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钢琴少年》观后感

《想飞的钢琴少年》观后感

佛瑞迪.穆勒导演的瑞士影片《想飞的钢琴少年》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神童维特的人生故事。

影片中维特的母亲也许是爱子心切,总是希望能够挖掘和培养维特超常的潜能,希望能将维特培养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师。所以,她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这一切来展开:给维特更换更好的钢琴老师;全职在家做维特的“保姆”;找著名的钢琴家做维特的老师;监督维特每天弹钢琴;让维特上成人音乐学院??就是这样的对维特近乎全方位的“监控”。其实维特对周围所有的事情都好奇,他想学习的不只是弹钢琴,他想学习许许多多的事情:数学、炒股??而母亲只让他在钢琴上发展。终于小维特受不了了,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纵身一跃??幸运的是,小维特因为有“翅膀”的保护只是受到了一点点的伤。但这一跳,维特的大脑受损,维特变成了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他转到了一个很普通的学校和普通的班级,和普通的同龄孩子一起学习玩耍,做12岁的小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这正是维特想要的。后来当维特发现爷爷和父母的经济都已陷入了窘境,父亲的公司股价将急剧降低。他开始不再欺骗人们,开始研究股市,并与爷爷合作,利用爷爷的全部家当成功赚取了上百万的钱。并以沃夫博士的名字成为了股市炙手可热的人物。父亲被解雇,维特找来了自己母亲的朋友,将一切对她全盘托出,并任命她为沃夫控股公司CEO,让她帮助自己收购父亲的公司,并让父亲做了总裁。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维特在钢琴上大获成功,也圆了自己翱翔蓝天的梦想。

喜欢音乐,喜欢钢琴乐曲,对主人公精湛的弹奏技艺更是赞叹不已,但更多是维特这个孩子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维特是一个超常儿童,逻辑思维强,思维敏捷,思维广阔且有独创性,有很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他能解决个人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矛盾、个人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矛盾、个人人生理想与个人现实条件的矛盾。不过超常儿童几乎是总是孤独的,虽然最好的伙伴就是自己的父母亲,但和父母相互理解的又有几何呢?

生活中遇到的多数都是普通的孩子,和多数妈妈一样,将自己或大伙儿觉得时下必须的要求孩子学习,满足一己私心,往往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令他们不满甚至逃避。许多天真的小学生还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或者说有些或清楚或模糊的东西正影响着他们,如果朝着那方向努力,便是梦想成真。要我想——做好独特的自己,慢慢成长已是非常不容易了。

作为一名教师,从来没认为哪个孩子是特殊的,没有一等、二等,

没有甲乙丙丁,每个孩子都是同一树上的不同树叶,都是同一河流中不同的水滴,只是教育方式、手段会有不同,我想:

1、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每个儿童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

2、优化教学方式,获得信任和理解。消除儿童心理障碍,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教师应根据儿童的个别差异制定相应合理的学习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消除畏惧、紧张情绪,树立学习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协作互助,在愉快的氛围中交流感情,获取知识,增进友谊,构筑爱的桥梁,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发展。

3、努力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进行社会交往。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为他们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努力。通过各种实践,孩子们个人能力不断提高,与人交往更加方便自如,并在活动和交往中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

愿所有的孩子更优秀!

常州市西新桥小学 施晓红

 

第二篇:《想飞的钢琴少年》观后感

《想飞的钢琴少年》观后感

《想飞的钢琴少年》,这片维特不仅是天才,而且饱含智慧,继承了老头超然的睿智,远离父母的市侩和功利。在他看跌股市拿老头的37万养老金去炒股的时候,我竟然得停下电影重新思考期权到底怎么操作挣钱,这么一个小孩,怎能不叫人欣赏和喜欢呢。

这个电影里虽然一直在表现一个天才儿童,但不经意流转过的人物却叫人印象更深,比如少年的伊莎贝尔,一个唱摇滚喝红酒的辣妹;比如慈爱的钢琴家老太婆,不愿见到美好的乐章是被迫演奏的;比如维特受伤出院转学后的新同桌,那个教他击掌握拳示好的敦实小男孩;比如至始至终宽厚仁爱的老头儿。这个小家伙的命运饱受上帝的眷顾,他人生最大的障碍不外乎就是高中生的眼红的绊脚了,其他顺畅得令人嫉妒,就如同他与老头相处的美好时光,旁人只见羡慕,鲜有身体力行。

伊莎贝尔打开了小维特一度腼腆闭塞的内心世界,让小维特见识到了聪明所不能表现的活力,从此种下初恋的甘甜。老太婆让维特意识到自己不能随波逐流于世俗,慢慢的他对钢琴的练习逐步能脱离于母亲的干涉。敦实的小男孩,用自己张扬的大拇指为维特喝彩,让维特找到同龄人的友谊和娱乐,这是他作为一个孤独的跳级生许久来不曾体会的男孩间的感情。至于老头,不仅为维特从小就埋下梦想,还为他指路,给他解压,随着老头丢出去的那顶帽子划过池塘,老头用自己一生的睿智和梦想,陪伴小维特整个缺少同伴而又被厚望重压的童年。 特别喜欢维特和爷爷间的祖孙情。中国人有“疼孙不疼子”的传统,莫非老外也同样如此?看得出维特老豆对老头不是很感冒,当然,那深情的拥抱还是承载着殷殷父子情的,但是这两个家伙之间肯定没多少交流。从老头儿的风度和举止看,年轻时候肯定风流倜傥,幽默无比,那套把情书写上天的浪漫手法,显然潜移默化给孙子。老头毫无保留地爱着维特,甚至贡献出自己的所有养老财产,细心聆听呵护着一个天才脆弱的内心和感情,不时指导孙子因为天赋而飘荡得太快的琴声。老头甚至不介意维特是个屠夫或者兽医,唯一期望的,无非就是孙子能够自由自在开开心心地成长。而维特也非常操蛋,竟然要处心积虑输棋给爷爷,包括为爷爷的养老金殚精竭虑,嗯,也许这个词用得不恰当,不是殚精竭虑,仅仅小试牛刀。

木工的世界总是充满想象,在回力镖砸碎玻璃的许多年后,在木雕的蝙蝠翅膀已成回忆的时候,祖孙俩其乐融融,终于有机会一块模拟飞行了,我觉得这十多年中浓缩的景象,只有在很久很久之前的文字里才能见到了,比如说“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片情怀让人非常向往感动。

“这个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装傻才能逃离”。当维特在平凡中过日子的时候,我青睐着在上面这些人,特别是老头。我想,天才只是一种姿态,自由才是需要获得尊重的权利,不管孩子年龄大小,不要像维特的父母那样把厚望功利化了。我希望以后对待自己的孩子,不管他(她)愚钝还是聪明,我都能像这些人一样,有趣,相伴,一起玩,又各管各的,尊重彼此身心和时间的支配。 交响乐演奏结束,全场真诚热烈的掌声响起,只为那钢琴伴奏,经久不衰,很久没有听到过这么热忱不息的鼓掌了——不管是屏幕内外,所有人,非常热情地表达了对天才的敬意。而在我心里,表达的是一种对人与人间彼此尊重的美好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