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 再看这个影片之前,我对这个电影的了解仅局限在它是被广电总局禁播的一部中国人拍的抗日战争时的影片。因为其特殊性,我一直对这个影片“耿耿于怀”,想一睹为快。而法国《新观察家》中“没有一丝一毫相似于迄今为止来自于中国的任何一种创作特点,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电影”的评价,还有姜文本人:“我描绘了人类的误解与爱恨,恐怖与死亡” ,让我对这部电影更加期待。

在电影课上老师放映之前,我一直在想象这个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大概是鬼子入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伟大国民不甘区区弹丸小国侮辱,愤起反抗??然而我知道,一部被禁播的抗日影片绝不会如此简单,事实也确实是这样。这部电影所变现的东西,绝不仅仅是鬼子的残忍与丧失人性,也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中国人民对于自己家园的浴血维护。第一遍的时候,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抗战胜利后接收官员的“义正言辞”,英美代表口嚼了口香糖的“飒爽英姿”,还有任鬼子挥刀杀害的村民和被自己人下令斩首的马大三,当然,我会忘记影片末尾莫名其妙出现的那头猪和那群欢快的旁观者吗?更进一步,或许还有观看电影的欢快的同学!想到这儿我难道会告诉你我想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也许用战士来称呼更合适,不过我还是用一个更文艺的词来称呼罢)吗?而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姜文大导演片子国内禁播,鲁迅先生被御封中国民族的脊梁,其文“弥漫”国人教科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难道真是广电总局口中所说的“其电影没话了日本人,过分丑化了国人”?确实,当翻译官董汉臣被村民释放后居然给鬼子队长出主意让鬼子爽约,结果招来一句奚落:“我们日本人不像你们中国人那样不讲信用。”这句话对我来说真的是太刺耳了,但仔细想想,我敢说这句话似乎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吗?

姑且让我先谈谈我对这个影片的印象吧。影片绝大部分是黑白画面,也许这是在渲染观看者心中的那种悲凉情绪吧,与最后的那大三人头落地、含笑而死的彩色画面的鲜明对比,更能让人“浮想联翩”吧。这个影片我之后看了很多遍,每次都会比以前更理解一点。因为影片中满是让我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例如,影片开头的那个“我”,他的出现仅仅是作为这个影片开始的印子,还是有更加深刻的寓意?这难道也是电影的一种风格,荒诞派艺术风格?每个荒诞艺术都会给人以最为深刻的自省与反思,都是对我们最为痛心的追问,这个也是吗?再让我啰嗦一下影片中的部分情节吧。二拨子娘台词:“日本子来咱们村都八年了,八年了咋的,他八年了他敢动我一根汗毛?我行的正,走的端,我走到哪他都得高看我一眼。”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八年(或者更久,我会提九一八吗?),犯下滔天罪行,影片却借二拨子娘之口说日军对自己秋毫无犯,以我个人拙见,这还真是美化了日本侵略者。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段命如草菅的日子,但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些在抗日战争中流血牺牲的中国军人,听到二拨子娘的这段话,他们会作何感想?会不会像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样,像把尖刀直插入他们心脏!姜大导演,本人才疏学浅,是在不明白这是何意,我也绝不会想到你这是在刻画中国人愚昧麻木的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鬼子来到村子后,与村民一起喝酒唱歌,百姓们感激不尽,日军与村民亲如兄弟,并有“今儿我高兴,不单是冲这几车粮食,主要是冲皇军给了我们面子”等台词,这个,以我学到的历史知识跟我这些年来所形成的价值观、认知观,我是绝对对此不认可的!严肃一点,我会说,这严重违背了历史,是对历史的扭曲!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到了小泉纯一郎与靖国神社。 无论我对这个影片中的部分或者大部分的内容并不认可,但据我上网得知,这部影片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的,除去中国。因为这部影片确确实实用一种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的方

式,表现了姜文导员所想表现的核心思想。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只要有土地,我就可以听其、任其。中国的农民是淳朴而且安于现状的,他们被诸多的势力欺压了两千年,形成的秉性却温顺贤良,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思想已经深入国人的骨髓,习惯了被压迫的老百姓已经对于尊严的事情麻木了,为了生计这样的眼前利益而过分乐观的活着。小镇上唱曲的在集市上宣扬着皇道乐土,教育众人中日“八百年前是一家”,村落里老百姓见了鬼子一口一个“森塞”的叫着。固执的不肯杀人的村民们为了结果被俘的鬼子,费尽周折请的一刀刘,在封建时期,作为慈禧身边八大臣刽子手,竟然得到的结论是这鬼子命不该绝。自己人可以很痛快的杀,对于侵略者却得出这样的结论,并最终同意了鬼子用人换粮的建议。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这部片子的结局是挂甲台整个村落在大火中消失在鬼子的屠刀下,而国军的抗战将领又让斧劈日本战俘的三儿受戮于已经被俘的小鬼子。这就是中国人的悲哀。为什么这样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民族被一个岛国践踏了整整八年,这部片子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的凶残和强大,而是我们自己的愚昧和自残。阿Q精神是国人悲哀,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精神, 应该回到战国时代,重塑团结凝聚的精神,需要风萧萧兮易水寒,将士一去不复还壮举!

现在我还是不明白那个“我”到底代表着什么,但是,我似乎已经接近看到了这部影片的本质。他是在鲁迅先生之后,重现了国人的麻木不仁,就像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老百姓,向来不惮于反抗的。只要你给他们地种,让他们活,他们就像陷入沼泽的人,只要鼻子还露在外面,能喘气,就不愿意动一动。中国人,只要做稳了奴隶,就知足了。真是万劫不复。” 他在深深地刺痛我们的神经,不仅仅是在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仍然没有摆脱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和两千年的封建制度所带给我们精神上的禁锢,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在讲明历史的时候,也在反应着我们的现在,还会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第二篇:电影《鬼子来了》浅析及观后感

电影《鬼子来了》

浅析及观后感

NCUT

管10-6

理想

电影《鬼子来了》赏析及观后感

上周三的大学语文课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鬼子来了》。看完之后,我感受到了日本鬼子的极度残暴,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劣根性,看到这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羞耻,甚至愤懑!同时,我也联想到,我们这个民族,即便到现在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劣根性。因此,我觉得,只有我们对自身客观存在的这些劣根性进行深刻反思,并厉行改正,才能实现民族崛起、人民幸福的理想。

《鬼子来了》这部电影是由姜文执导并担任主演的一部以抗日和中华民族自我反省为主题的影视作品。

这部作品与以往的众多抗战题材作品不同的是,它选取了一个细微而独特的视角,采用了不同寻常的叙述方式,通过充满北方特色的大量口语对白和作品前后的背景色彩反差,表现了日本帝国义在二战期间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犯下的永远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通过中国普通老百姓,对日寇残暴性的无知、受骗、愤怒的缺点,客观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劣根性——留给我们很多思考,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去正视和反思。

2

《鬼子来了》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侵略者与当地农民的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影片对国人劣根性进行了深入揭示,演员极富夸张的高密度的对白以及丰富的表情,种种黑色幽默将国人的单纯与复杂表现的淋漓尽致。

面对神秘的"我"将一个人的责任变成全村人的责任,面对日本人的自保心态,不忍心杀人的善良,面对六车粮食的欣喜之态,对日本鬼子的轻信,以及片尾对日本人的刻骨铭心的仇恨--这些场面的表达,都是通过激烈的语言对白和争论进行的,充满了种种黑色的幽默。 面对鬼子假借国际条约的名义屠杀有血性的中国人,观者哄堂大笑,真切地反映了国人的劣根性特点

作品以“优美”的日本军管弦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开始,营造了一种欢快胜利祥和的氛围,就像是在用这种“优美”的音乐来粉饰日本侵略者的伪善,宣扬战争带给当地百姓带来的的所谓“幸福”。这种音乐背景却也预示着悲惨的结局。事实上,一些中国的老百姓,在这样的乐声中失去了警觉性,对侵略者产生了侥幸的心理,导致了最后悲剧的发生。音乐虽然很“美”,我却丝毫感觉不到欢快,反而觉得像是有一把无形的刺刀在一步步向我,向挂甲屯的村民,向所有中国普通老百姓逼近……

作品运用了大量充满中国北方地方特色的口语对白来叙事,真实、生动地塑造了中国北方小农村——挂甲屯的众生相,呈现了故事 3

发生的各个环节,以小见大地再现了抗战时代中国北方农村的面貌和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理——质朴、纯真、过于善良。马大三为人本分、善良、小聪明、明哲保身、不敢承担责任,代表了典型中国老百姓的生存哲学,就是很好的证明。

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背景色彩的成功运用。色彩在这部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中,变成了无可取代的电影艺术语言,既传递情感,又表现了思想,深化了主题。作品从开始到接近剧末时,一直都在用单调而苍白的黑白两色作为背景,直到接近尾声时,普通中国老百姓的代表马大三的头被砍下来,饱涵愤懑而死,银幕背景色彩才瞬时转变成彩色。这种彩色与之前的黑白两色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与反差,发反映出了深刻的思想——我们残害我们的敌人并没有死,他们只是换了一身不同颜色的衣服,一身现代色彩的衣服而已:

色彩变了,

善良的中国老百姓的代表死了;

色彩变了,

鬼子一个没死,

鬼子还是鬼子!

色彩变了,

鬼子还是鬼子,

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4

作为我们的近邻……

《鬼子来了》是一部真正的爱国主义电影。它告诉观众,“鬼子”决不是外来的,“鬼子”就在中国人心中,“鬼子”就在中国的土地上。只要心里没鬼,外鬼就无法作祟。

最后,我想姜文在这个时期拍摄这样一部电影,其目的也许不仅仅在于反思中国人在抗日这件事上所暴露的自身缺点,更在于作品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特色),这就是——中华民族在实现自己民族崛起的过程中,确实有做的不好的地方,确实需要做一些反思,包括我们国家在抗战时期、和平建设时期所犯的错误,包括每一个中国老百姓在此期间所犯的错误。我们应该勇于反思,并厉行改正,这样我们这个国家才能崛起,我们的每一个老百姓才能真正走向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裕,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活。 我想,也许这就是这部作品的时代意义吧。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