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回家的幸福

感受回家的幸福

现在白天长了,一头能见到太阳,天短时回到家两头不见太阳,清晨早早来到学校,晚上七点多回到家,忙忙碌碌一天,最想回的就是家,家里有安逸,有温馨,不用动脑筋,不用费心机。

都说成功的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个好女人,我不成功,也有个好女人,还有个好儿子。

每天上班前,爱人总是先于我起床,把鸡蛋茶做好,每天下班后,总是先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到家,以便泡好茶,准备好饭菜。她的工作也不轻松,家务也很繁重。

每次出去应酬,事先总是先叮咛少喝酒,即便回来喝多了,还是耐心服侍着。

照顾父母,亲戚的往来,不用我操心,有时几天不去父母家,母亲做好一些好吃的,习惯给爱人打电话,吃不了的就打包带着。

工作上的事情,也总是默默听着,会心笑着,烦恼的事情也是默默劝着,耐心疏导着。就是写出一篇博文,往往也是责任编辑式的读者。

温馨的家庭才是消化烦恼、感受幸福的港湾。 说儿子好,是因为欣赏我的厨艺。

五一这天,我起床相对早一些,爱人之前说,儿子想吃

我做的杂酱面,以往做过,自己摸索着做的,不喜欢喝面条的儿子却记住我做的杂酱面好吃。这次,趁他们睡懒觉,翻腾了一遍现有的材料,算计着在肉里边加什么蔬菜,最后把猪肉剁碎,用葱、姜、酱油、醋和干辣椒炒熟,加上西葫芦、黄瓜、蒜苔和青椒的碎丝炒拌,就成了杂酱,然后浇到盛好的清水面条中。全部做好,叫他们起床。在吃饭的过程中,儿子说,?杂酱面做的这么好吃,今天不回学校了,再陪你们一天,以示对你的奖励。?结果还真是第二天一早回学校的。 曾经有一次,炒了一个较大整鸡的辣子鸡,让儿子带回学校吃,结果到了学校没多大功夫,就打电话,说是都让同学吃了,也告诉同学说是爸爸炒的,还盼望下次回家再炒一只带来。自己听了这些话,心里很是满足。

只要用心,总有收获,不只是有效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能体验到一种感恩,一种欣喜,一种亲情的味道。

只有家,怎么付出都没有后悔,怎么付出都有温馨,甚至,不付出也有幸福,也只有在家里。

家,是人生永久的栖息地,也只有家,对自己的成员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

累了,困了,苦了,恼了,也只有家是永恒的温暖。成了,乐了,甚至忘乎所以,也只有在家里才能无拘无束,没人计较,没人笑话。

走的近了,走的远了,也只有家一直在牵挂,也一直念

念不忘要回家。

家,才是一生包容又宽容、和乐又温馨、独一无二又不可替代的永久的幸福港湾。

信仰之光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 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例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有一回,我到佛教胜地普陀山旅游。在山上一座大庙里,和尚们正为一个施主做法事,中间休息,一个小和尚走来与我攀谈。我问他:?做法事很累吧!?他随口答道:?是呵,挣钱真不容易。?一句话表明了他并不真信佛教,皈依佛门只是谋生的手段。这个小和尚毕竟直率得可爱。如今,天下寺庙,

处处香火鼎盛,可是你若能听见那些烧香拜佛的人许的愿,就会知道,他们几乎都是在向佛索求非常具体的利益,没有几人是真有信仰的。?

在同一次旅程中,我还遇见另一个小和尚。当时,我正乘船航行。船舱里异常闷热,乘客们纷纷挤到舱内惟一的自来水管旁洗脸。他手拿毛巾,静静等候在一旁。终于轮到他了,又有一名乘客夺步上前,把他挤开。他面无愠色,退到旁边,礼貌地以手示意:?请,请。?我目睹了这一幕,心中肃然起敬,相信眼前这个身披青灰色袈裟的年轻僧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后来,通过交谈,这一直觉得到了证实,我发现他谈吐不俗,对佛理和人生有很深的领悟。?

其实,真正有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和目标。如果说宗教真的有一种价值,那也仅仅在于为这种追求提供了一种容易普及的方式。但是,一普及就容易流于表面的形式,反而削弱甚至丧失了追求的精神内涵。所以,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

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事实上,在一个普遍丧失甚至嘲侮信仰的时代,也许惟有在这些真诚的寻求者和迷惘者中才能找到真正有信仰的人呢。

人性与信仰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物欲横流、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为了获得丰裕的物质生活,人人都向‘钱’看,都以物质财富

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因此人心亦随之变得更贪欲、嗔恚、愚痴,人性也愈来愈趋向自私、冷漠、扭曲。对金钱、物质的渴望、对权力的欲望,必将产生各种各样的罪恶。贪婪使人丧失理智、放弃了各种美德和情操,贪婪摧毁了道德,破坏了和谐。良知在财色的诱惑中被出卖;操守在贪婪的欲壑中变形;德行在私欲中扭曲;操守在享乐的放纵中崩溃。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冷漠。

过度的贪婪,自私,使人们拋弃了伦理道徳。道德观,伦理观,不再是人们内心的精神支柱,人们巳经丧失了内心中的真,善,美。人与人之间缺乏同情,关怀、温暖、仁爱,宽容、有的只是急功近利,争名逐利,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争斗与仇恨。由于贪婪,使得人们失去了内心的宁静,祥和,贪婪所制造出的妄想正魔鬼般啃噬着人们的心灵,对财富的渴望使人们看不到欲望下隐藏的巨大陷阱,看不到欲望狰狞的另一面,使人们一生都为此争斗不休。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很多人被强烈的欲望所主宰,将物质生活的改善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味追求物欲,也使得人类失去了内心的宁静,迷失了自己的心灵,缺失了精神需求。物质越丰富的时候对人们造成的困扰也是越多的,到最后就完全的迷失了自己。人们不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不知道为什么要拼搏、竞争奋斗;或者只是站在一个比较低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那仅仅就是为了自己活得更

好。

在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几乎所有人都着眼于物质条件的改善,以为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是实现人生幸福的最佳保证,于是许多人都在拼命的追求物质财富。一味追求物欲,使人们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赚钱,在"能挣会花"成为时尚的今天,人们轻易地丢弃了几千年来奉行的知足常乐的传统,开始理直气壮地拜金。那么,人们又是在用什么换取这一切?除了劳动和技术,人们更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而付出时间就意味着付出生命。在爆发的欲望中,人们已彻底地迷失了自己,把全部生命耗费在金钱、权力和名声的积聚上,甚至无法抽出时间来反省自己的心灵,观照自己的精神需求。人们在享受着现代化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很难安顿好一颗日益失落的心灵,而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准的提高,社会的人文关怀环境在不断丧失,缺乏人文关怀的精神生活使现代人处于精神无着、忐忑不安的境地。失去了安祥的人们,又使生命陷于枯涩、暗淡,让自己活得挫折、灰暗,无奈。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得社会环境优美,而且人们的生活也十分富裕,然而科技再发达、物质再丰富,都不能解决人们的精神上的一切问题:浮躁、忧虑、紧张、压力、空虚和不安。物质丰富,精神空虚,信仰缺失,理想消沉,人的需求层次越来越低,社会隐伏的道德危机、伦理危机、精神危机,大家是有目共赌的,其核心是人们的信仰出了问题。

当今时代的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并非是饥饿寒冷、居无定所,而是精神崩溃、心灵空虚。我们缺乏的不是物质文明,而是精神良药。人们的精神缺少了关照,人们拥挤在高节奏的、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蠢蠢欲动,没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被抛弃,被物化,物质的发展让人们的心灵迷失。

迷失在哪里呢?今天,现代人认为生活的目标是名利,是完整的物质生活,完美的物质享受。名利的欲望成了人的最高追求,名利的追求成了人的生活目标。人的成功,也就只集中在名利物质方面的成功。人,在名利物质的享受之中却看不到自己已隐伏了无法满足的陷阱。因为人的满足,不仅仅是名利物质所能解决的,满足感、享受,恰恰是精神领域里的东西。可是,在这种时代性的变迁之中,人也把自己变成了物,生命成了物的奴仆或附属品。物质越丰富,条件愈优越,享受就越感官化,官能化,人就愈不快乐。事实上,有的人在他们的努力和结果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出现了困境和失落。高楼大厦,车子,房子,票子,你有我没有,物质不满足,欲望达不到,从个人来说心理压抑、心情烦燥,失意,困扰不安。从家庭来说,亲情淡薄,为了一点物质利益,家庭关系变得十分脆弱,爱情变了质,婚姻不和谐,抵制不住毁灭身心的名利物质的诱惑。从社会来说,人

与人之间的疏离,盲目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陷于孤独、无奈、无助,甚至由躁动、绝望走向疯狂、报复,占有,劫掠,厮杀,……人处于一种精神分裂状态,人出现了许多不合常规的变态性格,使得人性在堕落。其原因就是,人把?物?当做了自己,把自己的财产,物质享受,甚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声名,威望,权势也当成了自己,迷失了自己的心灵,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一句话,信仰空虚,迷失了信仰,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看起来是社会的危机,实际上是人精神危机,是人的倒退,人的心灵退化。

信仰缺失使人们产生了精神空虚。没有信仰的世界是失落的世界,缺乏精神生活追求,专注于物质生活的人是空虚庸俗的人,充满这种人的社会是空虚庸俗的社会。一个没有信仰和理想的个人,犹如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其生命是缺少意义的。

人不仅是有物质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一定精神上的需求,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信仰后,他的精神是有所寄托,是不会在物欲的世界里迷失自己的。如果既缺乏信仰的指引,又缺乏信仰的约束,那无疑是可怕的,对一个人来说也是可怜的。没有信仰意味着什么?那就意味着人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做任何事情,没有顾虑、没有限制、没有善与恶的分辩、做任何事都没有底线。没有信仰就可以为所欲为,毫无道德上的担忧,没有良心的谴责。当今,站在物质角度讲社会是

进步了,站在人文角度讲社会实际上是在倒退。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和约束? 是人类社会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动力,没有信仰就会生活于迷茫之中。

信仰是人的立身之本。物质只能满足一些感官需求,无法满足精神需求,真正的信仰能帮助排遣负面情绪,保持生活的平衡喜乐。信仰是心灵的城堡,是人生道路上的支点,它使人们感到在一生中有所寄托,有所期待,有所追求,它指引着人的行动方向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后果。信仰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个体人生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信仰对个人来说,其作用是巨大的,它是人的生命的组成部分。作为精神需要的信仰,不仅是个人言行所遵循的准则,也是生活的中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同时又是为自己获得物质利益与其它精神需要的满足的手段和调节自我精神状态的手段。因为有了信仰,人的思想就会充实,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因为充实,内心就有了真实的快乐。

信仰给人以精神寄托和精神慰藉,赋予人生以意义。一个有真诚信仰的人,会感到人生是有意义和价值的;而没有

信仰或失去信仰的人,则会感到人生的空虚、无聊和浮躁,会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飘飘荡荡。虽然没有信仰的人也照样吃饭和睡觉,照样挣钱,但如果一个人在其生活中长期地没有理想和信仰,生活本身对他来说就会失去其意义感,甚至变成一种乏味的苦役。

信仰对人起到净化和升华的作用。理想和信仰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塑造人的高尚人格,提高人的思想境界。真正崇高和神圣的理想和信仰,能够引导人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人对于世界和人生,能够从一种更高的层次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从而对很多问题就会有一种更好的态度。信仰,它潜移默化地影晌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对我们这个社会起着重要的影响。信仰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繁荣与稳定却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信仰对人生的意义或价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信仰是人生的精神寄托。人的心灵和精神需要有一个归依, 需要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信仰就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给心灵一个根本的寄托。当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时间精力都集中在一个目的或事情上时,他心里就踏实了,他的努力就有了意义。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信仰就是执著,执著就是投入,投入就是寄托,寄托就是意义。信仰是人在不确定的世界上追寻价值确定性的一种努力,它给人以主观上的确定性。

2: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这种寄托之所以是牢固可靠的,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大厦起着支柱的作用,支撑着人的精神世界。这种支柱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出来。有信仰的人眼神明亮坚定,精神饱满,仿佛有使不完的劲;而没有信仰的人,则精神萎靡,心神游移,难以始终如一。在人生磨难曲折时期,在面临重大考验甚至要过生命关的时候,信仰的精神支柱作用就更明显突出。若没有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撑,人很难坚持到最后。

3:信仰是人生的精神动力。信仰给人以推动的力量,因为它使人树立起理想目标并对其充满渴望,使人具有了使命感。

4:信仰是人生的精神向导。信仰不仅给人以前行的渴望和力量,而且给人指明前行的方向。信仰是一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不仅告诉你什么是对的,而且告诉你什么是应该做的,为人生确定价值目标,指出追求的方向。没有方向的人生是痛苦的,时间长了会失去意义感。

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就是一个人的人格与理想的状态。信仰是人格与理想的源头,信仰是人的生命的一种见证。信仰,不但是生命的见证,而且是内心的光。内心有光,不管白天黑夜,不管走在哪里,都有方向。不辨方向,你就不知何去何从,何住何往?有了正确的方向,你就能走向你的人

生目的地。

人生最根本的三个方面:信仰、人格、理想。有人格,有理想,人才能强大,人才能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而这两者都离不开信仰,因为信仰是人格和理想的源头,也是人格和理想的结晶。因为:信仰是一种精神支柱,信仰是一种崇高的信念,信仰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追求。这种信念,这种追求,它高于生活,高于生命,有如顶空的日月星辰,它照耀我们,信仰是黑夜明灯,是苦海舟航,是生命的归属,是人生的家园。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人格,理想,才有了源头,有了根基。

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形影不离的必然历程,是我们最切身也最关注的问题。每个人都是在自已的人生观念中生活,能够对我们产生最直接影响的就是我们的人生观念,所谓的?观念?就是我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为观念和行为是相辅相成的,观念指导着我们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它的支配下生活。而正确的观念形成有赖于健康正确的信仰,只有正确的观念,才是建立幸福人生的保障。

物质财富所能给我们带来的所谓的幸福,快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又是无常的甚至是恶性的,同时现实人生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更为内省的人便开始转向精神的追求。所以我们除了现实生活之外还需要有信仰生活,而正确,理性的信仰以及健康的宗教信仰,能提高精神境界,提高道

德品质,会使人们对人生有高尚的理想和追求。能够透彻的认识人生,更理性的面对人生,使我们有能力坦然的面对人世间的种种顺境和逆境,更好的把握自已的人生。时下越来越多的人为树立,提高良好的精神境界,希求心灵的解脱而开始学习佛法。通过佛法的学习使人们明白做人,明白做事,明白生活,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第二篇:对幸福的感受

幸福的境界张小娴 在“世纪末之诗”的终结篇,已经走到人生尽头的老教授说“有所爱的人,有吃的东西,有睡觉的地方,便是幸福。” 这句话的次序也许应该倒转一下:有吃的东西,有睡觉的地方,有所爱的人,便是幸福。 先要温饱,我们才有力气去追求爱情。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也找到了爱情。那么我们最终追求的,是自我实现。爱情并不是终极的理想。有一天,我们能够为理想而舍弃爱情,同时,我们也尊重我们所爱的那个人为理想而离开,这是最幸福的境界。 什么是幸福?你的幸福和我的幸福是不同的。彼此相爱,你的幸福便是我的幸福。 一天,我们分开了。你的幸福,说不定是我的遗憾。我的幸福也许是你的痛楚。幸福是相对的。我们跟别人比较,跟从前的自己比较。 老教授说:“爱是荒废的灵魂遇到幸福的邂逅。” 这句话也许应该倒转过来吧?幸福是荒废的灵魂遇到爱的邂逅。我和你,谁比谁更幸福呢?幸福是没有形态的。幸福是一种境界。 幸福不是谈论的,幸福自己给自己的一些感受。。。是闭上眼睛享受阳光时那一瞬间的美好。。。现实中人们太匆忙的渡过每一天,就算是网络中,人们也只是简单的理论化的标榜一些书本上的“金玉良言”。。。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困苦磨难的旅程,幸福在我看来就是挂在驴子前面的胡萝卜,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寻求,偶尔停下来,看看,想想也就是幸福了。。。很多人说,幸福就是安于现状,就是饿的时候有饭吃,困的时候有觉睡,冷的时候有衣穿,这个没错,但想想又有几个人可以真的安于简单的吃饱穿暖呢。。。有些人说::幸福是一生走过后的回眸,一生到底有多长呢?回过头的再看的日子就是追忆,经历了就是无法改变。那时候的幸福,也许只是一种阿Q的精神延续吧。。。我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也许现在在于我的幸福,就是没有烦心的事,或是可以看到明天的希望,或是真的可以让自己阿Q,不在意那些得到与失去。。。至于楼主的问题:::浮生的理解就是追寻你自己认为的幸福。。。没人能保证你今天做的选择对不对。也许选择离开,你是放弃了你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幸福,或是你当时一意孤行选择一种你认为是幸福的错误。。。人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周糟的变化,有一万种幸福或不幸福的可能。。。也许你有计划性,可以规划出未来的美好;也许你只看重眼前的小幸福。。。选择永远都是向左还是向右的问题。。。但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永远都是未知。。。曾在网络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我可以很贫穷,我

可以学历不高,我可以不受人敬仰,我可以渺小如草芥,但是有谁可以阻止我感觉到很幸福。突然觉得很有同感。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有追求幸福的权力。谁都可以感知他所认为的幸福。幸福指数不一定可以用什么尺码来衡量,那只是一种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相关推荐