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观后感

《探索发现》观后感

“时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人们通常最普遍的认识误区之一。看完《探索发现》节目后,我为好像“时间断裂”一样??神奇的海洋感到不可思议。 百慕大群岛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魔鬼三角区”,许多船只飞机都在这里沉没。而科学家却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开始调查这里。据介绍19xx年8月,一艘名叫海风号的英国游船在“魔鬼三角”——百慕大海区突然失踪,当时船上六人骤然不见了踪影。不料,时过八年,这艘船在百慕大原海区又奇迹般地出现了!船上六人安然无恙。

这六个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当时已失去了感觉,对已逝去的八年时光他们毫无觉察,并以为仅仅是过了一霎间。当调查人员反复告诉他们已经过去了八年,最后他们才勉强接受这个事实,当日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事时,他们无话以对,因为他们只感觉过了一会儿,似乎什么也没干。实拍伦敦先人骨骼恐怖骷髅遍地芝加哥调查员卡尔〃戈尔曾查证过罗根与诺顿的讲话,他们确实在19xx年参加一项气球比赛途中神奇地失踪,戈尔认为这气球进入了时间隧道。“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瞬间,可在地球上却已过去了三十六年,相差很大。”因此说,这是比地球时间慢的一条神奇隧

道。类似上述的案例还可以列举许多,其共同点就是失踪者

再现时时间变慢。但是,也有失踪者感到时间变快的案例。

三名船员之一——来自美国缅因州的职业渔民柏狄〃

米拿说:“我们什么也记不清啦,只知道当时起了场飓风。我们当时扬帆出海,驶向艾路巴岛希望能捕到当地盛产的马林鱼。然而忽然天色大变,转眼漫天乌云,电闪雷鸣,波涛汹涌,我们便立即将船向岸边驶去,这便是我所知道的所有经历。我还知道的就是我们的船只搁浅了,当我们向那里的土人问起时,才知道今年是19xx年。最初我们还以为对方在开玩笑。我们是19xx年1月6日出发的,原来打算出海捕鱼七天,没想到一去就去了二十四年!”

其中研究人员阿列斯〃马苏洛夫博士认为:“这艘潜艇进

入了一个时间隧道的加速管道。然对它仍知之甚少,不过除此之外,无其他更合理的解释。”“至于在穿越时空之际,速度对人体有何影响,我们也知道不多,只知道对人体某些部位有影响。那些船员竟在很短时间内衰老了五至二十年,却是我们前所未见的。”船上最年轻的十九岁的提比〃保利维亚说他记得遇到19xx年那场飓风前,他们还捕到一条金枪鱼。当他们回到岸上后,当局派人上船调查,在船舱冷藏库中真的找到了那条金枪鱼。调查人员说:“这条鱼仍然十分新鲜,就好像是刚捕到的一样。”英国政府曾查阅19xx年记录,证实当年确有这么一艘帆船无影无踪了,原因不详。

尽管调查有极大的危险,许多人为了调查此时而失踪。可科学家没有放弃,困难没有动摇他们的决心,他们仍然在探索着、勘察着、检测着、讨论着。

 

第二篇:《源·探索中国》观后感——中国复兴之路

中国复兴之路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古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世界的视角看,其时间跨度,只有古希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可以与之相比,但从其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和其所产生的文明后世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世界上是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跟中国相提并论的。当今世界大多数发明,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基础上的,工业革命以前的中国是世界的主导。然而,一个文明如此渊源深厚的国家,为什么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却逐渐落后与他国,而西方国家却从区区岛国发展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中坚?我们有灿如星河的古代科技发明创造,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以及无数个世界首创,有力推动着人类文明进化。然而,在现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我们该怎样来发展自己,在现代文明社会如何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首先,我认为思想观念的改造是最根本的问题。从中国古代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不是没有天才,中国人的创造力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古代中国人可以开创牛耕,发现铸铁术,制盐法,利用天然气等,这是这种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才造就中国两千年文明的发展。然而,中国人还很重感情,中国人是一个很会为后代打算的民族,有了好的方法技巧总要想方设法传承给后代,这是好事,好本领就是通过代代相传才能发扬光大。但中国的礼制还要求对老祖宗要完全尊敬和服从,对于祖上传下的东西一定要奉如圭臬。这样一来,不但不能对一些好的技术发明进行增益,还会阻碍技术的发展。这种观念在中国

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现代社会中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创新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依然成效不大就是证明。我们要发展,就必须从思想的改造开始。在思想自由这方面西方人做的比我们好。西方在二百年前就把“自由”二字写进了宪法,他们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的同时,我们还是不断把各种各样的规则条条框框往人身上套。请问这些规则条款来自哪里?还不是前辈们造出来的。我们把这些条条框框当作人生信条来膜拜,准确来说还是在膜拜前人,膜拜我们死去的长老们和他们有限的生命中推断出的对后世的定论。然而,每一天都是变化的,同一件事的执行在今天和明天或许就不是一样的效果,用死的东西指导活的世界是注定行不通的。有一句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的社会不能只画方圆,今天这个人可以画个三角来申请专利,明天另一个人也能画个菱形卖给你来赚你的钱,别人的画板都画得色彩斑斓了,我们还守着祖先画的方和圆进行模仿,我们完全可以抛开“规矩”画出自己的“不规则图形”。要超越前人,就必须要先打破前人头上笼罩的神圣的光圈,气势足了,内心就有了敢于超越的力量,敢于创新的力量。

要发展,非一朝一夕就能成事,创造力是与人的性格牢牢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说有就有或是花些日子就培养出来的,所以,中国发展的希望更多是在我们后代的身上,教育才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技能是死的,产生知识技能的创造性思维却是活的,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培养后人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打破精神的枷锁,给予思维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孩子的创造力是无

限的,但由于社会经历和经验的不足而不能开发,我们可以从小塑造一个人的人格,教会他社会交往准则,却一定不能教他怎样创造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最终是他们的,他们有权造一个全新的、蓬勃的新世界,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掘一个新世界,我们定的规则是违反自由的本质的,违反发展的规律,最终是成为自己发展之路的绊脚石。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之多的国家,中国的优势在于人口之多,劣势也在此。人多,也就是我们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对于西方发展国家向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转移劳动密集性产业,发展中国制造业,吸收就业,创造外汇是很有利的,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缓解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但是,中国人口素质不高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众多,我们可以齐心合力修建一座万里长城,但绝对造不出一架航空母舰,这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是一大弱点。现阶段,中国东南发达城市作为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制造业发达,经济水平远远超过中西部城市。这种“虚假繁荣”给中国人民造成一种国内经济繁荣的假象。“中国制造”并不等于“中国创造”,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这是个两极化的世界,我们不能把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外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社会里没有永久的伙伴。我们有13亿的人口,如果这十三亿人口整体素质提高一个层次,中国的国力必定成为世界之强。因此,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是重中之重。要发展科技,就需要创造力,需要高素质,这都需要用教育来扭转局面,因此,“科教兴国”在作为一项国家重要政策在二十年内不会变,我们要坚定目标继续贯彻执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作业

中国复兴之路

—《源·探索中国》观后感

班级:汉语言文学五班

学号:20100103323

姓名:蔡芳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