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教学反思

篇一: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是五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教育学生要热爱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喜爱和渴望。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慈味。”接着,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如“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惧怕与快乐?”让学生充分读书,抓住文中极为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再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理解。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但就像我上课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样:总是在计划的课时之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此类问题,在新课改后愈加明显。我经常为此事烦恼,更是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自己觉得出现此现象,主要还是自己作为指导者,这个“导”的功底不够,上课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怎么样地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自己的能力还不是很强,驾驭教材,驾驭课堂能力有限。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的文化功底太薄,不能满足新课程下的课堂要求。所以,没办法,只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篇二: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通过“我”放学后急忙跑到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之中偷偷看书时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表达我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其目标主要是: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学思路主要围绕“我”读书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展开。抓住窃读前,窃读时,窃读后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朗读体会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如饥似渴的样子。

二、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平身经历。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根本没有作者的这种窃读的感受,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感受林海音窃读的滋味,我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用独白形式向学生讲述作者的平身经历,了解了作者的时代背景,他们便能在读文章时联想作者窃读的情形。

三、抓住主要句子理解。从“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两句话入手,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体会。学生从句子中读出了物质(粮食)的重要性,

但是精神(读书)的食粮也很重要。根据现状,特别是当今社会,知识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我说,“食物是一只风筝,而读书是一阵风。如果没有风,风筝永远飞不起来。读书有助于你奔跑,有助于你成长。”

四、拓宽阅读。补充《窃读记》原文,学生从“我”被店主赶、羞辱感受到当时穷人读书的不易,深入感受那种“偷偷”的感觉,却丝毫没有减少作者对读书兴致的影响。

五、说说、写写。因为体会了“我”读书的困难,感受到他们读书与我们现在学生的区别,所以我让学生比比我们的不同,用“我来和你比读书”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的精神内涵通过语言的表达得以体现,让精神与言语达到同构。也明确是知道了“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状况。再用“小女孩,我对你说??”来些一段话。这样既积累了语言,又提高了认识,精神经历了一场洗礼。

能通过写教学反思,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后效果,我才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为这是开学的第一篇课文,所以在备课时相对扎实些,呵呵)学生是教师最好的镜子,只有课前充分的备好课,才会收到好的效果,课堂的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篇三: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通过“我”放学后急忙跑到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之中偷偷看书时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表达我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在教学时,我抓文章的中心问“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学生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但仅局限于快乐与惧怕。为此,我引导学生除了书本上谈到的感受,在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窃读的滋味。比如,长时间的站着会觉得怎样?一点拨学生都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体会说窃读的滋味。如一本书要换几个书店才能看完,看书时还要察颜观色,心累。饿着肚子看书的滋味。学生谈得都很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二篇:窃读记反思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首先感谢省教研室李老师给予我们批注阅读课题组这样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我刚才执教的《窃读记》是一节精读课文的批注阅读课。

批注阅读对于学生并不陌生,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几乎每一堂语文课我们都会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其实就是在做批注。在前天刚刚接触这个班的学生的时候,我翻阅他们的语文书,发现每一课学生都有圈画句子的痕迹,课文的空白处也有对重点内容的感受。那么我们今天的批注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学情的基础上来定位的:力求通过指导,让批注更精细、更规范、方法更多样,以达到批注更好的帮助学生感悟、理解、体会表达,发挥批注促进读写的作用。(读是有感情朗读,写是指写课文的读后感,也就是说重点段落的批注可以为写好课文的读后感奠定基础。)

有了这样的定位,根据课标、学情以及本课的重点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将难写的两个生字“ ”写正确写美观,运用批注的方法学好不认识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批注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运用批注的方法(在这里批注的方法包括符号和文字,其中符号是针对句子、词语、标点的不同符号;文字包括注解式批注、感悟式批注、补白式批注),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运用批注体会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

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过程围绕“批注方法的习得”和“语言文字的感悟”两条主线,共分五个环节:

一、检查预习,揭示批注。

批注对于学生不是零起点,在研究课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多个导入新课、揭示批注的方案,最终我们选择了由学生预习中的圈点勾画为切入点,今天看来这种方法还是很自然的,顺学而导,符合学生的实际。继而出示学生、老师、以及名人的批注,激发了学生批注的愿望。

二、根据提示,自主批注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自学提示规范学生的批注符号,同时指明文字批注的着眼点(可以是两个方面)----不仅可以是对关键词句的感受,(这是我们通常的做法)也可以是领悟到的表达方法。学生自主批注时老师强调要求真读书,真思考,不做样子,批注的符号和文字要写的工整美观。我们在实验研究中总结了批注阅读课的特点就是要强调个体性、重视深刻性。这一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批注。因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欣赏,都会形成独特的心理印痕,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个性化的。

三、 交流批注,精读指导

这是本课重点环节,以三、四两个自然段为例,师生共同经历交流批注、不断完善批注的过程,我们说批注阅读课与常规的语文课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批注方面不是一次性的,我们是边感悟边批注,边批注边朗读,不仅通过关键词、句、标点,体会出林海音酷爱读书,渴望知识的内心世界,同时领悟到作者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指导学生借助批注,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

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言、得意、得法、得能。

四、再次批注,朗读展示

有了三四自然段感悟式批注的指导,让学生再次批注其它段落,会更细致更全面更深刻。再次批注是学生提高发展的过程,只是汇报的方式是以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进行,通过师生评价朗读,对窃读的体会更加丰满,较好地发挥了批注帮助促进课文朗读的作用。

五、补白批注,拓展延伸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中心,对这句话的理解我没有采用平常的方法,泛泛的交流,而是让学生揣摩林海音理解,在文中进行补白。学生引经据典,将读书的意义表达深刻、全面。同时习得了一个很重要的批注方法就是补白式批注。最后借用林海音小时候对读书的热爱照亮她一生的文学道路,来鼓励学生将今天习得的批注方法用于今后的阅读,我想这个落脚点对于学生是最有意义的。

最后,我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落实以批促写,借助课堂上的批注,摘抄喜欢的段落,写读后感片段,为写好这个文体的习作奠定基础。第二就是把《窃读记》原文发给同学们,将今天的批注方法学以致用。下堂课与同学们交流,将课外阅读和方法的迁移落在实处。

以上是我们这个团队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对批注阅读课型的思考与实践,也非常期盼得到与会专家老师们的指导,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