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纪念碑观后感

参观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有感

前段时间我和以前党建的几位同事一起参观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

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环境优雅,一进门便可以看到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碑。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碑是为了永远缅怀英烈们的英雄业绩,解放后,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xx年10月在三元里村西门楼的山冈上,建起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四周建成三元里抗英纪念公园。

看着庄严的纪念碑,缅怀着革命先烈,不经意间回想起了那段抗争史: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忍无可忍与敌力搏,打死几名英兵。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一天激战,

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业绩可歌可泣,为此而牺牲的先辈们在这片红棉花盛开的土地上洒下了滴滴英雄热血。这正是:手执锄矛举三星,百乡同心结联营;振我民族英雄气,牛栏岗上鬼魂惊。三元里人民的英勇反抗,顽强捍卫家园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今天的莘莘学子学习和弘扬。

今天我们正处在和平的年代,虽然远去了硝烟和战火,但是并未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也要培养忧患意识,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战斗力”。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用先烈的精神鼓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是素质、身体健康素质,以早日加入中国共 产 党,更好的为人民、为祖国服务,也更好地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由万驰电子提供

 

第二篇:三元里抗英纪念馆观后感

三元里抗英纪念馆观后感

  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以来民抗击外敌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弱但民却不好欺,更不容外强随意践踏,三元里人民“义愤同赴”,团结一致抵抗英军,这是一种深重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精神至今仍然闪耀着伟大的光辉。

  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窜到三元里一带抢劫,并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忍无可忍,与敌力搏,当场打死几名英国士兵。为预防英军报复,三元里人民在北郊三元古庙集会,决定立即武装抗击。

  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闻讯后“义愤同赴”,组成一支反侵略的武装力量。次日数千名义勇军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台,诱敌军至预设的包围圈牛栏岗,打死英军200多人,英军逃回四方炮台。而后义勇军包围了四方炮台。了解到情况后,英军总司令传话给当地长官余葆纯,如果不解除义勇包围,英军主力将攻打并尽屠广州城。余葆纯对英军的实力有比拟清醒的了解,于是劝退义勇,防止广州被屠,从此也担上了"卖国贼"的恶名,至此事件落幕。

  纵观整个事件的'起因,导火索于英军在三元里的一系列强盗行为,引起了人民的怒火。而倘假设追根究底,那么是清末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战争失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让英军肆无忌惮地在我国的土地上肆意横行。这个并不是我们这次讨论的重点,所以在此不再做更深层次地探究。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激发着当时我们民去对抗外来侵略者对我们祖国的践踏破坏,让民团结起来,成为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打败外来侵略者,让中国摆脱列强们的控制,重新独立。爱国主义的力量,不仅仅表达在三元里抗英这一事件中,也表达在中国从近代到新中国成立的一场场争取中国独立的战役中。它是一面旗帜,引领着当时的民向着曙光前行。

  作为当时引领民前行的一面旗帜,我们当然不能忘怀,爱国主义依然是引领我们前行的旗帜。但当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以和平与开展为主题的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已经不再是当时的对抗侵略,争取独立,寻求救国之路。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详细内涵,展现其时代性。爱国主义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那么和法律标准,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作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其详细内涵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