该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的生产关系的领域,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这就是他的“准富人者雇工”,对穷人“宜令做工,以受所值”。尽管这些都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做法,但未能付诸实施,也就为后期太平天国经济乏力埋下了伏笔。

在政治方面,从太平天国初期的做法来说,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确实是对底层的民众有过较大的关心的,也因为其所采取的政治手段,让其能够在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双重打击下,依然可蓬勃发展,并最终能够占据半壁江山。初期来说,对于民众他们提出的如:“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多一钱”。孤寡独废疾者“皆颁国库以养”。这些措

施都能够很好的对待民众,或许是当时的太平天国所掌握的民众并不多,对于每个人的都可以照顾得到,但也与他们采用的政治理念一致。这种种政治惠民措施的实行,有点”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味道。而且当时,居于领导地位的众人,上下一力,并未出现大的分歧,因此无论出于哪种政治目的,至少在当时来说,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政治清明,赢得相当一部分民众的民心。尤其是后来洪仁玕《资政新篇》中所提到的:“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这一切都显示着太平天国在追求着更大的政治目标。但是,那只是初期的时候出现的,颇有点“昙花一现”的感觉。在太平天国后期,一些人开始在政治上争权夺利了,生活上追求享乐,大兴土木,建立豪华府邸。上级与部将以及广大的士兵们关系疏远,诸王间“彼此睽隔,猜忌日生“。尤其是天京事变,更是严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面对着种种的政治昏暗,对于民众的”离心离德“尽管洪秀全采取了措施,奈何,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始终挽救不了危局。

在其他方面,太平天国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所提出的建议是能够使太平天国得到很好发展的,例如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里对于思想文化领域,建议建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这些以现在的目光来看,依然是十分先进的思想,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种种建议,无一不是对当时太平天国的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奈何就是这些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发展方案,在当时的历史现实条件下,并未能付诸实施。如果实施这些措施、建议。或许后期的太平天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纵贯太平天国这个发展道路,其实颇为曲折的,当然,每一次从下到上的反抗都是充满着曲折的,一部成功史就是一部血泪拼搏史。初期的太平天国就一个阶段来说,是较为成功的,毕竟他在与外国入侵者和清政府的反抗过程中,取得了相当大的胜利,严重的危害到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另一些人为之而心惊胆跳了。从一个小地方开始揭竿而起,进过重重困难,最终占据半壁江山。在这个过程中,太平天国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严禁鸦片交易,用武力让外国侵略者得到教训。而且,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它 有一个能够比较系统的表达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确实当得起史学家们给的评论: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其一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运动混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尽管太平天国运动取得很大的成果,但仍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主要是因为他们并未能打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未能将一些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经济措施实施下去,依然是在 坚持着千百年来的小农思想和自然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而导致了国家的经济终究不能为后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动力。太平天国领导者们对于社会抱有着一种绝对平均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念也注定其不能走得更远。而且在太平天国的后期,居于高位的人们开始失掉了刚开始是的抱负,或许他们的原本的政治抱负只是为了个人走上高位,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在后期就没有了初期时的那种政治清明、上下和谐的发展情景了,太平天国后期充满了各种争权夺利,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为了寻求更大的政治利益而日渐猜忌,甚至反目成仇。最终导致了民不聊生,有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可以说,太平天国的成功和失败存在着必然与偶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