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的表现

《暗恋桃花源》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的表现

在《变形记》、《等待戈多》、《秃头歌女》、《暗恋桃花源》等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的表现这一问题,还是想要选择《暗恋桃花源》这一个虽以西方文论为指导可却产自东方的作品来谈谈。

现代文学在表现形态上的隐喻性,带来了文学形象的“符号化”的特点。也就是说,这些形象并不是某个现实形象的直接摹写,而是一种具有指代特点的符号,它指向形象之外的某种观念或意义,从而让读者具体的感知某种抽象化了的内容。一如《暗恋桃花源》中那个疯疯癫癫寻找刘子骥的女人,每个人都因为她的探寻显得莫名其妙,用谎话打发她、敷衍她,依旧为自己的事情忙碌着。她作为一个寻找着活在现代的女子,苦苦寻找着十几个世纪之前的人,其实已经注定了错过,但这个女人却是所有人的缩影,但他们不知道,自己其实也在寻找“刘子骥”,无时无刻不在苦苦求索,江滨柳寻找着云之凡,老陶寻找安逸温暖的人生,但那个女人告诉了我们,这个执着注定无果。

因此,这个女人、苦苦找寻的刘子骥都是有指向他本身形象之外意义的,她是追求幸福的象征,而刘子骥就隐喻着那些得不到的幸福。

“那一年,在南阳街,有一棵桃树。桃树上面的花开了……”女子在话剧的末尾,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这里刚刚还有人大笑有人悲泣,转眼间风吹云散。她旋转着,张开双臂,向天空中撒去一把黄纸,她在祭奠谁?“寻病终”的刘子骥?自己找不到的爱情?剧中每一段不完满的感情?抑或是世间上所有的爱情?

其次,《暗恋桃花源》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还体现在内容上的“向内转”,即在整体表现上趋向主观化或是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乃至潜意识心里和非理性的世界。在剧本中,描写了“暗恋”和“桃花源”两个故事,虽然是以戏中戏的形式,但是很少有客观的评价,与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客观性的观点截然不同;另外,《暗恋桃花源》中人物的思想活动也十分丰富,如以下这段话,就十分出色地写出了老陶的心理活动,是其在内容上“向内转”的典型代表:

老 陶:这是什么酒哇?(到旁边去拿菜刀。边用菜刀弄酒瓶)这叫什么家?买个药买一天了还没买回来,这还叫家吗?(打不开)我不喝可以了吧!(将菜刀与酒瓶放下,拿起饼)我吃饼!(仿佛感想颇多)武陵这个地方呀,根本就不是个地方。穷山恶水,泼妇刁民。鸟不语,花还不香呢!我老陶打个鱼嘛,呵,那鱼好像串通好了一块不上网!老婆满街跑没人管!什么地方!(咬饼,但就是咬不动)嗯……(把饼拍在桌子上,操刀)康里康朗,康里康朗。这叫什么刀?(扔刀)这叫什么饼?(把饼摔在地上,踩在两张饼上,扔第三张饼)大家都不是饼!大家都不是饼!我踩!我踩!(突然停下,指着第三张饼)你别怕,你没错,你冤枉。(指脚下两张饼)你们两个这是干什么?(交叉步,扫堂腿,头顶地面欲倒立)压死你,压死你!

另外,现代主义颠覆文学传统的又一方面,在于它荒诞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看完《暗恋桃花源》,相信很多人都会对其中混乱的场景留下深刻的印象,用拼凑的手法,赖声川用拼凑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了一种悲喜交融的荒诞的艺术效果;此外,在语言上,《暗恋桃花源》的台词对白重复单调、意义模糊而且无厘头,但事实上这种略显异化的语言形式实现了对传统的颠覆,从而也对主题做了发现和开拓。如以下对白:

1

老 陶:袁老板,你说这话不就太那个什么了吗?

袁老板:我这话太哪个什么了?

老 陶:上游有大鱼我也知道,可我的船就这么点儿大,我去吧,去吧,去了不就那个什么了嘛! 春 花:看你这个人,叫你去那个什么,结果你坐在那儿说了那个什么,说了半天你到底说哪个什么了?

老 陶:我说的还不够那个什么的吗?

春 花:怎么可能够那个什么了?

袁老板:你看你这个那个那个这个你说了什么跟什么嘛你?你有话干脆直接说出来。

老 陶:这话要是直接说出来不就太那个什么了嘛!

春 花:你要是不说出来不就更那个什么了吗?

总而言之,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非常庞杂的文学现象,它内容上的“向内转”,表现的隐喻性,文学符号的符号化以及对“异化”主题的发现和开拓等文学表现形态使它实现了对传统文学的颠覆,成为了文学世界中另一道要与众不同的靓丽风景线。

2

 

第二篇: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曹品薇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中文系 贵州 都匀 558000

【内容摘要】: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现实主义文学,重视对于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普遍流行。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化和文学流派的总称,涉及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领域。是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本身包括多个文学流派: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等。

【内容关键词】:文学 批判 异化 主观 标新立异

一、思想特征上

1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台、电视等公共舆论媒介对某种学说、言论、行为予以公开批评、驳斥的一种舆论方式。文化批判有政治性批判、学术性批判、道德性批判,以及组织性批判和组织性批判等多种形式。例如:郭沫若就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作家《王昭君》、《聂政》、《卓文君》里面叛道的热情就是作者对于社会反抗的翻译

2突出的表现异化主题:基于对于人的生存状况、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着重表现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人与社会(整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对立)、人与人(人与他人之间的疏离和对立)、人与自我(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的异化主题。例如:《变形记》中人忽然变为甲虫,主人公往往是意外地陷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他越是挣扎,就越是陷得深,甚至最后送命。卡夫卡常使用象征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而他的讽刺主要产生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提示。《变形记》构思奇特,象征意蕴丰富。

二、艺术特征上

1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例如:胡适的《差不多先生》,通篇善作讽谕,且自始至终不跳出来作主观批评,而是透过现象与事件描述,使读者自然从中领悟道理,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深入浅出,全篇不仅语言朴实无华,甚至连讲述的几件事也普通之至,例如买糖、念书、记账、搭车、治病之类。这些事都非常生活化,人人经历,人人都明白。不肯认真的“差不多”精神,不得不使人猛然警醒,让读者的心灵于朴朴素素的文字中受到强烈的震撼。

2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神话式象征是对未知领域的诗性揣摸,是将最内在的最深刻的心灵体悟转化为审美认识的对象)。例如: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剧中俩个等待戈多的人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望。是作者运用了荒诞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荒诞不经的社会现实。它演奏了一首时代的失望之曲,反映了一代人的内心焦虑。它使人们看到,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支柱,已经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社会的灾难,人格

的丧失,个性的毁灭,以及自身的无聊绝望,已经使生存和生命黯然失色,使存在不具备任何意义了。

3提倡以丑为美和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在丑的自我暴露、自我否定中肯定美,使丑升华为美。例如: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外表丑陋——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受尽嘲弄,但内心崇高,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富于感情的人。他对爱丝梅拉达的爱慕是一种混合着感激、同情和尊重的柔情,一种无私的、永恒的、高贵纯朴的爱。

4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和实验,标新立异,强调形式即内容。采用自由联想、时空倒错、内心独白、自动写作、偶然结合、意识流,以及顿悟、象征、隐喻、暗示表现手法,对于语言、符号、图画、结构、风格技巧等形式因素的重视,追求有意味的形式。例如:《墙上的斑点》一篇纯正的意识流派代表作它之所以能征服读者,征服世界。是因为意识流小说有共同的艺术特征:“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来展现其心灵世界,塑造人物形象;没有直接的自然环境描写却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真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