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观后感

《社交网络》观后感

“你或许会成为一个很成功的计算机人才,但是,这辈子都不会有姑娘喜欢你。这并不是因为你脑子一根筋。真正的原因只有一条:你就是一个混蛋!” 这就是电影《社交网络》的开场。作为Facebook的创始人,Mark Zuckerberg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仍然电影《社交网络》却成功的在我们的面前还原了一个真实的Mark Zuckerberg。Facebook,这个著名的社交网路服务网站,于20xx年2月4日上线。从20xx年9月到20xx年9月间,该网站在全美网站中的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而做到这一切的正是Mark Zuckerberg。凭借着Facebook,Mark Zuckerberg也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他也是目前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根据资本市场的估算,他如今身家已达120亿美元。然而我们却看到美国民众对于现实世界里的Mark Zuckerberg也有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一些人认为他是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混蛋,另一些认为他是造福全人类的社会企业家。片中,被“前女友”骂作“混蛋”的Mark Zuckerberg大受刺激,愤然奔回宿舍用互联网报复社会,并从此踏上社交网络的不归路。在一手制造了好莱坞式的阴谋和丑闻之后,Mark Zuckerberg又用偷来的想法创立了Facebook,踩在别人的肩膀上改变了世界,从此众叛亲离。《社交网络》开场时,Mark Zuckerberg和前女友在校园酒吧里的唇枪舌剑持续了整整5分钟,镜头中只有两张漠然的脸——没有环境交代,没有肢体特写,没有特

效,没有配乐。一个性格孤傲、难于沟通、卑鄙无耻的人物形象被迅速建立起来。电影中段,一处很关键的情节,是Mark Zuckerberg从温克莱沃斯兄弟那里剽窃了Facebook的基本创意——仅允许哈佛学生通过学校邮箱进行注册,设立较高的进入门槛。Mark Zuckerberg虽然受雇于温克莱沃斯兄弟,却对开发进度一拖再拖,背地里开发自己的项目,最终导致了原始项目的流产和Facebook的异军突起。电影的最后,Facebook前首席财务官埃德华多·萨瓦林因为与马克·扎克伯格不和,被以极其卑鄙的伎俩剥夺了大部分权益。作为呕心沥血的创始人之一,萨瓦林最终仅占公司股份的0.3%,成为不折不扣的受害者。

也许影片对Mark Zuckerberg的刻画有不属实的地方,但是通过他所创立的Facebook中展现出的对自我的关注和主页上自己大大的相片无不体现出他是一个有沟通障碍,不善交际,又有些自恋的人。即使他有很多的不足,有着所有人都有的弱点,但他依然是实现了自己梦想,成就了人生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也许我们无法做到像Mark Zuckerberg一样的成功,拥有巨额的财富,但我们依然可以去追逐去实现它的。

 

第二篇:20xx社交网络观后感..

《社交网络》观后感

电影讲述了一个计算机天才-----马克创建Facebook的过程,不容置喙,马克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但也是个混蛋,当被女朋友骂了并甩了后,他竟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报复社会。创建Facebook的过程中,马克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显而易见,他对事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认真与坚持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记得有这么的一幕,当他的Facebook网站终于上线运作后,埃德华多叫他都不应,以为他是高兴得在电脑屏幕前祈祷着呢,其实他是累得终于受不了而睡着了,见到那一幕,我内心深深地受到震撼,真的自愧不如。 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想了很久。。

我记得电影里的那个哈佛大学的校长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哈佛的本科生相信创造工作比找工作更好!而马克创建Facebook的整个过程中无一不体现着这种信念!从一个idea到创建Facebook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而且需要多扎实与渊博的知识啊!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想到了中国的高校。这是事实也是讽刺,我,我们不得不承认,同为本科生,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啊!上到大学,来到华师这所不算是很差的大学,而大学的生活让我有一点点的失望,明明挺忙的,功课挺多的,却发现学到的东西很少,这是为什么呢?看到马克,我内心更是感慨万分,我在想,是不是我不够聪明?是不是我不够努力?我也不知道!但看到了那个校长的话:哈佛的本科生相信创造工作比找工作更好!我仿佛懂得了一点了,是因为彼此之间的目标不同吧!对于我们绝大部分的的同学,只要毕业后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而且薪水不菲的工作已经心满意足了,还奢望什么呢?之前参加过一个学长经验交流会,一个学长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毕业后一个月四千的工资还满意吗?结果是得到了大多同学肯定的回应。我时常在思考,这是不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呢?

风起才云涌,事出必有因,是不是什么样的教育才有什么样的学生呢?我不敢说中国的教育是多么的好,也无资格评论中国的教育是多么的一无是处。现在的高效扩招轰轰烈烈,已成燎原之势,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已成不争的事实,若那一天,求学的人发现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是因为这大众教育,这又是怎么一副悲凉惨境呢?创造工作比找工作更好,说得多好啊,可那间高校能高喊这句话呢?我们要么学凤毛磷皮,无聊的度过大学宝贵的四年,要么投身于深奥难啃的理论知识中,当毕业多少年后,蓦然回首,当年学的到底有啥用啊?这就是大学吗?我不懂····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